《临水而歌》是散文诗,更是作者对《道德经》的心灵感悟。这种感悟虽然没有体现高深的哲学化与学术性,也没有成熟的格式化,却是作者用散文诗的语言和形式记录自己真实的读后感悟,这种感悟是独到的,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相信《临水而歌》能够给广大读者带来启迪与思考。
王定芳散文集《临水而歌》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作品。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这个哲学思想以“道”为中心,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根本规律和普遍法则。作者巧妙地从中精选人们较为熟知的60个四字成语,写成60首散文诗。每首自成一章,章与章之间又保持其整体协同性。每章500字左右。这是一部用诗的语言来阐述《道德经》的文化要义和思想内涵的作品,读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作品主体部分共分3辑:第一辑“道法自然”,突出“道”这一文化元素;第二辑“上德若谷”,突出“德”这一文化元素;第三辑“上善若水”,突出“善”这一文化元素。《道德经》中关于水的论述、水的意象很多,81章中直接描述水的计13章16处。可以感悟到,老子非常关注水,水对他思维启迪似乎无处不在。水,成为他的思维之源、思维之流、思维之河。阅读《道德经》,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圣贤的智者终其一生都在沿着历史的长河临水而歌。歌道、歌德、歌善,歌自然规律,歌天地道理,歌人间大义。在其临水而歌的智慧引领下,中华文化的河流江海源远流长、奔流不息,天长地久和其光、上善若水向远方。《临水而歌》中的60个四字成语,仅是老子临水而歌留给后人泱泱智慧的典范之一,犹如60道闪亮的文化光芒,照射着璀璨的文明星空。
精彩评论
定芳先生没有把“道”思想化、哲学化和格式化,而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它,这也正是道义的真谛。道化作了万事万物以后,就存在于万事万物里,是能够让人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它的。如果我们把“道”学术化了,倒让人望而生畏了。定芳先生用了散文诗的表述方式,这样的形式和内容也很相宜。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何士光
《临水而歌》将《道德经》中人们较为熟知的智慧箴言与文学联系了起来,用散文诗的艺术形式阐释和解读其中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华,开创出一种以散文诗解《道德经》智慧箴言的新范式,建构了一种以“为道”而非“为学”的鉴典新方法,开拓出一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作者在“导言”中,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从“道”“德”“善”三个维度,阐述阅读《道德经》的感悟和体会:“人生的智慧密码可简而言之为三个字:道、德、善。这三个字构成了人生的三维图谱,建立起了人们探索认识把握生命的本原和规律的基本模型。”
——文学评论家杨思辉
王定芳从当今时代的现实语境出发,对《道德经》的生存道德哲理展开新颖的阐释,用文学性的言说带给读者新的感受、新的启发、新的记忆。
——文学评论家夏国强
王定芳的散文诗呈现出传承文化经典的一种勘探、沉潜、谦恭之态,气势宏大的底蕴背后,同样是哲理含蓄、温婉、细腻的风格。
——文学评论家孟祥生
无意中读到王定芳的“道德成语”,如饮醍醐。王定芳用优美的文字加生活的哲理解析生僻而深邃的《道德经》,鲜有。
——耄耋之年的作家、学者傅汝吉
《临水而歌》字字珠玑,句句警言。格局宏大,禅透天地人生。实乃杰作妙章!
——古稀之年的作家尤洪勇
定芳的最新美文《临水而歌》,大格局、大胸襟、大视野,值得品读、值得品味、值得品鉴。
——作家王沾云
王定芳的《临水而歌》让粉丝激动不已,摘抄变成全抄了。
——作家高雪
王定芳散文集《临水而歌》选读
三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张衡黑夜数星星,一颗二颗三颗千万颗,数出了地动仪。李耳白天看道路,一条二条三条千万条,看出了大道理。
思维以数据和逻辑演绎时空。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三,三加一切可能等于万事万物。五行先行。三金成鑫,三木成森,三水成淼,三火成焱,三土成垚。还有其他。三人成众,三石成磊,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三是宿命一道坎,三是事物分水岭,三是规律集成器。一些事物的承载,就是一个汉字的存量。
万物只有天地人,人情维系你我他。某时某刻,在苍茫寰宇中盘点存在和可能。唯见上天苍苍、厚土茫茫。还有,我们自己。天、地、人,时空三要素。盛着一切存在和可能的鼎,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三维支柱。一柱一道,一柱一理,一柱一德。失一不稳,再失则倾,又失当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生无恨须循道,万物有爱方繁荣。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走有道而生。入门无路则死。从看到地上有一头牛起,生命时针便开始摆动。夕阳西坠,埋在地下,还有一把居心叵测的匕首。这是死亡的征兆和意境。生死,是一段时间的距离,也是一个光阴的过程。如果把生命三等分,那么两分天注定,一分自作为。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悲壮的誓言镀亮生死观。不能选择生,但能抉择死。有一种个人死,捍卫了众人生。有一些少数死,留给了多数生。有一种不惜死,赢得了更长生。生命的敌人,就是生死线上的坎坷、沟壑,乃至陷阱。出生入死,主动出击求生,避免被动等死。只有出生入死,才能多元人生形式,才能充实命运内容。
