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为民族教育加速
教育信息化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日前,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召开全国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以“深度融合·创新应用”为主题,针对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力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起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高效实用地提升民族教育质量。本期,我们把目光投向当前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看民族教育信息化怎样赶上新时代发展的“快车”,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为民族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文/王文佳
江南千条河,云贵万重山,边远黔西南,万峰抱万山。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虽然地处贵州边远落后民族地区,但是党委、政府高瞻远瞩,认为民族的未来在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提出了“教育立州”的发展战略。为了推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优质教育快速发展,在州市党委、政府统一布局下,兴义阳光集团公司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投资5亿元创建了兴义市阳光书院。州市党委、政府对新建的阳光书院寄予了“教育扶贫、示范带动、后发赶超、后来居上”的期盼。
如何落实党委、政府的期盼?当借势而为,借力而行。我校决定借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探究“互联网+”的新路。
硬件软件先试先行教育信息化后来居上
硬件建设快人一步。阳光书院在创建的过程中,时逢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决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先试先行先飞。
2014年竣工的初中部,在阳光集团公司的资金扶持下,进行了智慧校园建设,信息化硬件投入率先在贵州实现了“班班通”,单屏交互一体机覆盖所有教学班级,还建起了在线直录播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先进设施设备。
2018年竣工的高中部,又率先进行了单屏升级版探究,在全国率先安装了覆盖所有高中教学班级的双屏交互一体机,还实现了“万兆进校园,千兆到班级”的网络覆盖。2018年我校还建设了智慧校园应用系统,能汇聚各项应用数据形成教育大数据,推动学校精准教学、精准学习、精准管理。目前,我校有计算机教室8个、云平台教室3个、直录播教室2个、远程在线直播教室2个、未来教室3个、多媒体会议室4个、数字化实验室6个、创客教室1个、校园电视台1个、350人多媒体报告厅1个(聚智厅)、800人多媒体报告厅1个(激智厅)、1500人多媒体报告厅1个(开智厅)、LED显示屏3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等。
校园内畅通畅达无线网络全覆盖,让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处于贵州领先地位。除此之外,我校还依托“金州教育云”,实现了教师个人空间、班级空间、学生家长空间以及学生个人空间“人人通”的100%注册。我校的学生家长,无论在家里或出差在外,都可以通过手机在线观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活动。先试先行教育信息化建设,让我校在贵州省实现了六个“率先”:一是率先使用“班班通”进行教育教学,二是率先使用远程课堂进行教育精准扶贫,三是率先使用双屏交互式教学,四是率先启用在线直播课堂,五是率先建设智慧校园,六是率先让学生自主进行校园电视台每周校园新闻常态化播报。其中的双屏交互式教学、万兆进校、千兆进班级等设备,目前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软件应用积极探索。我校一方面分期分批派教师到武汉、上海、宁波、杭州、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一方面积极探索软件应用技术。具体来说,采取了四大做法。
一是培训提升扎实推进。2014年9月以来,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培训、活动引领、网络平台研修等多种形式,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一课双师、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新模式得到了有效实施,正在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范式”2.0版向“数据驱动教学范式”3.0版迈进。
二是深度融合有所创新。我校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自创了独树一帜的“一问、二元、三度、四常、五特”新型智慧课堂。其中的“二元”之一就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通过课堂大赛、课件大赛等方式提升教师应用水平,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三是在线直播引领带动。2014年在线直播扶贫课堂建成以来,我校先后有50多名教师和50多名学生参与公益在线直播课,开设公益课堂5科,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单是2018年以来,就面向黔西南州直播课堂1928节。
四是活力无限“小老师”。学校利用“互联网+”的模式,积极探索心连心、心贴心、学生对学生的新型帮扶途径。放手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为阳光书院的全体师生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开启了新的航程。“阳光小老师”依托教育直播平台从学生角度根据自身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远程在线面向黔西南各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同年级学生上课,讲解经典习题,梳理课本重点知识,共享个人学习心得,同学间互取长短,达到一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2018年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指明了方向。我校依托金州教育云平台建立了专题社区、互动直播、在线公益教育,集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教研、校校结对、名师工作室等空间应用为一体,支撑教学方式转变、个性化学习、网络教研、家校互动、校园文化建设等。积极通过金州教育云平台强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立了三个未来教室,每个未来教室配备一人一平板,还建设了三个平板常规教学实验班,积极探究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我校积极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提高了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治理能力,让教育教学过程接受社会监督,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为我校“零监考”“零管理”“零迟到”“零违纪”等无为而治的德育建设,为我校推进“八育并举走新路,新书院式办学创特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动育、境育、食育、心育)立了功劳。
