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纪实 >
  • 八年坚守盘江畔 巧把“金果”挂满枝

八年坚守盘江畔 巧把“金果”挂满枝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贞丰县鲁容乡人民政府 | 2018-10-17 09:06    [原创]

八年坚守盘江畔  巧把“金果”挂满枝

——记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农艺师 彭杨


    在贞丰县鲁容极贫乡的大地上,有一个来自四川的“鲁容人”,为了早日撕掉落后的“标签”,摘下贫穷的“帽子”,他始终坚持奋战在脱贫战线最前沿。他就是彭杨,四川省仁寿县人,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农艺师,现挂任鲁容乡科技副乡长、鲁容乡鲁容村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大家都喜欢叫他“老彭”。

    “老彭”其实并不老,是个典型的80后,今年才32岁,结婚才四个年头,正处于风华正茂、干劲十足的时候,这一声老彭,道出了在群众心中的威望和分量。“老彭”在鲁容村一蹲就是八年,愣是把火龙果、百香果、芒果等“金果果”挂满了曾经一穷二白的鲁容村田间地头,带领广大群众走出一条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结合的发展新路。

试点“红果果”, 摸着石头过河

    2010年,远在上海做水果销售的彭杨被贵州优惠的创业政策、优越的创业环境所吸引,选择回到自己母亲发展火龙果多年的贵州。

    凭着这几年对销售精品水果的经验,综合分析市场需求,几经研究,彭杨准备以试点发展火龙果打出“当头炮”。彭杨联系省农委的熟人推荐了关岭、罗甸、册亨、贞丰等几个地方,并决定实地到这几个地方走一遭,他把第一站定在贞丰县鲁容乡。

    “我第一次来到鲁容乡时很多村里都还没有通公路,路上遇到两个小学生,穿的衣服很破烂,背着很旧的书包,用一个塑料口袋装一点米饭加一点辣椒,就是他们一天的食物,看到他们我真的很心酸,我就是简单的想改变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每每谈到当初为什么选择鲁容,彭杨动容地说。

    驻进鲁容后,彭杨结合鲁容乡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决定在鲁容村承包200亩土地作为红心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做试点,摸索开启了鲁容村种植火龙果的产业发展之路。

    一开始,彭杨请当地的农户到自己的基地“上班”,帮忙管理,同时也将自己的种植技术传授给他们,到了第二年,他示范种植的火龙果开始挂果丰收,周边群众对种植火龙果“热心”起来,大家纷纷到基地“取经”,不仅鲁容村,周边村寨也开始种植火龙果,你家一亩,我家三分,全乡火龙果种植面积迅速倍增。

    为了把更多的村民带动起来种植火龙果脱贫致富,把火龙果做成产业,彭杨带头成立了贞丰县第一个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贞丰县川黔火龙果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村民以土地入股,并承诺由合作社按市场价统一回收。

    从此,彭杨的示范“星星之火”逐渐点燃群众效仿种植的热情。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鲁容全乡共发展火龙果种植1000余亩,覆盖农户100多户,按目前市场价计算,种植户人均年纯收入可达5000余元。

种植“黄果果”,发展步入正轨

    两年后,彭杨在贞丰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得到省州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成功争取了省科技厅的项目在鲁容乡大力发展精品水果,州科技局也根据工作需要将彭杨聘为“州级科技特派员”。同年12月,彭杨又顺利考入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成为一名助理研究员。2015年省农科院启动“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彭杨积极响应号召,以“农业专家”、鲁容村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的名义继续扎根。

    火龙果项目的成功实践,更加坚定了老彭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经过深入调研后,“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老彭得出了这个结论,“以科技为引领,要走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

    应该种什么合适呢?彭杨经过反复研究鲁容的亚热带气候特征和环境优势,并在香蕉、芒果、荔枝等几个亚热带地区常见水果中,综合比选决定发展种植效果好、市场需求大、市场价格高的芒果产业。

    说干就干。通过网上信息获知,四川攀枝花考察芒果种植项目做得很好,“深谋远虑”的“老彭”马不停蹄地赶赴四川考察,考察中促成了鲁容惠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攀枝花锐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自此,以鲁容村为主要种植地,其他村零星种植,彭杨又开始搞起了芒果产业。

