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南州的博物馆里,有一件陶俑,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过往,这就是在雨樟镇交乐6号墓出土的汉代抚琴俑。如果愿意静下来,在陶俑面前,甚至能想象到有人在旁边随乐吟歌。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精美艺术的明证,更说明两千多年前的黔西南,已具有相当的文明程度:可以以此想象在当时的黔西南活跃着一批弹琴的人,存在琴文化的交流,可见,黔西南虽地处偏远,但礼乐不绝,弦歌不断。这不仅是雕塑的魅力,更是古琴的魅力。今日,这悠悠琴音在书院讲堂响起:参与过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和日本HK电视台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杭州》拍摄活动的浙派古琴师杨曼老师带领书院学子追溯古琴历史,吟唱古韵经典。
2022年11月11日,由兴义市阳光书院2021级语文组主办,鹿鸣朗诵社、曲中翰墨社承办的《古琴与古诗词弹唱赏析》举行,特别邀请交乐古琴馆职业古琴师、古琴十级、师承浙派古琴传承人杨曼与师生进行艺术交流。
在杨曼老师的悉心讲解中,同学们了解从五弦到七弦的变化过程,知道了文武二弦的含义,了解到看上去简单的一张古琴,在部件名称中就包含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五音五行、阴阳和谐等诸多中华文明、中华哲学精髓。这首先就让学生对古琴产生了敬畏之心、亲近之意。通过天音、地音、人音的演示,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了教材中讲到的音乐变化的精妙之处,理解了“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的形象生动。
接下来,杨老师又深入浅出地教学生们认识并学习世界仅有乐谱形式——文字谱——的读法,原来在每一个天书般的文字里,包含着音法、指法、及发音的弦位,原来“轻拢慢捻抹复挑”是这样的呈现过程。原来,古琴之所以是雅乐,正因为学习和欣赏古琴曲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真纯敏感的心灵,所以在历代诗歌里,与琴音共同出现的是缠绵的相思、真诚的喜悦,是无以复加的深情,更是赤子人格。当真是人品即琴品。
正因为如此,古人将喜欢的诗作付与琴音,一曲曲琴歌流传千古:《阳春白雪》、《古怨》、《杏花天影》、《昆曲·皂罗袍》……就在这琴歌声中,诗与琴共同走下庙堂、走向民间,滋养了多少不甘平庸的心灵,即或有些时代古琴式微,文化没落,但只要时机合适,这保存在民间的火种在合适就会重新燃烧起来,让我们的文化辗转千年而不断流。
在讲座的最后,杨曼老师教同学们演唱琴歌《秋风词》(李白),琴声与歌声契合,迂回曲折、深沉蕴藉、情思绵绵,更为难得的是,杨老师将文字的声音表现特征与琴声的特点结合,一一拆解开来引导学生品味:“秋风清,秋月明”这风应是多大,这月该是如何明,都可以通过声音变化表现。同学们沉浸其中,无限享受。
活动结束后,有些孩子感慨:演唱的声音真的可以如天籁、古诗唱起来如此多变、古琴这般震撼!让我们欣慰的是:又一颗文化的种子种在了他们年轻的心里。让我们骄傲的是,讲堂时间有限,孩子们热情很高,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里,孩子们仍然真诚地请老师讲完,并且一遍遍地跟老师演唱《秋风词》。
作为雅乐的代表,古琴从来都是小众的艺术。李白说“大雅久不作”,概因雅乐能知音者少,所以高山流水才成为千古美谈。如今,我们有时间也有条件静下心来回顾历史,怡养身心,传承文化。这一期书院讲堂正是乘着这股东风而来。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热爱,让我们相信,盛世中国古琴有知音,不怕弦断无人知。
【杨曼介绍】交乐古琴馆职业古琴师, 古琴十级,师承浙派古琴传承人。
2018年参加第三届“元白杯”全国古琴大赛网络人气选手展演。
2019年参与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和日本HK电视台的关于古琴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杭州》的拍摄。
2020年杭州南宋茶会“绿雪芽杯”斗茶比赛获二等奖。
曾参与杭州非遗文化•古琴篇宣传拍摄。
