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晴隆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茶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链配置、全利益链联结、全生态链建设、全责任链落实,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动生态产业扶贫。
“全产业链”发展。按照“1个育苗基地+20万亩生态茶园+20个茶青交易市场+30个茶叶加工厂+40个茶叶实体店及网店”布局,形成“良种繁育与供种—茶园种植管护—茶青原料交易—茶叶生产加工—大宗茶与名优茶销售—电商物流服务(网上+实体店)”产业链条;建立32个“一村一品”专业茶叶村,带动5千户贫困农户发展家庭茶叶种植农场,每户种植茶园5亩,年销售茶青原料5000斤,年户均销售收入2万元,带动2万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已配套良种育苗面积1100亩,可供4万亩茶园种植,在原已种植12.1万亩的基础上,今年新植4万亩,累计面积达16.1万亩(现有可采茶面积6.7万亩),2021年达到20万亩规模。同时,整合涉农资金1.22亿元投入茶产业,新建3000吨精制茶叶精制加工厂1座、茶叶初制加工厂16座,实现年生产加工能力6000吨,预计2020年干茶产量可达5300吨(其中:名优茶300吨,夏秋茶5000吨)。
“全要素链”配置。从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物资准备等全要素配置。坚持“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管理”,利用“晴隆绿茶”取得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势,重点主打“晴隆绿茶”,已经研发出“贵隆小兰花”、晴隆“扁型茶”等名优产品,加快制定“晴隆绿茶”企业标准、品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对全县茶叶技术干部、茶叶企业、茶农提供科学精准技术指导服务。抓好全民爱茶、懂茶、学茶的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全县34万人了解茶、关心茶、宣传茶,为茶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贡献每个人的力量。根据《晴隆县茶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风险可控”原则,围绕“基金用出去、产业快发展、群众能致富”目标,切实加强管理,结合茶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项目申报和评审,及时研究整合涉农资金投入茶产业,定期召开银企、银政及政企对接会,搭建金融机构、投资担保机构与茶企之间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对新植茶园土地流转、茶苗栽植及后期管护所需资金,支持经营主体申报脱贫攻坚专项基金。
“全利益链”联结。依托晴隆县茶业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实现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三次就业、三次获益)、茶青销售等四次增收。龙头企业将自有茶园按20—50亩为一个单元反租倒包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负责茶叶基地建设、茶园管护等前端产业链,由企业负责统一技术管理、保底收购茶青、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后续产业链。组建茶叶采摘、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茶叶劳务服务专业化组织,上承前端产业链,下接后端产业链,并纳入全县劳务合作助力脱贫攻坚体系,培育一批农民经纪人,推动茶产业各个环节专业化分工。逐步拓宽利益链接渠道,按照辐射带动型和入股分红型的模式,采取“订单+直播+实体店”销售方式,晴隆县茶业公司建设3000吨精制茶叶加工厂,统一收购全县初加工生产的毛茶精制拼配销售,初制加工企业辐射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发展茶园,加工企业按照市场价收购农户生产茶青,加大产品销售力度。目前,已签订订单5500吨,正在筹备通过“县长+薏仁姐姐+网红”联盟直播带货销售茶叶55吨,销售总金额达550余万元,全县茶叶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预计2020年可实现产值2.2亿元,带动就业80万人次,辐射带动农户2.2万户8.6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480户2.62万人),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全生态链”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立“茶—林—灌—草”立体化生态系统,大力推广茶园间作经济林木、林下养殖等新型发展模式,调优茶叶产品结构,以绿茶加工为主,以红茶、抹茶等茶类开发和生产为辅,加强清洁化生产,茶叶加工企业实行全程茶叶生产清洁化生产,逐步建设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茶园,通过统一标准、统一防治、统一技术、统一肥药,抓好茶园施肥、修剪除草、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引导支持茶园平衡施肥,大力推广使用茶叶专用肥,确保施肥足量、及时、高效,有条件的高效茶园推广肥水一体化,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同时,依托世界唯一“茶籽化石”,坚持“以茶助旅、以旅兴茶”发展模式,配套建成茶文化园,逐步形成茶叶种植、加工、休闲、消费、旅游逐步融为一体的生态园。
“全责任链”落实。围绕生态茶产业建设目标,实施基地建设、质量保障、品牌创建、渠道建设、加工升级、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等“七大工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成立茶产业专班,实行专班化推进、图斑化种植、网格化落实、过程化管理、目标化考核。通过全责任链落实,采取“精制厂+初制厂+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带动全县3万亩茶园开展夏秋茶生产,彻底改变过去茶农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的局面。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来源:中共晴隆县委宣传部 图:陈亚林 编辑:印象黔西南)
