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祥,男,汉族,中共党员,1986年3月出生,本科学历,现任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从教期间,他走遍所有的村庄,只为通过家访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他致力公益,在他的帮助下,牵线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八年时间达1700多人,开展公益励志演讲1000多场次,覆盖听众上百万人。曾获2011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2018年“中国好教师”,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刘秀祥:对每一名学生都要负责到底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几乎每个工作日凌晨5点半左右,刘秀祥都会站在宿舍窗边,打量着走进教室的学生们。
他清楚地知道,哪些学生起得早,哪些学生爱吃什么早餐,哪些学生喜欢成群结队去上早课……对此,刘秀祥显得很得意,“他们肯定不知道我起得那么早。”
在望谟县实验高中甚至望谟县,人人都认识刘秀祥。学生们说,刘秀祥是好人,他背母求学的故事特别感人。也有学生说,“祥哥得奖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今年贵州省唯一得奖的,他是我们的骄傲。”
让记者有些意外的是,学生们能够一字不差说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八个字。
如今,刘秀祥已经是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但几乎没有学生称他作“刘校长”,更喜欢叫他“祥哥”。
刘秀祥今年32岁,皮肤黝黑,声音有些嘶哑,看着比同龄人更加成熟。
“这是4月28号那天你拍视频时候穿的衣服吧?”记者问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公布当天,刘秀祥拍了一段获奖感言视频发给记者。
“是那件衣服。不好意思啊,今天比较忙,刚刚才从兴义市作完一场演讲回来,让你们久等了。”刘秀祥略带歉意地说。
从学生时代走来,刘秀祥深知走出山旮旯的艰难。聊起为什么从事教育,他脱口而出:“我一直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说起漫漫求学路,刘秀祥清楚地记得,2007年高考前一周他病倒了,成绩优异的他最终以6分之差无缘大学。
努力换来的却是一场空。尽管当时有过轻生念头,但刘秀祥还是被自己日记中写过的一句话点燃了希望:“当你在抱怨自己没有鞋穿的时候,回过头发现别人没有脚。”再战一年,刘秀祥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山东临沂大学。
“对每一名学生都要负责到底!”或许是因为知道走出大山的不易,或许是不能让自己曾经的遭遇在学生们身上上演,刘秀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
“每一个班级,我都最关注的那些‘后进生’。成绩优异的学生很自觉,他们以后更多留在大城市工作,而这些‘后进生’最有可能回到望谟、建设望谟。”刘秀祥对此坚信不疑。
2015年,还在望谟县民族中学工作的刘秀祥主动请缨,接手了一个高一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当时这个班人人都不看好,中考总分700分,第一名只考了258分。
然而,刘秀祥用三年时间让这个差班华丽转身,中考成绩258分的那位学生高考取得586分的好成绩,班上47名同学也全部考上了大学。
上个月,刘秀祥像往常一样去给本班同学买水果。在水果店他碰到了本校高一学生罗春艳,仔细询问才知道罗春艳已经辍学,并到这家水果店当起了售货员。
刘秀祥在得知她情况以后,立即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联系爱心人士资助她上学,现在罗春艳已重返校园。
学生杨兴旺也曾因为家庭原因和缺乏信心不愿上学。“祥哥知道这件事之后帮我联系资助,还经常打电话安慰我、鼓励我,让我打消了读书无用的念头。”
在刘秀祥的指导下,杨兴旺选择报考贵州民族大学的艺考专业,已经通过了专业课考试。
刘秀祥的指导实际上是一种过来人的帮助。他一面了解学生特点,一面研究高考相关政策,指导学生报考学校和专业。哪个学生大致能读哪所学校他心里非常清楚。
刘秀祥和他的摩托车
在黔西南州,像杨兴旺、罗春艳这样获得资助的困难学生有1700多人,他们都是刘秀祥发起的“乡村助学行动”的受益者。
当教师近八年的时间里,刘秀祥每个假期都会到学生家中家访。他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望谟县的每个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了8辆,先后把40多个孩子从打工工地拉回了校园。