栽下“紫果果”,做大做强产业

    2016年,省里将贞丰县鲁容乡列为极贫困乡后,彭杨又担任了鲁容极贫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种植产业突击队队长,这下彭杨算是找到了用武之地:积极参与贞丰县沿江火龙果农业科技园区项目、贞丰县鲁容乡特色热带水果与优质畜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贞丰县鲁容乡特色热带水果良种繁育中心建设项目的申报,主持实施“贞丰县火龙果标准园改造与示范”“贞丰县北盘江干热河谷芒果新品种示范推广”等等,彭杨干得起劲。

    这一年,为了把精品水果产业做大做强,彭杨与乡里一班人又开始“不安分”思考下一步发展路子,“发展不能停,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彭杨说。

    正遇上州委、州政府“两江一河”热带精品水果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和县委、县政府打造“一江两果”产业园的机遇,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开会共商,彭杨又有了主意:发展百香果。

    按照乡里确定的“1+10+N“(一个乡平台公司+10个村平台公司+基地、贫困户等)的发展模式,将百香果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彭杨开始带领种植产业突击队突击以5000亩百香果科技示范园为核心,辐射带动沿江各村发展百香果产业15000亩的项目,向着将鲁容乡打造全省最大的百香果产业示范基地的目标迈进。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彭杨也从没忘记力所能及的帮扶困难群众,协调万牛公司资助鲁容村三组两个特殊无父无母的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协调民政将鲁容村许妹组贫困户李顺志纳入低保并二次报销住院手术费用以减轻其经济负担……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今年卖水果收入2万多(元),比种苞谷划算多了,穷日子算是过到头了,这都得感谢老彭啊!”“他工作很有办法,做事也不偏离政策,虽然乡里面工作忙,但村里面的工作他也一样没有落下,老彭来了以后,把村里的每一项工作都像捋线一样,一根一根耐心地捋直。”大家对彭杨也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的鲁容村,红彤彤的火龙果、黄灿灿芒果、紫盈盈的百香果,遍坡挂果,遍果飘香,彭杨用驻村这8年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结合的山水画卷。


(文:王勇 石廷斌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点亮脱贫致富的明灯
  •   返回
  •  下一篇:实干苦干加油干 誓把鲁容换新颜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纪实 >
  • 八年坚守盘江畔 巧把“金果”挂满枝

八年坚守盘江畔 巧把“金果”挂满枝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贞丰县鲁容乡人民政府 | 2018-10-17 09:06    [原创]

八年坚守盘江畔  巧把“金果”挂满枝

——记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农艺师 彭杨


    在贞丰县鲁容极贫乡的大地上,有一个来自四川的“鲁容人”,为了早日撕掉落后的“标签”,摘下贫穷的“帽子”,他始终坚持奋战在脱贫战线最前沿。他就是彭杨,四川省仁寿县人,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农艺师,现挂任鲁容乡科技副乡长、鲁容乡鲁容村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大家都喜欢叫他“老彭”。

    “老彭”其实并不老,是个典型的80后,今年才32岁,结婚才四个年头,正处于风华正茂、干劲十足的时候,这一声老彭,道出了在群众心中的威望和分量。“老彭”在鲁容村一蹲就是八年,愣是把火龙果、百香果、芒果等“金果果”挂满了曾经一穷二白的鲁容村田间地头,带领广大群众走出一条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结合的发展新路。

试点“红果果”, 摸着石头过河

    2010年,远在上海做水果销售的彭杨被贵州优惠的创业政策、优越的创业环境所吸引,选择回到自己母亲发展火龙果多年的贵州。

    凭着这几年对销售精品水果的经验,综合分析市场需求,几经研究,彭杨准备以试点发展火龙果打出“当头炮”。彭杨联系省农委的熟人推荐了关岭、罗甸、册亨、贞丰等几个地方,并决定实地到这几个地方走一遭,他把第一站定在贞丰县鲁容乡。

    “我第一次来到鲁容乡时很多村里都还没有通公路,路上遇到两个小学生,穿的衣服很破烂,背着很旧的书包,用一个塑料口袋装一点米饭加一点辣椒,就是他们一天的食物,看到他们我真的很心酸,我就是简单的想改变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每每谈到当初为什么选择鲁容,彭杨动容地说。

    驻进鲁容后,彭杨结合鲁容乡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决定在鲁容村承包200亩土地作为红心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做试点,摸索开启了鲁容村种植火龙果的产业发展之路。

