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艺苑 >
  • 刘坤跃 ‖走进司马迁的历史世界

刘坤跃 ‖走进司马迁的历史世界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金州国学读书会 | 2021-01-12 17:28    [原创]

编者按:2021年1月9日,金州国学读书会联合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黔西南州文化馆、黔西南州图书馆等共同开展《史记》研读,由刘坤跃老师主讲。本篇为刘老师第一讲内容整理资料,以飨书友。


《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典籍呢?鲁讯将其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们通常将其称为二十四史之首,这是一部好看却难读的书。 说它好看,是因为《史记》这本书中写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还写了让人一读难忘的诸多人物。沈从文1952年在四川内江参加土地改革时写的一封家书中,形象地反映了《史记》的迷人之处。

“古人说挑灯夜读,不意到这里我还有这种福气。看了会新书,情调和目力可不济事。正好月前在这里糖房外垃圾堆中翻出一本《史记》列传选本,就把它放老式油灯下反复来看,度过这种长夜。” 

“看过了李广、窦婴、卫青、霍去病、司马相如诸传,不知不觉间,竟仿佛如同回到了二千年前社会气氛中,和作者时代生活情况中,以及用笔感情中。”

“《史记》列传中写人,着笔不多,二千年来还如一幅幅肖像画,个性鲜明,神情逼真。重要处且常是三言两语即交代清楚毫不黏滞,而得到准确生动效果,所谓大手笔是也。” 

《史记》虽然好看,但是却非常难读,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在阅读中,首先要过文字语法第一关。毕竟《史记》是两千多年前用文言文写成的,文字语法各方面有着时代差异带来的障碍。虽然现代有各种白话翻译版本流通,就算是名家的直译,如果和原文对比,你会发现,司马迁的古文写得那么漂亮、简洁、准确、透彻,简直无法改动,转化为白话就韵味全失了。不用原装古文来读,就读不到从纸面穿透而来的真挚情感。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的人生惨痛。

其次,《史记》是一本完整的大书,不只翻译成白话就走样了,现在市面上各种节录选本也都必然扭曲《史记》的面貌。《史记》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个不同部分组成,一共有五十二万余字,一百三十篇,为什么这么写,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说得非常清楚,即“以贯通古今人事的方式,探讨人类历史的变迁大势,成为可以跟诸子百家分庭抗礼的别一家。“借史的形式”来发表“一家之言”(梁启超语)

本纪写的是历代传说或实际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者的事迹,以帝王传代编年为主,从上古代黄帝写到汉武帝14代17位帝王谱系;表则是按年、月、国别简要梳理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和活动,是整本书的骨架;书的部分涉及到礼乐、天文、历法、宗教、军事、水利、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最早制度史的呈现;世家则是汉和汉以前各个重要的诸侯大姓的家族史;最为精彩的当属70列传部分,写到了古今代表性众多的人物和民族事迹(合传、独传、汇传)。

此外,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你会痛苦于书中简练的字行间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典故、以及今天我们很难感知的那些人名、地名等,如果不借助《辞海》、《辞源》等专业的工具书,是有很大挑战的,这些对于文言文基础差的读者来说,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如《太史公自序》中开篇司马迁介绍他的家世的文字:”昔在颛顼(zhuan xu),命南正(官名)重(人名)以司天(主管观测天文星象),北正(官名)黎(人名)以司地(地理)。唐、虞(唐尧、虞舜)之际,绍(继承、继续)重黎之後,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世代相传)天地。其在周,程(国名)伯(爵名)休甫(人名)其後也。当周宣王(西周倒数第二个帝王,前827-前782在位)时,失其守(中止了主管“天”“地”的事务)而为司马(主管军事的官名)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周惠王,前676-前652在位)襄(前651-前619在位)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中军元帅的简称,为国家最高军事长官)随会(也叫士会,晋国大臣)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古梁国,后被秦灭,改称少梁,在今陕西韩城市南,后又改称“夏阳”)。 

