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扶贫情深,春暖花开,为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望谟大山深处的布依金花王秀芝,将自己的芬芳绽放在了脱贫一线,用花样的年华不断谱写着扶贫的赞歌。
不忘初心,以朴实情怀扎根基层
王秀芝生长在布依说唱之乡的望谟县新屯布依寨,在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熏陶下,她自小清秀乖巧、能歌善舞,成为颇受乡亲们喜欢的小金花。在2011年临近大学毕业之际,王秀芝在贵州省高校达人秀中晋级总决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3年,王秀芝获推荐参加第三届全国民族之花评选大赛,最终获评“布依族之花”称号。出众的才艺让王秀芝获得了在贵州省移动公司免试就业的机会,在众人羡慕的眼光当中,她却放弃了能在省会城市工作的好机会,怀着服务人民的青春壮志和在基层建功立业的美好憧憬,选择回到望谟县做一名乡村小学的特岗教师。别人问起时,她总是说:“这里有生我养我的父母,是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我应为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特岗服务期满后的几年里,王秀芝先后在县文化馆、宣传部等岗位工作,在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决战关键时期,王秀芝又来到了新屯街道办,成为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一员。作为街道办班子成员之一,王秀芝分管文化旅游、教育扶贫等工作,负责包保两个深度贫困村。繁重的工作,时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始终满怀对贫困群众的深情厚意和对扶贫事业的忠诚担当,以不怕苦不服输、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打赢打好这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截止2019年上半年,所包保的两个村累计减贫344户1495人,为新屯街道决战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真情帮扶,把百姓小事当大事抓
“白天冒着高温酷暑奔走在田间地头和扶贫产业项目一线,晚上到贫困户家里走访完已是深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下雨时不是想着快点回家,而是惦记着农户人家。”这些,对于王秀芝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嬢哎,我们这点一到晚上就黑老火,想出门去邻居家哈都困难咧,能不能帮我们想办法安点灯咧?”王秀芝把老百姓所想所需所盼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面,恰逢联系帮扶纳包村的王雄义副州长再次进村入户调研帮扶,王秀芝及时向领导反映群众需求。最终经过协调相关部门和争取企业支持,给村里解决了20台太阳能热水器和50盏节能路灯,受到当地老百姓极大的好评。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真情帮扶,让王秀芝深受鼓舞,心里由衷感到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产业革命决策部署,新屯街道办广泛动员群众调减玉米种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王秀芝利用晚上时间组织群众共商,让大家充分了解政策。为了让大家尽快行动起来,王秀芝首先从自己的家人和亲戚着手,穿梭于田间地头做群众工作,身上墨绿色的迷彩服常常被汗水湿透,她却无暇顾及。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两个村种上了效益价值更高的中药材(通草)358亩,覆盖了145户贫困户。
“嬢哎,我们这点的水经常没得咧,一到枯水季节直接不有水了”“嬢,我们村隔壁乡镇的山沟有水源,你能不能帮我们协调哈那边的水源嘛?”王秀芝意识到这是事关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她多次组织村干翻山越岭实地查看水源,会同隔壁乡镇干部做协调工作,终于落实了水源。由于水源点距离遥远、山高坡陡、荆棘密布且无路可循,施工难度大导致无工人可用,如何把水引到群众家门口又是一大难题。王秀芝找到本寨的老党员陆朝亮寻求解决办法。一老一少两个党员走了三公里多的山路,穿越丛林、翻越峭壁寻找最佳铺管线路。望着老党员佝偻的背影艰难的在前面攀爬开路,王秀芝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敬意,更加坚定了脚下的步伐。在村组干部以及党员寨老的共同努力下,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管网顺利完成铺设,老百姓终于喝上了放心水。
“叔哎,快点来看我家孙孙,不晓得成哪样全身硬完了。”在一次与村主任王封胜下组途中,他的手机骤然响起,王秀芝隐约听到了颤抖的声音从手机中传来。这是一次让王秀芝刻苦铭心的经历,纳包组李小啥的长子黎喜开心脏病突发,而李小啥本人远在浙江打工,家中只有70多岁的老奶奶带着年幼的三个孙孙。王秀芝与村主任火速赶到李小啥家中,看到年幼的黎喜开已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全身僵硬冰凉毫无气息,老奶奶和智力障碍的叔叔以及两个年幼的弟弟站在床边束手无策,无比焦急。“快打120”,王秀芝立即喊村主任打电话,又让患者叔叔将其抱到堂屋当中。王秀芝从小到大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状况,也万分焦急,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感觉到一条生命在即将消逝,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立即掏出电话拨通从余姚来望谟县医院挂职的陈科丹院长寻求帮助。王秀芝根据陈院长的手机视频指导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措施。“一下、两下、三下……”,患者的叔叔也配合着做人工呼吸。在救护车赶到之前,时间仿佛停止了,显得无比漫长,王秀芝不断重复着抢救动作,忘了时间、忘了劳累、忘了恐惧……患者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在场所有人都笼罩在悲恸当中。李小啥丈夫早逝,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和一个老人,靠长年在外务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王秀芝擦干眼泪,从身上掏出仅有的500块钱塞到老奶奶的手中。“我很难过,也很难受。”在那段时间里,王秀芝一直很压抑,她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这成为了她难以磨灭的记忆和遗憾。