    一开始,彭杨请当地的农户到自己的基地“上班”,帮忙管理,同时也将自己的种植技术传授给他们,到了第二年,他示范种植的火龙果开始挂果丰收,周边群众对种植火龙果“热心”起来,大家纷纷到基地“取经”,不仅鲁容村,周边村寨也开始种植火龙果,你家一亩,我家三分,全乡火龙果种植面积迅速倍增。

    为了把更多的村民带动起来种植火龙果脱贫致富,把火龙果做成产业,彭杨带头成立了贞丰县第一个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贞丰县川黔火龙果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村民以土地入股,并承诺由合作社按市场价统一回收。

    从此,彭杨的示范“星星之火”逐渐点燃群众效仿种植的热情。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鲁容全乡共发展火龙果种植1000余亩,覆盖农户100多户,按目前市场价计算,种植户人均年纯收入可达5000余元。

种植“黄果果”,发展步入正轨

    两年后,彭杨在贞丰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得到省州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成功争取了省科技厅的项目在鲁容乡大力发展精品水果,州科技局也根据工作需要将彭杨聘为“州级科技特派员”。同年12月,彭杨又顺利考入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成为一名助理研究员。2015年省农科院启动“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彭杨积极响应号召,以“农业专家”、鲁容村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的名义继续扎根。

    火龙果项目的成功实践,更加坚定了老彭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经过深入调研后,“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老彭得出了这个结论,“以科技为引领,要走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

    应该种什么合适呢?彭杨经过反复研究鲁容的亚热带气候特征和环境优势,并在香蕉、芒果、荔枝等几个亚热带地区常见水果中,综合比选决定发展种植效果好、市场需求大、市场价格高的芒果产业。

    说干就干。通过网上信息获知,四川攀枝花考察芒果种植项目做得很好,“深谋远虑”的“老彭”马不停蹄地赶赴四川考察,考察中促成了鲁容惠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攀枝花锐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自此,以鲁容村为主要种植地,其他村零星种植,彭杨又开始搞起了芒果产业。

栽下“紫果果”,做大做强产业

    2016年,省里将贞丰县鲁容乡列为极贫困乡后,彭杨又担任了鲁容极贫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种植产业突击队队长,这下彭杨算是找到了用武之地:积极参与贞丰县沿江火龙果农业科技园区项目、贞丰县鲁容乡特色热带水果与优质畜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贞丰县鲁容乡特色热带水果良种繁育中心建设项目的申报,主持实施“贞丰县火龙果标准园改造与示范”“贞丰县北盘江干热河谷芒果新品种示范推广”等等,彭杨干得起劲。

    这一年,为了把精品水果产业做大做强,彭杨与乡里一班人又开始“不安分”思考下一步发展路子,“发展不能停,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彭杨说。

    正遇上州委、州政府“两江一河”热带精品水果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和县委、县政府打造“一江两果”产业园的机遇,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开会共商,彭杨又有了主意:发展百香果。

    按照乡里确定的“1+10+N“(一个乡平台公司+10个村平台公司+基地、贫困户等)的发展模式,将百香果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彭杨开始带领种植产业突击队突击以5000亩百香果科技示范园为核心,辐射带动沿江各村发展百香果产业15000亩的项目,向着将鲁容乡打造全省最大的百香果产业示范基地的目标迈进。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彭杨也从没忘记力所能及的帮扶困难群众,协调万牛公司资助鲁容村三组两个特殊无父无母的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协调民政将鲁容村许妹组贫困户李顺志纳入低保并二次报销住院手术费用以减轻其经济负担……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今年卖水果收入2万多(元),比种苞谷划算多了,穷日子算是过到头了,这都得感谢老彭啊!”“他工作很有办法,做事也不偏离政策,虽然乡里面工作忙,但村里面的工作他也一样没有落下,老彭来了以后,把村里的每一项工作都像捋线一样,一根一根耐心地捋直。”大家对彭杨也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的鲁容村,红彤彤的火龙果、黄灿灿芒果、紫盈盈的百香果,遍坡挂果,遍果飘香,彭杨用驻村这8年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结合的山水画卷。


(文:王勇 石廷斌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点亮脱贫致富的明灯
  •   返回
  •  下一篇:实干苦干加油干 誓把鲁容换新颜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