晋中军随会奔秦:据《左传》,鲁文公六年,晋襄公死,太子年少,晋国人欲立长君,派随会赴秦往迎公子雍。后因太子之母日夜抱太子号哭于朝,使得晋人反悔,于次年立太子为君,而起兵迎击秦国送公子雍回晋的军队,秦军败,于是随会等只好逃到了秦国。事在鲁文公七年(公元前620)。

但是如果读进去了,你会发现,你走进了一闪充满智慧的大门,阅读《史记》的价值,正如复旦大学的陈正宏教授这样说到:“《史记》是一部在两千多年前,借着描述一个很长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其中的历史重演冲动,把人性的各个方面加以彻底揭示的一流的中国文史名著。

首先,通过比较完整地阅读《史记》,你可以超越生命的极限,大幅度拓展个人的经验世界。人生不过百年,而通读像《史记》这样一部涉及上下数千年历史的名著,可以在个人有限的生命里,体验古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涯百态,客观上既延展了你的生命长度,也拓展了你的人生视野。

其次,通过解析《史记》的大部分重要篇章,你可以培养自己具备一种更为通达的处世态度。凡事都从一定长度或深度的历史视角考虑,观察世界与剖析人生的时候也会取一种理性并且不失人性的立场。不放大个人的得失,也不蔑视渺小的生灵。

再次,通过更细致地分析现在你读到的《史记》的篇章文字,你会由此及彼,意识到因为我们的汉语历史悠久,任何一个现存的历史文本,包括由某人的讲话转写成的文本,都不只有表面的单一层次的意思,其中甚至还可能叠加着其他人的笔墨。因此你会养成一种不轻信来历不明的文字、说辞、喜欢追根寻源的思维方式。”……“我想,如果能够比较完整地读一下《史记》,你最终会发现,真的是“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而你,在《史记》滋润的阳光中沐浴一过,再度回到有时不免灰暗的现实中,相信会变得更有预见性,更具智慧,也更有定力。”

《史记》的具体读法,梁启超认为有二个方法:一,常识的读法;二,专究的读法。两种读法,有共同之入门准备。

一、先读《太史公自序》及《汉书·司马迁传》,求明了作者年代、性行、经历及全书大概。

二、读《汉书·叙传》论《史记》之部,刘知幾《史通》之《六家篇》《二体篇》《正史篇》,郑樵《通志·总序》论《史记》之部,《隋书·经籍志》及《四库提要》之史部正史类关于记述《史记》之部分,求略识本书在史学界之位置及价值。

“十表”但阅序文,表中内容不必详究。但浏览其体例,略比较各表编咨方法之异同便得。

“八书”本为极重要之部分,惟今所传似非原本。与其读此,不如读《汉书》各志,故可全部从省。

“世家”中吴、齐、鲁、管蔡、陈杞、卫、宋、晋、楚、越、郑各篇,原料十九采自《左传》。既读《左传》,则此可省。但战国一部分之“世家”仍须读,因《战国策》太无系统故。

《武帝纪》《日者传》《龟策传》等,已证明为伪书,且芜杂浅俚,自可不读。《扁鹊仓公传》等,似是长编,非定本,一涉猎便足。

吾生平所最爱读者则以下各篇:

《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

上诸篇皆肃括宏深,实叙事文永远之模范。班叔皮称史公:“善序述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良史之才。”如诸篇者,洵足当之矣。学者宜精读多次,或务成诵,自能契其神味,辞远鄙倍。至如明、清选家最乐道之《伯夷列传》《管晏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以吾论之,反是篇中第二等文字耳。

对于《史记》这样一部宏伟的历史巨著,别人的读法经验,只能借鉴,而要领略其中文字的魅力,只有自己深入其中,才能感悟到司马迁“卓越的历史观点,丰富的人生体验,深刻的社会见解,精湛的学术造诣,以及高度的文学修养”(台湾学者赖明德语)。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作者  ‖  刘坤跃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兴义市地名说源
  •   返回
  •  下一篇:“春节记忆”‖罗 振《追忆儿时年味》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艺苑 >
  • 刘坤跃 ‖走进司马迁的历史世界