舞动芳华,脱贫攻坚路上奏华章
“罗县,我们新屯布依寨获评AAA级景区啦!”在前来望谟县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罗剑光的办公室里,王秀芝高兴地报告着喜讯,实则是想请求帮助打造新屯布依寨的旅游业态,好让当地的老百姓能够从旅游+扶贫当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王秀芝深知当前东西部协作扶贫、上级各部门帮扶等机遇千载难逢,她找到寨老、村组干部和群众共商,积极组织村里的父老乡亲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想方设法将新屯的传统民族文化打造成为助农增收的文化产业。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屯布依寨坝子配套发展了兼具观赏性和经济效益的中药材菊花,并整合资金三千余万元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和文化包装,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王秀芝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制作脱贫攻坚优惠政策双语宣传音频,组织开展“三月三”双引号并列之间不使用顿号“六月六”双引号并列之间不使用顿号“杨梅节”及“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为挖掘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竭尽全力。“确实有点累,但我很快乐”,每逢别人问起时,她总是淡淡的答道。有付出总会有回报,王秀芝经常代表地方参加各种文化赛事活动,并于2018年10月获评“全国唱响新时代功勋人物”称号。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伟大征程中,穷尽芳华,来标注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与担当。”这是王秀芝发自内心的感悟,这激励着她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奋勇前行。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作者 ‖ 罗金豆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扶贫情深,春暖花开,为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望谟大山深处的布依金花王秀芝,将自己的芬芳绽放在了脱贫一线,用花样的年华不断谱写着扶贫的赞歌。
不忘初心,以朴实情怀扎根基层
王秀芝生长在布依说唱之乡的望谟县新屯布依寨,在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熏陶下,她自小清秀乖巧、能歌善舞,成为颇受乡亲们喜欢的小金花。在2011年临近大学毕业之际,王秀芝在贵州省高校达人秀中晋级总决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3年,王秀芝获推荐参加第三届全国民族之花评选大赛,最终获评“布依族之花”称号。出众的才艺让王秀芝获得了在贵州省移动公司免试就业的机会,在众人羡慕的眼光当中,她却放弃了能在省会城市工作的好机会,怀着服务人民的青春壮志和在基层建功立业的美好憧憬,选择回到望谟县做一名乡村小学的特岗教师。别人问起时,她总是说:“这里有生我养我的父母,是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我应为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特岗服务期满后的几年里,王秀芝先后在县文化馆、宣传部等岗位工作,在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决战关键时期,王秀芝又来到了新屯街道办,成为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一员。作为街道办班子成员之一,王秀芝分管文化旅游、教育扶贫等工作,负责包保两个深度贫困村。繁重的工作,时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始终满怀对贫困群众的深情厚意和对扶贫事业的忠诚担当,以不怕苦不服输、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打赢打好这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截止2019年上半年,所包保的两个村累计减贫344户1495人,为新屯街道决战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真情帮扶,把百姓小事当大事抓