着力周边农村中学,担当帮扶带动责任
创办阳光书院的初心,就是企业为了回报社会,造福子孙,担当责任而为。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校门前特意立了一块巨型“担当”石,时时提醒我们要具备担当精神。
建校以来,我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学校进行优质资源辐射,实现“1+N”的辐射带动效应。第一,通过在线“一课双师”开展课程资源的互通和共享。第二,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开设“小老师”公益课堂,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学习交流搭建了快捷通道。第三,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源、学习指导、学习方法,打通家长、教师、学生的共同育人渠道。第四,通过名师引领,扩大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村学校的教师可以到我校名师工作室进行跟岗研修,也能在金州教育云平台上与我校名师开展网络研修。第五,与册亨县者楼中学、晴隆县第六中学开展校校结对帮扶,每年分期分批派管理干部和名师深入帮扶学校,开展帮扶活动,每年被帮扶学校分期分批派教师、管理干部到我校跟岗学习、体验。结对学校共享课程、教材改革成果,共享教育科研课题和成果,共享课外教育活动内容。第六,开展假期在线公益课堂,让农村学校的学生也能听阳光书院教师的课程,与学生互动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学生“小老师”,在“我来教,你来学,争做网络小老师”活动中,利用周末、假期,活跃在在线公益直播平台上,发挥着教育扶贫、教育带动的独特功能。“小老师”面向全州学生说课、讲课与答疑解惑,组织边远地区学生在线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收看教学课程,实现了边远地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在线直播,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常态化学习,构建了边远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的新模式。2019年“小老师”在线课堂就达360节,同步在线受益学生上万人次,受到了广泛好评,产生了教育扶贫扶智带动发展的良好社会效应。
快一步海阔天空布依山寨也能飞出“金凤凰”
信息时代,谁快一步谁主动。我校先试先行“互联网+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信息化催生了后发赶超、后来居上的速度,建校短短5年,已成为影响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品牌学校,被誉为“布依山寨飞出的‘金凤凰’”。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观看了在线教育扶贫直播课。由于我校先试先行有成效,有幸被教育厅选为唯一上在线教育扶贫直播汇报课的学校。习总书记到贵安新区信息园的电信指挥大厅,亲临观看了我校在线教育扶贫直播课堂,给予了“志存高远”的高度赞扬。
经过多年的思考,我个人对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一是明确认识。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首先是意识层面的明了,对于做好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也不例外。我们首先在认识上要树立起明确的观念,对于教育现代化、全民化、信息化要有深刻的理解。
二是打造队伍。教育信息化需要磨炼、历练,同时,队伍的人才结构、年龄结构、性别搭配、地域组合都要合理设计,这样才能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才能为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作出巨大的贡献。
三是配置资源。资源是任何行业发展的沃土,教育也不例外。民族地区原本就地处偏僻,教育资源比较稀缺。如何采集、利用、配置资源,是实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课题。首先,我们根据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对其教育资源进行有特点的倾斜。其次,对所有的资源进行配置时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依据特情合理地去配置资源,确保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四是精准扶贫。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从教育精准扶贫的角度来改善民族地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充分运用好数字教育资源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的信息化得到了有效保障,教育资源支持共享及教师结对帮扶成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借用外来的力量(远程指导和辅导)成为快速提升的捷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今后,我校将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导,紧跟新时代、新技术、新教育,拥抱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多样化,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重构学习环境、优化资源供给、变革教学模式、重塑评价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治理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推动教与学的变革,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把握5G将改变未来教育的新形态,决心乘着教育信息化的翅膀,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作者:贵州省兴义市阳光书院 王文佳 编辑:印象黔西南)
