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部分):我喜欢小说,自幼就有编本小说的梦想。偏偏命运安排我去学理科,忙完数理化,抽空习文只能是调剂、消遣,虚度半个世纪,旧梦难圆。退休后弃理习文,书写些短文发表,试图去圆儿时的梦想。听人说,小说是“编”出来的。我想:或静或闹或玄,或静中见闹,或闹中取静,或情绪或感觉,均离不开“编”的功夫。“编”得静,显得雅,足以显出“踏雪寻梅”的丽语去打动文人骚客;“编”得闹,亦能步入田间地角去参选“人民文学”,“编”得玄,更可说成“语言是思维”的人生感悟之作。
……
命 名
今天是没法出去玩了。尽管早起时我还和小朋友在大院坝打过玻璃珠子。可是回家吃了早餐,父亲上班,姐姐去同学家以后,就变了天,刮起了冬天凛冽的寒风,还夹着凝毛细雨,就不能再结伴去郊游了。
刚放寒假,小伙伴约定玩两天,再做寒假作业。既是同学又是表亲的国栋、亦同约我天晴就去南明堂玩。哪知国栋今早就随他爹——我的三姨父回老家兴义去了。我听国栋说,兴义钟灵毓秀、宝藏山辉,靠近滇、桂,跨步就能出省。我真想跟国栋去玩,但母亲借口会麻烦堂姨,加之天寒地冻,兴义离贵阳太远,坐车也要四、五天,就不准我去。
眼看着国栋随三姨父出了大门,失落的我只好气鼓鼓地走回小院。已满十岁的我,生活在书香门第的外婆家,自幼接受“孔融让梨”之类的传统教育,但还是改不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牛脾气;大人们老说我“少不更事”;于是淋着凝毛雨的我,缩起双肩不情愿地回屋站在临近后花园的窗前固执的生着闷气。
褶皱重重的猩红窗幔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掀开一角眺望后花园冬日的景象。远处,只见云遮雾罩,白茫茫、雾蒙蒙。近处,呈现的是湿漉漉的草地和风吹雨打的树丛,一阵持续的凄厉寒风,把连绵的冬雨刮得横扫而过,萧瑟的景象使我的心情雪上加霜,说什么也不能去当枯藤老树上的昏鸦。
我呆呆地思念着国栋。
我想着他的天真随和,想着他的睿智,想着他的重情重义……
一阵寒颤使我回过神来,扭头看到母亲在温暖的火盆旁织毛衣;拒绝温暖显得过分的愚蠢,我无奈地走过去,端个小板凳挨母亲坐着。
母亲象没有瞧见我似的,不理不睬,只顾织毛衣。当过幼儿教师的她,很有办法整治她的牛儿。
过了好一会儿,百无聊奈的我突然想起:三姨爹临走前虽然没有说,却流露出不乐意带我去的神色;啊!母亲不让我去的决定还是正确的。我羞于自己的无理取闹,只好自下台阶,无话找话的对母亲说:
“妈妈,你织啥?”
“毛衣。”
“谁的?”
“你爸爸的。”
“我的呢?”
“你不是穿在身上了吗?”
我伸手摸了一下棉衣内毛绒绒的蓝毛衣。心中的一个疑惑脱口而出:
“妈妈,国栋说我的名字叫张梦牛,肯定是妈妈生我之前梦见牛啦,才取这个名字的,对不对?”
“是的。”母亲织了几针又接着说:“生你的前夜,是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女师的几个同学前来约我去郊游,看着我的肚子,她们异口同声:‘产前多活动、活动,生孩子才顺利。’在取得你奶奶(祖母)同意后,我们就慢慢走到西湖路,玩了甲秀楼,走到郊外,蓝天丽日、草鲜花香。大伙说说笑笑,玩得正高兴,突然不远处一个古装的白发老头,追着一头金色的牛飞奔过来,那牛不偏不倚笔直撞入我的怀中……,哎呀!我惊得大叫一声,就醒了,第二天就生下你这个牛儿。”
“啊!于是就给我取名为梦牛啦!”
“哪里,为取这个名儿还有一番周折呢!”我梦见金牛投怀传开后,好几个长辈都说就取梦牛吧;可是你爷爷不同意,他用手摸着下巴上的白胡子,站起来大声说:“不行!‘梦牛’太俗气,况且孙子这一辈是‘继’字辈,我看还是给长孙取名为‘继业’吧。”爷爷要给你取个好名字,盼你将来重振家业。可是奶奶不依,抢着说:“张家孙子辈长男命名要慎重,寿琼梦见金牛投怀非同寻常,还是请个有声望的相师测算后再确定吧,好不好?”大部分亲友都赞同,爷爷还算民主,嘀咕着:“就这么定吧!”
