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24日,农历八月初十,再过五天,就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的中秋节。值此秋高气爽,金桂飘香之际,我们州朗协的同志们与丰都中学的师生们、江岸村的父老乡亲们相聚江岸村,开展“蒙以养正,以文化人;日月行读,朗在江岸”行读活动,共同朗读学习《千字文》,这是一种团聚,更是一种国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们之间相聚、相会、相诵、相习的团圆。它赋予了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更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意蕴。
一、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502—549年)在位时,他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周兴嗣将1000个不重复汉字编纂成文,四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个字。其文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平白如话,易诵易记。
《千字文》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后来实行简化字之后,其简体中文版本有九百九十多个相异汉字。
《千字文》对后世影响巨大深远。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借鉴,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颂》,吕裁之有《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有《御制千字诏》等等。这些所谓的《某某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其影响之大。当然,我们已经行读过的《三字经》《百家姓》,更是学习借鉴《千字文》的范本。
二、概说《千字文》
大多学者认为,《千字文》可分为四个部分,有的也称四章。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止。自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提要为开天辟地。我们在行读《百家姓》的时候,讲到“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我理解,周兴嗣在第一部分精心总结先贤智慧,概要回答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这种认识质朴而智慧!
《千字文》第二部分,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止,重在讲述人的修身工夫,即修养标准和原则。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还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提要为修身工夫。我理解,周兴嗣在第二部分继续精心总结先贤智慧,概要回答了我要做什么这个问题,首要的是做好修身工夫。这种认识深得孔孟精髓!
《千字文》第三部分从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止,主要讲述上层社会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次言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再言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我们可以把这一份部提要为上层生活。我理解,周兴嗣在第三部分仍然精心总结先贤智慧,深入回答我要到哪儿去这个问题。孔子有句话:“学而优则仕。”孟子讲:“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说,做好修身功夫其目的是走入仕途,大展宏图,服务社会。这种认识深得儒家入世精神!
《千字文》第四部分从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止,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温馨的民间人情向往之至。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提要为田园生活。我理解,周兴嗣在第四部分仍然精心总结先贤智慧,继续深入回答我要到哪儿去这个问题。孟子还讲有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也就是说,做好修身功夫之后,不是人人都可以顺利走入仕途,大有作为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宜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乐趣,独善其身。这种认识既深得儒家精神,更有道家出世思想的烙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三、精讲《千字文》
通过以上逐段分析,我们把握了《千字文》的基本概况;关键是经过开天辟地、修身工夫、上层社会、田园生活四个部分的诵读之后,更明白了《千字文》将“字”与“文”完美结合,既益识字,又宜学文;既益明理,又宜尽性;真正把识字、学文、明理、尽性完美的融会贯通,实现了文道统一,学行并进。因此,我们诵读学习之后,把握其“数、字、文、理”的要领,至关重要。
《千字文》既要照顾识字,又要兼顾学文,还要在识字学文中明理尽性,在诵读和理解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想象和联想。因此,不同的人在诵读理解时就会有一些各自的意会,这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不必拘泥于某一定论。只要立足原文,知其本意,结合自身,赋有心得,这样理解就会更深一层,作为也会更进一步。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来源 ‖ 梁喜明 编辑 ‖印象黔西南 )
今天是9月24日,农历八月初十,再过五天,就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的中秋节。值此秋高气爽,金桂飘香之际,我们州朗协的同志们与丰都中学的师生们、江岸村的父老乡亲们相聚江岸村,开展“蒙以养正,以文化人;日月行读,朗在江岸”行读活动,共同朗读学习《千字文》,这是一种团聚,更是一种国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们之间相聚、相会、相诵、相习的团圆。它赋予了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更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意蕴。
一、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502—549年)在位时,他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周兴嗣将1000个不重复汉字编纂成文,四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个字。其文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平白如话,易诵易记。
《千字文》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后来实行简化字之后,其简体中文版本有九百九十多个相异汉字。
《千字文》对后世影响巨大深远。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借鉴,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颂》,吕裁之有《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有《御制千字诏》等等。这些所谓的《某某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其影响之大。当然,我们已经行读过的《三字经》《百家姓》,更是学习借鉴《千字文》的范本。
二、概说《千字文》
大多学者认为,《千字文》可分为四个部分,有的也称四章。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止。自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提要为开天辟地。我们在行读《百家姓》的时候,讲到“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我理解,周兴嗣在第一部分精心总结先贤智慧,概要回答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这种认识质朴而智慧!
《千字文》第二部分,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止,重在讲述人的修身工夫,即修养标准和原则。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还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提要为修身工夫。我理解,周兴嗣在第二部分继续精心总结先贤智慧,概要回答了我要做什么这个问题,首要的是做好修身工夫。这种认识深得孔孟精髓!
《千字文》第三部分从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止,主要讲述上层社会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次言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再言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我们可以把这一份部提要为上层生活。我理解,周兴嗣在第三部分仍然精心总结先贤智慧,深入回答我要到哪儿去这个问题。孔子有句话:“学而优则仕。”孟子讲:“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说,做好修身功夫其目的是走入仕途,大展宏图,服务社会。这种认识深得儒家入世精神!
《千字文》第四部分从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止,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温馨的民间人情向往之至。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提要为田园生活。我理解,周兴嗣在第四部分仍然精心总结先贤智慧,继续深入回答我要到哪儿去这个问题。孟子还讲有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也就是说,做好修身功夫之后,不是人人都可以顺利走入仕途,大有作为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宜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乐趣,独善其身。这种认识既深得儒家精神,更有道家出世思想的烙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三、精讲《千字文》
通过以上逐段分析,我们把握了《千字文》的基本概况;关键是经过开天辟地、修身工夫、上层社会、田园生活四个部分的诵读之后,更明白了《千字文》将“字”与“文”完美结合,既益识字,又宜学文;既益明理,又宜尽性;真正把识字、学文、明理、尽性完美的融会贯通,实现了文道统一,学行并进。因此,我们诵读学习之后,把握其“数、字、文、理”的要领,至关重要。
《千字文》既要照顾识字,又要兼顾学文,还要在识字学文中明理尽性,在诵读和理解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想象和联想。因此,不同的人在诵读理解时就会有一些各自的意会,这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不必拘泥于某一定论。只要立足原文,知其本意,结合自身,赋有心得,这样理解就会更深一层,作为也会更进一步。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来源 ‖ 梁喜明 编辑 ‖印象黔西南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