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小说 >
  • 离别的车站

离别的车站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印象黔西南 | 2018-07-25 20:57    [转载]

    每天每个地点都在上演着很多离别的故事,而分别的画面却总是温馨而感人,往往催人泪下。


    我曾经自诩是一个行者,见证过许多分别的场景。有情侣之别、夫妻之别、父子之别、同窗之别等等,都不止一次使我感怀、落泪。他们的离别,大部分是迫于无奈,或是为了工作,或是为了生活,或是为了追求梦想……


    但唯有一次分别让我毕生难忘。


    那是2006年的冬天,我在河北郑州火车站等车,看到两个小女孩站在月台上,等着从北京开往成都的列车。她们大约10多岁年纪的样子,从他们的交谈中,知道他们是两姐妹,父母刚过世,姐姐要外出打工养家。姐妹俩一会相互拥抱,一会相互安慰,一会又好像在嘱咐着什么,隐隐约约且断断续续。


    这时,北方的深冬,要命。


    姐妹俩深深的拥抱在一起,抵御北方寒冬的冷,又或许是为了抵御离别让寒冬更加凛冽透心的凉。或许在相拥的那一刻,她们觉得自己不再那么孤单、不再那么无助、不再那么畏惧寒冷。在她们彼此的心中,也许这偌大的天地间,唯一能够给予自己温暖、安慰、力量的就只有身边的这个人。


    不多时,列车进站了。


    车门刚开,众人一拥而上,把要下车的乘客也堵到了里面,无法下车。唯独撇下姐妹俩在月台一动不动。


    火车就要开了,也许这短暂相聚的时刻才是她们最难抉择的时刻。火车停留时间不长,人多难挤,需要提前上车。姐姐上车前,叮嘱妹妹好好读书,照顾好奶奶,她会寄钱回来等等。妹妹欣然答应。但当姐姐上车的那一刻,妹妹突然大叫一声:“姐姐!”上下车的行人仿佛都愣住了,停下了拥挤,看着哭泣的妹妹。姐姐扭过头,眼中满是泪水,微笑着摇了摇手。妹妹跟着姐姐跑到20号车厢窗外,静静的看着姐姐坐下。那厚重的玻璃无法传递妹妹依依不舍的心声和嘱咐,姐妹俩只能隔窗而望。


    听到列车将开出的语音提示,妹妹哭了,姐姐也哭了,此时此刻,也许该说的都说了,唯有眼泪可以承载对彼此的不舍和牵挂。姐妹俩含泪挥别,妹妹踮起脚,在满是凝霜的玻璃上,歪歪扭扭写下“保重”两字。列车徐徐开动,妹妹一路跟跑……


    此时此刻,我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我曾以为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却不料在此刻被“保重”二字完全击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面对这对姐妹,担心和牵挂之情随之倾泻而出,流向远去姐妹的身影。姐妹情谊笃深,完全超出了想象中的理解,更超越了“血浓于水、相依为命”的诠释。我希望她们都能够好好的生活下去,为了彼此,为了家中的老人,我甚至发至内心希望她们至少要比我过的好。因为此时的我父母健在,有兄弟姐妹,有众多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我不是出于同情心怜悯她们,真的只希望她们能够过的好一些,让更多不幸的人在这“山穷水尽”之时,能够坚强,坚定和坚韧一些,期待着他年他月能够幸福的走向“柳暗花明”的那一刻。


    冬天的风,依旧呼呼的叫着,冻得要命。


    我一个人走在天台上,望着熙熙攘攘穿梭的人群和车流,伫立了许久。我心中默念起那首熟悉的歌词:“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却在命运中交错……”。在这里,相聚和分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分分合合,在这座城市,在这个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变得司空见惯,仿佛这种聚散就是这里生活的一种习惯。在这里,无论你的身份多么高贵,你的家世多么显赫,你的境遇多么悲苦,你的爱情多么纯真,在这里你都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你不属于这里,这里也不会挽留。就像我一样,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抱负,远走千里,浪迹异乡,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割舍都有种说不出的心酸和无奈。


    天,依旧灰蒙蒙,给这分离的“伤心地”蒙上一层层沉郁的气息。


    我缩了缩肩膀,用衣领裹起头,决定退票去。


(文:赵先勇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棕榈与芭蕉
  •   返回
  •  下一篇: 命名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小说 >
  • 离别的车站

