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好妈妈”
—— 记贵州省2022年度“好妈妈”、兴义市万峰林民族学校教师李其玉
李其玉一家(身前是她亲生的一双儿女,身后是被她视为亲生孩子的学生李洪琴)
“李老师,我考上贵州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啦!”广西百色学院毕业生李红琴激动地按下发送键。彼时,这个喜讯的接收者、兴义市万峰林民族学校教师李其玉正在学校上课,处理教学事务、准备放学后的家访事宜……
扎根乡村教育17载,李其玉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李红琴”走出了大山。对她而言,学校就是家,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比孩子成材更能令自己感到骄傲的了。
爱生如子
2005年,李其玉黔西南师专毕业,考入兴义市南盘江镇纳沙小学任教,2006年调到南盘江镇坡穴小学任教。在坡穴小学任教期间,四年级学生李红琴有一次没有完成作业,被她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教育了一番之后,李红琴做事认真,学习刻苦,成绩逐渐上升,但经常愁眉苦脸、若有所思的样子。
于是,李其玉就到李红琴家家访,到了位于南盘江镇红椿村云盘山组的李红琴家,看到的是一间摇摇欲坠的破瓦房,家中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了解李红琴的家境后,她感到十分心酸。
通过家访,李其玉才得知李红琴的家庭情况。李红琴三岁时父母就离婚了,由于父亲经常不在家,她跟着爷爷和失明的奶奶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贫苦。李红琴的父亲因没有生活的技能,找不了钱,连自己都养不活,干脆破罐子破摔,一点也不管女儿李红琴的学习和生活。李红琴常常是叔叔家吃一顿、孃孃家吃一顿,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李其玉课余时间辅导学生
了解到李红琴贫困的家境,李其玉担心会因家庭贫困而毁了孩子前程,甚是心酸,于是坚定了她帮助李红琴的决心。李红琴读五年级的时候,李其玉决定将她带到自己家里同吃同住。
此时,李其玉还未结婚,是个大姑娘。即使是这样,她也像一个“妈妈”一样,照顾李红琴的衣食住行。考虑到李红琴的自尊心很强,李其玉从各方面都会照顾她的感受,对她倍加关心。有时候想沟通一些事,又怕伤到她时,李其玉便选择用信件来交流。
“对一个还没结婚的这样一个长辈,对我的关怀我觉得有些母亲都做不到,她还会经常写信鼓励我。”李红琴这样说,自己有什么困难和烦心的事,在生活上遇到什么麻烦,她都会写信告诉李其玉。
“李红琴家境贫困,住的地方也没有。我想,把她接来一块儿住,也没什么其它的想法,就只想好好培养她,让她以后走出贫困,不走父母的老路。”李其玉说。
自此,在李其玉母亲般的关怀下,李红琴每天高兴地上学和玩耍,并顺利考上初中和高中。在读初高中时,每逢周末、节假日,李红琴就回到“家”,跟李其玉在一起,像母女般一样生活着。
2011年,李其玉和同事毛中才结婚。结婚后,所有的决定都不再只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一起商量、一起面对。在帮助李红琴的这件事上,虽然毛老师起初不是百分之百同意,但因为这是一件好事,也就慢慢地默许了。
在李其玉母爱般的呵护下,2016年,李红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广西百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20年,李红琴本科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贵州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中午放学以后,李其玉与儿子在教室里午餐
在李红琴成长生涯中,李其玉用母爱照亮了她的前进之路,让她健康成长。如今,李红琴还在读研。“只要李红琴喜欢学习,哪怕她以后接着读博士,我也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帮助她。”李其玉坚定地说。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李红琴感谢恩师和“妈妈”的话千言万语,但这句话是她最爱说的一句。
母爱如山
爱生如子的李其玉,在谈到自己的亲生子女时,心生愧疚,面对坎坷的人生,她一直努力坚守,母爱如山,扛起大梁,力争做一个好妈妈。
李其玉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是几经坎坷。2011年,李其玉和毛中才结婚。2012年9月,李其玉考调到万峰林民族小学,2013年1月生下一个男孩,出生半年后查出“脑瘫”。这对当时的李其玉夫妇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之后,夫妻俩四处为孩子求医,每个月要支付5000多元的治疗费用,可她俩的收入加起来也只有七八千元,再加上李红琴的学费、生活费和日常花销,有时真的是入不敷出。
李其玉课堂教学
然而,在如此困境下,李其玉对李红琴的关心丝毫没有减退。她每每想到两人这么多年的点点滴滴,就会更加坚定对李红琴管到底的心。为了保证李红琴读高中的费用,李其玉和丈夫毛中才商量,把孩子每月15次的康复治疗减少到10次,把生二胎的时间推到李红琴考上大学之后。
“因为她跟我在一块儿的时候,我们约定过,如果说她愿意跟我一直走下去,哪怕再艰难,我们都一起往前走。”李其玉说。那时候,李其玉的生活也是很拮据的,但李红琴学习非常努力,所以就像两人的约定那样,不管再艰难,都一起走下去。
2014年9月,李其玉的丈夫毛中才考调到兴义八小,她们把家搬回到万峰林上纳灰村,和父亲、奶奶生活在一起。2016年,李其玉的女儿出生,此时她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一方面要照顾好三个孩子,一方面还要照顾好父亲和奶奶,非常辛苦,但她仍然乐观积极向上,依然用慈母般的爱善待每一个学生,身为班主任的她,对班上每一个孩子都是和蔼可亲,哪怕是成绩最差、最调皮的孩子,她也是微笑着跟她们说话。李其玉常常对班上的孩子说:“课堂上,我是你们的老师,课后我便是你们的妈妈。”她不仅是那样说的,更是那样做的。班上的“悄悄话信箱”每到周五都装满了来自学生反映各种问题的信件,她都会耐心地逐一回复、解决。
