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春天的花朵般绚丽绽放
——兴义六中研究生教师采访记
从2018年开始,兴义市第六中学获得兴义市委、市政府给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对研究生和免费师范生不是通过招聘考试,而是通过试讲和面试符合要求后直接录用,同时,在他们中优先录用中共党员、学生会干部、班干部。4年来,已有35名研究生入职兴义六中。这些研究生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积淀深厚、为人处事优秀,具有超强的可塑性。
“我们学校如此,全省的教育也都如此,要想发展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录用。”校长朱宗文认为。
兴义六中,创建于1995年,最初5年进校的教师,现在占全校教师的60%,正陆续退休。学校党政班子的理念是,退多少老教师,就进多少研究生,由此,对研究生教师的培养非常重要。学校为了培养这些研究生教师,一是尽可能多地将他们纳入党员培养对象,要求他们列席参加党组织活动,听党课,参加党员义务劳动,锻炼他们的精神意志,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二是全部纳入干部培养对象,让他们分批到各处室跟岗学习,熟悉学校的管理流程,学习学校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提拔为学校基层管理干部;三是实施“青蓝工程”,委派老教师与他们结对,从业务上进行一对一指导,让他们从技术层面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此外,校长每学期都要把他们集中起来开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给予他们无限的关爱。正是有了这些培养措施,这些研究生教师,个个如春天的花朵,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绚丽地绽放,吐露芳香。
王志会:逆境育人
“我母亲是一位残疾人,父亲是一位农民,从小家里很穷,打小亲戚就告诉我,人穷志不穷,长大后一定要给你父母争口气。我读完本科后,就继续考读研究生,争做一名高层次的人才。”任教于兴义六中、贵大研究生王志会对记者说。
高考前王志会与学生合影留念
王志会家住兴义市敬南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父亲靠在贫瘠的旱地里种一些农作物养家糊口。母亲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她还有一弟一妹,一家5口,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生活十分艰难。
“人穷志不穷,长大后一定要给你父母争口气。”这句话成了她坚持不懈的动力。奋进的她在学习的路上扬眉吐气,读完本科后,想着学历还不足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又继续读了贵州大学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2019年8月,王志会拿着研究生文凭来到兴义六中求职,顺利获得录用。
从2019年9月起,王志会当一个班的班主任,上两个班的生物课,一直把学生带到了高三。今年高考,她的班62人中上本科线61人,其中21人上了重点线,为学校创造了新记录。当记者问她是如何激励学生时,她说:“主要是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激励他们……”
王志会把自己从逆境中奋斗出来的心路历程作为教育学生的宝贵资源,每当她讲故事给学生听的时候,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加上她三年如一日地陪伴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一个大姐姐的姿态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学生也像她一样发奋学习,因此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她的学生杨金方,升高一时是学校降分录取的,今年高考却考了全班第二名。
张艳青:意志坚强
2019年9月,来到兴义六中入职的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张艳青,在学校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三年来,他时时处处体现着党员的先进性。
张艳青刚入职兴义六中,学校就安排了高一新生录取分数最低的班给他当班主任,同时上3个班的政治课。他每天6点30分到学校,和学生一起做晨操,陪学生上早读,有空就和学生聊天,与学生如同兄弟姐妹般相处,晚上直到学生睡觉才回家,一直坚持了三年。
张艳青给高三学生上党课
2021年秋,与他感情至深的奶奶,和他没有享过一天福的父亲,两人因病因故在一个月内相继离世,他请假回到贞丰县小屯镇老家,安葬完父亲后立即回到学校上课,“我的学生们只差一年不到就要高考了,我担心我的请假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因此把对父亲去世的悲痛化成了陪伴学生的动力。”
2021年冬天,他的岳母因在家干活被机器伤手到州医院做了几次手术,他连续接近一个月时间在学校和州医院之间来回跑。
2022年春节前夕,他的爱人生小孩,护理假没休满,就把爱人和孩子交给母亲照管,自己依然在学校陪伴学生;春节期间,他母亲又不慎从楼梯上摔下来,左手至今还未痊愈。高三下学期,他抗住了生活中的所有压力,始终把学校工作放在首位。
“他的意志和精神,我们无法用语言描述,心中只有佩服和爱怜。”校长朱宗文说。
