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散文 >
  • 皮佳丽‖老街

皮佳丽‖老街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皮佳丽 | 2020-11-02 22:19    [原创]

午后,走过一条熟悉的老街,出于一名电力人的职业习惯,一块悬挂在街边的配电变压器标识牌“10kV贞南Ⅱ回 高马路变”吸引了我的眼球,展望眼前隐约留存往昔印迹的“高马路”,脑海里不由溯起了对家乡那些已久远深邃、却依旧清晰的老街记忆。


高马路

这是条贞丰本地人都熟知的老街。

街上聚集有公安局、交警队、洗车汽修等国家单位和林林总总的车行小店,很长的一个时期,在人们意识里,这条街的定位几乎就是与车辆和交通相生相息,甚至会忽略掉那些分支在其中的民居。但就是这样一条自带严肃法治+商业气息的街,曾经的它还有另一番“浪漫”色彩。

“走,压高马路去!”在80年代初期,这样一声邀约,无论说者还是听者,都必定会是件心动的事。白天的高马路上,往来的人群和车辆,走进走出到相关单位和商铺,辗转着不断的烦恼以及轻松欢悦。夜幕降临后,操劳了一天的人们大都在家关门闭户起来,偶尔从某家传来新闻联播刚开始的前奏声,大人呵斥孩子的叫闹声,锅碗瓢盆的敲击声,还有那走街串巷的豆豉辣子火锅香味……这些,就像那热热闹闹的广播剧,看不见,却听得到、闻得着。


IMG_20201031_210445.jpg


熙攘了整个白天的时光,这时似乎也随着街边那一盏盏稀落昏黄的路灯有一搭、没一搭的暂缓起来,街道两边的梧桐树时不时的被风撩拨,叶片的影子像着了魔般,把本就斑驳的水泥路面拍打得黑一阵,又白一阵。整条街,逐渐染上了一层层递进的暧昧。

街边、拐角,不一会就开始魔幻般生起双双对对、三五成群以及形只影单,有人在谈情说爱,有人在江湖论剑,有人在踽踽独寻……夜幕下的高马路,掩映起白昼的喧哗,上演着青年人专属的时髦冲动或懵懂无知,在那个年代,若没有过晚上去“压”高马路经历的人,大都会被轻视为不入时的愚固和落伍吧!


鱼塘坎

这是我最铭心刻骨的老街,没有之一。

鱼塘坎位于贞丰古城(当地百姓也常言为旧城)东门路口,它的名字源于建筑在文昌宫里的一处池塘,记忆中,那池里常年都铺满一簇簇紫色水葫芦(凤眼蓝)花,一群群鱼儿自在的游弋其中。

文昌宫建于清乾年间,入口处原是一座笔直的木桥,它与左右两边长方形的池塘贯通,犹如“中”字。矗立在最高处的正殿、前殿和配殿均衡对称,形如“高”字,整个文昌宫的坐向又正好与古城外的文笔塔相映,塔、宫殿、石桥,便组成了“文笔高中”,给这座百年老殿增添了几许神秘寓意和文墨气息。

70年代末,随着城关镇办公室定置在了文昌宫的一侧偏殿,鱼塘坎便成了当时最具政治意义的地方,但凡党团活动、居委会、选举等重要事宜都会在此进行。


IMG_20201031_235439.jpg


那年我三岁,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妈妈带我来到鱼塘坎,她要在城关镇办公室参加一个会议,安排了我在外面玩耍等待,她就匆匆离开。由于没有玩伴,我在不大的庭院里转了一圈很快就厌倦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走向了妈妈叮嘱再三的“禁区”:入口处的木桥。