“我想给这个地方带来一些改变。”刘秀祥说,教育是一种途径也是一种捷径,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他愿意去做那个点燃火苗和希望的人。
采访中,刘秀祥话语间充满着激情。当问及此次获奖感受时,他变得谦卑起来。他认为获奖是意外之喜,贵州有很多比他优秀、贡献大的人更应该得这个奖。
经历过生活的磨砺,刘秀祥对这份荣誉也处之淡然。“最大的好处就是得了奖更多的人知道我,这对我以后开展公益助学有很大的帮助。”
“经历种种,我现在变的更加敏感、坚强和有责任感。我得到的那些帮助,想反馈在跟我当时处于同样境遇的孩子们身上。”刘秀祥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通过走访,刘秀祥愈发意识到扶贫需先扶智。他愿意揭开伤疤,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来,哪怕一次只能影响一个人。于是走进学校开展一场又一场公益演讲,这一讲就讲了1000多场,听众多达百万。
刘秀祥用八个字形容自己:“坚强、勇敢、踏实、奋进。”没有过多的修饰,质朴、真实,却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他闪光的青春。
刘秀祥(前排右二)演讲现场
为了能够做好学生工作,刘秀祥还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管理硕士,他也在尝试着把外界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
此外,他还表示想再继续攻读心理学硕士,这样就能够从心理层面上更好地帮助学生,尤其是那些“后进生”。
采访结束后,刘秀祥晚上有约,教过的学生回来看他并向他汇报现在的工作情况,他要去给这三个学生做顿晚饭。晚上十点左右,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四张图片,记录下他们的成长。
“五一”期间,他又要驱车近40公里去乐元镇韦举村进行家访,一路颠簸、一路前行。他写下:“一次家访,一次成长,愿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未来。”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来源: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许邵庭 盛道利 编辑:印象黔西南)
刘秀祥,男,汉族,中共党员,1986年3月出生,本科学历,现任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从教期间,他走遍所有的村庄,只为通过家访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他致力公益,在他的帮助下,牵线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八年时间达1700多人,开展公益励志演讲1000多场次,覆盖听众上百万人。曾获2011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2018年“中国好教师”,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刘秀祥:对每一名学生都要负责到底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几乎每个工作日凌晨5点半左右,刘秀祥都会站在宿舍窗边,打量着走进教室的学生们。
他清楚地知道,哪些学生起得早,哪些学生爱吃什么早餐,哪些学生喜欢成群结队去上早课……对此,刘秀祥显得很得意,“他们肯定不知道我起得那么早。”
在望谟县实验高中甚至望谟县,人人都认识刘秀祥。学生们说,刘秀祥是好人,他背母求学的故事特别感人。也有学生说,“祥哥得奖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今年贵州省唯一得奖的,他是我们的骄傲。”
让记者有些意外的是,学生们能够一字不差说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八个字。
如今,刘秀祥已经是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但几乎没有学生称他作“刘校长”,更喜欢叫他“祥哥”。
刘秀祥今年32岁,皮肤黝黑,声音有些嘶哑,看着比同龄人更加成熟。
“这是4月28号那天你拍视频时候穿的衣服吧?”记者问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公布当天,刘秀祥拍了一段获奖感言视频发给记者。
“是那件衣服。不好意思啊,今天比较忙,刚刚才从兴义市作完一场演讲回来,让你们久等了。”刘秀祥略带歉意地说。
从学生时代走来,刘秀祥深知走出山旮旯的艰难。聊起为什么从事教育,他脱口而出:“我一直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说起漫漫求学路,刘秀祥清楚地记得,2007年高考前一周他病倒了,成绩优异的他最终以6分之差无缘大学。