对于班级管理,张艳青有自己独到的理念:“班主任的坚持陪伴,是支撑学生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今年高考,全班53人,只有6人没上本科线,学生陈昱伶考了全班最高分619分。
杨琼:博采众长
杨琼,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同样是2019年9月入职于兴义六中,上一个文科班的地理课,与上英语课、当班主任的张丽搭班。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在教学方法的学习上,杨琼付出了较多精力。刚入职时,利用学校“青蓝工程”平台的搭建,积极向她的“师父”——付玲老师学习,在课余之时,进入“师父”课堂,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众家之长汇集于自己的课中,从而完善课堂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地理学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杨琼与学生拍毕业照
为了让学生能够考入理想的大学,作为科任教师的她,也如同班主任一样,经常陪在学生身边,与学生交流谈心,与学生家长通电话,解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让学生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在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考,全班51名学生,考上本科线47人,600分以上2人,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的奇迹。
“她来自六盘水,全身心献给六中,这种精神值得所有老师学习。”朱宗文如此评价。
王寿益:化铁成金
王寿益由贵州大学农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从2019年9月起,上兴义六中高一(9)班化学课。
在教学中,当王寿益发现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上不来时,想出了一个妙招:让考试成绩落后的学生来当老师,给老师或同学讲解题目,这些学生为了能讲清楚试题,就拿着题目去问别的老师和其他同学,直到把试题真正理解透彻以后才去找老师和同学讲解,这样一来,成绩落后的学生学习就迅速取得了进步。
但是,却有一名学生例外。这名学生从高一就迷恋游戏,做多次思想工作也没有戒掉,到高二上半年,这名学生因违反校规,被学校处分,他不堪受挫,就到别的学校就读去了,读了半年,还是认为要在兴义六中才能实现他的愿望,于是多次向学校申请回到了兴义六中读高三。人虽然回来了,但状态却不稳定,王寿益老师就经常和他交流谈心,“我们都是农村出生的,想要改变命运,考大学、读大学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路径。挫折谁都会遇到,包袱谁都会产生,关键是看能不能放下,重振旗鼓奋起直追……”在王寿益循循善诱的开导下,这名学生的各科成绩一天天有了起色。今年高考,他的分数超过了重点线。
“王寿益就是一个能化铁成金的好老师。”这名学生感激地说。
贺席燕:春风化雨
2018年从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专业研究生毕业来到兴义六中的贺席燕,2019年9月起与张艳青搭班,上地理课,她与张艳青、彭海艳等任课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要在三年后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实现他们共同的目标。
贺席燕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却和班主任一样关心着学生的方方面面。刚进入高三时,学生余某某家发生了事情。大年三十那天,余余某某的父母发生矛盾打架,余某某无法理解父母的行为,带上弟弟就离家出走了。
高考后贺席燕与学生合影留念
余某某家是四川农村的,父母来到兴义市务工,就在兴义住下来了,亲戚朋友较少。余某某带着弟弟走投无路,就来到了平时最能交流的贺席燕老师家。贺席燕担心他的父母着急,就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了其父母。在等待父母来接余某某时,贺席燕告诉他:“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父母没有打过架吵过架呢?我们作为儿女的无法改变父母的行为,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你的父母千里迢迢来到兴义,目的就是想让你们读好书嘛,因此只要你能把学习搞好,他们的矛盾自然就化解了。”等到余某某的父母到来后,贺席燕又跟其父母进行了长谈,“无论矛盾多大,为了儿子的前途,请你们互相忍让、理解,甚至包容,让孩子把高考考好。”余某某和其父母都被眼前这位语如春风的老师感动了。
之后的余某某,学习上像换了一个人,如百米冲刺的赛者,砸入书海旁若无人。今年高考,他如愿上了一本线。
在兴义六中,有了这些研究生的注入,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社会声誉越来越好。今年上线率达到了91.13%,其中一本上线率增至26.31%。 “对这些研究生老师,我们不仅仅把他们当成老师来对待,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这所学校未来的领导者、管理者、‘教育家’,让他们成为兴义六中创办成名校的开拓者。”朱宗文说。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兴义市第六中学 陈永贤、王亚洁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如春天的花朵般绚丽绽放
