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诗歌如此可爱
——参加王海兴教师《万峰湖赏景吟诗》活动之感
2018年8月5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金州国学读书会国学之光沐芳华五周年系列活动(七)之“万峰湖赏景吟诗”活动,王海兴教师讲授诗歌这部分内容,最让我难忘,并受益匪浅,特此谈一谈自己一些感悟。如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每次参加金州国学读书会的活动,都会豁然开朗,醍醐灌顶。这次也不例外,今天下午的读书会活动是金州国学读书会五周年系列活动最后一场,邀请了北京景山学校的王海兴教师,在万峰湖豪船上与广大书友吟诗作赋。
比起往期在室内进行的活动,这次主题更具诗情画意。虽然船外烟雨蒙蒙,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学习的兴致。书友们享受完丰盛的全鱼宴,稍作休息后,便蜂拥至三楼,聚集起来,如饥似渴享受起王老师的饕餮盛宴来。
这次的主题,是关于诗歌鉴赏和对联的。看似很深奥和高深的知识,在王老师幽默诙谐,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我们居然很快就顿悟了。这场讲座,每个人听得津津有味,在赞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为王老师的学识渊博所折服。
在王老师的讲授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诗文是历史最灿烂的篇章,是人民的民族记忆,它能对抗时间,成为记住历史的符号。人们可通过诗文穿梭宙宇,同古人畅聊古今,纵览光阴。引起人们的共鸣,并凝聚文化向心力……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传统文化,而诗歌作为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理应受到每一个人的重视,特别是传道受业的语文教师,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来惭愧,我虽然是语文教师,但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并不了然于心,每次在教授学生学习诗词时都要查阅大量资料,在讲课时更是结结巴巴,做不到烂熟于心,信手拈来,所以,我一直很惧怕诗歌教学。但经过这次读书会活动后,让我重新认识了诗歌,认识这颗最璀璨的明珠……
在说到诗歌如何炼字时,王老师提到了要有志气、逸气、豪气、生气、雅气。特别是生气,尤其要注意。
生,这个字让我想到了生生不息。生生是中国道家哲学术语,指变化的发生和新生事物的产生;不息是没有终止的意思。出自于《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这与儒家思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思想不谋而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我们的祖先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我们就看到文人们自强不息的精彩诗篇。
在《易经》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豪放呐喊,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主张,还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朽名篇,或是苏轼在几次受贬后,但还能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千古名句。
可以看出,诗歌对于塑造人格有很大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理解诗歌文化的同时,要让学生从这些名篇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民族文化的传承。
这些千古名篇之所以传承至今,除了他们的朗朗上口韵律外,更多是它们“积淀”的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博大的精神气度。
恢弘的文化襟怀,铮铮的傲骨柔情,俯仰天地的超越目光以及深邃的醒世哲理,让人震撼,让人叹服。每逢朗诵到这些诗句时,我们就会被诗人们浩然正气,自强不息,乐观豁达的民族气节浸润。
久而久之,民族文化的烙印就会深深刻入我们的骨髓,让我们知道古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民族气节……
这些蕴含希望,有生气的诗歌,难道不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好素材吗?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即便是时隔几千年,也能生生不息,引起人们灵魂的共鸣,让其思想的精髓渗入后代骨髓,让民族精神和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所以,王海兴老师才会说古诗是中华文化凝聚出来集天地之灵,吸日月之精华的产物。它不仅让人们关注内心,让内心修炼得很强大外,还让我们饱览眼福,历经美的旅程。
就像是今日万峰湖的景色。烟雨蒙蒙,水天朦胧,雾气缭绕。万峰湖从远处飘荡动荡的雾霭,如融雪的春潮,袅袅升入天空,像是香炉里飘出来的烟氤,使得整片湖面氤氲一片。荡漾在湖中雾气和雨水交织在一起,像渲染的水墨画,给人不一样的意境……
在这样的景色里,我们相聚于此,赏美景,共吟诗。难道不是苏东坡漫游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之感吗?
对于今日壮阔的景象,我不由得想起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让静态的湖泊一下子鲜活起来,变得震撼!
在聊到自然风景时,王老师给我们列举了许多诗词,在他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似乎感随着古人,走遍祖国大好河山!
