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纪实 >
  • 记望谟县麻山镇交龙村第一书记孙亮杰

记望谟县麻山镇交龙村第一书记孙亮杰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望谟县委党建办 | 2019-12-06 22:35    [原创]

牢记担当使命,争做脱贫“领路人”

——记望谟县麻山镇交龙村第一书记孙亮杰

蒙红票

“村里面可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工作压力大不说,离家又远,以后连回家都成‘奢侈’。你这咋想的,还主动申请当村第一书记了?”回想刚来驻村时的场景,孙亮杰眼眶泛红了起来。面对家人不理解,内心无数次的挣扎,他并没有退缩,2018年3月,毅然决然来到麻山镇交龙村任第一书记,只为坚守初心,为脱贫攻坚添力。


外出务工群众的“贴心书记”

交龙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资源匮乏,村民世世代代务农也没法富裕起来,外出务工是群众致富增收的好路子。孙亮杰积极响应上级政策,通过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田间会以及入户宣传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出台的就业扶贫补贴政策,因为部分群众世代务农,思想观念陈旧,对外出务工误解较多,宣传动员工作困难重重。

“天上掉馅饼啊,政府还给补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我们家坚决不去务工。”杨文昌气愤地说。

原来,杨文昌家里有5口人,两口子在家务农勉强能凑合过日子,几个孩子外出打工几年不是遇到黑心工厂就是老板经常拖欠工资,所以村干部到他家宣传动员,不是被敷衍几句“打发”,就是被拒之门外,屡屡受挫。

孙亮杰在浙江省台州市周海江出租屋召开座谈会.jpg

孙亮杰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座谈会

孙亮杰得知后,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第二天马不停蹄打了十几个电话给在外务工的老乡,恳请他们抽空打电话给杨文昌谈谈务工变化,在外生活情况,进行电话“现声说法”,又反复入户走访,聊家常、谈变化、讲补贴、算收入。最后才打消了杨文昌的顾虑,成功动员他们一家5人外出务工。在他的带领下,交龙村在3个月内又动员了10余名群众外出务工,并通过对接协调,其中5名群众经县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有组织安排到余姚市务工。

“在这里务工是存了不少钱呢,感谢你们大老远来看望,还帮我协调就业补贴证明。”许泽海笑着说。

    外出务工群众一直是他的“牵挂”,为了了解他们在外的生活状况,2019年11月12日他自费带领村主任许泽志来到交龙村务工群众较为集中的浙江省台州市开展“探亲之旅”。

每到群众务工点,孙亮杰都仔细参观工厂环境、询问生活状况、工资待遇等,帮助务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将精心制作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第一书记“三个人”联系名片一一发给在外务工的群众,叮嘱他们遇到问题要及时打电话,同时赠送家乡面条给每位务工群众表达“老乡情谊”。经过两天的奔波,他们共走访了45名本村外出务工群众。

孙亮杰在浙江省台州市走访务工群众1.jpg

孙亮杰在浙江省台州市走访务工群众

“外出打工,几年都没回去了,每次和家里打电话,老人总是念叨有个孙书记老往家里送棉被和大米,今天终于见着您了,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好了。”吴光进紧握手说道。

“大家在外安心打工,家里人我们会照顾好的,党委政府一直都关心大家的生活状况,下步我们还要成立联合党支部,专门给务工群众做好服务,解决问题……”。离别前夕,孙亮杰还邀请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开座谈会,和群众畅谈家乡近年的变化,跟老乡宣传脱贫攻坚以及对外出务工群众相关补助等政策,整个座谈过程恰恰融融。

“这么好,以后还有联合党支部给我们‘撑腰’了呢,心里很温暖,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在外面一定会好好工作挣钱的。”周海江哽咽地说。


村里“扶贫就业园”的“策划人”

“小小村落就业园,大人编藤椅,小孩上学堂,藤椅多又多,荷包鼓又鼓,今年过年笑开颜,笑开颜……”交龙村扶贫就业园传来歌谣声。

歌谣虽动听,过程却百折千回。在“扶贫就业园”成立前,孙亮杰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孙亮杰在村里给群众发放生活食用盐.jpg

