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秋暖阳洒向南、北盘江,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群众迎来了又一年的丰收季。201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楼纳村、鲤鱼村,勉励干部群众用勤劳双手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好新生活。
丰收万峰林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十年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全面融入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各项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全面实现赶超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曾赞誉:“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在黔西南州调研时也指出:“黔西南这些年的发展,就是贵州实现赶超进位历史性跨越的一个缩影。”
楼纳村
鲤鱼村
回望十年,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兴旺产业、一座座美丽村庄、一张张灿烂笑脸……南、北盘江两岸,各族干部群众用勤劳和汗水书写下中国缩影,为非凡十年镌刻下大踏步前进的黔西南印记。
牢记嘱托——这是深入人心的感恩印记
非凡十年,黔西南州取得一系列显著的成就、巨大的变化,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州广大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把对党中央、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心转化为奋进之志、奋斗之行,带动各族群众创造美好生活,黔西南州呈现出良好发展状态、社会状态、精神状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成为后发赶超的动力、砥砺前行的强音。十年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455.3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506.37亿元,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由第14位上升到第8位,年均增长10.5%,综合实力赶超进位,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
决胜小康——这是改写历史的时代印记
十年历史性成就中,最具标志性的是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州7个贫困县(市)如期全部摘帽,6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2年到2020年累计脱贫113.39万人,书写了黔西南州“一步跨千年”的精彩华章。其中,全州33.85万群众搬出大山,搬迁规模全省最多、全国第二,人数占比全国第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晴隆阿妹戚托小镇
赶超跨越——这是夯基垒台的发展印记
从“靠后”到“争先”,从“单一”到“全面”,黔西南州深度融入贵州“黄金十年”发展期,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积极推进“煤电网产”融合,形成以义龙振华新材料为龙头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兴仁登高电解铝为龙头的铝及铝加工两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0.7%。同时大力推进山地农业特色化发展,十大产业初具规模,农业增加值是2012年的1.8倍,年均增长6.6%。推动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持续擦亮“中国四季康养之都”“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品牌,三产增加值是2012年的3倍,年均增长10.9%。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
绿水青山——这是固本蓄能的生态印记
全州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率先在黔滇桂三省(区)五县市开展万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万峰湖水清鱼肥、岸绿景美、民富业兴,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典范。全州还先后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16座,获批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个,森林覆盖率61.1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7年保持在99%以上,水环境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100%,生态系统日益稳定、生态优势日益凸显,绿色财富不断蓄积、绿色动能不断增强。
安龙招堤白鹭飞
城乡升级——这是焕然一新的时空印记
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是黔边城市带上的重要节点。全州大力实施城市带动战略,主动融入黔边城市带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十年来,36个新市民居住区、40个城市花园和梦乐城购物中心、木贾商品批发物流城、浙兴商贸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和大型商贸平台陆续建成,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0.68%提升到2021年的47.34%,城市建成区面积由83.72平方公里拓展到145.75平方公里。全州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沪昆高铁穿境而过,盘州至兴义高铁加快建设,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2.31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硬化路,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千山万壑起通途
开放创新——这是大开山门的思想印记
2015年以来,黔西南州连续五届承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这个中国唯一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将黔西南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推向全球视野。2018年11月,兴义万峰林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到2021年,机场已通达国内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长沙、南京、海口、西安等20个主要城市,连续四年跻身国内百万级机场行列。从万峰林出发,黔西南州对外开放、开发提升到一个全新水平。与此同时,全州深入推进“放管服”、财税体制等系列改革,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州市场主体达28.06万户,建成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2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39家,先后吸引高新技术企业29家落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6.45亿元。
民生改善——这是发展为民的幸福印记
全州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办成了一批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实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全州共考取北大清华218人、军队院校179人,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保持在50%以上,是贵州省唯一一个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连续五年实现增长的市州。州人民医院、州中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建成兴义体育中心、州民族文化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体育设施,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国禁毒示范城市”,连续两次荣获命名“全国双拥模范城”。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2年的19471元、4625元增加到2021年的38251元、12623元,年均增长8.4%、12.5%。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新大楼
正风肃纪——这是锤炼队伍的党建印记
十年来,全州党员总数较2012年增长10588名,4606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41个党支部被列为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三宝彝族乡党委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全州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成效初步凸显。始终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持续强化政治把关、能力提升、精准识人、从严管理和考核激励,探索建立“四位一体”从严管理机制,营造了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我为群众办实事
非凡十年,写就非凡华章。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站在特殊时间节点,回望非凡十年的黔西南印记,一个欠发达地区所能实现的赶超跨越,成就是巨大的、变化是根本的,十年发展变化,是这个时代的使命,是每一个人的荣光。展望未来,让我们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按照中央、省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牢记嘱托大踏步向前,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继续谱写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的诗篇。(图/黔西南日报图库)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黔西南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龙波 )
