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纪实 >
  • 一片茶叶一片情

一片茶叶一片情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兴义市第六中学 | 2021-01-19 11:22    [原创]

安龙县招堤街道钢厂村,是该县最为贫困的村。因离城较远,地势偏僻,山高坡陡,农业产业薄弱,贫困户多,政府已经将部分村民搬迁到双龙小镇。因为钢厂村那里有300余亩茶园,就还有30多户村民没有搬。那300余亩茶园,是十多年前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设起来的。从2015年起,茶园开始有了收入,村民们通过在茶园做工获得了利益。

我叫周国洪,和钢厂的村民结识已经5年了。我因为长期做茶叶生意,为了了解钢厂村的茶叶长势和品质情况,从2015年起就经常跑到钢厂茶园看茶买茶,批发茶叶卖往云南,渐渐地就和当地村民们成了熟人、朋友。

钢厂村的茶叶,因地理位置紧靠仙鹤坪,海拔高度均在1600米以上,早晚云雾缭绕,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壤2015年被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认定为“贵州省无公害茶叶产地”,因此茶叶品质上成,在市场上十分走俏,我每年都要从钢厂村拿很多茶叶去卖,外面都叫仙鹤坪茶叶。


3  周国洪在对采摘的茶叶进行质量检查.jpg


2018年,我从前任承包商那里转接了经营权以后,常年居住在茶山上,加大管理力度,使茶叶产量比先前有了增长,加上每年采茶季节,总能以现金方式当天支付给采茶的村民,因而很多村民在季节里都来采茶,多的时候能达到150人以上。有的村民仅采茶一季就能收入上万元。在其它季节,有十五六个村民参加除草、松土、施肥、修剪等,每年又能收入2万元以上,因此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早已脱贫致富。因我和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村民们都很喜欢我、信任我,需要我,2020年3月前任承包商的经营权期满后,村民们就毫不犹豫地将经营权承包给了我。


5 周国洪参加黔西南州首届夏秋茶评茶大赛活动.jpg


我和这些村民亲如兄弟。在我的茶叶加工房门前,隔着马路住着一户村民,户主叫李明书,今年63岁,他本人患腰锥间盘突出,不能做重活,他妻子患间歇性精神病,也不能经常参加劳动。李明书有个女儿,19岁,在外面打工几年,今年也回来了,参加到茶园来做工。今年,李明书家被评为了低保户。我为了让李明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就请李明书长年帮我看守加工房,每月支付他3000元工资,从而让他家的生活有了保障。我每次出门去卖茶叶,要回仙鹤坪时,都要先打个电话给李明书,询问他家在生活方面缺什么不缺,若有需要购买的东西我就顺便从城里帮他家买回去。而李明书每次都要煮饭等着我,让我回到仙鹤坪就像回到家一样。

在没有搬迁的村民中,王朝荣家较为典型,共14口人,精准扶贫户。夫妻俩加4个儿子和2个女儿和4个孙子(女),大儿子结婚成家,已有2个孙子和1 个孙女,二儿子也已经结婚有了1个孙子。除两个老人和孙子(女)外,年轻的8个都在茶场做工,新茶出来采茶,平时就参加茶场的管理,有时也出门打工,采茶每天1个人多的可收入约150元,平时做工每天100元,他家每年的收入近10万元。


4  仙鹤坪茶山的美丽雾景.jpg


没有搬迁的这些村民跟前来劝他们搬家的领导说,无论在哪里居住,都要有收入才能过上好生活,我们在茶场做工做习惯了,我们舍不得离开。要是我们搬到双龙小镇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做,生活也过得不好,也是给政府带增加麻烦。

与钢厂村相邻的石灰村,还有480多亩茶叶,他们是各家各户自己管理自己经营,每年的茶青也有大部分卖给了我,多的人家一家人就有八九十亩,少的人家也有五六亩,每亩茶青一般可卖到3000元左右,也就是说,最少的人家都可以卖到15000到20000元,多的人家就要卖到20多万元。我虽然是一个茶商,但我在客观上却是一个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我经营、收购的每一片茶叶,都饱含着我对村民们的深情厚意,我将以仙鹤坪的茶叶为杠杆,带领钢厂村和石灰村的茶农们走向富裕,奔向小康。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作者:陈永贤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点亮脱贫致富的明灯
  •   返回
  •  下一篇:新时代的映山红 ——记贞丰县北盘江镇者颡村第一书记朱俊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纪实 >
  • 一片茶叶一片情