出生入死。最精准的注释就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天道无亲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一大为天。一,则平直仗义;大,必广袤包容。书写简单的汉字,训诂深奥的道理。天之下,行公道;地之上,修善德。天道惟公,地德惟善。
大地上的万物,包括人类,都是天空的子民。天人感应。上天对待万物如同父母热爱子女,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爱无偏私,情无所指。上天抛弃藏恶物事,父母放弃不肖子女。亦如同,缘分之于爱情。忽略年龄差距,忽视地位差别,忽疏门第差异,只有真心相爱、真情相守,只求一心一意、一生一世。以爱情为筹码,都是输家;以爱情为交易,没有赢家;以爱情为契约,不成为家。
天空聘请日月为眼,昼夜关注大地。大地的一举一动,都将被日月记录在案。一些阴谋,早晚将会被曝光,还事实真相。天空如镜,鉴临大地。“天聪明” ,佑善人!天道铺就善行的基石,煅塑公平正义的牌坊。不设置后门,不优亲厚友。人在做,天在看。善心常存,善行常践,善为常修,百功得立,百德得成,百业得兴。怀善之人,循道而行。清清白白,真真实实,了凡私心,无事不成,何忧可愁?最起码也能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歪,心善不怕鬼敲门。
注释:《尚书•皋陶谟第四》:“天聪明,自我民聪明”,译文“上天能耳聪目明了解各种事情,是因为我们的百姓耳聪目明”。
作者简介
王定芳,贵州安龙人,布依族。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星星·散文诗》《散文诗》《贵州日报》《贵州作家》《现代青年》等报刊发表习作,先后荣获中国散文诗新人新作大奖赛希望奖、“森华杯”党风廉政建设全国诗文大奖赛金奖、“记住乡愁”世界华文散文诗大赛铜奖等奖项,入选《散文诗精选》《中国散文诗》等文集。著有散文诗集《田野的哲学》。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黔西南州作家协会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临水而歌》是散文诗,更是作者对《道德经》的心灵感悟。这种感悟虽然没有体现高深的哲学化与学术性,也没有成熟的格式化,却是作者用散文诗的语言和形式记录自己真实的读后感悟,这种感悟是独到的,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相信《临水而歌》能够给广大读者带来启迪与思考。
王定芳散文集《临水而歌》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作品。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这个哲学思想以“道”为中心,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根本规律和普遍法则。作者巧妙地从中精选人们较为熟知的60个四字成语,写成60首散文诗。每首自成一章,章与章之间又保持其整体协同性。每章500字左右。这是一部用诗的语言来阐述《道德经》的文化要义和思想内涵的作品,读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作品主体部分共分3辑:第一辑“道法自然”,突出“道”这一文化元素;第二辑“上德若谷”,突出“德”这一文化元素;第三辑“上善若水”,突出“善”这一文化元素。《道德经》中关于水的论述、水的意象很多,81章中直接描述水的计13章16处。可以感悟到,老子非常关注水,水对他思维启迪似乎无处不在。水,成为他的思维之源、思维之流、思维之河。阅读《道德经》,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圣贤的智者终其一生都在沿着历史的长河临水而歌。歌道、歌德、歌善,歌自然规律,歌天地道理,歌人间大义。在其临水而歌的智慧引领下,中华文化的河流江海源远流长、奔流不息,天长地久和其光、上善若水向远方。《临水而歌》中的60个四字成语,仅是老子临水而歌留给后人泱泱智慧的典范之一,犹如60道闪亮的文化光芒,照射着璀璨的文明星空。
精彩评论
定芳先生没有把“道”思想化、哲学化和格式化,而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它,这也正是道义的真谛。道化作了万事万物以后,就存在于万事万物里,是能够让人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它的。如果我们把“道”学术化了,倒让人望而生畏了。定芳先生用了散文诗的表述方式,这样的形式和内容也很相宜。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何士光
《临水而歌》将《道德经》中人们较为熟知的智慧箴言与文学联系了起来,用散文诗的艺术形式阐释和解读其中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华,开创出一种以散文诗解《道德经》智慧箴言的新范式,建构了一种以“为道”而非“为学”的鉴典新方法,开拓出一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作者在“导言”中,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从“道”“德”“善”三个维度,阐述阅读《道德经》的感悟和体会:“人生的智慧密码可简而言之为三个字:道、德、善。这三个字构成了人生的三维图谱,建立起了人们探索认识把握生命的本原和规律的基本模型。”
——文学评论家杨思辉
王定芳从当今时代的现实语境出发,对《道德经》的生存道德哲理展开新颖的阐释,用文学性的言说带给读者新的感受、新的启发、新的记忆。
——文学评论家夏国强
王定芳的散文诗呈现出传承文化经典的一种勘探、沉潜、谦恭之态,气势宏大的底蕴背后,同样是哲理含蓄、温婉、细腻的风格。
——文学评论家孟祥生
无意中读到王定芳的“道德成语”,如饮醍醐。王定芳用优美的文字加生活的哲理解析生僻而深邃的《道德经》,鲜有。
——耄耋之年的作家、学者傅汝吉
《临水而歌》字字珠玑,句句警言。格局宏大,禅透天地人生。实乃杰作妙章!