孙亮杰在村里给群众发放生活用品

起初得知贵州智藤有限公司发展线下工人,他组织村干部积极宣传动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脱贫。但是并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与理解,大多群众都以“我们干农活还行,这编藤椅也不会啊”“哪个帮咱们拿去公司换钱呢?遇到骗子公司可咋办”等理由草率回绝了。面对这样的困境,他苦思冥想,决定找个“带头人”。

为寻觅“带头人”,孙亮杰家挨家挨走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细致排查下,终于了解到田达敏因为要照顾家里人,刚刚从江西省林瑞木业有限公司返乡,家里还有闲置的养羊基地,是“带头人”的合适人选。可田达敏不会编织藤椅,除了动员他到县城公司学技术外,还得说服他让闲置基地。一想到这样,就令孙亮杰头疼,可他就是不放弃。他带着村干部反反复复到田达敏家中座谈,有时还组队到田间同劳动,谈理想、说信念,做思想工作,最后才打动田达敏“出山”。

孙亮杰在村里走访群众.jpg

孙亮杰在村里走访群众

转眼不到3个月的时间,“空壳”就业园已经渐渐热闹了起来,目前已经帮助12名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其中就有谢小银和田小江2名哑巴残疾人,通过在“扶贫就业园”务工,终于实现了他们的就业梦。

“孙书记,可得谢谢你了,像我这样的老人,本来农活也干不了的,现在还能在这园子里挣点钱,也是高兴得很嘞。”老人田发普激动地说。

“孙书记,看这场景,多好呀,前两天到我家要报名加入就业园的群众,又多了十几个嘞。”田达敏高兴地说。

……


老百姓心中的“大好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打好交龙村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乡亲们尽快脱贫,过上好日子,他以村为家,开启“5+2”“白+黑”的工作模式,爬坡过河,逐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谈心交流,了解真实情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问题是要解决,可咱又没钱。”

“对啊,光我们几个村干,哪里凑到那么多钱。”

……

村活动室中传来几个嘈杂的声音。原来在摸底排查中了解到5户贫困户住房存在透风漏雨的情况,2户边缘户住房存在安全问题,因为没有相应的补助资金,解决这些住房安全问题成为了难题。

孙亮杰在与群众维修.jpg

孙亮杰与群众谈心

为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孙亮杰四处奔走联系相关单位,但“伸手要钱”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不是遇到“在开会,后面再说”“单位也没什么补助资金了”“我这小公司周转都困难了”等问题,就是直接吃了闭门羹。但他并没有气馁,多次向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反映情况,最后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王军局长协调,向智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争取到了5万元,其中,2万元补助边缘户姚胜虎旧房推倒重建,1万元补助边缘户孔兴勤家屋面重新倒板,2万元帮助5户贫困户安装门窗。

在走访中,了解到各村组的路灯较少,给群众出行夜间出行带来不便,他也是急忙写报告,多次“上访”,最后向县发改局争取到共计50余万元的太阳能路灯项目140盏,给各村组道路都安上了路灯。

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他事事为群众着想,逐渐和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现在大家见到他都会亲切的叫一声“孙书记”。

“孙书记,快先尝尝,刚出锅的嘞”。4月7日是布依族“三月三”传统节日,群众端着地方“特产”五彩糯米送到了他办公室,正在完善资料的他既惊讶又感动,殊不知自己已成为群众的一份子。

孙亮杰下村组照片.jpg

孙亮杰下村组

“刚到村里那会,心里还暗想这斯文的样子肯定干不出啥名堂,没想到短短时间帮助群众解决不少事情嘞,就连他的驻村工作经费1万元也拿来买村活动室的办公设备了。”

村支书田达智说。

“我爸爸可厉害了,在村里和农民伯伯一起干农活呢。”得到孩子的认可,孙亮杰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持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带领交龙村群众走上致富路,用真情实意在村民的心坎儿里刻下了烙印。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点亮脱贫致富的明灯
  •   返回
  •  下一篇:黔西南州教育信息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脱贫侧记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纪实 >
  • 记望谟县麻山镇交龙村第一书记孙亮杰