——兴义六中研究生教师采访记
从2018年开始,兴义市第六中学获得兴义市委、市政府给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对研究生和免费师范生不是通过招聘考试,而是通过试讲和面试符合要求后直接录用,同时,在他们中优先录用中共党员、学生会干部、班干部。4年来,已有35名研究生入职兴义六中。这些研究生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积淀深厚、为人处事优秀,具有超强的可塑性。
“我们学校如此,全省的教育也都如此,要想发展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录用。”校长朱宗文认为。
兴义六中,创建于1995年,最初5年进校的教师,现在占全校教师的60%,正陆续退休。学校党政班子的理念是,退多少老教师,就进多少研究生,由此,对研究生教师的培养非常重要。学校为了培养这些研究生教师,一是尽可能多地将他们纳入党员培养对象,要求他们列席参加党组织活动,听党课,参加党员义务劳动,锻炼他们的精神意志,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二是全部纳入干部培养对象,让他们分批到各处室跟岗学习,熟悉学校的管理流程,学习学校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提拔为学校基层管理干部;三是实施“青蓝工程”,委派老教师与他们结对,从业务上进行一对一指导,让他们从技术层面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此外,校长每学期都要把他们集中起来开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给予他们无限的关爱。正是有了这些培养措施,这些研究生教师,个个如春天的花朵,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绚丽地绽放,吐露芳香。
王志会:逆境育人
“我母亲是一位残疾人,父亲是一位农民,从小家里很穷,打小亲戚就告诉我,人穷志不穷,长大后一定要给你父母争口气。我读完本科后,就继续考读研究生,争做一名高层次的人才。”任教于兴义六中、贵大研究生王志会对记者说。
高考前王志会与学生合影留念
王志会家住兴义市敬南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父亲靠在贫瘠的旱地里种一些农作物养家糊口。母亲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她还有一弟一妹,一家5口,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生活十分艰难。
“人穷志不穷,长大后一定要给你父母争口气。”这句话成了她坚持不懈的动力。奋进的她在学习的路上扬眉吐气,读完本科后,想着学历还不足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又继续读了贵州大学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2019年8月,王志会拿着研究生文凭来到兴义六中求职,顺利获得录用。
从2019年9月起,王志会当一个班的班主任,上两个班的生物课,一直把学生带到了高三。今年高考,她的班62人中上本科线61人,其中21人上了重点线,为学校创造了新记录。当记者问她是如何激励学生时,她说:“主要是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激励他们……”
王志会把自己从逆境中奋斗出来的心路历程作为教育学生的宝贵资源,每当她讲故事给学生听的时候,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加上她三年如一日地陪伴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一个大姐姐的姿态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学生也像她一样发奋学习,因此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她的学生杨金方,升高一时是学校降分录取的,今年高考却考了全班第二名。
张艳青:意志坚强
2019年9月,来到兴义六中入职的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张艳青,在学校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三年来,他时时处处体现着党员的先进性。
张艳青刚入职兴义六中,学校就安排了高一新生录取分数最低的班给他当班主任,同时上3个班的政治课。他每天6点30分到学校,和学生一起做晨操,陪学生上早读,有空就和学生聊天,与学生如同兄弟姐妹般相处,晚上直到学生睡觉才回家,一直坚持了三年。
张艳青给高三学生上党课
2021年秋,与他感情至深的奶奶,和他没有享过一天福的父亲,两人因病因故在一个月内相继离世,他请假回到贞丰县小屯镇老家,安葬完父亲后立即回到学校上课,“我的学生们只差一年不到就要高考了,我担心我的请假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因此把对父亲去世的悲痛化成了陪伴学生的动力。”
2021年冬天,他的岳母因在家干活被机器伤手到州医院做了几次手术,他连续接近一个月时间在学校和州医院之间来回跑。
2022年春节前夕,他的爱人生小孩,护理假没休满,就把爱人和孩子交给母亲照管,自己依然在学校陪伴学生;春节期间,他母亲又不慎从楼梯上摔下来,左手至今还未痊愈。高三下学期,他抗住了生活中的所有压力,始终把学校工作放在首位。
“他的意志和精神,我们无法用语言描述,心中只有佩服和爱怜。”校长朱宗文说。