离别的车站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印象黔西南 | 2018-07-25 20:57    [转载]

    每天每个地点都在上演着很多离别的故事,而分别的画面却总是温馨而感人,往往催人泪下。


    我曾经自诩是一个行者,见证过许多分别的场景。有情侣之别、夫妻之别、父子之别、同窗之别等等,都不止一次使我感怀、落泪。他们的离别,大部分是迫于无奈,或是为了工作,或是为了生活,或是为了追求梦想……


    但唯有一次分别让我毕生难忘。


    那是2006年的冬天,我在河北郑州火车站等车,看到两个小女孩站在月台上,等着从北京开往成都的列车。她们大约10多岁年纪的样子,从他们的交谈中,知道他们是两姐妹,父母刚过世,姐姐要外出打工养家。姐妹俩一会相互拥抱,一会相互安慰,一会又好像在嘱咐着什么,隐隐约约且断断续续。


    这时,北方的深冬,要命。


    姐妹俩深深的拥抱在一起,抵御北方寒冬的冷,又或许是为了抵御离别让寒冬更加凛冽透心的凉。或许在相拥的那一刻,她们觉得自己不再那么孤单、不再那么无助、不再那么畏惧寒冷。在她们彼此的心中,也许这偌大的天地间,唯一能够给予自己温暖、安慰、力量的就只有身边的这个人。


    不多时,列车进站了。


    车门刚开,众人一拥而上,把要下车的乘客也堵到了里面,无法下车。唯独撇下姐妹俩在月台一动不动。


    火车就要开了,也许这短暂相聚的时刻才是她们最难抉择的时刻。火车停留时间不长,人多难挤,需要提前上车。姐姐上车前,叮嘱妹妹好好读书,照顾好奶奶,她会寄钱回来等等。妹妹欣然答应。但当姐姐上车的那一刻,妹妹突然大叫一声:“姐姐!”上下车的行人仿佛都愣住了,停下了拥挤,看着哭泣的妹妹。姐姐扭过头,眼中满是泪水,微笑着摇了摇手。妹妹跟着姐姐跑到20号车厢窗外,静静的看着姐姐坐下。那厚重的玻璃无法传递妹妹依依不舍的心声和嘱咐,姐妹俩只能隔窗而望。


    听到列车将开出的语音提示,妹妹哭了,姐姐也哭了,此时此刻,也许该说的都说了,唯有眼泪可以承载对彼此的不舍和牵挂。姐妹俩含泪挥别,妹妹踮起脚,在满是凝霜的玻璃上,歪歪扭扭写下“保重”两字。列车徐徐开动,妹妹一路跟跑……


    此时此刻,我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我曾以为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却不料在此刻被“保重”二字完全击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面对这对姐妹,担心和牵挂之情随之倾泻而出,流向远去姐妹的身影。姐妹情谊笃深,完全超出了想象中的理解,更超越了“血浓于水、相依为命”的诠释。我希望她们都能够好好的生活下去,为了彼此,为了家中的老人,我甚至发至内心希望她们至少要比我过的好。因为此时的我父母健在,有兄弟姐妹,有众多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我不是出于同情心怜悯她们,真的只希望她们能够过的好一些,让更多不幸的人在这“山穷水尽”之时,能够坚强,坚定和坚韧一些,期待着他年他月能够幸福的走向“柳暗花明”的那一刻。


    冬天的风,依旧呼呼的叫着,冻得要命。


    我一个人走在天台上,望着熙熙攘攘穿梭的人群和车流,伫立了许久。我心中默念起那首熟悉的歌词:“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却在命运中交错……”。在这里,相聚和分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分分合合,在这座城市,在这个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变得司空见惯,仿佛这种聚散就是这里生活的一种习惯。在这里,无论你的身份多么高贵,你的家世多么显赫,你的境遇多么悲苦,你的爱情多么纯真,在这里你都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你不属于这里,这里也不会挽留。就像我一样,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抱负,远走千里,浪迹异乡,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割舍都有种说不出的心酸和无奈。


    天,依旧灰蒙蒙,给这分离的“伤心地”蒙上一层层沉郁的气息。


    我缩了缩肩膀,用衣领裹起头,决定退票去。


(文:赵先勇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棕榈与芭蕉
  •   返回
  •  下一篇: 命名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