记望谟县麻山镇交龙村第一书记孙亮杰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望谟县委党建办 | 2019-12-06 22:35    [原创]

牢记担当使命,争做脱贫“领路人”

——记望谟县麻山镇交龙村第一书记孙亮杰

蒙红票

“村里面可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工作压力大不说,离家又远,以后连回家都成‘奢侈’。你这咋想的,还主动申请当村第一书记了?”回想刚来驻村时的场景,孙亮杰眼眶泛红了起来。面对家人不理解,内心无数次的挣扎,他并没有退缩,2018年3月,毅然决然来到麻山镇交龙村任第一书记,只为坚守初心,为脱贫攻坚添力。


外出务工群众的“贴心书记”

交龙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资源匮乏,村民世世代代务农也没法富裕起来,外出务工是群众致富增收的好路子。孙亮杰积极响应上级政策,通过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田间会以及入户宣传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出台的就业扶贫补贴政策,因为部分群众世代务农,思想观念陈旧,对外出务工误解较多,宣传动员工作困难重重。

“天上掉馅饼啊,政府还给补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我们家坚决不去务工。”杨文昌气愤地说。

原来,杨文昌家里有5口人,两口子在家务农勉强能凑合过日子,几个孩子外出打工几年不是遇到黑心工厂就是老板经常拖欠工资,所以村干部到他家宣传动员,不是被敷衍几句“打发”,就是被拒之门外,屡屡受挫。

孙亮杰在浙江省台州市周海江出租屋召开座谈会.jpg

孙亮杰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座谈会

孙亮杰得知后,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第二天马不停蹄打了十几个电话给在外务工的老乡,恳请他们抽空打电话给杨文昌谈谈务工变化,在外生活情况,进行电话“现声说法”,又反复入户走访,聊家常、谈变化、讲补贴、算收入。最后才打消了杨文昌的顾虑,成功动员他们一家5人外出务工。在他的带领下,交龙村在3个月内又动员了10余名群众外出务工,并通过对接协调,其中5名群众经县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有组织安排到余姚市务工。

“在这里务工是存了不少钱呢,感谢你们大老远来看望,还帮我协调就业补贴证明。”许泽海笑着说。

    外出务工群众一直是他的“牵挂”,为了了解他们在外的生活状况,2019年11月12日他自费带领村主任许泽志来到交龙村务工群众较为集中的浙江省台州市开展“探亲之旅”。

每到群众务工点,孙亮杰都仔细参观工厂环境、询问生活状况、工资待遇等,帮助务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将精心制作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第一书记“三个人”联系名片一一发给在外务工的群众,叮嘱他们遇到问题要及时打电话,同时赠送家乡面条给每位务工群众表达“老乡情谊”。经过两天的奔波,他们共走访了45名本村外出务工群众。

孙亮杰在浙江省台州市走访务工群众1.jpg

孙亮杰在浙江省台州市走访务工群众

“外出打工,几年都没回去了,每次和家里打电话,老人总是念叨有个孙书记老往家里送棉被和大米,今天终于见着您了,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好了。”吴光进紧握手说道。

“大家在外安心打工,家里人我们会照顾好的,党委政府一直都关心大家的生活状况,下步我们还要成立联合党支部,专门给务工群众做好服务,解决问题……”。离别前夕,孙亮杰还邀请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开座谈会,和群众畅谈家乡近年的变化,跟老乡宣传脱贫攻坚以及对外出务工群众相关补助等政策,整个座谈过程恰恰融融。

“这么好,以后还有联合党支部给我们‘撑腰’了呢,心里很温暖,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在外面一定会好好工作挣钱的。”周海江哽咽地说。


村里“扶贫就业园”的“策划人”

“小小村落就业园,大人编藤椅,小孩上学堂,藤椅多又多,荷包鼓又鼓,今年过年笑开颜,笑开颜……”交龙村扶贫就业园传来歌谣声。

歌谣虽动听,过程却百折千回。在“扶贫就业园”成立前,孙亮杰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孙亮杰在村里给群众发放生活食用盐.jpg

