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郎——守候布依手工艺的圣境
发布: 望谟三月三   来源: 望谟县委宣传部 | 2019-04-01 22:18
“在人类所有的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最正直的手艺。工艺在人的成长中功用最大,在物品的制造中通过手将触觉、视觉和脑力相协调,身心合一,使人得到健康成长。”——卢梭《爱弥儿》
她他们,用匠心传承民族的血脉!
她他们,是民族村落最后的守候!
她他们,是布依族非物质文化的功臣,而她他们的名字,只能镌刻在民族文化的无字碑上……
手艺人有一门手艺在手,不怕没饭吃。这是一句老话了。对于手艺人,手艺对于他们说是一项职业,更可以说是一生的事业。手工艺人,将平民的光芒发挥到极致!
十指不断、手艺不止!
桑郎的手艺人执着地坚持祖祖辈辈传承的技艺。在如今现代社会,手艺人是渐渐消失的一个群体,而在桑郎,在街边有拉线糖的大妈,在房前有织网编竹的老伯,在门口有蒸剪粉的大姐,在屋里有穿针引线的绣娘,有树下捏泥的姨娘……
在现在许多布依寨是钢筋水泥的楼房,布依人不会说布依话、不会唱布依歌、不会做布依活的今天,桑郎把那些已经远去的记忆又拉近了,民族文化在桑郎河的青青流淌中被打捞起来!
每当遇到桑郎的手艺人偶尔现出的“老手艺”,她他们的脸上仍保持着那份骄傲,“从小就会的,做得不好”,听到这句话,我笑了,真正为他们的手艺和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感到骄傲。
绣娘
这是在桑郎才能看到的一道最美的风景——家家户户绣娘忙!
看布依绣娘的创作,感觉她们绣出来的光阴,如丝绸锦段,很有质感。那一针一线啊,绣的是过往的经历种种,浓淡相宜的笔墨,丝丝入扣,是绣娘们的恬淡生活。
捻一颗针,绣出的是清绝!绣阳光,绣朗月,绣娇花,绣甜蜜的微笑,绣娘把所有的美好统统载入,纵然发丝染霜,依然可以衣袂漫卷,手起花落,针飞入画。
篾 工
簸箕、筛子、提篮、席子、挎篮、谷篓等,只要是农户家要用到的竹篾器具,每一样篾匠们都能够做精做好。
篾匠活是又苦又累的一门活路,篾匠一双手全是老茧,手指头和指甲都变了形,而就是这么一双手,做出来的就是一件件绝美的艺术品。
塑艺
脸上堆满微笑,手指一起一落,黄泥和米团开始新的生命,普普通通的泥巴和米团随着“弹奏”变出小鸟、菜果、家禽、走兽——活灵活现的泥塑和面塑诞生了。
这是一门既普通又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民间手艺。取自农田的黄泥和大米需要艺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靠一捏一股一递一包一压,艺人看到世间万物,就此跃然手上。
酒匠
桑郎,每家每户只酿醉自己的酒,因此,每家每户的土酒相似中又有区别。酒匠采摘自家的粮食、寻找自家的水源,只为了能酿出能醉倒一生的酒,浓烈澊香……
粮食之酿的精髓便取决于了酒匠的技艺,但是桑郎每个酒匠都谦虚地说:主要是我们的水好、环境好!
品味土酒的过程,不仅仅是享受,更是桑郎酒匠们微醺中回忆的甜蜜!
糖人
可能,只有在桑郎才能完整地品尝甜蜜的食物,线糖、丝糖、麻糖、酥糖、片糖——
用手抓起一块塞到嘴里,甜津津的味道从舌尖缓缓地流到了喉咙口。往往吃完一个,嘴边总是会沾上一些粉末,吃完剩下的粉末,兜起来倒入嘴里,才是完美的甜蜜收尾!
糖匠手中,糖的颜色在不断变化,糖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糖的滋味更在不断变化,回味中蕴含着布依人的智慧,承载着布依人的美好记忆。
渔夫
到桑郎,做个快乐的渔夫。
找棵竹子做鱼竿、抓个虫子做鱼饵、拿起自己编的渔网、撑起山竹扎成的竹排,没事儿了去河边垂钓,有收获更好,颗粒无收也罢。要的无非是一种闲适的心情,而不是油锅里那尾嘴巴大张的鲜鱼。
七星桥下、楠竹林边、菜地石上、青草地中——无处不是渔夫的快乐之地。如画的峡谷、如诗的田园,清澈的桑郎河,春日的夕阳穿过芦苇,投射在微漾的水面上,苇穗是灰白的,水波是闪着光的。野径无人,惟有老树昏鸦;水畔有屋,却是流水人家。渔夫编织渔网,专注的眼神中,是对水憧憬和对美味的向往……
这天造地设、浑然一体的意境,很能触动人的心思!
还有豆腐坊、粉店、木雕、石刻、剪纸、蜡染……
桑郎的多情多姿,她的细腻柔美,她的手工艺传承,怕是今后再也见不到与这相似的天人合一美景!
(图/文 张帆 编辑:印象黔西南)
业务电话:13678593798 业务邮箱:yxqxn@foxmail.com
网络支持:印象黔西南 技术支持:贵州桃李云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电话:13678593798 业务邮箱:yxqxn@foxmail.com
网络支持:印象黔西南 技术支持:贵州桃李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