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奋进之笔谱写教育新篇章
—— 望谟县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近年来,望谟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秉持“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好教育”的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最大限度整合政策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最大限度克服客观因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努力办好“开放、求实、奋进、幸福、满意”的“五个教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穷县也能办好教育”的生动实践。
长在国旗下
学校建设最漂亮
近日,走进望谟县边饶镇中心小学,映入眼帘的是花园式洁净的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塑胶运动场,高大的教学楼、宿舍楼和宽敞明亮的食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楼内每一间教室都配备了新型的班班通设备,老师生动翔实的讲解与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信息技术教学
边饶镇中心小学位于望谟县西北角,地处紫云、镇宁、贞丰四县交界处,是望谟县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小学。“边饶镇中心小学前身是坎边乡附中,以前,这里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泥土操场,只有一栋四周土墙的木瓦结构房,共有六间教室。学生多数走读,家离学校远的学生就住在一间教室里,那时没有食堂,学生就在一个简易棚子里自己煮饭。教师的住宿也是一间教室,几个教师挤住在一起。如今,在我们农村最漂亮建筑就是学校。”曾经在原坎边附中读初中,后来又在这里工作近40年的退休教师王建辉,亲眼目睹这所学校的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望谟县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和“4+2”教育突破工程,在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做到最好的地块用于修建学校,在全县经费异常紧缺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教育项目经费,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一所所校舍整齐、环境优美的学校拔地而起,成为了望谟县大街小巷、乡村最为漂亮的风景线。
望谟县教育预算资金投入从2012年的2.8158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11.3025亿元,陆续建成望谟民中、实验高中、五中、六中、职中、民族小学、实验小学、三小、五小、王母幼儿园等一批教育项目学校,新增校舍面积55万平方米,实现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幼儿园的数量从2012年的8所(含民办幼儿园4所)增加至2022年的69所(含民办幼儿园8所),实现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初级学校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完全小学以上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班班通”全覆盖的目标,每一所学校标准化配置宿舍楼、食堂、综合楼、塑胶运动场、实验室、图书馆、艺术室等基础设设施设备,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观,办学条件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望谟县实验高中 望谟融媒提供
为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力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布局调整,2015年,望谟县启动“高中聚集、初中进城、小学留镇、村办幼儿园、保留必要教学点”的教育资源布局改革,“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一样好教育”已成为现实,圆了老百姓期盼的家门口就有好学校的教育梦想。
2012年参加工作的望谟民中老师黄家艳感慨万分:“望谟教育10年变化翻天覆地,我们学校2014年从老校区搬入新校区,是量的突破、质的飞跃,花园式的宽敞校园,错落有致的校舍、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前老校区校舍陈旧、拥挤,设备简陋,困扰着学校的发展。如今,学生有了音体美室、信息、通用技术教室以及劳动基地,社团兴趣小组的活动经常开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这样温馨、舒适的环境里工作、学习、生活真幸福!”
学生读书有保障
全国最美教师刘秀祥谈及家乡教育的变化,深有感触地说:“参加工作以来,亲眼看见了很多学生通过各种助学项目,没有一人因贫困而失学,从极少数人考不上大学到绝大多数人能考上大学,知识改变了命运,乡亲们看到了读书的力量,反过来更重视教育,这正是望谟教育现象被社会点赞的体现。”
为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学,帮助更多孩子们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国家出台一系列惠民教育政策。仅2021年,望谟县累计发放资助金4208万余元,受益学生达71596人次,其中学前教育资助5400人次,资助金162万元;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47392人次,资助金2386万余元;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899人次,881万余元;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040人次,304万元;教育精准扶贫受助学生4865人次,资助金473万余元。望谟县实现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免费的营养午餐,让莘莘学子及其家长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葫芦丝”演奏
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教育扶贫的有关精神,2010年起,我州在兴义一中、八中举办为册亨、望谟两县培养人才而开办的100名高中学生“册望班”。为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同时为他们解决了进城上学的生活保障,州民宗委每年投入专项经费90万元资助。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册望班”的创建,成为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典范。
望谟县坚决落实国家一系列的教育惠民政策,紧紧围绕“该入学的一个不少、已入学的一个不跑、该资助的一个不掉”的总要求,紧盯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核心指标,筑牢控辍保学底线,坚决保护了适龄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全力破解了“入园难”“入学难”“巩固难”“大班额”等教育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高标准建设规范化学校。2012年以来,共投入教育经费12.49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6所,新增学位16380个,截至2022年初,望谟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6所,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毕业升学率100%,高中毛入学率达95%。
