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潘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北京接受表彰。
疫情发生,在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居民委员会苍苍莽莽的苗岭高山上,有14个稀稀落落的苗族山寨,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穿越盘旋大山之间,小道上常常遇到一位穿着白大褂的漂亮苗家女医生穿梭乡间,她一支温度计、一个口罩、一份体温检测台账就是她的战疫“武器”。
今年大年初一至今,她没有好好睡一个安稳觉,没休息过一天,山头寨口、疫情防控宣传服务站、从疫情重点地区回乡人群的疫情监测防控,就是她的中心工作。
21年来,在大山中,她无论天晴下雨,白天还是夜晚,十年如一日,用美丽的青春年华和辛勤的汗水为苗胞救死扶伤,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人大代表、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居委会卫生室女医生潘凤。
“全国劳动模范”潘凤
疫情防控“守门人”
“有人在家吗?我是居委会卫生室的医生,负责包保你家。”“听说你们是武汉回来探亲的,我们要上门给你们量体温。”2020年元月26日,潘凤到鲁沟塘居委会后街组敲开了杨某丽家大门。
23岁的苗族青年杨某丽系外嫁湖北潜江,今年元月中旬,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们一家三口回到鲁沟塘外婆家,她家的到来被寨邻冷落,没人敢接近他们,潘凤却成逆行者,敲开了杨某丽家的门,帮他们一家测量体温,上报数据,宣传疫情防控政策。
在武汉大学读书的鲁沟塘居委会青年李某爱,从元月14日回家后,因疫情形势严峻,受心理压力影响,一直觉得自己胸闷,吓得寨子里的群众恐慌。1月26日,潘凤知道后,立即赶到她家给她作检查、消毒,并安慰她,给她做心理辅导,给群众作宣传,采取让她与家人隔离等措施。
生于斯、长于斯。面对疫情,潘凤每天逆行而上,带领4名居委会回乡医科大学生等组成的“医疗小分队”,日夜奔走在乡间小路上,用倾情的医疗服务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坚固防线,发誓坚守乡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面对全县疫情最严峻2月至3月,每天早晨,潘凤和她的“医疗服务小分队”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入户给村民测体温、发放预防感冒之类的药、教村民基本的防护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这些事情都是潘凤那段时间的必备功课。
杨建是鲁沟塘居委会的返乡大学生,她自小就听说过潘凤的故事,疫情当前,她也希望能像潘凤一样,为家乡尽一份力。于是,她主动要求加入潘凤的“医疗服务小分队”。
鲁沟塘居委会共14组787户4425人,65%以上是苗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潘凤先后为群众测量体温2000多人,免费发放口罩200多个,宣传疫情防控常识1500多人(次),指导4名志愿者与村干部编成4个义务医疗服务小分队夜以继日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她是群众的“健康保护神”,是苗岭山上的村门寨口“守门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卫生战士”。
载誉归来,右四为潘凤(卢关文 摄)
青春留在苗岭高山
潘凤出生在安龙县普坪镇戈塘村,该村距普坪镇政府30余公里,也是一个边远的苗族村寨,海拔1430余米,整个村子地处半山腰上,潘凤就生在该村青杠林苗寨。
潘凤生长在边远的苗族家庭,1995年9月考入黔西南州卫校“民族医士专业”。在校三年,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学习很刻苦,毕业时在全级300多名毕业生中,学校推荐3名学生到遵义医学院深造,她被学校选中。
当她正要到学院报名时,却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和4000元入学费的通知,她被吓退了,只好回家。回到家门口时,母亲还没等到她学成归来为母亲治病就离开了人世。“母亲得不到好的治疗,就给乡亲治病吧,需要我的人更多。”潘凤化悲痛为力量,自我安慰地说。办完丧事,她选择到不收费的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
进修后,当许多同学纷纷选择留在城里时,她却义无反顾地回到戈塘村,一心要当乡村医生。
创业之初很艰辛,没房、没钱、没资助,怎么办?她只好白手起家,开始在戈塘村租用民房办村卫生室。方圆二三十里,全村就她一个学医的。1999年2月24日上午,卫生室未开张就接到八坎组的苗族妇女杨大团丈夫的紧急求救,说妻子生孩子胎盘粘连,剥离不开,生命垂危。
潘凤刚进杨家,就看见杨大团的家人准备用石磨压产妇肚子挤压胎盘,并用扁担绕着脐带准备用力的样子,把潘凤吓蒙了,第一次接生就见这架势,马上叫大家“住手”,她开始用手慢慢剥离,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折腾,终于完成了她人生第一次接生。
