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山湖》就要易名了,第一时间就想请陈明媚老师写点文字,没想到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对一个地方的介绍,往往难以做到不落俗套,而陈老师为《普安文艺》写的卷首语却这样旖旎、婉约,实在是很好读,以至得到稿子的当晚,碰巧与公安部在普安挂职的樊阳升同志相遇,对陈老师的文章赞赏不已,畅聊至深夜。有陈老师作顾问,对文学新人作指导,对稿子作点评,这应是普安文学爱好者的福气。现特将陈老师的文章在该平台提前刊发,以飨读者。
普安县文联将所创办的文艺杂志《南山湖》更名为《普安文艺》,更加突出了地域特色。作为展示普安文学艺术爱好者的追求与才华的平台,《普安文艺》更加响亮。
“普安”之名,在黔西南的县市名中别具一格,特别详和。且不去追溯其名字之由来,单看其字义就非常的好。“普:广大而周遍也”,“安:平稳、平静、恬适”,“普安”之名寓意美好深远,是冀望这地处昆明与贵阳中轴线上的,一千四百五十三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宁静祥和,生活在这儿的三十五万勤劳的人民吉祥如意。
这片土地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春意萌萌之时,高山蔼蔼雾气,两万多株古茶树抽枝发芽,微风拂过,似有缕缕清意。千年古树枝干苍劲,意气风发。
四五月时,新叶生鲜,片片如玉,给予人们丰厚的礼物。晨起暮归时,青花瓷杯,一撮红茶,袅袅芳香,旧梦依稀,回味悠长。世居者,外来客,莫不心醉神迷,为此倾倒。
古树之下更有古寨,青藤覆顶的茅屋,小桥流水的幽静,金灿烂的大坝子,篱落疏疏的农家院……以龙吟苗寨为代表的民族村寨,存留了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活化石”。苗族第一镇的无伴奏多声部合唱、苗族古歌都以独特的形式展现了苗族人民不怕困难,不懈奋斗的顽强精神。民族文化的灿烂深厚使这块土地有了无穷的魅力。
曾属古夜郎国的普安,有着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冶炼遗址,铜鼓山的考古发掘,佐证了这方土地的悠久历史。也是我省著名的先秦时期青铜兵器治炼遗址。
在那久远的年代,铜鼓山昼夜炉火熊熊,高达一千多度的铜汁翻滚着,缓缓流进兵器石模,淬火与锻打的声音像古老的乐曲,浑厚沉郁。其治炼技艺之高堪与当时先进的中原技术相媲美。如今存于博物馆中的青铜兵器用它那清冷的光芒告诉人们这土地上过往的岁月和厚重的青铜文化。告诉我们先民们具有的高超智慧,告诉我们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走出古迹,走出古寨,品着古树茶,走进新时代。高铁、高速路带来了勃勃生机,一条条巨龙过桥穿洞,通向遥远。山川田野奏响新的乐章,新的故事正在发生,新的诗句正在诵读,新的日子正被记忆。这儿正以崭新面貌吸引着人们。
古韵今曲,和诣交响,更美更有活力。
《普安文艺》此刻应时更名,秉承《南山湖》创刊宗旨,宣传普安,展示普安,定会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作者简介:陈明媚,女,兴义师范学院政史系主任,教授。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文学作品三部。曾获贵州省首届文学奖银奖。系贵州省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编者按:《南山湖》就要易名了,第一时间就想请陈明媚老师写点文字,没想到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对一个地方的介绍,往往难以做到不落俗套,而陈老师为《普安文艺》写的卷首语却这样旖旎、婉约,实在是很好读,以至得到稿子的当晚,碰巧与公安部在普安挂职的樊阳升同志相遇,对陈老师的文章赞赏不已,畅聊至深夜。有陈老师作顾问,对文学新人作指导,对稿子作点评,这应是普安文学爱好者的福气。现特将陈老师的文章在该平台提前刊发,以飨读者。
普安县文联将所创办的文艺杂志《南山湖》更名为《普安文艺》,更加突出了地域特色。作为展示普安文学艺术爱好者的追求与才华的平台,《普安文艺》更加响亮。
“普安”之名,在黔西南的县市名中别具一格,特别详和。且不去追溯其名字之由来,单看其字义就非常的好。“普:广大而周遍也”,“安:平稳、平静、恬适”,“普安”之名寓意美好深远,是冀望这地处昆明与贵阳中轴线上的,一千四百五十三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宁静祥和,生活在这儿的三十五万勤劳的人民吉祥如意。
这片土地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春意萌萌之时,高山蔼蔼雾气,两万多株古茶树抽枝发芽,微风拂过,似有缕缕清意。千年古树枝干苍劲,意气风发。
四五月时,新叶生鲜,片片如玉,给予人们丰厚的礼物。晨起暮归时,青花瓷杯,一撮红茶,袅袅芳香,旧梦依稀,回味悠长。世居者,外来客,莫不心醉神迷,为此倾倒。
古树之下更有古寨,青藤覆顶的茅屋,小桥流水的幽静,金灿烂的大坝子,篱落疏疏的农家院……以龙吟苗寨为代表的民族村寨,存留了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活化石”。苗族第一镇的无伴奏多声部合唱、苗族古歌都以独特的形式展现了苗族人民不怕困难,不懈奋斗的顽强精神。民族文化的灿烂深厚使这块土地有了无穷的魅力。
曾属古夜郎国的普安,有着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冶炼遗址,铜鼓山的考古发掘,佐证了这方土地的悠久历史。也是我省著名的先秦时期青铜兵器治炼遗址。
在那久远的年代,铜鼓山昼夜炉火熊熊,高达一千多度的铜汁翻滚着,缓缓流进兵器石模,淬火与锻打的声音像古老的乐曲,浑厚沉郁。其治炼技艺之高堪与当时先进的中原技术相媲美。如今存于博物馆中的青铜兵器用它那清冷的光芒告诉人们这土地上过往的岁月和厚重的青铜文化。告诉我们先民们具有的高超智慧,告诉我们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走出古迹,走出古寨,品着古树茶,走进新时代。高铁、高速路带来了勃勃生机,一条条巨龙过桥穿洞,通向遥远。山川田野奏响新的乐章,新的故事正在发生,新的诗句正在诵读,新的日子正被记忆。这儿正以崭新面貌吸引着人们。
古韵今曲,和诣交响,更美更有活力。
《普安文艺》此刻应时更名,秉承《南山湖》创刊宗旨,宣传普安,展示普安,定会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作者简介:陈明媚,女,兴义师范学院政史系主任,教授。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文学作品三部。曾获贵州省首届文学奖银奖。系贵州省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