我想父亲在教育部门工作,母亲毕业于女师,知书达理,为何也迷信于相士之流的胡言乱语。他们也顺从请相师择名,也许是屈于风情习俗,反正这类事,历来不可全信,也不要完全不信,人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或许父母是因为孝顺为先不愿忤老人心意。我又思量:我国地广物博、历史悠久, 姓氏谱牒文化传承至今。命名慎重讲究,长辈们对儿女成龙化凤、光宗耀祖寄予厚望。如取名为:国栋、国樑、国蕃、成龙、承凤、富贵等。对新生儿女命名,既要承继家谱辈分,还要寓意高远。往往去求长者、高人雅士或乡贤赐名。就是贫苦人家生儿育女,也要节衣缩食花钱请人取个好名字,图个吉利、保个平安。
想了这些,我自嘲地对母亲说:“嗬,我的名字还沾上了仙气啦!”。
“可不是么,我的牛儿还有些名堂呢!”母亲笑了,她走进里屋看了看小床上还未睡醒的妹妹,回来拿起毛衣边织边说:“你祖母雷厉风行托人找到了贵阳当时很有点名气的贾半仙,详细地讲了梦见了金牛投怀的经过,我和你父亲以及你的生辰八字;还讲了家里对给你取名的争议,求半仙剖析、测取。
听说那五十来岁的贾半仙,身穿杏黄色的道袍,左手摇着鹅毛扇,伸出鹰爪般干枯的右手又掐又算,眯眼沉思了好半晌,猛然两眼圆睁,双眉上扬,叫道:“大喜大贵,分明是太白星君驱金牛下凡转世,自然应取为梦牛啰!上承天意、抚慰星君,下安众生。不过金牛率直任性,有忤天威,故遭此劫才遭贬下凡,要经历种种磨难,日后将大器晚成,福寿相聚。”
得到了贾半仙的旨意,奶奶当即拍板将你的名字定为梦牛,终生不许更改,爷爷摸摸白胡子也欣然同意了。
我听后好不奇怪,既是金牛转世,为何老天不保佑、瑞气不罩,我幼年一直多灾多难,几次大病都痛得死去活来,听说为了保我的命,迫使母亲当去了她好些出嫁的首饰。
于是我又将疑惑问母亲。
“谁说不是。”母亲在火盆里加了几块碳,又接着说:“奶奶曾叫人去责问贾半仙;半仙说:‘不错,虽说是金牛转世,但天意难违,星座遭灾受难是难免的,那是上天对他的责罚,要历经磨难,功德圆满之后,才成大器、安享福寿。为今的权宜之计,可求黔灵山的福牛高僧庇护,可以消灾减难。’于是奶奶又亲自上黔灵山烧高香拜求高僧,听说是为梦牛拜求,高僧欣然允诺收你为俗家关门弟子。说来也怪,自从带你上山拜福牛高僧为师父之后,你的身体渐好,五岁之后就不再生凶险的疑难杂症了”。
我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自己的故事。既新鲜又有些离奇,天上人间的有些事都过于玄妙,难辨其真假。不过,我知道自己有个和尚师父,而且是一位德高望重叫福牛的高僧,两次上山的情节,又模模糊糊涌上心头,师父的面容也还依稀记得,师、徒与牛都有不解之缘。
过了一会,母亲又说:“牛儿,你还记得吗?你七岁那年的中秋,我和你父亲又带你上黔灵山去参拜福牛高僧。住持说,高僧云游四海去了。临行前留下一偈给他的关门弟子,那偈是:‘双木宜忍雨后天,遇冰而安怡晚年,莫忘生前身后事,回眸人生作奇传。’梦牛,你现在已十岁了,牛脾气要改一改,不要忘记师父的教诲,今后一定要学会忍,没有渡不过的河,也没有过不去的山,遇事千万要冷静,你一定要记住啊!”。
母亲说完叹了口气,双眼流露着爱怜与忧虑交织的目光。
人们说,娘想儿,想断肠;儿想娘,扁担长。从古至今,不知流了多少慈母泪,孝子又有多少?梦牛老了重温“孝当先,顺养年,”才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世间事会巧合,师父的偈言果然应验,二十年后我在林场,文革中受到了莫须有的责难与令人愤慨的精神迫害,就是靠着坚忍才存活下来。再则我有幸与妻李雨冰相识、相爱,组建家庭,在妻的支持、关爱下,才稳定下来,拼搏奋进,命运转机,事业有成、怡乐晚年。这些都是后话,在此按下不提。
趁机介绍一下我家老屋,因为如果我的故事是一条河,那么老屋就是那源头。
解放前省城贵阳城区不大,除了大十字热闹外,就数小十字引人注目,那里是中山东路与富水路的交汇处,商铺多,贵州电影院、贵阳电影院就在附近,隔条街就到群新电影院,每逢电影散场,人如潮涌,喇叭声不断,车难通行。
小十字顺中山路东行,第一个街口拐南的护国路是因护国运动而命名的马路,从街口南行约一百米处有一地名叫双槐树,据说原先那里有两棵巨大的古槐,栽于何年何月已难以考证,古槐虽老枝叶却很繁茂,清朝光绪年间某乡贤,喜其吉庆,聚众议决,将此住地定名为“双槐树”。
据说,在双槐福荫的年代,入夏后,串串白色的槐花,散缀于双槐茂密的绿叶丛中,远看就像无数的白鹅浮于碧波上,分外耀眼。传说站在东山上也可闻槐香,这也许言过,但说走近路口就可闻槐香,倒令人信服。令人遗憾的是,为扩建护国路嫌其挡道,有关部门下令砍伐。双槐早已作古,而地名仍犹存至今。
我们张家祖居老屋就在双槐树,听说有几个四合院,房舍鳞次栉比,亲友数十人聚居其中。不料飞来横祸,老屋在日机的“二.四”轰炸中,毁为一堆瓦砾。祖母跌足大嚎,诉说是因双槐不存,福荫尽失,才遭此劫难。祖居毁,亲友散,我家出于无奈,只好寄人篱下搬到外婆家——护国路熊家大院去住。此时爷爷已仙逝,奶奶也随同前往。
熊公馆由相通的一个大院和两个小院组成,房舍几十间,小院在大院内各有院门相隔。我外婆是第三房分居靠南的小院。
小院由七间正房、两侧厢房以及邻居的后墙,围着一个方片石院坝组成。院坝上有两棵南北布列的金桂,绿叶遮盖着大半个院坝,金秋时节走近小院的正门,就可闻到桂花浓郁的香味。
我家就侨居在南北并列的两大间厢房里。姐姐和奶奶共居北屋,我和父母、妹妹住南屋。南厢房与正房之间有一过道,设有一扇木质后门通后花园。花园约八百平方米,分为二级,下一级接临街民居的后墙,低于进门平台二米有石阶相连,面积约六百平方米。虽名为花园但疏于管理,成了披榛芜、行菜畦、朵草、灌木疏密相间的园子。
上一级与园门平台处于同一平面,背倚筑城大南门外的古城墙,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建有亭廊、葡萄架供休闲观赏。
正厢房都是穿斗木结构,一楼一底小青瓦顶木板房,具有晚清雕刻风格的门窗。虽古朴雅致,但因年久失修,盖瓦多有破损,降雨稍大屋里就得接漏。这里毕竟是我童年住过八年的民居——我的外婆家。我的记忆之舟正是从这个港湾起航,解放后我家搬迁到贵阳城北,不久听说熊家公馆变故,每思回访夙愿难酬。花甲那年我出差贵阳宿于黔西南州办事处(王电轮旧居),走到故地,完全变了样,连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没有,扫兴而归。
扯过老屋,又续前景。