努力换来的却是一场空。尽管当时有过轻生念头,但刘秀祥还是被自己日记中写过的一句话点燃了希望:“当你在抱怨自己没有鞋穿的时候,回过头发现别人没有脚。”再战一年,刘秀祥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山东临沂大学。
“对每一名学生都要负责到底!”或许是因为知道走出大山的不易,或许是不能让自己曾经的遭遇在学生们身上上演,刘秀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
“每一个班级,我都最关注的那些‘后进生’。成绩优异的学生很自觉,他们以后更多留在大城市工作,而这些‘后进生’最有可能回到望谟、建设望谟。”刘秀祥对此坚信不疑。
2015年,还在望谟县民族中学工作的刘秀祥主动请缨,接手了一个高一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当时这个班人人都不看好,中考总分700分,第一名只考了258分。
然而,刘秀祥用三年时间让这个差班华丽转身,中考成绩258分的那位学生高考取得586分的好成绩,班上47名同学也全部考上了大学。
上个月,刘秀祥像往常一样去给本班同学买水果。在水果店他碰到了本校高一学生罗春艳,仔细询问才知道罗春艳已经辍学,并到这家水果店当起了售货员。
刘秀祥在得知她情况以后,立即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联系爱心人士资助她上学,现在罗春艳已重返校园。
学生杨兴旺也曾因为家庭原因和缺乏信心不愿上学。“祥哥知道这件事之后帮我联系资助,还经常打电话安慰我、鼓励我,让我打消了读书无用的念头。”
在刘秀祥的指导下,杨兴旺选择报考贵州民族大学的艺考专业,已经通过了专业课考试。
刘秀祥的指导实际上是一种过来人的帮助。他一面了解学生特点,一面研究高考相关政策,指导学生报考学校和专业。哪个学生大致能读哪所学校他心里非常清楚。
刘秀祥和他的摩托车
在黔西南州,像杨兴旺、罗春艳这样获得资助的困难学生有1700多人,他们都是刘秀祥发起的“乡村助学行动”的受益者。
当教师近八年的时间里,刘秀祥每个假期都会到学生家中家访。他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望谟县的每个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了8辆,先后把40多个孩子从打工工地拉回了校园。
“我想给这个地方带来一些改变。”刘秀祥说,教育是一种途径也是一种捷径,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他愿意去做那个点燃火苗和希望的人。
采访中,刘秀祥话语间充满着激情。当问及此次获奖感受时,他变得谦卑起来。他认为获奖是意外之喜,贵州有很多比他优秀、贡献大的人更应该得这个奖。
经历过生活的磨砺,刘秀祥对这份荣誉也处之淡然。“最大的好处就是得了奖更多的人知道我,这对我以后开展公益助学有很大的帮助。”
“经历种种,我现在变的更加敏感、坚强和有责任感。我得到的那些帮助,想反馈在跟我当时处于同样境遇的孩子们身上。”刘秀祥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通过走访,刘秀祥愈发意识到扶贫需先扶智。他愿意揭开伤疤,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来,哪怕一次只能影响一个人。于是走进学校开展一场又一场公益演讲,这一讲就讲了1000多场,听众多达百万。
刘秀祥用八个字形容自己:“坚强、勇敢、踏实、奋进。”没有过多的修饰,质朴、真实,却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他闪光的青春。
刘秀祥(前排右二)演讲现场
为了能够做好学生工作,刘秀祥还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管理硕士,他也在尝试着把外界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
此外,他还表示想再继续攻读心理学硕士,这样就能够从心理层面上更好地帮助学生,尤其是那些“后进生”。
采访结束后,刘秀祥晚上有约,教过的学生回来看他并向他汇报现在的工作情况,他要去给这三个学生做顿晚饭。晚上十点左右,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四张图片,记录下他们的成长。
“五一”期间,他又要驱车近40公里去乐元镇韦举村进行家访,一路颠簸、一路前行。他写下:“一次家访,一次成长,愿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未来。”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来源: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许邵庭 盛道利 编辑:印象黔西南)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