一片茶叶一片情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兴义市第六中学 | 2021-01-19 11:22    [原创]

安龙县招堤街道钢厂村,是该县最为贫困的村。因离城较远,地势偏僻,山高坡陡,农业产业薄弱,贫困户多,政府已经将部分村民搬迁到双龙小镇。因为钢厂村那里有300余亩茶园,就还有30多户村民没有搬。那300余亩茶园,是十多年前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设起来的。从2015年起,茶园开始有了收入,村民们通过在茶园做工获得了利益。

我叫周国洪,和钢厂的村民结识已经5年了。我因为长期做茶叶生意,为了了解钢厂村的茶叶长势和品质情况,从2015年起就经常跑到钢厂茶园看茶买茶,批发茶叶卖往云南,渐渐地就和当地村民们成了熟人、朋友。

钢厂村的茶叶,因地理位置紧靠仙鹤坪,海拔高度均在1600米以上,早晚云雾缭绕,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壤2015年被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认定为“贵州省无公害茶叶产地”,因此茶叶品质上成,在市场上十分走俏,我每年都要从钢厂村拿很多茶叶去卖,外面都叫仙鹤坪茶叶。


3  周国洪在对采摘的茶叶进行质量检查.jpg


2018年,我从前任承包商那里转接了经营权以后,常年居住在茶山上,加大管理力度,使茶叶产量比先前有了增长,加上每年采茶季节,总能以现金方式当天支付给采茶的村民,因而很多村民在季节里都来采茶,多的时候能达到150人以上。有的村民仅采茶一季就能收入上万元。在其它季节,有十五六个村民参加除草、松土、施肥、修剪等,每年又能收入2万元以上,因此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早已脱贫致富。因我和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村民们都很喜欢我、信任我,需要我,2020年3月前任承包商的经营权期满后,村民们就毫不犹豫地将经营权承包给了我。


5 周国洪参加黔西南州首届夏秋茶评茶大赛活动.jpg


我和这些村民亲如兄弟。在我的茶叶加工房门前,隔着马路住着一户村民,户主叫李明书,今年63岁,他本人患腰锥间盘突出,不能做重活,他妻子患间歇性精神病,也不能经常参加劳动。李明书有个女儿,19岁,在外面打工几年,今年也回来了,参加到茶园来做工。今年,李明书家被评为了低保户。我为了让李明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就请李明书长年帮我看守加工房,每月支付他3000元工资,从而让他家的生活有了保障。我每次出门去卖茶叶,要回仙鹤坪时,都要先打个电话给李明书,询问他家在生活方面缺什么不缺,若有需要购买的东西我就顺便从城里帮他家买回去。而李明书每次都要煮饭等着我,让我回到仙鹤坪就像回到家一样。

在没有搬迁的村民中,王朝荣家较为典型,共14口人,精准扶贫户。夫妻俩加4个儿子和2个女儿和4个孙子(女),大儿子结婚成家,已有2个孙子和1 个孙女,二儿子也已经结婚有了1个孙子。除两个老人和孙子(女)外,年轻的8个都在茶场做工,新茶出来采茶,平时就参加茶场的管理,有时也出门打工,采茶每天1个人多的可收入约150元,平时做工每天100元,他家每年的收入近10万元。


4  仙鹤坪茶山的美丽雾景.jpg


没有搬迁的这些村民跟前来劝他们搬家的领导说,无论在哪里居住,都要有收入才能过上好生活,我们在茶场做工做习惯了,我们舍不得离开。要是我们搬到双龙小镇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做,生活也过得不好,也是给政府带增加麻烦。

与钢厂村相邻的石灰村,还有480多亩茶叶,他们是各家各户自己管理自己经营,每年的茶青也有大部分卖给了我,多的人家一家人就有八九十亩,少的人家也有五六亩,每亩茶青一般可卖到3000元左右,也就是说,最少的人家都可以卖到15000到20000元,多的人家就要卖到20多万元。我虽然是一个茶商,但我在客观上却是一个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我经营、收购的每一片茶叶,都饱含着我对村民们的深情厚意,我将以仙鹤坪的茶叶为杠杆,带领钢厂村和石灰村的茶农们走向富裕,奔向小康。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作者:陈永贤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点亮脱贫致富的明灯
  •   返回
  •  下一篇:新时代的映山红 ——记贞丰县北盘江镇者颡村第一书记朱俊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