当年的木桥,桥栏两侧是一块块侧立着的长条形水泥挡板,池塘里鲜艳的花让我欢喜极了,为了更靠近些就把小脑袋慢慢钻进了挡板里去看,但没开心多久,问题就来了!在想退回的时候由于耳朵被挡板挡住,整个脑袋就卡在了挡板间进退两难!惊慌恐惧无助的我大声哭叫起来,引来的路人就赶紧去会议室找到了妈妈,许多人围在了我们身边,七嘴八舌的出谋划策,一开始是抱着我的头按压着耳朵慢慢退出,但还是角度的问题退不出来,弄得生疼让我更加哭闹。有人又想到将水泥挡板敲断,但卡住的位置如果使用外力破坏同时也会伤到我。后来有位伯伯提出了“将头和身体顺着挡板的方向把人拎出来!”这个做法就意味着将我整个身体全拔出的时候会有一瞬在池塘里悬空,如果我受惊挣脱的话可能就会掉进池塘……看着已哭得声嘶力竭的我却又不得不冒险一试,妈妈轻声安慰我“一会伯伯抱你飞高高哈,我们就可以回家了!”至今还记得那位伯伯的大手抓住我瘦小肩膀的那一瞬,周围的人们突然都安静了,我也静静的在这双沉稳有力的大手牵引下,侧在桥栏这头的身子被慢慢顺了出来,全身脱离挡板的一瞬,我的脚几乎触碰到了池间盛放的水葫芦花,快闪过了木桥上一张张欢呼的笑脸,我安然落在了妈妈温软的怀抱……


洗布河

清澈欢跃的浪花、水底乱串的鱼虾、石桥上圆润的鹅卵石、山涧里孩子玩水的嬉闹声、河畔边一对对穿着崭新民族服饰浪哨(谈恋爱)的布依族男女,河边晾晒的五颜六色蜡染布匹……记忆中的洗布河,总是和阳光、流水、色彩、欢笑关联的。

洗布河路地处东门村,河面不宽水也不深,河水在山石群中绕村而过,由于当地的少数民族制作蜡染布匹后喜欢在河里清洗,河流也由此得名。

关于80年代的记忆中有无数个晴朗的周末,妈妈就会带了我和哥哥,用背篓装了大件的床单被套等到洗布河去洗,妈妈先在河岸边找到一块干净平展的石板,然后就开始用大盆浸泡起衣物,还用一块捶衣棒将衣物翻来覆去捶打,溅起一阵阵细碎水珠,偶尔扑落在妈妈脸上,就和汗珠混合了一起分不开来。最洗眼的一幕就是清衣服,眼看妈妈将洗好的衣服放进河里,清澈奔腾的河水一下子就将衣物冲开,黏糊在衣物上的洗衣粉泡沫顺势被冲走,就这样两面翻腾几下,衣物就像变魔术般清洁靓丽起来。

我和哥哥挽起裤腿,脱下鞋袜跳进能没到大腿的河滩里摸石头、打水仗,弄湿了全身也乐此不疲,直到晌午,爸爸提着竹篮送饭来,才又开启另一场舌尖上的狂欢。送来的饭菜其实也都是家常菜,或是沾染了户外的新鲜空气,或是融入了自己的美好心情,滋味却是翻倍喷香了许多,往往都会在我和哥哥的争抢中消灭的一干二净。

妈妈的衣服洗完后,我们帮着一件件晾晒在周边的草坪、石板、刺梨丛中,我和哥哥玩累了就找一处草坪躺下来,午后的阳光照射得人睁不开眼,就拿张手绢盖在脸上,在隐隐约约温暖的光影中,闻着一股泥土混合青草的香味,听着飞过的布谷鸟叫唤“好收包谷”而昏昏欲睡。

随着县城发展,新建的公路占据了部分洗布河的河道,河水混杂了城市的生活污渍没有了曾经的清澈,河滩上杂草丛生,它仿佛老了,安守在那磨砺了一生的故地,静静的、缓缓的、无力的流淌……

东门、南门、大西门、小西门、油榨街、田坝街、马草巷、后排街、铁匠街、晓街、旧城街、花牌坊、高杆灯、街心花园、解放路、建设路、富民路……如果记忆可以存留于那冥冥的时空,或许那些美好已在那些年的时光里永恒!