母亲正和我说着陈年旧事,屋子的一角漏了,滴答、滴答地响着,母亲忙拿盆接漏,她转过头来对我说:“快点,梦牛,过去看看奶奶那边漏了没有。”
我忙撑了伞大步跨过小院坝,推门进了北屋,四处一瞧;还好,没有漏。
我倒了杯茶递给奶奶,并向她老人家问安。
奶奶的头发全白了,驼着背静静地坐在床上,床边的踏凳上放着一双三寸金莲小脚。
祖母在祖父过世和祖居被毁后,很快就衰老了。也许是过度的伤感,或许是寄人篱下的忧郁心态催人老。外婆和叔叔、姑妈前来好言宽慰也无济于事。此情此景,使我相信:“伍子胥过韶关会一夜白发了”。
奶奶常念叨:“家有三件宝,老窝顶重要。”可是那时我家哪有能力修建属于自家的老窝呢?多年来,千千万万的国人都在为这“老窝”发愁呢,否则,杜甫为什么会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大半世烧香拜佛的祖母对菩萨失望了,因而在晚年改信耶稣教,“一切听从主的安排”,成为祖母新的口头禅。
奶奶的床上放着一本黄绸壳子的《圣经》,以便随时诵读,那是她的精神支柱。每当她吃力地摘下老花眼镜,揉着困乏的眼睛,无奈地悲叹:“唉!人老了不中用了。”就会叫近旁的我逐页地念给她听,所以我也知道了:诺亚方舟是停靠在亚拉腊山边以及白鸽嘴衔橄榄枝等一些《圣经》里的故事。
祖母信仰的改变,使我反而对什么是信仰产生了兴趣。父亲告诉我《法苑珠林》卷九四有:“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算具。”父亲还说,信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人人都有信仰,只是不同而已,三民主义信仰、天人合一信仰、上帝信仰、神佛信仰、科学信仰、对权利、地位、金钱、声誉、美色、酒肉的痴迷和崇拜也是信仰、“及时行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等也都是信仰。
信仰的解释,众说纷纭。简单地说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某人或某物极其相信和尊敬,奉为自己的榜样和指南。
母亲说我是牛儿,生肖属牛的牛儿也试图寻求属于自己的信仰。
请教了一位也是属牛的长辈后,得知牛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二位,称为“丑牛”。牛给人们的印象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但牛也有牛的脾气,犟起来也会得罪人。所以,属牛的人也有自己的保护神——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是佛教密宗的八大菩萨之一。他左手持宝珠,右手展开显示出无畏的手掌。菩萨可以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真实的模样,即本来的面目;另一种是忿怒身,是由大悲显现出威猛忿怒的神态,被称为大笑明王。
据说属牛的人还有一尊保护神,就是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
信仰未定的我,对此半信半疑,况且又无法请来这两尊神朝夕参拜,我也还没有拜佛的习惯和耐性,大可不必去给小伙伴们嘲笑,国栋就什么都不信。我还有师父的庇护,怕什么!
陪伴祖母的时间不短了,当看到奶奶在胸前划十字,我知道她又要祈祷,忙起身告退。
我正要离开北屋,可是走近姐姐的床边时,意外地看到枕头边斜放着一本厚厚的书。我好奇地拿起来一看,啊!原来是本《红楼梦》。书的前几页是人物画,彩色的颇为艳丽,我来了兴趣,坐在姐姐的床上翻看。有一幅画着衣裤讲究的两个少年男女坐在炕上,显然是富家的少爷、小姐,面对面拿着好玩的东西在比比看看,一个像是丫环的少女双手托着茶盘前来奉茶。炕的左侧是一个罩着皮披风的少女扬起左手,似乎在对炕上的俩人说些什么,说什么呢?我发现画页下面有文字,写的是:“哎呀!我来得不巧了。”她为什么这样说呢?多一个人不是更好玩吗?带着疑惑,我又翻到另一幅使我感兴趣的画:曲廊边,柳飞轻絮、亭石相间,一个粉红裙装的少女,右手握着紫色香扇,侧身看到那一双玉色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欲将过河去了。
“咦。”我心想:“这女娃儿和前面那幅画中坐在炕上的少女好像是一个人?她扑蝴蝶可没有我行,脱了上衣去罩十拿九稳。”
我正疑惑不解时,姐姐回来了。她踏进屋来一把就将我手中的书抢了过去,指着《红楼梦》说:“这是女孩子看的书,你不能看,象宝玉那样掉进脂粉堆里,没出息。”
我分辨说:“那么厚的书,我根本没有看,我也看不懂,我只是看彩图,有两幅还有点意思。”
“哪两幅?”
我先翻到前面的那一幅。
“啊!这一幅呀!是宝玉和宝钗在看通灵宝玉和金锁,他们边比边看,恰巧给前来串门的黛玉看见了。瞧,黛玉就是炕左边披皮披风的那个小姐,她挖苦地对他俩说:‘哎呀!我来得不巧了。’正是章回的标题: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姐姐看我还不明白,又接着解释:“唉,这样讲吧,宝玉是贾府的孙少爷,黛玉、宝钗两个小姐是他的表姐妹。黛玉和宝玉要好,她看见宝玉和宝钗那么亲热,吃醋了。”
“她站在炕的那一边,怎么会吃醋?”
“你这毛娃娃懂什么!不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这一幅呢?”我翻开后面的一幅递给姐姐看。
“这一幅么,是刚才看的那一幅和宝玉坐在炕上的宝钗,在滴翠亭用扇子扑蝴蝶。”
我高兴地说:“画得真像,我也曾猜想是同一个人,扇子怎能扑蝴蝶,真好笑。”
姐姐的解释我不够满意,但不便再“打破沙锅问到底”,毕竟她比我大不了多少,才上中学,能够这样讲解已经尽力了。我转了话题,把母亲讲的关于给我取名为梦牛的故事,告诉了姐姐。
姐姐故作严肃地说:“对啰,既然是金牛转世就要学岳飞‘精忠报国’,或者立志像民族英雄文天祥‘天马行空’将来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现如今,我希望你像四舅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当个教授,成才报国。”
“我能是什么金牛,不是一头蠢牛就很不错了。”
姐姐笑着说:“嗬!你还谦虚嘛!时间不早啦,我们去南屋帮妈妈做点事。”