近年来,晴隆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茶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链配置、全利益链联结、全生态链建设、全责任链落实,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动生态产业扶贫。
“全产业链”发展。按照“1个育苗基地+20万亩生态茶园+20个茶青交易市场+30个茶叶加工厂+40个茶叶实体店及网店”布局,形成“良种繁育与供种—茶园种植管护—茶青原料交易—茶叶生产加工—大宗茶与名优茶销售—电商物流服务(网上+实体店)”产业链条;建立32个“一村一品”专业茶叶村,带动5千户贫困农户发展家庭茶叶种植农场,每户种植茶园5亩,年销售茶青原料5000斤,年户均销售收入2万元,带动2万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已配套良种育苗面积1100亩,可供4万亩茶园种植,在原已种植12.1万亩的基础上,今年新植4万亩,累计面积达16.1万亩(现有可采茶面积6.7万亩),2021年达到20万亩规模。同时,整合涉农资金1.22亿元投入茶产业,新建3000吨精制茶叶精制加工厂1座、茶叶初制加工厂16座,实现年生产加工能力6000吨,预计2020年干茶产量可达5300吨(其中:名优茶300吨,夏秋茶5000吨)。
“全要素链”配置。从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物资准备等全要素配置。坚持“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管理”,利用“晴隆绿茶”取得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势,重点主打“晴隆绿茶”,已经研发出“贵隆小兰花”、晴隆“扁型茶”等名优产品,加快制定“晴隆绿茶”企业标准、品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对全县茶叶技术干部、茶叶企业、茶农提供科学精准技术指导服务。抓好全民爱茶、懂茶、学茶的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全县34万人了解茶、关心茶、宣传茶,为茶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贡献每个人的力量。根据《晴隆县茶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风险可控”原则,围绕“基金用出去、产业快发展、群众能致富”目标,切实加强管理,结合茶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项目申报和评审,及时研究整合涉农资金投入茶产业,定期召开银企、银政及政企对接会,搭建金融机构、投资担保机构与茶企之间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对新植茶园土地流转、茶苗栽植及后期管护所需资金,支持经营主体申报脱贫攻坚专项基金。
“全利益链”联结。依托晴隆县茶业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实现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三次就业、三次获益)、茶青销售等四次增收。龙头企业将自有茶园按20—50亩为一个单元反租倒包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负责茶叶基地建设、茶园管护等前端产业链,由企业负责统一技术管理、保底收购茶青、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后续产业链。组建茶叶采摘、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茶叶劳务服务专业化组织,上承前端产业链,下接后端产业链,并纳入全县劳务合作助力脱贫攻坚体系,培育一批农民经纪人,推动茶产业各个环节专业化分工。逐步拓宽利益链接渠道,按照辐射带动型和入股分红型的模式,采取“订单+直播+实体店”销售方式,晴隆县茶业公司建设3000吨精制茶叶加工厂,统一收购全县初加工生产的毛茶精制拼配销售,初制加工企业辐射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发展茶园,加工企业按照市场价收购农户生产茶青,加大产品销售力度。目前,已签订订单5500吨,正在筹备通过“县长+薏仁姐姐+网红”联盟直播带货销售茶叶55吨,销售总金额达550余万元,全县茶叶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预计2020年可实现产值2.2亿元,带动就业80万人次,辐射带动农户2.2万户8.6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480户2.62万人),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全生态链”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立“茶—林—灌—草”立体化生态系统,大力推广茶园间作经济林木、林下养殖等新型发展模式,调优茶叶产品结构,以绿茶加工为主,以红茶、抹茶等茶类开发和生产为辅,加强清洁化生产,茶叶加工企业实行全程茶叶生产清洁化生产,逐步建设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茶园,通过统一标准、统一防治、统一技术、统一肥药,抓好茶园施肥、修剪除草、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引导支持茶园平衡施肥,大力推广使用茶叶专用肥,确保施肥足量、及时、高效,有条件的高效茶园推广肥水一体化,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同时,依托世界唯一“茶籽化石”,坚持“以茶助旅、以旅兴茶”发展模式,配套建成茶文化园,逐步形成茶叶种植、加工、休闲、消费、旅游逐步融为一体的生态园。
“全责任链”落实。围绕生态茶产业建设目标,实施基地建设、质量保障、品牌创建、渠道建设、加工升级、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等“七大工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成立茶产业专班,实行专班化推进、图斑化种植、网格化落实、过程化管理、目标化考核。通过全责任链落实,采取“精制厂+初制厂+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带动全县3万亩茶园开展夏秋茶生产,彻底改变过去茶农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的局面。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来源:中共晴隆县委宣传部 图:陈亚林 编辑:印象黔西南)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