IMG_20201031_232035.jpg


街,已老。

往事,依稀。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作者:皮佳丽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燕子
  •   返回
  •  下一篇:罗振‖《冬季来玉皇顶观日出》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散文 >
  • 皮佳丽‖老街

皮佳丽‖老街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皮佳丽 | 2020-11-02 22:19    [原创]

午后,走过一条熟悉的老街,出于一名电力人的职业习惯,一块悬挂在街边的配电变压器标识牌“10kV贞南Ⅱ回 高马路变”吸引了我的眼球,展望眼前隐约留存往昔印迹的“高马路”,脑海里不由溯起了对家乡那些已久远深邃、却依旧清晰的老街记忆。


高马路

这是条贞丰本地人都熟知的老街。

街上聚集有公安局、交警队、洗车汽修等国家单位和林林总总的车行小店,很长的一个时期,在人们意识里,这条街的定位几乎就是与车辆和交通相生相息,甚至会忽略掉那些分支在其中的民居。但就是这样一条自带严肃法治+商业气息的街,曾经的它还有另一番“浪漫”色彩。

“走,压高马路去!”在80年代初期,这样一声邀约,无论说者还是听者,都必定会是件心动的事。白天的高马路上,往来的人群和车辆,走进走出到相关单位和商铺,辗转着不断的烦恼以及轻松欢悦。夜幕降临后,操劳了一天的人们大都在家关门闭户起来,偶尔从某家传来新闻联播刚开始的前奏声,大人呵斥孩子的叫闹声,锅碗瓢盆的敲击声,还有那走街串巷的豆豉辣子火锅香味……这些,就像那热热闹闹的广播剧,看不见,却听得到、闻得着。


IMG_20201031_210445.jpg


熙攘了整个白天的时光,这时似乎也随着街边那一盏盏稀落昏黄的路灯有一搭、没一搭的暂缓起来,街道两边的梧桐树时不时的被风撩拨,叶片的影子像着了魔般,把本就斑驳的水泥路面拍打得黑一阵,又白一阵。整条街,逐渐染上了一层层递进的暧昧。

街边、拐角,不一会就开始魔幻般生起双双对对、三五成群以及形只影单,有人在谈情说爱,有人在江湖论剑,有人在踽踽独寻……夜幕下的高马路,掩映起白昼的喧哗,上演着青年人专属的时髦冲动或懵懂无知,在那个年代,若没有过晚上去“压”高马路经历的人,大都会被轻视为不入时的愚固和落伍吧!


鱼塘坎

这是我最铭心刻骨的老街,没有之一。

鱼塘坎位于贞丰古城(当地百姓也常言为旧城)东门路口,它的名字源于建筑在文昌宫里的一处池塘,记忆中,那池里常年都铺满一簇簇紫色水葫芦(凤眼蓝)花,一群群鱼儿自在的游弋其中。

文昌宫建于清乾年间,入口处原是一座笔直的木桥,它与左右两边长方形的池塘贯通,犹如“中”字。矗立在最高处的正殿、前殿和配殿均衡对称,形如“高”字,整个文昌宫的坐向又正好与古城外的文笔塔相映,塔、宫殿、石桥,便组成了“文笔高中”,给这座百年老殿增添了几许神秘寓意和文墨气息。

70年代末,随着城关镇办公室定置在了文昌宫的一侧偏殿,鱼塘坎便成了当时最具政治意义的地方,但凡党团活动、居委会、选举等重要事宜都会在此进行。


IMG_20201031_235439.jpg


那年我三岁,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妈妈带我来到鱼塘坎,她要在城关镇办公室参加一个会议,安排了我在外面玩耍等待,她就匆匆离开。由于没有玩伴,我在不大的庭院里转了一圈很快就厌倦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走向了妈妈叮嘱再三的“禁区”:入口处的木桥。

