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日月行读 朗在常青 ”——“颜氏家训 福泽众心”
“朗在国学·心系典籍”第92期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腊八佳节期间,“日月行读 朗在常青”行读活动在兴义市常青会展中心举行,在诵读《朱子治家格言》中,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书韵飘香的周末。
《朱子治家格言》又名 《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号柏庐。《朱子家训》虽然写在清初,但是其中的观点和主张至今仍然令人赞叹不已。这篇家训,仅524字,但句句诤言,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如果切实做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朱子家训》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颜氏家训》是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之作,被誉为中国家训的鼻祖。该书以儒学思想为主,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等多个方面,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性。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无论身在何处的游子都会努力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贴春联、年画等,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人们还会进行拜年、守岁、燃放烟花爆竹等传统习俗,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春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节日。《颜氏家训》强调的是勤劳节俭、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旨在培养家族成员的良好品德和家族凝聚力。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以家庭团聚、祭祖祈福、互赠礼物等形式传承着这些美德。
2024年2月4日(周日)下午,黔西南州朗诵艺术协会将于常青会展中心与您一起学习《颜氏家训》,以此庆祝新春佳节的到来。我们将共同感悟颜之推先生的卓越智慧,领悟他对家族教育的深刻见解,凝“小家”聚“大家”共同唱响中华民族复兴颂歌。
梁喜明,曾从教十三年,从事组织工作十二年,教育工作十一年,文联工作一年。不管在任何岗位,任何时候,都坚持学习,始终注重国学的研修。如今,与黔西南州朗协的同仁们一道朗读国学,正如孔子说的那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分享嘉宾梁喜明老师
刘秀祥,硕士研究生,望谟县人,中共二十大代表,省党代表,省青联常委,省级名师(劳模)工作室主持人,现任黔西南州教育局党组成员、州教育发展中心(考试中心)主任,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兼任贵州省团省委副书记。曾获中国好教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最美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两次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及年度十大公益人物等荣誉。
分享嘉宾刘秀祥老师
2008年,刘秀祥考上山东临沂大学,刘秀祥就带着母亲远赴山东上大学。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经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外面企业50多万年薪的工作,回到家乡教书渡人,教学之余他发起了“助学走乡村公益助学行动”,先后帮助1800多位孩子重返校园,并帮助他们圆梦大学,同时还牵线资助贫困学生7000余人。
分享嘉宾 魏魏老师
魏敏,中学正高级教师,笔山书院副校长、语文教师,金州国学读书会创始人。贵州省特级教师、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省优秀教师,贵州省初中语文魏敏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贵州省中语会理事,黔西南州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曾获“中国教育报202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贵州省百姓学习之星”,中国教育报刊“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贵州省“十二五继续教育优秀工作者”,“国培计划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名师工作室优秀工作坊坊主”,黔西南州“五一劳动模范”,黔西南州优秀教师、州优秀班主任,黔西南州委宣传部“我最喜欢的老师”,“新浪贵州公益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
窦睿,传播学博士(在读),新闻传播、国际传播双硕士学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青年教师,前省级交通广播主持人,海南省自贸星主播(冠军主播)。
主持人 窦睿
本期主题:“日月行读 朗在常青 ”—“颜氏家训 福泽众心”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朗诵艺术协会
协办单位:贵州常青会展中心印象黔西南
活动时间:2月4日(周日)14:30—17:30
活动地点:兴义坪东大道东段8号【常青会展中心(人文兴义奇石城)】
活动要求:
(1)着装。全体参与活动人员着中国风服饰,款式自选,确保能契合活动氛围要求。
(2)倡导绿色出行,自主拼车前往。
(3)纪律。活动期间,严守组织纪律和组织安排,听从指挥,服从大局,确保安全有序。
贵州常青会展中心简介
贵州常青会展中心(简称“常青会展”)位于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兴义老城区——坪东,面向社会,面向未来,致力于打造成兴义朴实的服务中心、孵化中心、交流中心、文创中心和演艺中心,努力建设成为兴义的一张文化名片。
兴义文化,源远流长;兴义人才,遍及四海。常青会展“汇聚大家的梦想,成就文化的自信”,依托老城区积淀的历史和文明,践行“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通过会展会务、文化艺术、文化创意、交流分享等讲好兴义故事,传播兴义文化,推动文旅产业,将常青会展建成人们向往的一个综合、开放、融合、共享、共创的文化平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选读内容