1999年6月21日,是她村卫生室开业当天就接到她一生难忘的出诊。当天中午,气温高达31度,炎热无比,可相邻海子乡堡堡村石丫口组的湛国友却一路小跑赶到她的卫生室,要求她赶快帮其妻接生,潘凤顾不着大家前来道贺,跟着湛国友连走带跑,跑了两个多小时,左转右拐,爬了数不清的大山,以为要到他家时,却被带到半山腰上的一个山凹里,没有房子没有人,她被吓得全身发麻:“上当受骗了,哪有在山上生孩子的。”
正在不知所措时,湛国友猜出她的心思,忙说:“妹妹,别怕,我怕你不来,所以一直没敢讲在山上。”原来,湛国友带妻子罗国菊在山上干活,妻子突然提前临产。一个未结婚的姑娘,在产妇痛哭得死去活来的山野,怎么办,生命至上,只好当着男人的面接生一个小生命,而她唯一的助手只有湛国友。
“村民见到我就把我当神,可我每次接生都很害怕,怕出意外。每当遇到上门要求接生的,我都以设备不齐、人手不够、风险大等为由要求其家属送县乡医院,但产妇总是临近生产家属才上门,送都来不及,不接,良心过意不去,接,风险很大。”说起当年接生,虽然先后接生1200余次从未有过闪失,但潘凤还是心有余悸地说。
潘凤在为群众义诊(余必战 摄)
爱心献给贫困群众
说起潘凤,方圆十里的群众无不称赞的,都说她是苗乡的救命大恩人,大好人。70多岁的苗族老太王发珍,一字不识,靠捡垃圾为生,但潘凤没一点嫌弃她,每次到她的卫生室,王老太都只要五角钱的去痛片,可潘凤每次都要给老人检查,要么高烧,要么胃病,去痛片不但治不好有时还对老人的胃起反作用,因此,每次潘凤都是对症下药,没按老人“要求”去做。可每次开的药都是几元到几十元,老人先后到她的卫生室20余次,可收到她的钱总共不到5元。
2017年10月,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村后街组58岁的杨忠芬患脑梗塞无法走动,老公去世,儿子患有夜盲症,潘凤知道后坚持一周两次免费接送杨忠芬去针灸,治疗了两个多月才把杨忠芬的病治好。
2018年3月14日晚,普坪镇戈塘村牛坪子组77岁的孤寡老人潘国方摔伤卧床,潘凤连夜赶到他家中医治。当潘凤看到老人家中特别困难后,经常带上一些补品探望老人。一周后,潘国方老人才勉强能起身活动。
从2016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潘凤的任务更重了,她积极利用任贵州省人大代表的身份撰写议案,争取国家公路建设项目资金2813.56万元,修建安龙县普坪镇戈塘至大坝通乡县级四级公路全长15.92公里,带动40多户贫困户发展经果林种植400余亩……在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作中,她对全村35岁至65岁农村妇女(贫困户)进行宫颈癌筛查,2019年实现家庭医师签约医疗服务116户502人,免费服务患者3000人(次)。
潘凤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困难病人,于是她经常抽时间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2018年5月23日,在她的多方努力下,争取到恒金中医堂在安龙县医院发起“公益万里行”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邀请到著名针灸专家郭相华教授亲临现场为聋哑患者和中风偏瘫及疑难杂症患者施针,当天并争取到恒金中医堂捐献10万元的关爱款用于困难病人。
潘凤做好人好事例子举不胜举,谈到她,村里的群众都会伸出大拇指,夸她是戈塘村的好大姐、好媳妇、好医生,都会甜甜地叫她“凤阿姨”“凤姐姐”。
2018年8月,国家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戈塘村贫困群众得到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进城,还有部分村民外出务工,潘凤的卫生室只好随着人口的迁移搬迁到相邻的鲁沟塘居委会卫生室,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21年来,潘凤走遍方圆二三十里的戈塘、鲁沟塘的家家户户,因村卫生室地处海子、洒雨和戈塘三个乡镇交界的苗族地区,不仅服务了普坪镇戈塘村和鲁沟塘村1万多群众,还辐射了普坪镇免补、牙皂、平洋、岔河、大坝5个村,海子乡堡堡村,洒雨镇堵瓦村,共8个村两万多群众,其中苗族群众12000余人,平均每天到卫生室就诊的群众30人左右,先后接诊20万余人(次),走村串户出诊防疫2万余人(次)。
她因此入选2013年“贵州省十大最美乡村医生”,2014年荣获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贵州省最美家庭”称号、黔西南州“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妇幼天使”称号,2016年荣登“贵州好人榜”、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当选安龙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18年当选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0年11月24日进京接受“全国劳动模范”颁奖。
潘凤一个药箱一背就是一生,一座山一守就是20余载。她,越千座山,行万里路,跨过千沟万壑,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家万户。她,对乡亲至亲至爱,对患者不离不弃;她,就是大山里的“白衣天使”、苗岭山上的“健康保护神”。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作者 | 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杨维波 编辑:印象黔西南)