教育信息化:为民族教育加速
教育信息化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日前,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召开全国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以“深度融合·创新应用”为主题,针对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力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起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高效实用地提升民族教育质量。本期,我们把目光投向当前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看民族教育信息化怎样赶上新时代发展的“快车”,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为民族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文/王文佳
江南千条河,云贵万重山,边远黔西南,万峰抱万山。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虽然地处贵州边远落后民族地区,但是党委、政府高瞻远瞩,认为民族的未来在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提出了“教育立州”的发展战略。为了推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优质教育快速发展,在州市党委、政府统一布局下,兴义阳光集团公司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投资5亿元创建了兴义市阳光书院。州市党委、政府对新建的阳光书院寄予了“教育扶贫、示范带动、后发赶超、后来居上”的期盼。
如何落实党委、政府的期盼?当借势而为,借力而行。我校决定借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探究“互联网+”的新路。
硬件软件先试先行教育信息化后来居上
硬件建设快人一步。阳光书院在创建的过程中,时逢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决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先试先行先飞。
2014年竣工的初中部,在阳光集团公司的资金扶持下,进行了智慧校园建设,信息化硬件投入率先在贵州实现了“班班通”,单屏交互一体机覆盖所有教学班级,还建起了在线直录播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先进设施设备。
2018年竣工的高中部,又率先进行了单屏升级版探究,在全国率先安装了覆盖所有高中教学班级的双屏交互一体机,还实现了“万兆进校园,千兆到班级”的网络覆盖。2018年我校还建设了智慧校园应用系统,能汇聚各项应用数据形成教育大数据,推动学校精准教学、精准学习、精准管理。目前,我校有计算机教室8个、云平台教室3个、直录播教室2个、远程在线直播教室2个、未来教室3个、多媒体会议室4个、数字化实验室6个、创客教室1个、校园电视台1个、350人多媒体报告厅1个(聚智厅)、800人多媒体报告厅1个(激智厅)、1500人多媒体报告厅1个(开智厅)、LED显示屏3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等。
校园内畅通畅达无线网络全覆盖,让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处于贵州领先地位。除此之外,我校还依托“金州教育云”,实现了教师个人空间、班级空间、学生家长空间以及学生个人空间“人人通”的100%注册。我校的学生家长,无论在家里或出差在外,都可以通过手机在线观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活动。先试先行教育信息化建设,让我校在贵州省实现了六个“率先”:一是率先使用“班班通”进行教育教学,二是率先使用远程课堂进行教育精准扶贫,三是率先使用双屏交互式教学,四是率先启用在线直播课堂,五是率先建设智慧校园,六是率先让学生自主进行校园电视台每周校园新闻常态化播报。其中的双屏交互式教学、万兆进校、千兆进班级等设备,目前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软件应用积极探索。我校一方面分期分批派教师到武汉、上海、宁波、杭州、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一方面积极探索软件应用技术。具体来说,采取了四大做法。
一是培训提升扎实推进。2014年9月以来,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培训、活动引领、网络平台研修等多种形式,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一课双师、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新模式得到了有效实施,正在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范式”2.0版向“数据驱动教学范式”3.0版迈进。
二是深度融合有所创新。我校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自创了独树一帜的“一问、二元、三度、四常、五特”新型智慧课堂。其中的“二元”之一就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通过课堂大赛、课件大赛等方式提升教师应用水平,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三是在线直播引领带动。2014年在线直播扶贫课堂建成以来,我校先后有50多名教师和50多名学生参与公益在线直播课,开设公益课堂5科,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单是2018年以来,就面向黔西南州直播课堂1928节。
四是活力无限“小老师”。学校利用“互联网+”的模式,积极探索心连心、心贴心、学生对学生的新型帮扶途径。放手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为阳光书院的全体师生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开启了新的航程。“阳光小老师”依托教育直播平台从学生角度根据自身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远程在线面向黔西南各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同年级学生上课,讲解经典习题,梳理课本重点知识,共享个人学习心得,同学间互取长短,达到一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2018年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指明了方向。我校依托金州教育云平台建立了专题社区、互动直播、在线公益教育,集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教研、校校结对、名师工作室等空间应用为一体,支撑教学方式转变、个性化学习、网络教研、家校互动、校园文化建设等。积极通过金州教育云平台强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立了三个未来教室,每个未来教室配备一人一平板,还建设了三个平板常规教学实验班,积极探究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我校积极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提高了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治理能力,让教育教学过程接受社会监督,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为我校“零监考”“零管理”“零迟到”“零违纪”等无为而治的德育建设,为我校推进“八育并举走新路,新书院式办学创特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动育、境育、食育、心育)立了功劳。