当金秋暖阳洒向南、北盘江,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群众迎来了又一年的丰收季。201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楼纳村、鲤鱼村,勉励干部群众用勤劳双手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好新生活。
丰收万峰林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十年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全面融入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各项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全面实现赶超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曾赞誉:“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在黔西南州调研时也指出:“黔西南这些年的发展,就是贵州实现赶超进位历史性跨越的一个缩影。”
楼纳村
鲤鱼村
回望十年,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兴旺产业、一座座美丽村庄、一张张灿烂笑脸……南、北盘江两岸,各族干部群众用勤劳和汗水书写下中国缩影,为非凡十年镌刻下大踏步前进的黔西南印记。
牢记嘱托——这是深入人心的感恩印记
非凡十年,黔西南州取得一系列显著的成就、巨大的变化,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州广大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把对党中央、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心转化为奋进之志、奋斗之行,带动各族群众创造美好生活,黔西南州呈现出良好发展状态、社会状态、精神状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成为后发赶超的动力、砥砺前行的强音。十年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455.3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506.37亿元,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由第14位上升到第8位,年均增长10.5%,综合实力赶超进位,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
决胜小康——这是改写历史的时代印记
十年历史性成就中,最具标志性的是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州7个贫困县(市)如期全部摘帽,6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2年到2020年累计脱贫113.39万人,书写了黔西南州“一步跨千年”的精彩华章。其中,全州33.85万群众搬出大山,搬迁规模全省最多、全国第二,人数占比全国第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晴隆阿妹戚托小镇
赶超跨越——这是夯基垒台的发展印记
从“靠后”到“争先”,从“单一”到“全面”,黔西南州深度融入贵州“黄金十年”发展期,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积极推进“煤电网产”融合,形成以义龙振华新材料为龙头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兴仁登高电解铝为龙头的铝及铝加工两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0.7%。同时大力推进山地农业特色化发展,十大产业初具规模,农业增加值是2012年的1.8倍,年均增长6.6%。推动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持续擦亮“中国四季康养之都”“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品牌,三产增加值是2012年的3倍,年均增长10.9%。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
绿水青山——这是固本蓄能的生态印记
全州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率先在黔滇桂三省(区)五县市开展万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万峰湖水清鱼肥、岸绿景美、民富业兴,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典范。全州还先后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16座,获批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个,森林覆盖率61.1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7年保持在99%以上,水环境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100%,生态系统日益稳定、生态优势日益凸显,绿色财富不断蓄积、绿色动能不断增强。
安龙招堤白鹭飞
城乡升级——这是焕然一新的时空印记
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是黔边城市带上的重要节点。全州大力实施城市带动战略,主动融入黔边城市带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十年来,36个新市民居住区、40个城市花园和梦乐城购物中心、木贾商品批发物流城、浙兴商贸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和大型商贸平台陆续建成,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0.68%提升到2021年的47.34%,城市建成区面积由83.72平方公里拓展到145.75平方公里。全州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沪昆高铁穿境而过,盘州至兴义高铁加快建设,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2.31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硬化路,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千山万壑起通途
开放创新——这是大开山门的思想印记
2015年以来,黔西南州连续五届承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这个中国唯一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将黔西南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推向全球视野。2018年11月,兴义万峰林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到2021年,机场已通达国内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长沙、南京、海口、西安等20个主要城市,连续四年跻身国内百万级机场行列。从万峰林出发,黔西南州对外开放、开发提升到一个全新水平。与此同时,全州深入推进“放管服”、财税体制等系列改革,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州市场主体达28.06万户,建成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2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39家,先后吸引高新技术企业29家落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6.45亿元。
民生改善——这是发展为民的幸福印记
全州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办成了一批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实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全州共考取北大清华218人、军队院校179人,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保持在50%以上,是贵州省唯一一个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连续五年实现增长的市州。州人民医院、州中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建成兴义体育中心、州民族文化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体育设施,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国禁毒示范城市”,连续两次荣获命名“全国双拥模范城”。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2年的19471元、4625元增加到2021年的38251元、12623元,年均增长8.4%、12.5%。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新大楼
正风肃纪——这是锤炼队伍的党建印记
十年来,全州党员总数较2012年增长10588名,4606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41个党支部被列为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三宝彝族乡党委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全州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成效初步凸显。始终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持续强化政治把关、能力提升、精准识人、从严管理和考核激励,探索建立“四位一体”从严管理机制,营造了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我为群众办实事
非凡十年,写就非凡华章。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站在特殊时间节点,回望非凡十年的黔西南印记,一个欠发达地区所能实现的赶超跨越,成就是巨大的、变化是根本的,十年发展变化,是这个时代的使命,是每一个人的荣光。展望未来,让我们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按照中央、省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牢记嘱托大踏步向前,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继续谱写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的诗篇。(图/黔西南日报图库)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黔西南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龙波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