当年的木桥,桥栏两侧是一块块侧立着的长条形水泥挡板,池塘里鲜艳的花让我欢喜极了,为了更靠近些就把小脑袋慢慢钻进了挡板里去看,但没开心多久,问题就来了!在想退回的时候由于耳朵被挡板挡住,整个脑袋就卡在了挡板间进退两难!惊慌恐惧无助的我大声哭叫起来,引来的路人就赶紧去会议室找到了妈妈,许多人围在了我们身边,七嘴八舌的出谋划策,一开始是抱着我的头按压着耳朵慢慢退出,但还是角度的问题退不出来,弄得生疼让我更加哭闹。有人又想到将水泥挡板敲断,但卡住的位置如果使用外力破坏同时也会伤到我。后来有位伯伯提出了“将头和身体顺着挡板的方向把人拎出来!”这个做法就意味着将我整个身体全拔出的时候会有一瞬在池塘里悬空,如果我受惊挣脱的话可能就会掉进池塘……看着已哭得声嘶力竭的我却又不得不冒险一试,妈妈轻声安慰我“一会伯伯抱你飞高高哈,我们就可以回家了!”至今还记得那位伯伯的大手抓住我瘦小肩膀的那一瞬,周围的人们突然都安静了,我也静静的在这双沉稳有力的大手牵引下,侧在桥栏这头的身子被慢慢顺了出来,全身脱离挡板的一瞬,我的脚几乎触碰到了池间盛放的水葫芦花,快闪过了木桥上一张张欢呼的笑脸,我安然落在了妈妈温软的怀抱……


洗布河

清澈欢跃的浪花、水底乱串的鱼虾、石桥上圆润的鹅卵石、山涧里孩子玩水的嬉闹声、河畔边一对对穿着崭新民族服饰浪哨(谈恋爱)的布依族男女,河边晾晒的五颜六色蜡染布匹……记忆中的洗布河,总是和阳光、流水、色彩、欢笑关联的。

洗布河路地处东门村,河面不宽水也不深,河水在山石群中绕村而过,由于当地的少数民族制作蜡染布匹后喜欢在河里清洗,河流也由此得名。

关于80年代的记忆中有无数个晴朗的周末,妈妈就会带了我和哥哥,用背篓装了大件的床单被套等到洗布河去洗,妈妈先在河岸边找到一块干净平展的石板,然后就开始用大盆浸泡起衣物,还用一块捶衣棒将衣物翻来覆去捶打,溅起一阵阵细碎水珠,偶尔扑落在妈妈脸上,就和汗珠混合了一起分不开来。最洗眼的一幕就是清衣服,眼看妈妈将洗好的衣服放进河里,清澈奔腾的河水一下子就将衣物冲开,黏糊在衣物上的洗衣粉泡沫顺势被冲走,就这样两面翻腾几下,衣物就像变魔术般清洁靓丽起来。

我和哥哥挽起裤腿,脱下鞋袜跳进能没到大腿的河滩里摸石头、打水仗,弄湿了全身也乐此不疲,直到晌午,爸爸提着竹篮送饭来,才又开启另一场舌尖上的狂欢。送来的饭菜其实也都是家常菜,或是沾染了户外的新鲜空气,或是融入了自己的美好心情,滋味却是翻倍喷香了许多,往往都会在我和哥哥的争抢中消灭的一干二净。

妈妈的衣服洗完后,我们帮着一件件晾晒在周边的草坪、石板、刺梨丛中,我和哥哥玩累了就找一处草坪躺下来,午后的阳光照射得人睁不开眼,就拿张手绢盖在脸上,在隐隐约约温暖的光影中,闻着一股泥土混合青草的香味,听着飞过的布谷鸟叫唤“好收包谷”而昏昏欲睡。

随着县城发展,新建的公路占据了部分洗布河的河道,河水混杂了城市的生活污渍没有了曾经的清澈,河滩上杂草丛生,它仿佛老了,安守在那磨砺了一生的故地,静静的、缓缓的、无力的流淌……

东门、南门、大西门、小西门、油榨街、田坝街、马草巷、后排街、铁匠街、晓街、旧城街、花牌坊、高杆灯、街心花园、解放路、建设路、富民路……如果记忆可以存留于那冥冥的时空,或许那些美好已在那些年的时光里永恒!


IMG_20201031_232035.jpg


街,已老。

往事,依稀。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作者:皮佳丽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燕子
  •   返回
  •  下一篇:罗振‖《冬季来玉皇顶观日出》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