2020年11月24日,潘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北京接受表彰。
疫情发生,在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居民委员会苍苍莽莽的苗岭高山上,有14个稀稀落落的苗族山寨,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穿越盘旋大山之间,小道上常常遇到一位穿着白大褂的漂亮苗家女医生穿梭乡间,她一支温度计、一个口罩、一份体温检测台账就是她的战疫“武器”。
今年大年初一至今,她没有好好睡一个安稳觉,没休息过一天,山头寨口、疫情防控宣传服务站、从疫情重点地区回乡人群的疫情监测防控,就是她的中心工作。
21年来,在大山中,她无论天晴下雨,白天还是夜晚,十年如一日,用美丽的青春年华和辛勤的汗水为苗胞救死扶伤,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人大代表、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居委会卫生室女医生潘凤。
“全国劳动模范”潘凤
疫情防控“守门人”
“有人在家吗?我是居委会卫生室的医生,负责包保你家。”“听说你们是武汉回来探亲的,我们要上门给你们量体温。”2020年元月26日,潘凤到鲁沟塘居委会后街组敲开了杨某丽家大门。
23岁的苗族青年杨某丽系外嫁湖北潜江,今年元月中旬,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们一家三口回到鲁沟塘外婆家,她家的到来被寨邻冷落,没人敢接近他们,潘凤却成逆行者,敲开了杨某丽家的门,帮他们一家测量体温,上报数据,宣传疫情防控政策。
在武汉大学读书的鲁沟塘居委会青年李某爱,从元月14日回家后,因疫情形势严峻,受心理压力影响,一直觉得自己胸闷,吓得寨子里的群众恐慌。1月26日,潘凤知道后,立即赶到她家给她作检查、消毒,并安慰她,给她做心理辅导,给群众作宣传,采取让她与家人隔离等措施。
生于斯、长于斯。面对疫情,潘凤每天逆行而上,带领4名居委会回乡医科大学生等组成的“医疗小分队”,日夜奔走在乡间小路上,用倾情的医疗服务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坚固防线,发誓坚守乡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面对全县疫情最严峻2月至3月,每天早晨,潘凤和她的“医疗服务小分队”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入户给村民测体温、发放预防感冒之类的药、教村民基本的防护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这些事情都是潘凤那段时间的必备功课。
杨建是鲁沟塘居委会的返乡大学生,她自小就听说过潘凤的故事,疫情当前,她也希望能像潘凤一样,为家乡尽一份力。于是,她主动要求加入潘凤的“医疗服务小分队”。
鲁沟塘居委会共14组787户4425人,65%以上是苗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潘凤先后为群众测量体温2000多人,免费发放口罩200多个,宣传疫情防控常识1500多人(次),指导4名志愿者与村干部编成4个义务医疗服务小分队夜以继日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她是群众的“健康保护神”,是苗岭山上的村门寨口“守门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卫生战士”。
载誉归来,右四为潘凤(卢关文 摄)
青春留在苗岭高山
潘凤出生在安龙县普坪镇戈塘村,该村距普坪镇政府30余公里,也是一个边远的苗族村寨,海拔1430余米,整个村子地处半山腰上,潘凤就生在该村青杠林苗寨。
潘凤生长在边远的苗族家庭,1995年9月考入黔西南州卫校“民族医士专业”。在校三年,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学习很刻苦,毕业时在全级300多名毕业生中,学校推荐3名学生到遵义医学院深造,她被学校选中。
当她正要到学院报名时,却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和4000元入学费的通知,她被吓退了,只好回家。回到家门口时,母亲还没等到她学成归来为母亲治病就离开了人世。“母亲得不到好的治疗,就给乡亲治病吧,需要我的人更多。”潘凤化悲痛为力量,自我安慰地说。办完丧事,她选择到不收费的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
进修后,当许多同学纷纷选择留在城里时,她却义无反顾地回到戈塘村,一心要当乡村医生。
创业之初很艰辛,没房、没钱、没资助,怎么办?她只好白手起家,开始在戈塘村租用民房办村卫生室。方圆二三十里,全村就她一个学医的。1999年2月24日上午,卫生室未开张就接到八坎组的苗族妇女杨大团丈夫的紧急求救,说妻子生孩子胎盘粘连,剥离不开,生命垂危。
潘凤刚进杨家,就看见杨大团的家人准备用石磨压产妇肚子挤压胎盘,并用扁担绕着脐带准备用力的样子,把潘凤吓蒙了,第一次接生就见这架势,马上叫大家“住手”,她开始用手慢慢剥离,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折腾,终于完成了她人生第一次接生。
1999年6月21日,是她村卫生室开业当天就接到她一生难忘的出诊。当天中午,气温高达31度,炎热无比,可相邻海子乡堡堡村石丫口组的湛国友却一路小跑赶到她的卫生室,要求她赶快帮其妻接生,潘凤顾不着大家前来道贺,跟着湛国友连走带跑,跑了两个多小时,左转右拐,爬了数不清的大山,以为要到他家时,却被带到半山腰上的一个山凹里,没有房子没有人,她被吓得全身发麻:“上当受骗了,哪有在山上生孩子的。”