班上有的孩子有早恋倾向,李其玉会把孩子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与孩子一起探讨怎样处理男生女生的关系;对班上成绩最差的孩子,她会单独进行辅导;班上哪个孩子在家遭受家长打骂了,她会第一时间到孩子家中与家长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长期以来,她所任教的班级就像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李其玉2022年贵州好妈妈荣誉证
李其玉心细如发丝,爱比海水深。李其玉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2016年和2019年两年,她两次登上贵州好人榜。
从教17年,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其玉用慈母般的爱滋润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守护着一个一个正待花开的梦想,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赞美。在教学上她也毫不逊色,获得丰硕成果,曾获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二等奖、获贵州移动“和校园”杯技能大赛优质课州级二等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其玉把满满的爱与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教育和学生,她的学生也用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与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回报她。
李其玉,您真不愧为贵州省2022年度“好妈妈”。
作者简介:罗振,贵州省兴义市,70后人,教育工作者,高考志愿规划师(高级)、《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神州文艺》签约作家。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3年,曾编辑《兴义教育》40期300多万字。在《中国教育报》《西南当代作家》《贵州文学》《贵州日报》《贵州教育报》《贵州民族报》《黔西南日报》等媒体、杂志发表通讯、散文等作品600篇以上,上百万字,作品多次在省州市征文比赛中获奖。
代表作品:散文《父亲土地情节》《从“锅儿”到WiFi的演变》等。通讯《职教一人 就业一人 脱贫一家》《守望大山 爱生如子——记贵州省骨干教师查玉仙》等。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方面,近三年来,精准指导上百名学生成功填报志愿。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贵州省兴义市教育局 罗振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大山深处的“好妈妈”
—— 记贵州省2022年度“好妈妈”、兴义市万峰林民族学校教师李其玉
李其玉一家(身前是她亲生的一双儿女,身后是被她视为亲生孩子的学生李洪琴)
“李老师,我考上贵州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啦!”广西百色学院毕业生李红琴激动地按下发送键。彼时,这个喜讯的接收者、兴义市万峰林民族学校教师李其玉正在学校上课,处理教学事务、准备放学后的家访事宜……
扎根乡村教育17载,李其玉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李红琴”走出了大山。对她而言,学校就是家,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比孩子成材更能令自己感到骄傲的了。
爱生如子
2005年,李其玉黔西南师专毕业,考入兴义市南盘江镇纳沙小学任教,2006年调到南盘江镇坡穴小学任教。在坡穴小学任教期间,四年级学生李红琴有一次没有完成作业,被她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教育了一番之后,李红琴做事认真,学习刻苦,成绩逐渐上升,但经常愁眉苦脸、若有所思的样子。
于是,李其玉就到李红琴家家访,到了位于南盘江镇红椿村云盘山组的李红琴家,看到的是一间摇摇欲坠的破瓦房,家中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了解李红琴的家境后,她感到十分心酸。
通过家访,李其玉才得知李红琴的家庭情况。李红琴三岁时父母就离婚了,由于父亲经常不在家,她跟着爷爷和失明的奶奶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贫苦。李红琴的父亲因没有生活的技能,找不了钱,连自己都养不活,干脆破罐子破摔,一点也不管女儿李红琴的学习和生活。李红琴常常是叔叔家吃一顿、孃孃家吃一顿,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李其玉课余时间辅导学生
了解到李红琴贫困的家境,李其玉担心会因家庭贫困而毁了孩子前程,甚是心酸,于是坚定了她帮助李红琴的决心。李红琴读五年级的时候,李其玉决定将她带到自己家里同吃同住。
此时,李其玉还未结婚,是个大姑娘。即使是这样,她也像一个“妈妈”一样,照顾李红琴的衣食住行。考虑到李红琴的自尊心很强,李其玉从各方面都会照顾她的感受,对她倍加关心。有时候想沟通一些事,又怕伤到她时,李其玉便选择用信件来交流。
“对一个还没结婚的这样一个长辈,对我的关怀我觉得有些母亲都做不到,她还会经常写信鼓励我。”李红琴这样说,自己有什么困难和烦心的事,在生活上遇到什么麻烦,她都会写信告诉李其玉。
“李红琴家境贫困,住的地方也没有。我想,把她接来一块儿住,也没什么其它的想法,就只想好好培养她,让她以后走出贫困,不走父母的老路。”李其玉说。
自此,在李其玉母亲般的关怀下,李红琴每天高兴地上学和玩耍,并顺利考上初中和高中。在读初高中时,每逢周末、节假日,李红琴就回到“家”,跟李其玉在一起,像母女般一样生活着。