杭州孔庙非遗古琴演出。多次参加杭州上城区政府组织的非遗古琴演出活动。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兴义市阳光书院2021级语文组 鹿鸣朗诵社 曲终翰墨社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在黔西南州的博物馆里,有一件陶俑,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过往,这就是在雨樟镇交乐6号墓出土的汉代抚琴俑。如果愿意静下来,在陶俑面前,甚至能想象到有人在旁边随乐吟歌。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精美艺术的明证,更说明两千多年前的黔西南,已具有相当的文明程度:可以以此想象在当时的黔西南活跃着一批弹琴的人,存在琴文化的交流,可见,黔西南虽地处偏远,但礼乐不绝,弦歌不断。这不仅是雕塑的魅力,更是古琴的魅力。今日,这悠悠琴音在书院讲堂响起:参与过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和日本HK电视台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杭州》拍摄活动的浙派古琴师杨曼老师带领书院学子追溯古琴历史,吟唱古韵经典。
2022年11月11日,由兴义市阳光书院2021级语文组主办,鹿鸣朗诵社、曲中翰墨社承办的《古琴与古诗词弹唱赏析》举行,特别邀请交乐古琴馆职业古琴师、古琴十级、师承浙派古琴传承人杨曼与师生进行艺术交流。
在杨曼老师的悉心讲解中,同学们了解从五弦到七弦的变化过程,知道了文武二弦的含义,了解到看上去简单的一张古琴,在部件名称中就包含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五音五行、阴阳和谐等诸多中华文明、中华哲学精髓。这首先就让学生对古琴产生了敬畏之心、亲近之意。通过天音、地音、人音的演示,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了教材中讲到的音乐变化的精妙之处,理解了“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的形象生动。
接下来,杨老师又深入浅出地教学生们认识并学习世界仅有乐谱形式——文字谱——的读法,原来在每一个天书般的文字里,包含着音法、指法、及发音的弦位,原来“轻拢慢捻抹复挑”是这样的呈现过程。原来,古琴之所以是雅乐,正因为学习和欣赏古琴曲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真纯敏感的心灵,所以在历代诗歌里,与琴音共同出现的是缠绵的相思、真诚的喜悦,是无以复加的深情,更是赤子人格。当真是人品即琴品。
正因为如此,古人将喜欢的诗作付与琴音,一曲曲琴歌流传千古:《阳春白雪》、《古怨》、《杏花天影》、《昆曲·皂罗袍》……就在这琴歌声中,诗与琴共同走下庙堂、走向民间,滋养了多少不甘平庸的心灵,即或有些时代古琴式微,文化没落,但只要时机合适,这保存在民间的火种在合适就会重新燃烧起来,让我们的文化辗转千年而不断流。
在讲座的最后,杨曼老师教同学们演唱琴歌《秋风词》(李白),琴声与歌声契合,迂回曲折、深沉蕴藉、情思绵绵,更为难得的是,杨老师将文字的声音表现特征与琴声的特点结合,一一拆解开来引导学生品味:“秋风清,秋月明”这风应是多大,这月该是如何明,都可以通过声音变化表现。同学们沉浸其中,无限享受。
活动结束后,有些孩子感慨:演唱的声音真的可以如天籁、古诗唱起来如此多变、古琴这般震撼!让我们欣慰的是:又一颗文化的种子种在了他们年轻的心里。让我们骄傲的是,讲堂时间有限,孩子们热情很高,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里,孩子们仍然真诚地请老师讲完,并且一遍遍地跟老师演唱《秋风词》。
作为雅乐的代表,古琴从来都是小众的艺术。李白说“大雅久不作”,概因雅乐能知音者少,所以高山流水才成为千古美谈。如今,我们有时间也有条件静下心来回顾历史,怡养身心,传承文化。这一期书院讲堂正是乘着这股东风而来。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热爱,让我们相信,盛世中国古琴有知音,不怕弦断无人知。
【杨曼介绍】交乐古琴馆职业古琴师, 古琴十级,师承浙派古琴传承人。
2018年参加第三届“元白杯”全国古琴大赛网络人气选手展演。
2019年参与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和日本HK电视台的关于古琴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杭州》的拍摄。
2020年杭州南宋茶会“绿雪芽杯”斗茶比赛获二等奖。
曾参与杭州非遗文化•古琴篇宣传拍摄。
杭州孔庙非遗古琴演出。多次参加杭州上城区政府组织的非遗古琴演出活动。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兴义市阳光书院2021级语文组 鹿鸣朗诵社 曲终翰墨社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