刘坤跃 ‖走进司马迁的历史世界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金州国学读书会 | 2021-01-12 17:28    [原创]

编者按:2021年1月9日,金州国学读书会联合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黔西南州文化馆、黔西南州图书馆等共同开展《史记》研读,由刘坤跃老师主讲。本篇为刘老师第一讲内容整理资料,以飨书友。


《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典籍呢?鲁讯将其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们通常将其称为二十四史之首,这是一部好看却难读的书。 说它好看,是因为《史记》这本书中写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还写了让人一读难忘的诸多人物。沈从文1952年在四川内江参加土地改革时写的一封家书中,形象地反映了《史记》的迷人之处。

“古人说挑灯夜读,不意到这里我还有这种福气。看了会新书,情调和目力可不济事。正好月前在这里糖房外垃圾堆中翻出一本《史记》列传选本,就把它放老式油灯下反复来看,度过这种长夜。” 

“看过了李广、窦婴、卫青、霍去病、司马相如诸传,不知不觉间,竟仿佛如同回到了二千年前社会气氛中,和作者时代生活情况中,以及用笔感情中。”

“《史记》列传中写人,着笔不多,二千年来还如一幅幅肖像画,个性鲜明,神情逼真。重要处且常是三言两语即交代清楚毫不黏滞,而得到准确生动效果,所谓大手笔是也。” 

《史记》虽然好看,但是却非常难读,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在阅读中,首先要过文字语法第一关。毕竟《史记》是两千多年前用文言文写成的,文字语法各方面有着时代差异带来的障碍。虽然现代有各种白话翻译版本流通,就算是名家的直译,如果和原文对比,你会发现,司马迁的古文写得那么漂亮、简洁、准确、透彻,简直无法改动,转化为白话就韵味全失了。不用原装古文来读,就读不到从纸面穿透而来的真挚情感。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的人生惨痛。

其次,《史记》是一本完整的大书,不只翻译成白话就走样了,现在市面上各种节录选本也都必然扭曲《史记》的面貌。《史记》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个不同部分组成,一共有五十二万余字,一百三十篇,为什么这么写,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说得非常清楚,即“以贯通古今人事的方式,探讨人类历史的变迁大势,成为可以跟诸子百家分庭抗礼的别一家。“借史的形式”来发表“一家之言”(梁启超语)

本纪写的是历代传说或实际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者的事迹,以帝王传代编年为主,从上古代黄帝写到汉武帝14代17位帝王谱系;表则是按年、月、国别简要梳理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和活动,是整本书的骨架;书的部分涉及到礼乐、天文、历法、宗教、军事、水利、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最早制度史的呈现;世家则是汉和汉以前各个重要的诸侯大姓的家族史;最为精彩的当属70列传部分,写到了古今代表性众多的人物和民族事迹(合传、独传、汇传)。

此外,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你会痛苦于书中简练的字行间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典故、以及今天我们很难感知的那些人名、地名等,如果不借助《辞海》、《辞源》等专业的工具书,是有很大挑战的,这些对于文言文基础差的读者来说,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如《太史公自序》中开篇司马迁介绍他的家世的文字:”昔在颛顼(zhuan xu),命南正(官名)重(人名)以司天(主管观测天文星象),北正(官名)黎(人名)以司地(地理)。唐、虞(唐尧、虞舜)之际,绍(继承、继续)重黎之後,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世代相传)天地。其在周,程(国名)伯(爵名)休甫(人名)其後也。当周宣王(西周倒数第二个帝王,前827-前782在位)时,失其守(中止了主管“天”“地”的事务)而为司马(主管军事的官名)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周惠王,前676-前652在位)襄(前651-前619在位)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中军元帅的简称,为国家最高军事长官)随会(也叫士会,晋国大臣)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古梁国,后被秦灭,改称少梁,在今陕西韩城市南,后又改称“夏阳”)。 

