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外的世界更精彩
——兴义市中小学科学合理管理学生手机记
阳光小学安装公用电话供学生免费使用
设置手机保管箱,到校上交,放学取回,带电话手表入校需寄存在指定位置。在校内开设公共电话,以备学生通讯需求,办公电话和值班老师手机随时可借用......
今年1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家长们对此怎么看?兴义市各中小学怎么做的?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兴义市多所中小学发现,各校对手机使用以引导和管理为主,适合学生年龄段特点,颇有成效。
学校:严禁手机进校园
关于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不少学生家长和教育界人士,此次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可以说是给各校提供了一把“尚方宝剑”。记者了解到,兴义市各中小学在管理手机上都有一套规定,目前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一是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二是学生把手机带进学校后,要上交保管。
“手机对学生的弊远大于利,我校从2013年建校开始,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包括平板等电子产品。”兴义市阳光书院德育处主任罗伦鹤说,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正式通知后,学校有了更有力政策支撑。
该校在开学时《给家长的一封信》中就明确提出,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一经发现,予以收缴代为保管。
阳光书院为方便学生与家长沟通,在每间寝室安装座机,学生可用座机与家长沟通。另外,在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下,给学生佩戴校讯通,校讯通电话只是在规定时段可接打4个亲情电话。由于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生的配合,杜绝了学生带手机入校园的现象。
其实,从手机普及时起,兴义所有寄宿制学校原则上(主要是初中和高中)就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
寄宿制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入校园,但对走读的小学而言,各小校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对学生手机进行管控。
阳光小学校长韩忠源表示,学校一直建议家长不要给学生买手机带到校园,但此前没有教育行政部门文件支持。“只能在建议层面,家长学生不配合我们也没办法,今年教育部下发的通知犹如春天的及时雨,正好,今年春季开学就正式要求学生进校不能携带手机。”韩忠源说。
阳光小学在门卫室设置公用电话供学生急需时免费使用,另外,老师手机在学生需要时也可借用。对于佩戴电话手表入校园的学生,从进入校园起,就将电话手表关机,收存在指定位置,待放学后学生才可以领走。“以前高年级少部分学生会带手机入校园,但从本学期开始就没有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了。”
为了落实教育部的规定,阳光小学严禁教师在微信群、QQ群、钉钉等APP上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尽可能少接触手机,倡导孩子们不要依赖手机,告诉孩子们手机外的世界更精彩。
家长:双手赞成
“学校不允许携带手机,作为家长举双手赞成。”兴义三中高二年级学生王洪菲的爸爸王汝朋说。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孩子在学校要学会用脑去思考,课间要学会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手机一定会干扰这些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只有学校和家长在手机的使用问题上意见统一,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
对于假期或周末孩子使用手机,王汝朋表示,现在社会飞速发展,不可能完全让孩子与社会脱节,但是在使用手机上,要与孩子达成共识。一方面孩子大了有隐私,作为父亲不窥探孩子手机,在她看得津津有味时,找些她感兴趣的话题问她,她就会滔滔不绝跟我聊,比如音乐评论、社会新闻等,这样家长知道她的兴趣点,也就放心了。另一方面,学习时手机放在其它房间,如果有学习上的问题需要手机答疑解惑,在学习结束,留出时间可用手机查阅。
“寒假中孩子用手机的时间确实有些过长,让孩子与同学联络,适当放松是可以的,但必须节制。”王汝朋说。总之,手机是把双刃剑,只要家长和孩子好好商量,总是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代学玲是兴义四中的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也是六年级孩子的家长,她表示无论哪个身份都非常支持教育部门的这一政策。“孩子使用手机会相互攀比品牌,对手机的使用控制力不够,平常玩上瘾了,上学时就会惦记,影响学习效果,而且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甚至不堪入目,打游戏、加朋友,功能很强大,孩子无法辨别,所以禁得好。”代学玲说,其实在很多国外国家十几年前就禁止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了,特别是带到学校是不可能的,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孩子在家里玩手机也需要监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从今年教育部发出通知后,全市各校都未在手机上布置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尽可能的少使用手机。
学生:逐步习惯没有手机的日子