2011年,李其玉和同事毛中才结婚。结婚后,所有的决定都不再只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一起商量、一起面对。在帮助李红琴的这件事上,虽然毛老师起初不是百分之百同意,但因为这是一件好事,也就慢慢地默许了。
在李其玉母爱般的呵护下,2016年,李红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广西百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20年,李红琴本科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贵州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中午放学以后,李其玉与儿子在教室里午餐
在李红琴成长生涯中,李其玉用母爱照亮了她的前进之路,让她健康成长。如今,李红琴还在读研。“只要李红琴喜欢学习,哪怕她以后接着读博士,我也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帮助她。”李其玉坚定地说。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李红琴感谢恩师和“妈妈”的话千言万语,但这句话是她最爱说的一句。
母爱如山
爱生如子的李其玉,在谈到自己的亲生子女时,心生愧疚,面对坎坷的人生,她一直努力坚守,母爱如山,扛起大梁,力争做一个好妈妈。
李其玉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是几经坎坷。2011年,李其玉和毛中才结婚。2012年9月,李其玉考调到万峰林民族小学,2013年1月生下一个男孩,出生半年后查出“脑瘫”。这对当时的李其玉夫妇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之后,夫妻俩四处为孩子求医,每个月要支付5000多元的治疗费用,可她俩的收入加起来也只有七八千元,再加上李红琴的学费、生活费和日常花销,有时真的是入不敷出。
李其玉课堂教学
然而,在如此困境下,李其玉对李红琴的关心丝毫没有减退。她每每想到两人这么多年的点点滴滴,就会更加坚定对李红琴管到底的心。为了保证李红琴读高中的费用,李其玉和丈夫毛中才商量,把孩子每月15次的康复治疗减少到10次,把生二胎的时间推到李红琴考上大学之后。
“因为她跟我在一块儿的时候,我们约定过,如果说她愿意跟我一直走下去,哪怕再艰难,我们都一起往前走。”李其玉说。那时候,李其玉的生活也是很拮据的,但李红琴学习非常努力,所以就像两人的约定那样,不管再艰难,都一起走下去。
2014年9月,李其玉的丈夫毛中才考调到兴义八小,她们把家搬回到万峰林上纳灰村,和父亲、奶奶生活在一起。2016年,李其玉的女儿出生,此时她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一方面要照顾好三个孩子,一方面还要照顾好父亲和奶奶,非常辛苦,但她仍然乐观积极向上,依然用慈母般的爱善待每一个学生,身为班主任的她,对班上每一个孩子都是和蔼可亲,哪怕是成绩最差、最调皮的孩子,她也是微笑着跟她们说话。李其玉常常对班上的孩子说:“课堂上,我是你们的老师,课后我便是你们的妈妈。”她不仅是那样说的,更是那样做的。班上的“悄悄话信箱”每到周五都装满了来自学生反映各种问题的信件,她都会耐心地逐一回复、解决。
班上有的孩子有早恋倾向,李其玉会把孩子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与孩子一起探讨怎样处理男生女生的关系;对班上成绩最差的孩子,她会单独进行辅导;班上哪个孩子在家遭受家长打骂了,她会第一时间到孩子家中与家长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长期以来,她所任教的班级就像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李其玉2022年贵州好妈妈荣誉证
李其玉心细如发丝,爱比海水深。李其玉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2016年和2019年两年,她两次登上贵州好人榜。
从教17年,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其玉用慈母般的爱滋润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守护着一个一个正待花开的梦想,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赞美。在教学上她也毫不逊色,获得丰硕成果,曾获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二等奖、获贵州移动“和校园”杯技能大赛优质课州级二等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其玉把满满的爱与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教育和学生,她的学生也用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与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回报她。
李其玉,您真不愧为贵州省2022年度“好妈妈”。
作者简介:罗振,贵州省兴义市,70后人,教育工作者,高考志愿规划师(高级)、《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神州文艺》签约作家。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3年,曾编辑《兴义教育》40期300多万字。在《中国教育报》《西南当代作家》《贵州文学》《贵州日报》《贵州教育报》《贵州民族报》《黔西南日报》等媒体、杂志发表通讯、散文等作品600篇以上,上百万字,作品多次在省州市征文比赛中获奖。
代表作品:散文《父亲土地情节》《从“锅儿”到WiFi的演变》等。通讯《职教一人 就业一人 脱贫一家》《守望大山 爱生如子——记贵州省骨干教师查玉仙》等。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方面,近三年来,精准指导上百名学生成功填报志愿。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贵州省兴义市教育局 罗振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