我们一到南屋,姐姐就抢先告状,说我偷看《红楼梦》。
母亲想了想,才对我们说:“在达德中学教中文的四姨曾说过,随着‘红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红楼梦》的兴趣更浓了,读《红楼梦》的人也更多了。蔡元培先生说:‘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说通俗点就是要有平等讨论的态度,容纳分歧争议的学术襟怀;当然,面对聚讼纷纭的学术争议,又要坚持独立思考,不必苟同别人的见解,在争议中从别人的批评里汲取其合理的成分,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四姨还说,一个民族,她那世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中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在其母语写出的经典文体中。正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之于英国人,是他们民族魂魄的构成因素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魂魄的一部分。所以,四姨认为《红楼梦》不仅应该阅读,有文化的人不看《红楼梦》对己来说是一大损失。但对中小学生而言,最好能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所以你们在假期和课余完成作业后可以看《红楼梦》,但是不理解的地方要去请教四姨。”
我对姐姐吐了吐舌头,说了句《红楼梦》我还不想看呢,我情愿听外婆讲《三国》。
母亲看了看挂钟对我们说:“不早了,你们带妹妹,我去做中饭。”
我等父亲回来解疑。可是直到晚饭前父亲才回家,他说开了一天的会,我猜想都是有关教育的。
晚饭后,我问七问八,父亲对我讲了好些话,有关“金牛”的,也有关《红楼梦》的。父亲对曾国藩很尊崇,他又再次赞赏这位老先生的家教,他要我在“看、读、写、作”的四个习文环节上多下功夫,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扬长补短,学会管理自己。随后有事要和母亲去表舅家,嘱我和姐姐守屋,看好妹妹。
姐姐带着妹妹去北屋,她叫我留守南屋。我猜姐姐是忙着去看《红楼梦》,也许会看奶奶祷告,或者讲童话故事给妹妹听,她反正不寂寞。
“亦同也许又被关在屋里画画,不知国栋在兴义老家过得怎样?”我呆呆的想了一阵。
雨终于停了。我移眼窗外,一钩弯月孤悬于半空中,星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它是那样的寂寞。屋里静极了,只有挂钟的响声伴着我。无聊又无奈之下,我从书架上胡乱抽出本书,拿到手里一看是本古版的《聊斋》,书中没有《红楼梦》那样好看的彩图,我好扫兴。翻了几页,发现书中有插图,看图可以解闷。翻看了几幅插图后,翻到一页画的是个女鬼,好恐怖啊!她竟然卸下自己的头,放在膝上,右手拿着一把木梳梳着头发,那长长的黑缎般的头发从双膝拖在地上,一双凶恶的三角眼斜斜的盯着我。我害怕极了,背心冷冷的,寒毛倒竖,想喊姐姐快来救我,又怕她笑我胆小。我赶快跑向大床,把合上了的《聊斋》塞在被子下,再压上一个枕头才松了口气。
我倒了杯水,喝了一口心跳渐渐平缓了。抬头望见立柜上镜框里的相片,父母对着我微笑,父亲好像在说:“不要这么胆小,你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幅插图。”受到了鼓励,我胆壮了,勇敢而含羞地从被子下取出那本《聊斋》,将它放回书架。我又回过头来看父母的结婚照,这张合影嵌在一个金色的相框里,我百看不厌,母亲烫了发,卷卷的,就好像电影明星白杨的那种发型。母亲穿着花绸旗袍坐在藤椅上,峨眉凤眼、浅笑盈盈,我觉得比白杨还好看。父亲穿着笔挺的灰色西服,双手扶着藤椅背,紧挨在母亲身后,是那样英俊,我发誓决不亚于电影《月宫宝盒》的男主角。父母对我微笑着,亲切的关爱之情难以言表,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我爹妈的容貌是那么光鲜。我转身走近穿衣镜,唉!怎么搞的?镜中的我相貌平平,一付牛模样,竟然没有继承父母的一丁点优点,我遗憾的叹了口气,在心里埋怨老天,埋怨自己。
我决不是乔粑粑自卖自夸。父母年轻时的玉照确实耐看。我珍藏母亲年轻时的一张相片在身边,谁知在多年后竟会招惹祸端:那是我在林场工作时因挂念远方年迈的母亲,将嵌有她相片的小镜架放在床头柜上。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林场的书记看见了,他拿在手上审视一番后,就武断的对身旁的政工干部说:“瞧,这肯定是个很不简单的资产阶级小姐。”当听同宿舍的同事说相片中的人是我母亲后,又皮笑肉不笑、不屑地冷视我一眼。这毫无根据、莫名其妙的宣判,冰浸了我的脊梁骨……,天啦!那是解放前三、四十年代小职员常见的打扮,卷了发、穿上旗袍,又招惹谁了?没有看过电影《马路天使》吗?可那时正处于政治运动中,他的话就是“法”,我哪敢顶撞书记。
我被挂起来了,在那极左的年代,莫须有还要根据吗?麻烦之事还在后头呢!这些当然都是梦牛成年后的遭遇,在此略过。
父母回来不久就睡了。
听了金牛的故事以后,那晚上我莫名其妙的睡不着觉。心里嘀咕着:“我是牛么?果真是金牛么?”世间总会有些凑巧事:我是牛年出生的,母亲生我的前夜又梦见金牛投怀,颇有盛名的贾半仙又一再奉我为星君,福牛高僧也欣然收我为关门俗家弟子......,不过我父亲就根本不相信相士的胡言乱语,他要我不要去信什么金牛,好好地做人,做一个健康、自信,并能自立于社会的人。
夜,静极了,挂钟的滴答声响令人心烦。一会儿又下雨了,风吹夜雨敲打着玻窗。我突然想起北屋的墙上已不见观音菩萨的画像,祖母很久没有烧香拜佛了。她老人家毕生都在探索生命的真谛,改变信仰之前,她还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曾在观音菩萨的奉台前对我说:“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抛下,广结善缘,待功德圆满,你就可以回去了。”
回哪里去,祖母没有明说,但我似乎猜到,是回天上去。那时祖母对我是金牛转世已深信不疑,她原先期望我日后肩负振兴张家的重任,再回太白金星那儿去。但是信仰改变后,只能听从主安排。