兴义八中是一所优秀的省级示范高中,近年来在手机管理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强调每周日返校不准带手机入校园。
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环节对学生开展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教育活动。除此之外,每年高一新生入校后,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通讯需求,在自愿原则下办理校讯通,学生在规定时段可用校讯通或寝室座机跟家长沟通。
从兴义八中近年办学取得的成绩来看,学校手机管理见成效。学生能做到不带手机进校园,习惯没有手机的日子,能更加专注学习文化知识。少使用手机,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锻炼独立自强的品质。
学校教科处主任韦昌贵表示:“平常确实有事需跟家长联系,可借用老师手机或办公电话,若学生带手机入校园,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会受到相应处罚措施,目的是为保障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兴义八中高二年级学生罗乐直言,周末可自己独立回家,从未带手机到过学校。“去年疫情期间为上网课,爸爸给我买了一部手机,网课结束后就一直放在家中,假期里有时学习英语听力会使用手机,平常也喜欢用手机聊天、刷抖音、看新闻等,但玩时间长了,感觉并不太好,玩完了以后就感觉头疼,大脑一片空白,时间悄悄溜走了,而且自己想干的事情一点没干,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学生,今后一定少玩手机,逐步习惯没有手机的日子。
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学校管理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校外,校外监管才是重点和难点。学生从校园回到家,因自主管理能力差,家长监管不到位,进而沉溺手机无法自拔。
对于校外学生使用手机,堵不如疏。尤其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做低头一族,做好家庭老师,积极引导鼓励利用假期、周末等空闲时间,开展亲子读书、家庭读书、户外运动等活动,倡导走出家门,做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
采访中,兴义市诸多教育名师表示,手机的确是把双刃剑,对于学生来讲,带手机是弊大于利。当然,对于手机进校园不能一禁了之,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发力,科学管控,把手机使用管理当成对学生开展教育的良好契机,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和规则意识,形成按照规则行事的良好习惯,将来学生走入社会,才有可能在面对新事物时做到正确驾驭,合理使用。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来源 | 罗振 编辑:印象黔西南)
手机外的世界更精彩
——兴义市中小学科学合理管理学生手机记
阳光小学安装公用电话供学生免费使用
设置手机保管箱,到校上交,放学取回,带电话手表入校需寄存在指定位置。在校内开设公共电话,以备学生通讯需求,办公电话和值班老师手机随时可借用......
今年1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家长们对此怎么看?兴义市各中小学怎么做的?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兴义市多所中小学发现,各校对手机使用以引导和管理为主,适合学生年龄段特点,颇有成效。
学校:严禁手机进校园
关于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不少学生家长和教育界人士,此次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可以说是给各校提供了一把“尚方宝剑”。记者了解到,兴义市各中小学在管理手机上都有一套规定,目前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一是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二是学生把手机带进学校后,要上交保管。
“手机对学生的弊远大于利,我校从2013年建校开始,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包括平板等电子产品。”兴义市阳光书院德育处主任罗伦鹤说,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正式通知后,学校有了更有力政策支撑。
该校在开学时《给家长的一封信》中就明确提出,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一经发现,予以收缴代为保管。
阳光书院为方便学生与家长沟通,在每间寝室安装座机,学生可用座机与家长沟通。另外,在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下,给学生佩戴校讯通,校讯通电话只是在规定时段可接打4个亲情电话。由于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生的配合,杜绝了学生带手机入校园的现象。
其实,从手机普及时起,兴义所有寄宿制学校原则上(主要是初中和高中)就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
寄宿制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入校园,但对走读的小学而言,各小校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对学生手机进行管控。
阳光小学校长韩忠源表示,学校一直建议家长不要给学生买手机带到校园,但此前没有教育行政部门文件支持。“只能在建议层面,家长学生不配合我们也没办法,今年教育部下发的通知犹如春天的及时雨,正好,今年春季开学就正式要求学生进校不能携带手机。”韩忠源说。