“白天冒着高温酷暑奔走在田间地头和扶贫产业项目一线,晚上到贫困户家里走访完已是深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下雨时不是想着快点回家,而是惦记着农户人家。”这些,对于王秀芝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嬢哎,我们这点一到晚上就黑老火,想出门去邻居家哈都困难咧,能不能帮我们想办法安点灯咧?”王秀芝把老百姓所想所需所盼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面,恰逢联系帮扶纳包村的王雄义副州长再次进村入户调研帮扶,王秀芝及时向领导反映群众需求。最终经过协调相关部门和争取企业支持,给村里解决了20台太阳能热水器和50盏节能路灯,受到当地老百姓极大的好评。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真情帮扶,让王秀芝深受鼓舞,心里由衷感到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产业革命决策部署,新屯街道办广泛动员群众调减玉米种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王秀芝利用晚上时间组织群众共商,让大家充分了解政策。为了让大家尽快行动起来,王秀芝首先从自己的家人和亲戚着手,穿梭于田间地头做群众工作,身上墨绿色的迷彩服常常被汗水湿透,她却无暇顾及。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两个村种上了效益价值更高的中药材(通草)358亩,覆盖了145户贫困户。
“嬢哎,我们这点的水经常没得咧,一到枯水季节直接不有水了”“嬢,我们村隔壁乡镇的山沟有水源,你能不能帮我们协调哈那边的水源嘛?”王秀芝意识到这是事关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她多次组织村干翻山越岭实地查看水源,会同隔壁乡镇干部做协调工作,终于落实了水源。由于水源点距离遥远、山高坡陡、荆棘密布且无路可循,施工难度大导致无工人可用,如何把水引到群众家门口又是一大难题。王秀芝找到本寨的老党员陆朝亮寻求解决办法。一老一少两个党员走了三公里多的山路,穿越丛林、翻越峭壁寻找最佳铺管线路。望着老党员佝偻的背影艰难的在前面攀爬开路,王秀芝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敬意,更加坚定了脚下的步伐。在村组干部以及党员寨老的共同努力下,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管网顺利完成铺设,老百姓终于喝上了放心水。
“叔哎,快点来看我家孙孙,不晓得成哪样全身硬完了。”在一次与村主任王封胜下组途中,他的手机骤然响起,王秀芝隐约听到了颤抖的声音从手机中传来。这是一次让王秀芝刻苦铭心的经历,纳包组李小啥的长子黎喜开心脏病突发,而李小啥本人远在浙江打工,家中只有70多岁的老奶奶带着年幼的三个孙孙。王秀芝与村主任火速赶到李小啥家中,看到年幼的黎喜开已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全身僵硬冰凉毫无气息,老奶奶和智力障碍的叔叔以及两个年幼的弟弟站在床边束手无策,无比焦急。“快打120”,王秀芝立即喊村主任打电话,又让患者叔叔将其抱到堂屋当中。王秀芝从小到大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状况,也万分焦急,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感觉到一条生命在即将消逝,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立即掏出电话拨通从余姚来望谟县医院挂职的陈科丹院长寻求帮助。王秀芝根据陈院长的手机视频指导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措施。“一下、两下、三下……”,患者的叔叔也配合着做人工呼吸。在救护车赶到之前,时间仿佛停止了,显得无比漫长,王秀芝不断重复着抢救动作,忘了时间、忘了劳累、忘了恐惧……患者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在场所有人都笼罩在悲恸当中。李小啥丈夫早逝,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和一个老人,靠长年在外务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王秀芝擦干眼泪,从身上掏出仅有的500块钱塞到老奶奶的手中。“我很难过,也很难受。”在那段时间里,王秀芝一直很压抑,她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这成为了她难以磨灭的记忆和遗憾。
舞动芳华,脱贫攻坚路上奏华章
“罗县,我们新屯布依寨获评AAA级景区啦!”在前来望谟县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罗剑光的办公室里,王秀芝高兴地报告着喜讯,实则是想请求帮助打造新屯布依寨的旅游业态,好让当地的老百姓能够从旅游+扶贫当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王秀芝深知当前东西部协作扶贫、上级各部门帮扶等机遇千载难逢,她找到寨老、村组干部和群众共商,积极组织村里的父老乡亲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想方设法将新屯的传统民族文化打造成为助农增收的文化产业。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屯布依寨坝子配套发展了兼具观赏性和经济效益的中药材菊花,并整合资金三千余万元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和文化包装,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王秀芝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制作脱贫攻坚优惠政策双语宣传音频,组织开展“三月三”双引号并列之间不使用顿号“六月六”双引号并列之间不使用顿号“杨梅节”及“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为挖掘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竭尽全力。“确实有点累,但我很快乐”,每逢别人问起时,她总是淡淡的答道。有付出总会有回报,王秀芝经常代表地方参加各种文化赛事活动,并于2018年10月获评“全国唱响新时代功勋人物”称号。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伟大征程中,穷尽芳华,来标注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与担当。”这是王秀芝发自内心的感悟,这激励着她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奋勇前行。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作者 ‖ 罗金豆 编辑:印象黔西南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