教育发展显成效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教师素质一定程度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望谟县在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也积极打造一流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发展水平。先后出台了从培养、培训、管理、激励、保障等方面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引进余姚市、惠东县37所学校,兴义一中、八中等省内外名校结对帮扶;选派中青年教师跟岗学习;教职工师德师风、教学技能知识全员培训;开展教学技能大赛、优质课比赛、师徒结对、师生同考、远程培训、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等多渠道多举措,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升,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望谟县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先后涌现出一批全国最美教师、省级劳动模范、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以及国家、省、州级先进教师典型、优秀教师、名师、骨干教师。
学生进行实验
望谟县通过人才引进、实施“特岗计划”、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等方式,向教师队伍输送新鲜血液。10年来,累计招录教师786人,教师队伍人数从2012年的3679人增加到2022年的4465人,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根据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重视专业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配教师,优化各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望谟县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壮大,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望谟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各学校同步同向抓管理提质量,逐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格局,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小学为初中、初中为高中输送更多的优质生源,全县学校逐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2015年以前,望谟的高考成绩长期在全州挂末,2016年高考录取本科447人,高考成绩发生转机,排到全州第五位;之后,排名逐年上升,至2022年,全县高考录取本科已突破1300人,稳居居全州第三名。
民族器乐(唢呐)进校园
五年来,望谟县顺利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督导评估;2016年,望谟民族中学成功创建三类省级示范性高中,结束了望谟县没有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历史;2021年,望谟民中成功通过省级三类示范性高中升为二类示范性高中评估,望谟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中资源;2021年,望谟民族中学被评为全国第三批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奋进新征程,开启新篇章。望谟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新部署,不断满足群众对更好教育的热切期盼,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谱写望谟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文/图 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胡云学 )
用奋进之笔谱写教育新篇章
—— 望谟县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近年来,望谟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秉持“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好教育”的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最大限度整合政策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最大限度克服客观因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努力办好“开放、求实、奋进、幸福、满意”的“五个教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穷县也能办好教育”的生动实践。
长在国旗下
学校建设最漂亮
近日,走进望谟县边饶镇中心小学,映入眼帘的是花园式洁净的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塑胶运动场,高大的教学楼、宿舍楼和宽敞明亮的食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楼内每一间教室都配备了新型的班班通设备,老师生动翔实的讲解与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信息技术教学
边饶镇中心小学位于望谟县西北角,地处紫云、镇宁、贞丰四县交界处,是望谟县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小学。“边饶镇中心小学前身是坎边乡附中,以前,这里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泥土操场,只有一栋四周土墙的木瓦结构房,共有六间教室。学生多数走读,家离学校远的学生就住在一间教室里,那时没有食堂,学生就在一个简易棚子里自己煮饭。教师的住宿也是一间教室,几个教师挤住在一起。如今,在我们农村最漂亮建筑就是学校。”曾经在原坎边附中读初中,后来又在这里工作近40年的退休教师王建辉,亲眼目睹这所学校的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望谟县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和“4+2”教育突破工程,在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做到最好的地块用于修建学校,在全县经费异常紧缺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教育项目经费,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一所所校舍整齐、环境优美的学校拔地而起,成为了望谟县大街小巷、乡村最为漂亮的风景线。
望谟县教育预算资金投入从2012年的2.8158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11.3025亿元,陆续建成望谟民中、实验高中、五中、六中、职中、民族小学、实验小学、三小、五小、王母幼儿园等一批教育项目学校,新增校舍面积55万平方米,实现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幼儿园的数量从2012年的8所(含民办幼儿园4所)增加至2022年的69所(含民办幼儿园8所),实现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初级学校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完全小学以上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班班通”全覆盖的目标,每一所学校标准化配置宿舍楼、食堂、综合楼、塑胶运动场、实验室、图书馆、艺术室等基础设设施设备,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观,办学条件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望谟县实验高中 望谟融媒提供
为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力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布局调整,2015年,望谟县启动“高中聚集、初中进城、小学留镇、村办幼儿园、保留必要教学点”的教育资源布局改革,“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一样好教育”已成为现实,圆了老百姓期盼的家门口就有好学校的教育梦想。
2012年参加工作的望谟民中老师黄家艳感慨万分:“望谟教育10年变化翻天覆地,我们学校2014年从老校区搬入新校区,是量的突破、质的飞跃,花园式的宽敞校园,错落有致的校舍、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前老校区校舍陈旧、拥挤,设备简陋,困扰着学校的发展。如今,学生有了音体美室、信息、通用技术教室以及劳动基地,社团兴趣小组的活动经常开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这样温馨、舒适的环境里工作、学习、生活真幸福!”