——古稀之年的作家尤洪勇
定芳的最新美文《临水而歌》,大格局、大胸襟、大视野,值得品读、值得品味、值得品鉴。
——作家王沾云
王定芳的《临水而歌》让粉丝激动不已,摘抄变成全抄了。
——作家高雪
王定芳散文集《临水而歌》选读
三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张衡黑夜数星星,一颗二颗三颗千万颗,数出了地动仪。李耳白天看道路,一条二条三条千万条,看出了大道理。
思维以数据和逻辑演绎时空。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三,三加一切可能等于万事万物。五行先行。三金成鑫,三木成森,三水成淼,三火成焱,三土成垚。还有其他。三人成众,三石成磊,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三是宿命一道坎,三是事物分水岭,三是规律集成器。一些事物的承载,就是一个汉字的存量。
万物只有天地人,人情维系你我他。某时某刻,在苍茫寰宇中盘点存在和可能。唯见上天苍苍、厚土茫茫。还有,我们自己。天、地、人,时空三要素。盛着一切存在和可能的鼎,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三维支柱。一柱一道,一柱一理,一柱一德。失一不稳,再失则倾,又失当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生无恨须循道,万物有爱方繁荣。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走有道而生。入门无路则死。从看到地上有一头牛起,生命时针便开始摆动。夕阳西坠,埋在地下,还有一把居心叵测的匕首。这是死亡的征兆和意境。生死,是一段时间的距离,也是一个光阴的过程。如果把生命三等分,那么两分天注定,一分自作为。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悲壮的誓言镀亮生死观。不能选择生,但能抉择死。有一种个人死,捍卫了众人生。有一些少数死,留给了多数生。有一种不惜死,赢得了更长生。生命的敌人,就是生死线上的坎坷、沟壑,乃至陷阱。出生入死,主动出击求生,避免被动等死。只有出生入死,才能多元人生形式,才能充实命运内容。
出生入死。最精准的注释就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天道无亲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一大为天。一,则平直仗义;大,必广袤包容。书写简单的汉字,训诂深奥的道理。天之下,行公道;地之上,修善德。天道惟公,地德惟善。
大地上的万物,包括人类,都是天空的子民。天人感应。上天对待万物如同父母热爱子女,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爱无偏私,情无所指。上天抛弃藏恶物事,父母放弃不肖子女。亦如同,缘分之于爱情。忽略年龄差距,忽视地位差别,忽疏门第差异,只有真心相爱、真情相守,只求一心一意、一生一世。以爱情为筹码,都是输家;以爱情为交易,没有赢家;以爱情为契约,不成为家。
天空聘请日月为眼,昼夜关注大地。大地的一举一动,都将被日月记录在案。一些阴谋,早晚将会被曝光,还事实真相。天空如镜,鉴临大地。“天聪明” ,佑善人!天道铺就善行的基石,煅塑公平正义的牌坊。不设置后门,不优亲厚友。人在做,天在看。善心常存,善行常践,善为常修,百功得立,百德得成,百业得兴。怀善之人,循道而行。清清白白,真真实实,了凡私心,无事不成,何忧可愁?最起码也能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歪,心善不怕鬼敲门。
注释:《尚书•皋陶谟第四》:“天聪明,自我民聪明”,译文“上天能耳聪目明了解各种事情,是因为我们的百姓耳聪目明”。
作者简介
王定芳,贵州安龙人,布依族。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星星·散文诗》《散文诗》《贵州日报》《贵州作家》《现代青年》等报刊发表习作,先后荣获中国散文诗新人新作大奖赛希望奖、“森华杯”党风廉政建设全国诗文大奖赛金奖、“记住乡愁”世界华文散文诗大赛铜奖等奖项,入选《散文诗精选》《中国散文诗》等文集。著有散文诗集《田野的哲学》。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黔西南州作家协会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