对于班级管理,张艳青有自己独到的理念:“班主任的坚持陪伴,是支撑学生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今年高考,全班53人,只有6人没上本科线,学生陈昱伶考了全班最高分619分。
杨琼:博采众长
杨琼,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同样是2019年9月入职于兴义六中,上一个文科班的地理课,与上英语课、当班主任的张丽搭班。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在教学方法的学习上,杨琼付出了较多精力。刚入职时,利用学校“青蓝工程”平台的搭建,积极向她的“师父”——付玲老师学习,在课余之时,进入“师父”课堂,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众家之长汇集于自己的课中,从而完善课堂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地理学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杨琼与学生拍毕业照
为了让学生能够考入理想的大学,作为科任教师的她,也如同班主任一样,经常陪在学生身边,与学生交流谈心,与学生家长通电话,解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让学生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在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考,全班51名学生,考上本科线47人,600分以上2人,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的奇迹。
“她来自六盘水,全身心献给六中,这种精神值得所有老师学习。”朱宗文如此评价。
王寿益:化铁成金
王寿益由贵州大学农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从2019年9月起,上兴义六中高一(9)班化学课。
在教学中,当王寿益发现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上不来时,想出了一个妙招:让考试成绩落后的学生来当老师,给老师或同学讲解题目,这些学生为了能讲清楚试题,就拿着题目去问别的老师和其他同学,直到把试题真正理解透彻以后才去找老师和同学讲解,这样一来,成绩落后的学生学习就迅速取得了进步。
但是,却有一名学生例外。这名学生从高一就迷恋游戏,做多次思想工作也没有戒掉,到高二上半年,这名学生因违反校规,被学校处分,他不堪受挫,就到别的学校就读去了,读了半年,还是认为要在兴义六中才能实现他的愿望,于是多次向学校申请回到了兴义六中读高三。人虽然回来了,但状态却不稳定,王寿益老师就经常和他交流谈心,“我们都是农村出生的,想要改变命运,考大学、读大学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路径。挫折谁都会遇到,包袱谁都会产生,关键是看能不能放下,重振旗鼓奋起直追……”在王寿益循循善诱的开导下,这名学生的各科成绩一天天有了起色。今年高考,他的分数超过了重点线。
“王寿益就是一个能化铁成金的好老师。”这名学生感激地说。
贺席燕:春风化雨
2018年从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专业研究生毕业来到兴义六中的贺席燕,2019年9月起与张艳青搭班,上地理课,她与张艳青、彭海艳等任课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要在三年后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实现他们共同的目标。
贺席燕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却和班主任一样关心着学生的方方面面。刚进入高三时,学生余某某家发生了事情。大年三十那天,余余某某的父母发生矛盾打架,余某某无法理解父母的行为,带上弟弟就离家出走了。
高考后贺席燕与学生合影留念
余某某家是四川农村的,父母来到兴义市务工,就在兴义住下来了,亲戚朋友较少。余某某带着弟弟走投无路,就来到了平时最能交流的贺席燕老师家。贺席燕担心他的父母着急,就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了其父母。在等待父母来接余某某时,贺席燕告诉他:“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父母没有打过架吵过架呢?我们作为儿女的无法改变父母的行为,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你的父母千里迢迢来到兴义,目的就是想让你们读好书嘛,因此只要你能把学习搞好,他们的矛盾自然就化解了。”等到余某某的父母到来后,贺席燕又跟其父母进行了长谈,“无论矛盾多大,为了儿子的前途,请你们互相忍让、理解,甚至包容,让孩子把高考考好。”余某某和其父母都被眼前这位语如春风的老师感动了。
之后的余某某,学习上像换了一个人,如百米冲刺的赛者,砸入书海旁若无人。今年高考,他如愿上了一本线。
在兴义六中,有了这些研究生的注入,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社会声誉越来越好。今年上线率达到了91.13%,其中一本上线率增至26.31%。 “对这些研究生老师,我们不仅仅把他们当成老师来对待,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这所学校未来的领导者、管理者、‘教育家’,让他们成为兴义六中创办成名校的开拓者。”朱宗文说。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兴义市第六中学 陈永贤、王亚洁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