着力周边农村中学,担当帮扶带动责任
创办阳光书院的初心,就是企业为了回报社会,造福子孙,担当责任而为。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校门前特意立了一块巨型“担当”石,时时提醒我们要具备担当精神。
建校以来,我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学校进行优质资源辐射,实现“1+N”的辐射带动效应。第一,通过在线“一课双师”开展课程资源的互通和共享。第二,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开设“小老师”公益课堂,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学习交流搭建了快捷通道。第三,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源、学习指导、学习方法,打通家长、教师、学生的共同育人渠道。第四,通过名师引领,扩大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村学校的教师可以到我校名师工作室进行跟岗研修,也能在金州教育云平台上与我校名师开展网络研修。第五,与册亨县者楼中学、晴隆县第六中学开展校校结对帮扶,每年分期分批派管理干部和名师深入帮扶学校,开展帮扶活动,每年被帮扶学校分期分批派教师、管理干部到我校跟岗学习、体验。结对学校共享课程、教材改革成果,共享教育科研课题和成果,共享课外教育活动内容。第六,开展假期在线公益课堂,让农村学校的学生也能听阳光书院教师的课程,与学生互动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学生“小老师”,在“我来教,你来学,争做网络小老师”活动中,利用周末、假期,活跃在在线公益直播平台上,发挥着教育扶贫、教育带动的独特功能。“小老师”面向全州学生说课、讲课与答疑解惑,组织边远地区学生在线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收看教学课程,实现了边远地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在线直播,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常态化学习,构建了边远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的新模式。2019年“小老师”在线课堂就达360节,同步在线受益学生上万人次,受到了广泛好评,产生了教育扶贫扶智带动发展的良好社会效应。
快一步海阔天空布依山寨也能飞出“金凤凰”
信息时代,谁快一步谁主动。我校先试先行“互联网+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信息化催生了后发赶超、后来居上的速度,建校短短5年,已成为影响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品牌学校,被誉为“布依山寨飞出的‘金凤凰’”。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观看了在线教育扶贫直播课。由于我校先试先行有成效,有幸被教育厅选为唯一上在线教育扶贫直播汇报课的学校。习总书记到贵安新区信息园的电信指挥大厅,亲临观看了我校在线教育扶贫直播课堂,给予了“志存高远”的高度赞扬。
经过多年的思考,我个人对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一是明确认识。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首先是意识层面的明了,对于做好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也不例外。我们首先在认识上要树立起明确的观念,对于教育现代化、全民化、信息化要有深刻的理解。
二是打造队伍。教育信息化需要磨炼、历练,同时,队伍的人才结构、年龄结构、性别搭配、地域组合都要合理设计,这样才能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才能为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作出巨大的贡献。
三是配置资源。资源是任何行业发展的沃土,教育也不例外。民族地区原本就地处偏僻,教育资源比较稀缺。如何采集、利用、配置资源,是实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课题。首先,我们根据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对其教育资源进行有特点的倾斜。其次,对所有的资源进行配置时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依据特情合理地去配置资源,确保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四是精准扶贫。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从教育精准扶贫的角度来改善民族地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充分运用好数字教育资源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的信息化得到了有效保障,教育资源支持共享及教师结对帮扶成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借用外来的力量(远程指导和辅导)成为快速提升的捷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今后,我校将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导,紧跟新时代、新技术、新教育,拥抱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多样化,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重构学习环境、优化资源供给、变革教学模式、重塑评价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治理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推动教与学的变革,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把握5G将改变未来教育的新形态,决心乘着教育信息化的翅膀,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作者:贵州省兴义市阳光书院 王文佳 编辑:印象黔西南)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