孙亮杰在村里给群众发放生活用品

起初得知贵州智藤有限公司发展线下工人,他组织村干部积极宣传动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脱贫。但是并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与理解,大多群众都以“我们干农活还行,这编藤椅也不会啊”“哪个帮咱们拿去公司换钱呢?遇到骗子公司可咋办”等理由草率回绝了。面对这样的困境,他苦思冥想,决定找个“带头人”。

为寻觅“带头人”,孙亮杰家挨家挨走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细致排查下,终于了解到田达敏因为要照顾家里人,刚刚从江西省林瑞木业有限公司返乡,家里还有闲置的养羊基地,是“带头人”的合适人选。可田达敏不会编织藤椅,除了动员他到县城公司学技术外,还得说服他让闲置基地。一想到这样,就令孙亮杰头疼,可他就是不放弃。他带着村干部反反复复到田达敏家中座谈,有时还组队到田间同劳动,谈理想、说信念,做思想工作,最后才打动田达敏“出山”。

孙亮杰在村里走访群众.jpg

孙亮杰在村里走访群众

转眼不到3个月的时间,“空壳”就业园已经渐渐热闹了起来,目前已经帮助12名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其中就有谢小银和田小江2名哑巴残疾人,通过在“扶贫就业园”务工,终于实现了他们的就业梦。

“孙书记,可得谢谢你了,像我这样的老人,本来农活也干不了的,现在还能在这园子里挣点钱,也是高兴得很嘞。”老人田发普激动地说。

“孙书记,看这场景,多好呀,前两天到我家要报名加入就业园的群众,又多了十几个嘞。”田达敏高兴地说。

……


老百姓心中的“大好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打好交龙村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乡亲们尽快脱贫,过上好日子,他以村为家,开启“5+2”“白+黑”的工作模式,爬坡过河,逐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谈心交流,了解真实情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问题是要解决,可咱又没钱。”

“对啊,光我们几个村干,哪里凑到那么多钱。”

……

村活动室中传来几个嘈杂的声音。原来在摸底排查中了解到5户贫困户住房存在透风漏雨的情况,2户边缘户住房存在安全问题,因为没有相应的补助资金,解决这些住房安全问题成为了难题。

孙亮杰在与群众维修.jpg

孙亮杰与群众谈心

为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孙亮杰四处奔走联系相关单位,但“伸手要钱”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不是遇到“在开会,后面再说”“单位也没什么补助资金了”“我这小公司周转都困难了”等问题,就是直接吃了闭门羹。但他并没有气馁,多次向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反映情况,最后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王军局长协调,向智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争取到了5万元,其中,2万元补助边缘户姚胜虎旧房推倒重建,1万元补助边缘户孔兴勤家屋面重新倒板,2万元帮助5户贫困户安装门窗。

在走访中,了解到各村组的路灯较少,给群众出行夜间出行带来不便,他也是急忙写报告,多次“上访”,最后向县发改局争取到共计50余万元的太阳能路灯项目140盏,给各村组道路都安上了路灯。

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他事事为群众着想,逐渐和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现在大家见到他都会亲切的叫一声“孙书记”。

“孙书记,快先尝尝,刚出锅的嘞”。4月7日是布依族“三月三”传统节日,群众端着地方“特产”五彩糯米送到了他办公室,正在完善资料的他既惊讶又感动,殊不知自己已成为群众的一份子。

孙亮杰下村组照片.jpg

孙亮杰下村组

“刚到村里那会,心里还暗想这斯文的样子肯定干不出啥名堂,没想到短短时间帮助群众解决不少事情嘞,就连他的驻村工作经费1万元也拿来买村活动室的办公设备了。”

村支书田达智说。

“我爸爸可厉害了,在村里和农民伯伯一起干农活呢。”得到孩子的认可,孙亮杰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持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带领交龙村群众走上致富路,用真情实意在村民的心坎儿里刻下了烙印。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点亮脱贫致富的明灯
  •   返回
  •  下一篇:黔西南州教育信息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脱贫侧记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