我曾听师兄(福牛高僧的徒弟)说,佛教宣扬的“轮回转世”观念,强烈冲击我国传统的灵魂观念。“轮回说”认为人死是必然的,但神魂不灭,人死后不灭的灵魂,将在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中轮回,“随复受形”。而来生的形象与命运是由“善恶报应”的原则支配:“此生行善,来生受报;此生作恶,来生必受殃。”这种“轮回转世”的人生观对相信祖先灵魂永存阴间,能祸福子孙的传统汉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修改了我国传统的灵魂观念,并为历代统治者所利用。而小说、演义多为此渲染:说什么宋仁宗是赤脚大仙下凡,贤臣包拯是文曲星转世,就连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也描述:“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好汉惊噩梦”说什么“天眼开、天书现,梁山泊一百单八条好汉被封为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员地煞星。”似乎只有天神、星君才能成就伟业,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我这个冒牌的“星君”,应该有点自知之明,我智力中等,学习成绩不如国栋、亦同,人缘也比他们差,欠缺组织、领导能力;连个小班干都当不上,长大了也难成伟业,自度一生,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只能是一个平庸的人。相士的信口胡言,哪能当真;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还是父亲说得对,丢弃不切实际的虚幻,老老实实地做人。
雨终于又停了。夜鸟离去后深夜更寂静了。没过多久,我感悟了人生的一次困扰,我找到理由并庆幸自己摆脱了命名带来的纠缠。名字叫什么,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们只能尊重、也只能记住有成就的人的名字,那叫载入史册。
我想明白之后,就彻底地放松了,很快就进入梦乡。
(作者介绍:彭植樟,汉族,1937年生,籍贯贵州贵阳,先后毕业于贵州工业学校、河海大学,高级讲师,系中国水利作协会员、贵州省写作协会会员。)
作者序(部分):我喜欢小说,自幼就有编本小说的梦想。偏偏命运安排我去学理科,忙完数理化,抽空习文只能是调剂、消遣,虚度半个世纪,旧梦难圆。退休后弃理习文,书写些短文发表,试图去圆儿时的梦想。听人说,小说是“编”出来的。我想:或静或闹或玄,或静中见闹,或闹中取静,或情绪或感觉,均离不开“编”的功夫。“编”得静,显得雅,足以显出“踏雪寻梅”的丽语去打动文人骚客;“编”得闹,亦能步入田间地角去参选“人民文学”,“编”得玄,更可说成“语言是思维”的人生感悟之作。
……
命 名
今天是没法出去玩了。尽管早起时我还和小朋友在大院坝打过玻璃珠子。可是回家吃了早餐,父亲上班,姐姐去同学家以后,就变了天,刮起了冬天凛冽的寒风,还夹着凝毛细雨,就不能再结伴去郊游了。
刚放寒假,小伙伴约定玩两天,再做寒假作业。既是同学又是表亲的国栋、亦同约我天晴就去南明堂玩。哪知国栋今早就随他爹——我的三姨父回老家兴义去了。我听国栋说,兴义钟灵毓秀、宝藏山辉,靠近滇、桂,跨步就能出省。我真想跟国栋去玩,但母亲借口会麻烦堂姨,加之天寒地冻,兴义离贵阳太远,坐车也要四、五天,就不准我去。
眼看着国栋随三姨父出了大门,失落的我只好气鼓鼓地走回小院。已满十岁的我,生活在书香门第的外婆家,自幼接受“孔融让梨”之类的传统教育,但还是改不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牛脾气;大人们老说我“少不更事”;于是淋着凝毛雨的我,缩起双肩不情愿地回屋站在临近后花园的窗前固执的生着闷气。
褶皱重重的猩红窗幔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掀开一角眺望后花园冬日的景象。远处,只见云遮雾罩,白茫茫、雾蒙蒙。近处,呈现的是湿漉漉的草地和风吹雨打的树丛,一阵持续的凄厉寒风,把连绵的冬雨刮得横扫而过,萧瑟的景象使我的心情雪上加霜,说什么也不能去当枯藤老树上的昏鸦。
我呆呆地思念着国栋。
我想着他的天真随和,想着他的睿智,想着他的重情重义……
一阵寒颤使我回过神来,扭头看到母亲在温暖的火盆旁织毛衣;拒绝温暖显得过分的愚蠢,我无奈地走过去,端个小板凳挨母亲坐着。
母亲象没有瞧见我似的,不理不睬,只顾织毛衣。当过幼儿教师的她,很有办法整治她的牛儿。
过了好一会儿,百无聊奈的我突然想起:三姨爹临走前虽然没有说,却流露出不乐意带我去的神色;啊!母亲不让我去的决定还是正确的。我羞于自己的无理取闹,只好自下台阶,无话找话的对母亲说:
“妈妈,你织啥?”
“毛衣。”
“谁的?”
“你爸爸的。”
“我的呢?”
“你不是穿在身上了吗?”
我伸手摸了一下棉衣内毛绒绒的蓝毛衣。心中的一个疑惑脱口而出:
“妈妈,国栋说我的名字叫张梦牛,肯定是妈妈生我之前梦见牛啦,才取这个名字的,对不对?”
“是的。”母亲织了几针又接着说:“生你的前夜,是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女师的几个同学前来约我去郊游,看着我的肚子,她们异口同声:‘产前多活动、活动,生孩子才顺利。’在取得你奶奶(祖母)同意后,我们就慢慢走到西湖路,玩了甲秀楼,走到郊外,蓝天丽日、草鲜花香。大伙说说笑笑,玩得正高兴,突然不远处一个古装的白发老头,追着一头金色的牛飞奔过来,那牛不偏不倚笔直撞入我的怀中……,哎呀!我惊得大叫一声,就醒了,第二天就生下你这个牛儿。”
“啊!于是就给我取名为梦牛啦!”
“哪里,为取这个名儿还有一番周折呢!”我梦见金牛投怀传开后,好几个长辈都说就取梦牛吧;可是你爷爷不同意,他用手摸着下巴上的白胡子,站起来大声说:“不行!‘梦牛’太俗气,况且孙子这一辈是‘继’字辈,我看还是给长孙取名为‘继业’吧。”爷爷要给你取个好名字,盼你将来重振家业。可是奶奶不依,抢着说:“张家孙子辈长男命名要慎重,寿琼梦见金牛投怀非同寻常,还是请个有声望的相师测算后再确定吧,好不好?”大部分亲友都赞同,爷爷还算民主,嘀咕着:“就这么定吧!”