探寻山川湖泊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塞外风景壮丽如画的景色,从“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看到江南山峦的柔美婉约,就如“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兴义万峰林。
如果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让我们看到了北方的水色河光,照人眉睫,那么“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则写出了烟雨江南柔美的景致,那么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更是将湖光山色的晴和之景和雨天之韵的美写到了极致。
感受四季变化之美,我们从杜甫“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看到春天的生机盎然,从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看到了夏日山亭寂静的风景,从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受到秋季旷远的天际,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波澜壮阔的景色。更从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孤独……
体会自然动静之美,如果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诉说的是宁静祥和的美,那“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则表现的是生气蓬勃之美;
除了看风景,我们还能发现古人在风景下所蕴含的情感和胸怀。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我们不仅看到水的壮阔,也看到诗人坦荡的胸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看到山重水复无路背后,必定会柳色浓绿,花色明丽的人生哲理。
如果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让我们懂得安贫乐道是平和的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斗志冲天的豪迈……
旅之途中,侧耳倾听,诗词还让我们发现美,享受美。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体会那千回百转的寻寻觅觅的曲折美;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挑花相映红”时品味出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含情脉脉的美;从“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懂了读书有悟、有得时灵气流动、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美……
风貌之美,人文之美,情趣之美,被古人幻化为文字,融入诗词,让我们这些后人如痴如醉,如沐春风。这大概就是王老师口中诗歌的魅力吧!
原来诗歌离我们不远,诗歌就在我们身边,从晨曦时头顶闪烁的星辰到日暮时醉人的红霞,从清幽山谷传来的虫鸣鸟叫再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声,或是山脚探出头的新绿,到满池怒放的映日荷花,或是田野里迎风挺立的麦穗到被风吹拂的漫天飞舞地雪花,这些美好的景物,无不例外引起我们的共鸣,触动起诗情,让我们忍不住跟着古人脚步,轻声的吟诵这动人的诗篇……
时间如梭,一转眼两个半小时就过去了。但大家仍陶醉其中,意犹未尽。在落幕时,王老师一首荡气回肠的《归去来兮》让现场达到最高潮……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诗歌的精髓,我会继续在书中寻觅,并和学生一起分享和传承。最后,感谢王海兴老师进行这次《泛舟万峰湖,吟诵诗歌》的活动,让我们
这群广大书友重新认识了诗歌——原来,诗歌来源于生活,原来诗歌如此可爱!”
(文:袁潇2018年8月5日深夜 编辑:印象黔西南)
原来诗歌如此可爱
——参加王海兴教师《万峰湖赏景吟诗》活动之感
2018年8月5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金州国学读书会国学之光沐芳华五周年系列活动(七)之“万峰湖赏景吟诗”活动,王海兴教师讲授诗歌这部分内容,最让我难忘,并受益匪浅,特此谈一谈自己一些感悟。如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每次参加金州国学读书会的活动,都会豁然开朗,醍醐灌顶。这次也不例外,今天下午的读书会活动是金州国学读书会五周年系列活动最后一场,邀请了北京景山学校的王海兴教师,在万峰湖豪船上与广大书友吟诗作赋。
比起往期在室内进行的活动,这次主题更具诗情画意。虽然船外烟雨蒙蒙,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学习的兴致。书友们享受完丰盛的全鱼宴,稍作休息后,便蜂拥至三楼,聚集起来,如饥似渴享受起王老师的饕餮盛宴来。
这次的主题,是关于诗歌鉴赏和对联的。看似很深奥和高深的知识,在王老师幽默诙谐,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我们居然很快就顿悟了。这场讲座,每个人听得津津有味,在赞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为王老师的学识渊博所折服。
在王老师的讲授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诗文是历史最灿烂的篇章,是人民的民族记忆,它能对抗时间,成为记住历史的符号。人们可通过诗文穿梭宙宇,同古人畅聊古今,纵览光阴。引起人们的共鸣,并凝聚文化向心力……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传统文化,而诗歌作为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理应受到每一个人的重视,特别是传道受业的语文教师,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来惭愧,我虽然是语文教师,但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并不了然于心,每次在教授学生学习诗词时都要查阅大量资料,在讲课时更是结结巴巴,做不到烂熟于心,信手拈来,所以,我一直很惧怕诗歌教学。但经过这次读书会活动后,让我重新认识了诗歌,认识这颗最璀璨的明珠……
在说到诗歌如何炼字时,王老师提到了要有志气、逸气、豪气、生气、雅气。特别是生气,尤其要注意。
生,这个字让我想到了生生不息。生生是中国道家哲学术语,指变化的发生和新生事物的产生;不息是没有终止的意思。出自于《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这与儒家思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思想不谋而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我们的祖先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我们就看到文人们自强不息的精彩诗篇。