阳光小学在门卫室设置公用电话供学生急需时免费使用,另外,老师手机在学生需要时也可借用。对于佩戴电话手表入校园的学生,从进入校园起,就将电话手表关机,收存在指定位置,待放学后学生才可以领走。“以前高年级少部分学生会带手机入校园,但从本学期开始就没有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了。”
为了落实教育部的规定,阳光小学严禁教师在微信群、QQ群、钉钉等APP上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尽可能少接触手机,倡导孩子们不要依赖手机,告诉孩子们手机外的世界更精彩。
家长:双手赞成
“学校不允许携带手机,作为家长举双手赞成。”兴义三中高二年级学生王洪菲的爸爸王汝朋说。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孩子在学校要学会用脑去思考,课间要学会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手机一定会干扰这些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只有学校和家长在手机的使用问题上意见统一,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
对于假期或周末孩子使用手机,王汝朋表示,现在社会飞速发展,不可能完全让孩子与社会脱节,但是在使用手机上,要与孩子达成共识。一方面孩子大了有隐私,作为父亲不窥探孩子手机,在她看得津津有味时,找些她感兴趣的话题问她,她就会滔滔不绝跟我聊,比如音乐评论、社会新闻等,这样家长知道她的兴趣点,也就放心了。另一方面,学习时手机放在其它房间,如果有学习上的问题需要手机答疑解惑,在学习结束,留出时间可用手机查阅。
“寒假中孩子用手机的时间确实有些过长,让孩子与同学联络,适当放松是可以的,但必须节制。”王汝朋说。总之,手机是把双刃剑,只要家长和孩子好好商量,总是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代学玲是兴义四中的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也是六年级孩子的家长,她表示无论哪个身份都非常支持教育部门的这一政策。“孩子使用手机会相互攀比品牌,对手机的使用控制力不够,平常玩上瘾了,上学时就会惦记,影响学习效果,而且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甚至不堪入目,打游戏、加朋友,功能很强大,孩子无法辨别,所以禁得好。”代学玲说,其实在很多国外国家十几年前就禁止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了,特别是带到学校是不可能的,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孩子在家里玩手机也需要监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从今年教育部发出通知后,全市各校都未在手机上布置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尽可能的少使用手机。
学生:逐步习惯没有手机的日子
兴义八中是一所优秀的省级示范高中,近年来在手机管理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强调每周日返校不准带手机入校园。
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环节对学生开展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教育活动。除此之外,每年高一新生入校后,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通讯需求,在自愿原则下办理校讯通,学生在规定时段可用校讯通或寝室座机跟家长沟通。
从兴义八中近年办学取得的成绩来看,学校手机管理见成效。学生能做到不带手机进校园,习惯没有手机的日子,能更加专注学习文化知识。少使用手机,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锻炼独立自强的品质。
学校教科处主任韦昌贵表示:“平常确实有事需跟家长联系,可借用老师手机或办公电话,若学生带手机入校园,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会受到相应处罚措施,目的是为保障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兴义八中高二年级学生罗乐直言,周末可自己独立回家,从未带手机到过学校。“去年疫情期间为上网课,爸爸给我买了一部手机,网课结束后就一直放在家中,假期里有时学习英语听力会使用手机,平常也喜欢用手机聊天、刷抖音、看新闻等,但玩时间长了,感觉并不太好,玩完了以后就感觉头疼,大脑一片空白,时间悄悄溜走了,而且自己想干的事情一点没干,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学生,今后一定少玩手机,逐步习惯没有手机的日子。
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学校管理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校外,校外监管才是重点和难点。学生从校园回到家,因自主管理能力差,家长监管不到位,进而沉溺手机无法自拔。
对于校外学生使用手机,堵不如疏。尤其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做低头一族,做好家庭老师,积极引导鼓励利用假期、周末等空闲时间,开展亲子读书、家庭读书、户外运动等活动,倡导走出家门,做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
采访中,兴义市诸多教育名师表示,手机的确是把双刃剑,对于学生来讲,带手机是弊大于利。当然,对于手机进校园不能一禁了之,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发力,科学管控,把手机使用管理当成对学生开展教育的良好契机,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和规则意识,形成按照规则行事的良好习惯,将来学生走入社会,才有可能在面对新事物时做到正确驾驭,合理使用。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来源 | 罗振 编辑:印象黔西南)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