我想父亲在教育部门工作,母亲毕业于女师,知书达理,为何也迷信于相士之流的胡言乱语。他们也顺从请相师择名,也许是屈于风情习俗,反正这类事,历来不可全信,也不要完全不信,人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或许父母是因为孝顺为先不愿忤老人心意。我又思量:我国地广物博、历史悠久, 姓氏谱牒文化传承至今。命名慎重讲究,长辈们对儿女成龙化凤、光宗耀祖寄予厚望。如取名为:国栋、国樑、国蕃、成龙、承凤、富贵等。对新生儿女命名,既要承继家谱辈分,还要寓意高远。往往去求长者、高人雅士或乡贤赐名。就是贫苦人家生儿育女,也要节衣缩食花钱请人取个好名字,图个吉利、保个平安。
想了这些,我自嘲地对母亲说:“嗬,我的名字还沾上了仙气啦!”。
“可不是么,我的牛儿还有些名堂呢!”母亲笑了,她走进里屋看了看小床上还未睡醒的妹妹,回来拿起毛衣边织边说:“你祖母雷厉风行托人找到了贵阳当时很有点名气的贾半仙,详细地讲了梦见了金牛投怀的经过,我和你父亲以及你的生辰八字;还讲了家里对给你取名的争议,求半仙剖析、测取。
听说那五十来岁的贾半仙,身穿杏黄色的道袍,左手摇着鹅毛扇,伸出鹰爪般干枯的右手又掐又算,眯眼沉思了好半晌,猛然两眼圆睁,双眉上扬,叫道:“大喜大贵,分明是太白星君驱金牛下凡转世,自然应取为梦牛啰!上承天意、抚慰星君,下安众生。不过金牛率直任性,有忤天威,故遭此劫才遭贬下凡,要经历种种磨难,日后将大器晚成,福寿相聚。”
得到了贾半仙的旨意,奶奶当即拍板将你的名字定为梦牛,终生不许更改,爷爷摸摸白胡子也欣然同意了。
我听后好不奇怪,既是金牛转世,为何老天不保佑、瑞气不罩,我幼年一直多灾多难,几次大病都痛得死去活来,听说为了保我的命,迫使母亲当去了她好些出嫁的首饰。
于是我又将疑惑问母亲。
“谁说不是。”母亲在火盆里加了几块碳,又接着说:“奶奶曾叫人去责问贾半仙;半仙说:‘不错,虽说是金牛转世,但天意难违,星座遭灾受难是难免的,那是上天对他的责罚,要历经磨难,功德圆满之后,才成大器、安享福寿。为今的权宜之计,可求黔灵山的福牛高僧庇护,可以消灾减难。’于是奶奶又亲自上黔灵山烧高香拜求高僧,听说是为梦牛拜求,高僧欣然允诺收你为俗家关门弟子。说来也怪,自从带你上山拜福牛高僧为师父之后,你的身体渐好,五岁之后就不再生凶险的疑难杂症了”。
我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自己的故事。既新鲜又有些离奇,天上人间的有些事都过于玄妙,难辨其真假。不过,我知道自己有个和尚师父,而且是一位德高望重叫福牛的高僧,两次上山的情节,又模模糊糊涌上心头,师父的面容也还依稀记得,师、徒与牛都有不解之缘。
过了一会,母亲又说:“牛儿,你还记得吗?你七岁那年的中秋,我和你父亲又带你上黔灵山去参拜福牛高僧。住持说,高僧云游四海去了。临行前留下一偈给他的关门弟子,那偈是:‘双木宜忍雨后天,遇冰而安怡晚年,莫忘生前身后事,回眸人生作奇传。’梦牛,你现在已十岁了,牛脾气要改一改,不要忘记师父的教诲,今后一定要学会忍,没有渡不过的河,也没有过不去的山,遇事千万要冷静,你一定要记住啊!”。
母亲说完叹了口气,双眼流露着爱怜与忧虑交织的目光。
人们说,娘想儿,想断肠;儿想娘,扁担长。从古至今,不知流了多少慈母泪,孝子又有多少?梦牛老了重温“孝当先,顺养年,”才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世间事会巧合,师父的偈言果然应验,二十年后我在林场,文革中受到了莫须有的责难与令人愤慨的精神迫害,就是靠着坚忍才存活下来。再则我有幸与妻李雨冰相识、相爱,组建家庭,在妻的支持、关爱下,才稳定下来,拼搏奋进,命运转机,事业有成、怡乐晚年。这些都是后话,在此按下不提。
趁机介绍一下我家老屋,因为如果我的故事是一条河,那么老屋就是那源头。
解放前省城贵阳城区不大,除了大十字热闹外,就数小十字引人注目,那里是中山东路与富水路的交汇处,商铺多,贵州电影院、贵阳电影院就在附近,隔条街就到群新电影院,每逢电影散场,人如潮涌,喇叭声不断,车难通行。
小十字顺中山路东行,第一个街口拐南的护国路是因护国运动而命名的马路,从街口南行约一百米处有一地名叫双槐树,据说原先那里有两棵巨大的古槐,栽于何年何月已难以考证,古槐虽老枝叶却很繁茂,清朝光绪年间某乡贤,喜其吉庆,聚众议决,将此住地定名为“双槐树”。
据说,在双槐福荫的年代,入夏后,串串白色的槐花,散缀于双槐茂密的绿叶丛中,远看就像无数的白鹅浮于碧波上,分外耀眼。传说站在东山上也可闻槐香,这也许言过,但说走近路口就可闻槐香,倒令人信服。令人遗憾的是,为扩建护国路嫌其挡道,有关部门下令砍伐。双槐早已作古,而地名仍犹存至今。
我们张家祖居老屋就在双槐树,听说有几个四合院,房舍鳞次栉比,亲友数十人聚居其中。不料飞来横祸,老屋在日机的“二.四”轰炸中,毁为一堆瓦砾。祖母跌足大嚎,诉说是因双槐不存,福荫尽失,才遭此劫难。祖居毁,亲友散,我家出于无奈,只好寄人篱下搬到外婆家——护国路熊家大院去住。此时爷爷已仙逝,奶奶也随同前往。
熊公馆由相通的一个大院和两个小院组成,房舍几十间,小院在大院内各有院门相隔。我外婆是第三房分居靠南的小院。
小院由七间正房、两侧厢房以及邻居的后墙,围着一个方片石院坝组成。院坝上有两棵南北布列的金桂,绿叶遮盖着大半个院坝,金秋时节走近小院的正门,就可闻到桂花浓郁的香味。
我家就侨居在南北并列的两大间厢房里。姐姐和奶奶共居北屋,我和父母、妹妹住南屋。南厢房与正房之间有一过道,设有一扇木质后门通后花园。花园约八百平方米,分为二级,下一级接临街民居的后墙,低于进门平台二米有石阶相连,面积约六百平方米。虽名为花园但疏于管理,成了披榛芜、行菜畦、朵草、灌木疏密相间的园子。
上一级与园门平台处于同一平面,背倚筑城大南门外的古城墙,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建有亭廊、葡萄架供休闲观赏。
正厢房都是穿斗木结构,一楼一底小青瓦顶木板房,具有晚清雕刻风格的门窗。虽古朴雅致,但因年久失修,盖瓦多有破损,降雨稍大屋里就得接漏。这里毕竟是我童年住过八年的民居——我的外婆家。我的记忆之舟正是从这个港湾起航,解放后我家搬迁到贵阳城北,不久听说熊家公馆变故,每思回访夙愿难酬。花甲那年我出差贵阳宿于黔西南州办事处(王电轮旧居),走到故地,完全变了样,连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没有,扫兴而归。
扯过老屋,又续前景。
母亲正和我说着陈年旧事,屋子的一角漏了,滴答、滴答地响着,母亲忙拿盆接漏,她转过头来对我说:“快点,梦牛,过去看看奶奶那边漏了没有。”
我忙撑了伞大步跨过小院坝,推门进了北屋,四处一瞧;还好,没有漏。
我倒了杯茶递给奶奶,并向她老人家问安。
奶奶的头发全白了,驼着背静静地坐在床上,床边的踏凳上放着一双三寸金莲小脚。
祖母在祖父过世和祖居被毁后,很快就衰老了。也许是过度的伤感,或许是寄人篱下的忧郁心态催人老。外婆和叔叔、姑妈前来好言宽慰也无济于事。此情此景,使我相信:“伍子胥过韶关会一夜白发了”。
奶奶常念叨:“家有三件宝,老窝顶重要。”可是那时我家哪有能力修建属于自家的老窝呢?多年来,千千万万的国人都在为这“老窝”发愁呢,否则,杜甫为什么会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大半世烧香拜佛的祖母对菩萨失望了,因而在晚年改信耶稣教,“一切听从主的安排”,成为祖母新的口头禅。