正在不知所措时,湛国友猜出她的心思,忙说:“妹妹,别怕,我怕你不来,所以一直没敢讲在山上。”原来,湛国友带妻子罗国菊在山上干活,妻子突然提前临产。一个未结婚的姑娘,在产妇痛哭得死去活来的山野,怎么办,生命至上,只好当着男人的面接生一个小生命,而她唯一的助手只有湛国友。
“村民见到我就把我当神,可我每次接生都很害怕,怕出意外。每当遇到上门要求接生的,我都以设备不齐、人手不够、风险大等为由要求其家属送县乡医院,但产妇总是临近生产家属才上门,送都来不及,不接,良心过意不去,接,风险很大。”说起当年接生,虽然先后接生1200余次从未有过闪失,但潘凤还是心有余悸地说。
潘凤在为群众义诊(余必战 摄)
爱心献给贫困群众
说起潘凤,方圆十里的群众无不称赞的,都说她是苗乡的救命大恩人,大好人。70多岁的苗族老太王发珍,一字不识,靠捡垃圾为生,但潘凤没一点嫌弃她,每次到她的卫生室,王老太都只要五角钱的去痛片,可潘凤每次都要给老人检查,要么高烧,要么胃病,去痛片不但治不好有时还对老人的胃起反作用,因此,每次潘凤都是对症下药,没按老人“要求”去做。可每次开的药都是几元到几十元,老人先后到她的卫生室20余次,可收到她的钱总共不到5元。
2017年10月,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村后街组58岁的杨忠芬患脑梗塞无法走动,老公去世,儿子患有夜盲症,潘凤知道后坚持一周两次免费接送杨忠芬去针灸,治疗了两个多月才把杨忠芬的病治好。
2018年3月14日晚,普坪镇戈塘村牛坪子组77岁的孤寡老人潘国方摔伤卧床,潘凤连夜赶到他家中医治。当潘凤看到老人家中特别困难后,经常带上一些补品探望老人。一周后,潘国方老人才勉强能起身活动。
从2016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潘凤的任务更重了,她积极利用任贵州省人大代表的身份撰写议案,争取国家公路建设项目资金2813.56万元,修建安龙县普坪镇戈塘至大坝通乡县级四级公路全长15.92公里,带动40多户贫困户发展经果林种植400余亩……在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作中,她对全村35岁至65岁农村妇女(贫困户)进行宫颈癌筛查,2019年实现家庭医师签约医疗服务116户502人,免费服务患者3000人(次)。
潘凤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困难病人,于是她经常抽时间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2018年5月23日,在她的多方努力下,争取到恒金中医堂在安龙县医院发起“公益万里行”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邀请到著名针灸专家郭相华教授亲临现场为聋哑患者和中风偏瘫及疑难杂症患者施针,当天并争取到恒金中医堂捐献10万元的关爱款用于困难病人。
潘凤做好人好事例子举不胜举,谈到她,村里的群众都会伸出大拇指,夸她是戈塘村的好大姐、好媳妇、好医生,都会甜甜地叫她“凤阿姨”“凤姐姐”。
2018年8月,国家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戈塘村贫困群众得到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进城,还有部分村民外出务工,潘凤的卫生室只好随着人口的迁移搬迁到相邻的鲁沟塘居委会卫生室,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21年来,潘凤走遍方圆二三十里的戈塘、鲁沟塘的家家户户,因村卫生室地处海子、洒雨和戈塘三个乡镇交界的苗族地区,不仅服务了普坪镇戈塘村和鲁沟塘村1万多群众,还辐射了普坪镇免补、牙皂、平洋、岔河、大坝5个村,海子乡堡堡村,洒雨镇堵瓦村,共8个村两万多群众,其中苗族群众12000余人,平均每天到卫生室就诊的群众30人左右,先后接诊20万余人(次),走村串户出诊防疫2万余人(次)。
她因此入选2013年“贵州省十大最美乡村医生”,2014年荣获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贵州省最美家庭”称号、黔西南州“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妇幼天使”称号,2016年荣登“贵州好人榜”、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当选安龙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18年当选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0年11月24日进京接受“全国劳动模范”颁奖。
潘凤一个药箱一背就是一生,一座山一守就是20余载。她,越千座山,行万里路,跨过千沟万壑,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家万户。她,对乡亲至亲至爱,对患者不离不弃;她,就是大山里的“白衣天使”、苗岭山上的“健康保护神”。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作者 | 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杨维波 编辑:印象黔西南)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