【颜氏家训·教子节选】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译文】智力卓越的人,不用教导也能成才;智力愚笨的人,即使教导也于事无补;智力平常的人,如果不加教导就不会明白事理。古时候,圣明的君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就要搬出正宫,住到别的宫里,眼睛不看不该看的东西,耳朵不听不该听的内容,听听音乐,吃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而且“胎教”的方法还要记录在玉片上,收藏在金柜里。孩子出生后,从刚刚会笑时开始,太师太保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他学习。普通百姓家即使做不到这些,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诲,叫做就得做,叫停就得停。等到几岁后,就可以免除鞭打的惩罚了。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心生敬畏,谨慎言行,并且产生孝心。
【颜氏家训·治家节选】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译文】风俗教化这件事,是从上面推行到下面的,是从先人影响到后人的。所以,做父亲的不慈爱,子女就不会孝顺;做兄长的不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做丈夫的不仁义,妻子就不会温顺。至于父亲慈爱而子女忤逆不孝,哥哥友爱而弟弟傲慢不恭,丈夫仁义而妻子盛气凌人,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只能用刑罚和杀戮来威慑他们,不是教育引导可以改变的。
【颜氏家训·勉学节选】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译文】古人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代人求学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只能夸夸其谈。古人求学是为别人,即奉行儒家之道,而有利于世;现代人求学是为自己,即修身养性以求仕进。求学就像种树一样,春天观赏它的花朵,秋天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这就好比观赏春花;修身利行,这就好比摘取果实。
【颜氏家训·涉务节选】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译文】古人想来知道春种秋收的艰辛,这大概体现了重视粮食生产、以农为本的思想。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一粒粮食,即使是父子之间都不能互相照顾。粮食要经过耕种、除草、收割、运载、打谷、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中,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其他末梢产业呢?
【颜氏家训·止足节选】《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吾终身服膺,以为名言也。
【译文】《礼记》上说:"欲望不可以放纵,志向不可以满盈。"宇宙虽大,还可到达极限;人的性情却没有个尽头,只有寡欲而知足,才可以为自己划定一个界限。先祖靖侯教诫子侄们说:"你们家是书生门第,世世代代没有出现过大富大贵的人;从现在起,你们步入仕途,做官不可超过二千石,婚姻不能贪图高攀有权有势的人家。"我衷心信服并牢记在心,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黔西南州朗诵艺术协会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日月行读 朗在常青 ”——“颜氏家训 福泽众心”
“朗在国学·心系典籍”第92期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腊八佳节期间,“日月行读 朗在常青”行读活动在兴义市常青会展中心举行,在诵读《朱子治家格言》中,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书韵飘香的周末。
《朱子治家格言》又名 《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号柏庐。《朱子家训》虽然写在清初,但是其中的观点和主张至今仍然令人赞叹不已。这篇家训,仅524字,但句句诤言,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如果切实做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朱子家训》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颜氏家训》是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之作,被誉为中国家训的鼻祖。该书以儒学思想为主,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等多个方面,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性。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无论身在何处的游子都会努力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贴春联、年画等,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人们还会进行拜年、守岁、燃放烟花爆竹等传统习俗,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春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节日。《颜氏家训》强调的是勤劳节俭、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旨在培养家族成员的良好品德和家族凝聚力。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以家庭团聚、祭祖祈福、互赠礼物等形式传承着这些美德。
2024年2月4日(周日)下午,黔西南州朗诵艺术协会将于常青会展中心与您一起学习《颜氏家训》,以此庆祝新春佳节的到来。我们将共同感悟颜之推先生的卓越智慧,领悟他对家族教育的深刻见解,凝“小家”聚“大家”共同唱响中华民族复兴颂歌。
梁喜明,曾从教十三年,从事组织工作十二年,教育工作十一年,文联工作一年。不管在任何岗位,任何时候,都坚持学习,始终注重国学的研修。如今,与黔西南州朗协的同仁们一道朗读国学,正如孔子说的那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分享嘉宾梁喜明老师
刘秀祥,硕士研究生,望谟县人,中共二十大代表,省党代表,省青联常委,省级名师(劳模)工作室主持人,现任黔西南州教育局党组成员、州教育发展中心(考试中心)主任,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兼任贵州省团省委副书记。曾获中国好教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最美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两次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及年度十大公益人物等荣誉。