奶奶的床上放着一本黄绸壳子的《圣经》,以便随时诵读,那是她的精神支柱。每当她吃力地摘下老花眼镜,揉着困乏的眼睛,无奈地悲叹:“唉!人老了不中用了。”就会叫近旁的我逐页地念给她听,所以我也知道了:诺亚方舟是停靠在亚拉腊山边以及白鸽嘴衔橄榄枝等一些《圣经》里的故事。
祖母信仰的改变,使我反而对什么是信仰产生了兴趣。父亲告诉我《法苑珠林》卷九四有:“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算具。”父亲还说,信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人人都有信仰,只是不同而已,三民主义信仰、天人合一信仰、上帝信仰、神佛信仰、科学信仰、对权利、地位、金钱、声誉、美色、酒肉的痴迷和崇拜也是信仰、“及时行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等也都是信仰。
信仰的解释,众说纷纭。简单地说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某人或某物极其相信和尊敬,奉为自己的榜样和指南。
母亲说我是牛儿,生肖属牛的牛儿也试图寻求属于自己的信仰。
请教了一位也是属牛的长辈后,得知牛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二位,称为“丑牛”。牛给人们的印象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但牛也有牛的脾气,犟起来也会得罪人。所以,属牛的人也有自己的保护神——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是佛教密宗的八大菩萨之一。他左手持宝珠,右手展开显示出无畏的手掌。菩萨可以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真实的模样,即本来的面目;另一种是忿怒身,是由大悲显现出威猛忿怒的神态,被称为大笑明王。
据说属牛的人还有一尊保护神,就是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
信仰未定的我,对此半信半疑,况且又无法请来这两尊神朝夕参拜,我也还没有拜佛的习惯和耐性,大可不必去给小伙伴们嘲笑,国栋就什么都不信。我还有师父的庇护,怕什么!
陪伴祖母的时间不短了,当看到奶奶在胸前划十字,我知道她又要祈祷,忙起身告退。
我正要离开北屋,可是走近姐姐的床边时,意外地看到枕头边斜放着一本厚厚的书。我好奇地拿起来一看,啊!原来是本《红楼梦》。书的前几页是人物画,彩色的颇为艳丽,我来了兴趣,坐在姐姐的床上翻看。有一幅画着衣裤讲究的两个少年男女坐在炕上,显然是富家的少爷、小姐,面对面拿着好玩的东西在比比看看,一个像是丫环的少女双手托着茶盘前来奉茶。炕的左侧是一个罩着皮披风的少女扬起左手,似乎在对炕上的俩人说些什么,说什么呢?我发现画页下面有文字,写的是:“哎呀!我来得不巧了。”她为什么这样说呢?多一个人不是更好玩吗?带着疑惑,我又翻到另一幅使我感兴趣的画:曲廊边,柳飞轻絮、亭石相间,一个粉红裙装的少女,右手握着紫色香扇,侧身看到那一双玉色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欲将过河去了。
“咦。”我心想:“这女娃儿和前面那幅画中坐在炕上的少女好像是一个人?她扑蝴蝶可没有我行,脱了上衣去罩十拿九稳。”
我正疑惑不解时,姐姐回来了。她踏进屋来一把就将我手中的书抢了过去,指着《红楼梦》说:“这是女孩子看的书,你不能看,象宝玉那样掉进脂粉堆里,没出息。”
我分辨说:“那么厚的书,我根本没有看,我也看不懂,我只是看彩图,有两幅还有点意思。”
“哪两幅?”
我先翻到前面的那一幅。
“啊!这一幅呀!是宝玉和宝钗在看通灵宝玉和金锁,他们边比边看,恰巧给前来串门的黛玉看见了。瞧,黛玉就是炕左边披皮披风的那个小姐,她挖苦地对他俩说:‘哎呀!我来得不巧了。’正是章回的标题: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姐姐看我还不明白,又接着解释:“唉,这样讲吧,宝玉是贾府的孙少爷,黛玉、宝钗两个小姐是他的表姐妹。黛玉和宝玉要好,她看见宝玉和宝钗那么亲热,吃醋了。”
“她站在炕的那一边,怎么会吃醋?”
“你这毛娃娃懂什么!不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这一幅呢?”我翻开后面的一幅递给姐姐看。
“这一幅么,是刚才看的那一幅和宝玉坐在炕上的宝钗,在滴翠亭用扇子扑蝴蝶。”
我高兴地说:“画得真像,我也曾猜想是同一个人,扇子怎能扑蝴蝶,真好笑。”
姐姐的解释我不够满意,但不便再“打破沙锅问到底”,毕竟她比我大不了多少,才上中学,能够这样讲解已经尽力了。我转了话题,把母亲讲的关于给我取名为梦牛的故事,告诉了姐姐。
姐姐故作严肃地说:“对啰,既然是金牛转世就要学岳飞‘精忠报国’,或者立志像民族英雄文天祥‘天马行空’将来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现如今,我希望你像四舅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当个教授,成才报国。”
“我能是什么金牛,不是一头蠢牛就很不错了。”
姐姐笑着说:“嗬!你还谦虚嘛!时间不早啦,我们去南屋帮妈妈做点事。”
我们一到南屋,姐姐就抢先告状,说我偷看《红楼梦》。
母亲想了想,才对我们说:“在达德中学教中文的四姨曾说过,随着‘红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红楼梦》的兴趣更浓了,读《红楼梦》的人也更多了。蔡元培先生说:‘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说通俗点就是要有平等讨论的态度,容纳分歧争议的学术襟怀;当然,面对聚讼纷纭的学术争议,又要坚持独立思考,不必苟同别人的见解,在争议中从别人的批评里汲取其合理的成分,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四姨还说,一个民族,她那世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中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在其母语写出的经典文体中。正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之于英国人,是他们民族魂魄的构成因素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魂魄的一部分。所以,四姨认为《红楼梦》不仅应该阅读,有文化的人不看《红楼梦》对己来说是一大损失。但对中小学生而言,最好能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所以你们在假期和课余完成作业后可以看《红楼梦》,但是不理解的地方要去请教四姨。”
我对姐姐吐了吐舌头,说了句《红楼梦》我还不想看呢,我情愿听外婆讲《三国》。