在《易经》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豪放呐喊,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主张,还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朽名篇,或是苏轼在几次受贬后,但还能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千古名句。
可以看出,诗歌对于塑造人格有很大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理解诗歌文化的同时,要让学生从这些名篇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民族文化的传承。
这些千古名篇之所以传承至今,除了他们的朗朗上口韵律外,更多是它们“积淀”的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博大的精神气度。
恢弘的文化襟怀,铮铮的傲骨柔情,俯仰天地的超越目光以及深邃的醒世哲理,让人震撼,让人叹服。每逢朗诵到这些诗句时,我们就会被诗人们浩然正气,自强不息,乐观豁达的民族气节浸润。
久而久之,民族文化的烙印就会深深刻入我们的骨髓,让我们知道古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民族气节……
这些蕴含希望,有生气的诗歌,难道不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好素材吗?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即便是时隔几千年,也能生生不息,引起人们灵魂的共鸣,让其思想的精髓渗入后代骨髓,让民族精神和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所以,王海兴老师才会说古诗是中华文化凝聚出来集天地之灵,吸日月之精华的产物。它不仅让人们关注内心,让内心修炼得很强大外,还让我们饱览眼福,历经美的旅程。
就像是今日万峰湖的景色。烟雨蒙蒙,水天朦胧,雾气缭绕。万峰湖从远处飘荡动荡的雾霭,如融雪的春潮,袅袅升入天空,像是香炉里飘出来的烟氤,使得整片湖面氤氲一片。荡漾在湖中雾气和雨水交织在一起,像渲染的水墨画,给人不一样的意境……
在这样的景色里,我们相聚于此,赏美景,共吟诗。难道不是苏东坡漫游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之感吗?
对于今日壮阔的景象,我不由得想起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让静态的湖泊一下子鲜活起来,变得震撼!
在聊到自然风景时,王老师给我们列举了许多诗词,在他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似乎感随着古人,走遍祖国大好河山!
探寻山川湖泊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塞外风景壮丽如画的景色,从“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看到江南山峦的柔美婉约,就如“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兴义万峰林。
如果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让我们看到了北方的水色河光,照人眉睫,那么“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则写出了烟雨江南柔美的景致,那么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更是将湖光山色的晴和之景和雨天之韵的美写到了极致。
感受四季变化之美,我们从杜甫“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看到春天的生机盎然,从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看到了夏日山亭寂静的风景,从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受到秋季旷远的天际,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波澜壮阔的景色。更从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孤独……
体会自然动静之美,如果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诉说的是宁静祥和的美,那“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则表现的是生气蓬勃之美;
除了看风景,我们还能发现古人在风景下所蕴含的情感和胸怀。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我们不仅看到水的壮阔,也看到诗人坦荡的胸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看到山重水复无路背后,必定会柳色浓绿,花色明丽的人生哲理。
如果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让我们懂得安贫乐道是平和的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斗志冲天的豪迈……
旅之途中,侧耳倾听,诗词还让我们发现美,享受美。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体会那千回百转的寻寻觅觅的曲折美;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挑花相映红”时品味出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含情脉脉的美;从“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懂了读书有悟、有得时灵气流动、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美……
风貌之美,人文之美,情趣之美,被古人幻化为文字,融入诗词,让我们这些后人如痴如醉,如沐春风。这大概就是王老师口中诗歌的魅力吧!
原来诗歌离我们不远,诗歌就在我们身边,从晨曦时头顶闪烁的星辰到日暮时醉人的红霞,从清幽山谷传来的虫鸣鸟叫再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声,或是山脚探出头的新绿,到满池怒放的映日荷花,或是田野里迎风挺立的麦穗到被风吹拂的漫天飞舞地雪花,这些美好的景物,无不例外引起我们的共鸣,触动起诗情,让我们忍不住跟着古人脚步,轻声的吟诵这动人的诗篇……
时间如梭,一转眼两个半小时就过去了。但大家仍陶醉其中,意犹未尽。在落幕时,王老师一首荡气回肠的《归去来兮》让现场达到最高潮……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诗歌的精髓,我会继续在书中寻觅,并和学生一起分享和传承。最后,感谢王海兴老师进行这次《泛舟万峰湖,吟诵诗歌》的活动,让我们
这群广大书友重新认识了诗歌——原来,诗歌来源于生活,原来诗歌如此可爱!”
(文:袁潇2018年8月5日深夜 编辑:印象黔西南)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