学生读书有保障
全国最美教师刘秀祥谈及家乡教育的变化,深有感触地说:“参加工作以来,亲眼看见了很多学生通过各种助学项目,没有一人因贫困而失学,从极少数人考不上大学到绝大多数人能考上大学,知识改变了命运,乡亲们看到了读书的力量,反过来更重视教育,这正是望谟教育现象被社会点赞的体现。”
为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学,帮助更多孩子们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国家出台一系列惠民教育政策。仅2021年,望谟县累计发放资助金4208万余元,受益学生达71596人次,其中学前教育资助5400人次,资助金162万元;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47392人次,资助金2386万余元;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899人次,881万余元;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040人次,304万元;教育精准扶贫受助学生4865人次,资助金473万余元。望谟县实现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免费的营养午餐,让莘莘学子及其家长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葫芦丝”演奏
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教育扶贫的有关精神,2010年起,我州在兴义一中、八中举办为册亨、望谟两县培养人才而开办的100名高中学生“册望班”。为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同时为他们解决了进城上学的生活保障,州民宗委每年投入专项经费90万元资助。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册望班”的创建,成为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典范。
望谟县坚决落实国家一系列的教育惠民政策,紧紧围绕“该入学的一个不少、已入学的一个不跑、该资助的一个不掉”的总要求,紧盯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核心指标,筑牢控辍保学底线,坚决保护了适龄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全力破解了“入园难”“入学难”“巩固难”“大班额”等教育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高标准建设规范化学校。2012年以来,共投入教育经费12.49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6所,新增学位16380个,截至2022年初,望谟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6所,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毕业升学率100%,高中毛入学率达95%。
教育发展显成效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教师素质一定程度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望谟县在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也积极打造一流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发展水平。先后出台了从培养、培训、管理、激励、保障等方面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引进余姚市、惠东县37所学校,兴义一中、八中等省内外名校结对帮扶;选派中青年教师跟岗学习;教职工师德师风、教学技能知识全员培训;开展教学技能大赛、优质课比赛、师徒结对、师生同考、远程培训、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等多渠道多举措,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升,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望谟县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先后涌现出一批全国最美教师、省级劳动模范、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以及国家、省、州级先进教师典型、优秀教师、名师、骨干教师。
学生进行实验
望谟县通过人才引进、实施“特岗计划”、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等方式,向教师队伍输送新鲜血液。10年来,累计招录教师786人,教师队伍人数从2012年的3679人增加到2022年的4465人,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根据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重视专业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配教师,优化各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望谟县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壮大,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望谟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各学校同步同向抓管理提质量,逐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格局,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小学为初中、初中为高中输送更多的优质生源,全县学校逐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2015年以前,望谟的高考成绩长期在全州挂末,2016年高考录取本科447人,高考成绩发生转机,排到全州第五位;之后,排名逐年上升,至2022年,全县高考录取本科已突破1300人,稳居居全州第三名。
民族器乐(唢呐)进校园
五年来,望谟县顺利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督导评估;2016年,望谟民族中学成功创建三类省级示范性高中,结束了望谟县没有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历史;2021年,望谟民中成功通过省级三类示范性高中升为二类示范性高中评估,望谟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中资源;2021年,望谟民族中学被评为全国第三批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奋进新征程,开启新篇章。望谟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新部署,不断满足群众对更好教育的热切期盼,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谱写望谟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文/图 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胡云学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