晋中军随会奔秦:据《左传》,鲁文公六年,晋襄公死,太子年少,晋国人欲立长君,派随会赴秦往迎公子雍。后因太子之母日夜抱太子号哭于朝,使得晋人反悔,于次年立太子为君,而起兵迎击秦国送公子雍回晋的军队,秦军败,于是随会等只好逃到了秦国。事在鲁文公七年(公元前620)。

但是如果读进去了,你会发现,你走进了一闪充满智慧的大门,阅读《史记》的价值,正如复旦大学的陈正宏教授这样说到:“《史记》是一部在两千多年前,借着描述一个很长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其中的历史重演冲动,把人性的各个方面加以彻底揭示的一流的中国文史名著。

首先,通过比较完整地阅读《史记》,你可以超越生命的极限,大幅度拓展个人的经验世界。人生不过百年,而通读像《史记》这样一部涉及上下数千年历史的名著,可以在个人有限的生命里,体验古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涯百态,客观上既延展了你的生命长度,也拓展了你的人生视野。

其次,通过解析《史记》的大部分重要篇章,你可以培养自己具备一种更为通达的处世态度。凡事都从一定长度或深度的历史视角考虑,观察世界与剖析人生的时候也会取一种理性并且不失人性的立场。不放大个人的得失,也不蔑视渺小的生灵。

再次,通过更细致地分析现在你读到的《史记》的篇章文字,你会由此及彼,意识到因为我们的汉语历史悠久,任何一个现存的历史文本,包括由某人的讲话转写成的文本,都不只有表面的单一层次的意思,其中甚至还可能叠加着其他人的笔墨。因此你会养成一种不轻信来历不明的文字、说辞、喜欢追根寻源的思维方式。”……“我想,如果能够比较完整地读一下《史记》,你最终会发现,真的是“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而你,在《史记》滋润的阳光中沐浴一过,再度回到有时不免灰暗的现实中,相信会变得更有预见性,更具智慧,也更有定力。”

《史记》的具体读法,梁启超认为有二个方法:一,常识的读法;二,专究的读法。两种读法,有共同之入门准备。

一、先读《太史公自序》及《汉书·司马迁传》,求明了作者年代、性行、经历及全书大概。

二、读《汉书·叙传》论《史记》之部,刘知幾《史通》之《六家篇》《二体篇》《正史篇》,郑樵《通志·总序》论《史记》之部,《隋书·经籍志》及《四库提要》之史部正史类关于记述《史记》之部分,求略识本书在史学界之位置及价值。

“十表”但阅序文,表中内容不必详究。但浏览其体例,略比较各表编咨方法之异同便得。

“八书”本为极重要之部分,惟今所传似非原本。与其读此,不如读《汉书》各志,故可全部从省。

“世家”中吴、齐、鲁、管蔡、陈杞、卫、宋、晋、楚、越、郑各篇,原料十九采自《左传》。既读《左传》,则此可省。但战国一部分之“世家”仍须读,因《战国策》太无系统故。

《武帝纪》《日者传》《龟策传》等,已证明为伪书,且芜杂浅俚,自可不读。《扁鹊仓公传》等,似是长编,非定本,一涉猎便足。

吾生平所最爱读者则以下各篇:

《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

上诸篇皆肃括宏深,实叙事文永远之模范。班叔皮称史公:“善序述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良史之才。”如诸篇者,洵足当之矣。学者宜精读多次,或务成诵,自能契其神味,辞远鄙倍。至如明、清选家最乐道之《伯夷列传》《管晏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以吾论之,反是篇中第二等文字耳。

对于《史记》这样一部宏伟的历史巨著,别人的读法经验,只能借鉴,而要领略其中文字的魅力,只有自己深入其中,才能感悟到司马迁“卓越的历史观点,丰富的人生体验,深刻的社会见解,精湛的学术造诣,以及高度的文学修养”(台湾学者赖明德语)。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作者  ‖  刘坤跃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兴义市地名说源
  •   返回
  •  下一篇:“春节记忆”‖罗 振《追忆儿时年味》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