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黔西南州博物馆4楼6号展厅,随着工作人员对东汉铜车马(辎车)的安装完成,标志着在黔西南州境内出土、有近2000年历史的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铜车马(辎车)时隔47年后首次回到“故乡”,并将于9月5日正式与黔西南的观众“见面”。
东汉铜车马(辎车)
东汉铜车马(辎车)于1977年在兴义万屯8号墓出土,总长约140厘米,通高88厘米,铜马体态纤痩修长,神态逼真,昂首翘尾,鬃毛平整,竖耳咧嘴作嘶鸣状,采用分段铸造,子母口套合,栓钉固定,共由11个部件构成;铜车属双曲辕车,由驾马、轮轴和车厢三部分构成,双轮十二幅,卷曲成U形覆瓦状的车棚,厚度仅1毫米,轻柔如纸。整辆车由大约300个零部件组成,是迄今为止国内汉墓出土铜车马最精美完整的一驾,对了解汉代车制、冶炼工艺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9月5日至29日,《踏遍山河寻故地,月是故乡明——贵州青铜之冠兴义万屯汉墓出土铜车马黔西南首展》将在黔西南州博物馆4楼6号展厅向公众开放。届时,1977年从兴义万屯8号墓出土、且此前一直陈列于贵州省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铜车马(辎车)将首次在兴义亮相,成为此次展览上的一大亮点。
在展馆内,与东汉铜车马(辎车)相对望的是东汉铜车马(轺车),于1987年在兴仁市雨樟镇交乐6号墓出土,此前陈列于黔西南州博物馆。两辆东汉铜车马在展馆内隔空相望,首次在兴义“会师”,让市民及游客在观展过程中,深刻感受贵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
据悉,该展览是黔西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方针的重要体现。值此2024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举办之际,兴义万屯汉墓铜车马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的展出,必将为广大市民和各地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恒 实习记者 刘超 王旭 实习生 蒋巍)
9月3日,在黔西南州博物馆4楼6号展厅,随着工作人员对东汉铜车马(辎车)的安装完成,标志着在黔西南州境内出土、有近2000年历史的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铜车马(辎车)时隔47年后首次回到“故乡”,并将于9月5日正式与黔西南的观众“见面”。
东汉铜车马(辎车)
东汉铜车马(辎车)于1977年在兴义万屯8号墓出土,总长约140厘米,通高88厘米,铜马体态纤痩修长,神态逼真,昂首翘尾,鬃毛平整,竖耳咧嘴作嘶鸣状,采用分段铸造,子母口套合,栓钉固定,共由11个部件构成;铜车属双曲辕车,由驾马、轮轴和车厢三部分构成,双轮十二幅,卷曲成U形覆瓦状的车棚,厚度仅1毫米,轻柔如纸。整辆车由大约300个零部件组成,是迄今为止国内汉墓出土铜车马最精美完整的一驾,对了解汉代车制、冶炼工艺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9月5日至29日,《踏遍山河寻故地,月是故乡明——贵州青铜之冠兴义万屯汉墓出土铜车马黔西南首展》将在黔西南州博物馆4楼6号展厅向公众开放。届时,1977年从兴义万屯8号墓出土、且此前一直陈列于贵州省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铜车马(辎车)将首次在兴义亮相,成为此次展览上的一大亮点。
在展馆内,与东汉铜车马(辎车)相对望的是东汉铜车马(轺车),于1987年在兴仁市雨樟镇交乐6号墓出土,此前陈列于黔西南州博物馆。两辆东汉铜车马在展馆内隔空相望,首次在兴义“会师”,让市民及游客在观展过程中,深刻感受贵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
据悉,该展览是黔西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方针的重要体现。值此2024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举办之际,兴义万屯汉墓铜车马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的展出,必将为广大市民和各地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恒 实习记者 刘超 王旭 实习生 蒋巍)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