母亲看了看挂钟对我们说:“不早了,你们带妹妹,我去做中饭。”
我等父亲回来解疑。可是直到晚饭前父亲才回家,他说开了一天的会,我猜想都是有关教育的。
晚饭后,我问七问八,父亲对我讲了好些话,有关“金牛”的,也有关《红楼梦》的。父亲对曾国藩很尊崇,他又再次赞赏这位老先生的家教,他要我在“看、读、写、作”的四个习文环节上多下功夫,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扬长补短,学会管理自己。随后有事要和母亲去表舅家,嘱我和姐姐守屋,看好妹妹。
姐姐带着妹妹去北屋,她叫我留守南屋。我猜姐姐是忙着去看《红楼梦》,也许会看奶奶祷告,或者讲童话故事给妹妹听,她反正不寂寞。
“亦同也许又被关在屋里画画,不知国栋在兴义老家过得怎样?”我呆呆的想了一阵。
雨终于停了。我移眼窗外,一钩弯月孤悬于半空中,星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它是那样的寂寞。屋里静极了,只有挂钟的响声伴着我。无聊又无奈之下,我从书架上胡乱抽出本书,拿到手里一看是本古版的《聊斋》,书中没有《红楼梦》那样好看的彩图,我好扫兴。翻了几页,发现书中有插图,看图可以解闷。翻看了几幅插图后,翻到一页画的是个女鬼,好恐怖啊!她竟然卸下自己的头,放在膝上,右手拿着一把木梳梳着头发,那长长的黑缎般的头发从双膝拖在地上,一双凶恶的三角眼斜斜的盯着我。我害怕极了,背心冷冷的,寒毛倒竖,想喊姐姐快来救我,又怕她笑我胆小。我赶快跑向大床,把合上了的《聊斋》塞在被子下,再压上一个枕头才松了口气。
我倒了杯水,喝了一口心跳渐渐平缓了。抬头望见立柜上镜框里的相片,父母对着我微笑,父亲好像在说:“不要这么胆小,你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幅插图。”受到了鼓励,我胆壮了,勇敢而含羞地从被子下取出那本《聊斋》,将它放回书架。我又回过头来看父母的结婚照,这张合影嵌在一个金色的相框里,我百看不厌,母亲烫了发,卷卷的,就好像电影明星白杨的那种发型。母亲穿着花绸旗袍坐在藤椅上,峨眉凤眼、浅笑盈盈,我觉得比白杨还好看。父亲穿着笔挺的灰色西服,双手扶着藤椅背,紧挨在母亲身后,是那样英俊,我发誓决不亚于电影《月宫宝盒》的男主角。父母对我微笑着,亲切的关爱之情难以言表,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我爹妈的容貌是那么光鲜。我转身走近穿衣镜,唉!怎么搞的?镜中的我相貌平平,一付牛模样,竟然没有继承父母的一丁点优点,我遗憾的叹了口气,在心里埋怨老天,埋怨自己。
我决不是乔粑粑自卖自夸。父母年轻时的玉照确实耐看。我珍藏母亲年轻时的一张相片在身边,谁知在多年后竟会招惹祸端:那是我在林场工作时因挂念远方年迈的母亲,将嵌有她相片的小镜架放在床头柜上。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林场的书记看见了,他拿在手上审视一番后,就武断的对身旁的政工干部说:“瞧,这肯定是个很不简单的资产阶级小姐。”当听同宿舍的同事说相片中的人是我母亲后,又皮笑肉不笑、不屑地冷视我一眼。这毫无根据、莫名其妙的宣判,冰浸了我的脊梁骨……,天啦!那是解放前三、四十年代小职员常见的打扮,卷了发、穿上旗袍,又招惹谁了?没有看过电影《马路天使》吗?可那时正处于政治运动中,他的话就是“法”,我哪敢顶撞书记。
我被挂起来了,在那极左的年代,莫须有还要根据吗?麻烦之事还在后头呢!这些当然都是梦牛成年后的遭遇,在此略过。
父母回来不久就睡了。
听了金牛的故事以后,那晚上我莫名其妙的睡不着觉。心里嘀咕着:“我是牛么?果真是金牛么?”世间总会有些凑巧事:我是牛年出生的,母亲生我的前夜又梦见金牛投怀,颇有盛名的贾半仙又一再奉我为星君,福牛高僧也欣然收我为关门俗家弟子......,不过我父亲就根本不相信相士的胡言乱语,他要我不要去信什么金牛,好好地做人,做一个健康、自信,并能自立于社会的人。
夜,静极了,挂钟的滴答声响令人心烦。一会儿又下雨了,风吹夜雨敲打着玻窗。我突然想起北屋的墙上已不见观音菩萨的画像,祖母很久没有烧香拜佛了。她老人家毕生都在探索生命的真谛,改变信仰之前,她还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曾在观音菩萨的奉台前对我说:“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抛下,广结善缘,待功德圆满,你就可以回去了。”
回哪里去,祖母没有明说,但我似乎猜到,是回天上去。那时祖母对我是金牛转世已深信不疑,她原先期望我日后肩负振兴张家的重任,再回太白金星那儿去。但是信仰改变后,只能听从主安排。
我曾听师兄(福牛高僧的徒弟)说,佛教宣扬的“轮回转世”观念,强烈冲击我国传统的灵魂观念。“轮回说”认为人死是必然的,但神魂不灭,人死后不灭的灵魂,将在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中轮回,“随复受形”。而来生的形象与命运是由“善恶报应”的原则支配:“此生行善,来生受报;此生作恶,来生必受殃。”这种“轮回转世”的人生观对相信祖先灵魂永存阴间,能祸福子孙的传统汉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修改了我国传统的灵魂观念,并为历代统治者所利用。而小说、演义多为此渲染:说什么宋仁宗是赤脚大仙下凡,贤臣包拯是文曲星转世,就连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也描述:“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好汉惊噩梦”说什么“天眼开、天书现,梁山泊一百单八条好汉被封为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员地煞星。”似乎只有天神、星君才能成就伟业,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我这个冒牌的“星君”,应该有点自知之明,我智力中等,学习成绩不如国栋、亦同,人缘也比他们差,欠缺组织、领导能力;连个小班干都当不上,长大了也难成伟业,自度一生,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只能是一个平庸的人。相士的信口胡言,哪能当真;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还是父亲说得对,丢弃不切实际的虚幻,老老实实地做人。
雨终于又停了。夜鸟离去后深夜更寂静了。没过多久,我感悟了人生的一次困扰,我找到理由并庆幸自己摆脱了命名带来的纠缠。名字叫什么,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们只能尊重、也只能记住有成就的人的名字,那叫载入史册。
我想明白之后,就彻底地放松了,很快就进入梦乡。
(作者介绍:彭植樟,汉族,1937年生,籍贯贵州贵阳,先后毕业于贵州工业学校、河海大学,高级讲师,系中国水利作协会员、贵州省写作协会会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