分享嘉宾刘秀祥老师
2008年,刘秀祥考上山东临沂大学,刘秀祥就带着母亲远赴山东上大学。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经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外面企业50多万年薪的工作,回到家乡教书渡人,教学之余他发起了“助学走乡村公益助学行动”,先后帮助1800多位孩子重返校园,并帮助他们圆梦大学,同时还牵线资助贫困学生7000余人。
分享嘉宾 魏魏老师
魏敏,中学正高级教师,笔山书院副校长、语文教师,金州国学读书会创始人。贵州省特级教师、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省优秀教师,贵州省初中语文魏敏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贵州省中语会理事,黔西南州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曾获“中国教育报202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贵州省百姓学习之星”,中国教育报刊“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贵州省“十二五继续教育优秀工作者”,“国培计划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名师工作室优秀工作坊坊主”,黔西南州“五一劳动模范”,黔西南州优秀教师、州优秀班主任,黔西南州委宣传部“我最喜欢的老师”,“新浪贵州公益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
窦睿,传播学博士(在读),新闻传播、国际传播双硕士学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青年教师,前省级交通广播主持人,海南省自贸星主播(冠军主播)。
主持人 窦睿
本期主题:“日月行读 朗在常青 ”—“颜氏家训 福泽众心”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朗诵艺术协会
协办单位:贵州常青会展中心印象黔西南
活动时间:2月4日(周日)14:30—17:30
活动地点:兴义坪东大道东段8号【常青会展中心(人文兴义奇石城)】
活动要求:
(1)着装。全体参与活动人员着中国风服饰,款式自选,确保能契合活动氛围要求。
(2)倡导绿色出行,自主拼车前往。
(3)纪律。活动期间,严守组织纪律和组织安排,听从指挥,服从大局,确保安全有序。
贵州常青会展中心简介
贵州常青会展中心(简称“常青会展”)位于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兴义老城区——坪东,面向社会,面向未来,致力于打造成兴义朴实的服务中心、孵化中心、交流中心、文创中心和演艺中心,努力建设成为兴义的一张文化名片。
兴义文化,源远流长;兴义人才,遍及四海。常青会展“汇聚大家的梦想,成就文化的自信”,依托老城区积淀的历史和文明,践行“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通过会展会务、文化艺术、文化创意、交流分享等讲好兴义故事,传播兴义文化,推动文旅产业,将常青会展建成人们向往的一个综合、开放、融合、共享、共创的文化平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选读内容
【颜氏家训·教子节选】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译文】智力卓越的人,不用教导也能成才;智力愚笨的人,即使教导也于事无补;智力平常的人,如果不加教导就不会明白事理。古时候,圣明的君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就要搬出正宫,住到别的宫里,眼睛不看不该看的东西,耳朵不听不该听的内容,听听音乐,吃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而且“胎教”的方法还要记录在玉片上,收藏在金柜里。孩子出生后,从刚刚会笑时开始,太师太保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他学习。普通百姓家即使做不到这些,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诲,叫做就得做,叫停就得停。等到几岁后,就可以免除鞭打的惩罚了。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心生敬畏,谨慎言行,并且产生孝心。
【颜氏家训·治家节选】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译文】风俗教化这件事,是从上面推行到下面的,是从先人影响到后人的。所以,做父亲的不慈爱,子女就不会孝顺;做兄长的不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做丈夫的不仁义,妻子就不会温顺。至于父亲慈爱而子女忤逆不孝,哥哥友爱而弟弟傲慢不恭,丈夫仁义而妻子盛气凌人,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只能用刑罚和杀戮来威慑他们,不是教育引导可以改变的。
【颜氏家训·勉学节选】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译文】古人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代人求学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只能夸夸其谈。古人求学是为别人,即奉行儒家之道,而有利于世;现代人求学是为自己,即修身养性以求仕进。求学就像种树一样,春天观赏它的花朵,秋天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这就好比观赏春花;修身利行,这就好比摘取果实。
【颜氏家训·涉务节选】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译文】古人想来知道春种秋收的艰辛,这大概体现了重视粮食生产、以农为本的思想。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一粒粮食,即使是父子之间都不能互相照顾。粮食要经过耕种、除草、收割、运载、打谷、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中,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其他末梢产业呢?
【颜氏家训·止足节选】《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吾终身服膺,以为名言也。
【译文】《礼记》上说:"欲望不可以放纵,志向不可以满盈。"宇宙虽大,还可到达极限;人的性情却没有个尽头,只有寡欲而知足,才可以为自己划定一个界限。先祖靖侯教诫子侄们说:"你们家是书生门第,世世代代没有出现过大富大贵的人;从现在起,你们步入仕途,做官不可超过二千石,婚姻不能贪图高攀有权有势的人家。"我衷心信服并牢记在心,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黔西南州朗诵艺术协会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