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专题
  • 信息
  • 好人
  • 热土
  • 综合
  • 首页 >
  • 热土黔西南> 热土 >
  • 【二十大代表风采】新华社讲述二十大代表贵州教师刘秀祥的故事

【二十大代表风采】新华社讲述二十大代表贵州教师刘秀祥的故事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新华社 | 2022-10-08 22:54    [转载]


00400533919_1c015883.jpg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在课上辅导学生(2022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宣妮 摄


最近几年,每逢新生开学,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都要给学生讲述自己背着母亲求学的故事,还会带他们去老家看自己小时候居住的老木屋。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要“相信奋斗的力量”。

4岁那年,刘秀祥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为伤心过度,患上间歇性精神疾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为了照顾母亲,从初中到大学,我一直把母亲带在身边。”刘秀祥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刘秀祥考上了山东省的临沂师范学院(现临沂大学),他“千里背母上大学”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广为人知。


00400533920_630b0227.jpg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在课后辅导学生(2022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宣妮 摄


上大学期间,尽管刘秀祥的手头并不宽裕,但他也没停止帮助他人。他将部分兼职收入寄回贵州,来资助初中时捡废品认识的三个孩子上学。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一开始并不打算回来。”刘秀祥说,当时想着自己和母亲过得好就行了。但有一天,他接到了自己资助的孩子打来的电话,说不想读书了,他反复劝解也没有效果。

这通电话,深深触动了刘秀祥的心。他意识到,像这样初中就辍学的孩子,家乡应该还有不少。于是,2012年刘秀祥辞职回到家乡望谟任教,他想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因为我自己是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我回来是想告诉孩子、家长,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刘秀祥说,应当通过励志教育,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

为了劝学,刘秀祥发起了“助学走乡村行动”,他常常骑着摩托车,将自己的故事录入小喇叭,走村串寨劝学。此后,刘秀祥跑遍望谟县的各个乡镇,骑坏了七八辆摩托车,1800余名学生因他重返校园。


00400533921_83955475.jpg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在新生军训间隙,和学生们聊天(2022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宣妮 摄


从教十年来,刘秀祥除了做好日常教学等工作外,还到全国各地开展励志演讲。截至目前,刘秀祥已开展公益演讲2000多场次,用自己的事迹激励更多人追逐梦想。

“上学时我遇到困难,会向他求助,他的故事鼓舞着我前行。”曾经得到刘秀祥帮助的王代分说,她上高三时,刘秀祥来到她所在的学校任教,特别关注和关心贫困学生。

在王代分的眼里,刘秀祥是一个很阳光、温暖的人,跟他交流往往能给人正能量。“他的经历非常感人,我也想像刘老师一样,在自己有能力后回馈家乡。”王代分说,在刘秀祥的精神感召下,她毕业后也选择回老家望谟县工作。

在精神上激励学生的同时,刘秀祥也继续在物质上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2020年,刘秀祥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的工作内容包括励志演讲、教师培训、学生德育教育和贫困学生资助。


00400533952_45af7d51.jpg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右一)在学生家中家访(2022年2月1日摄)。新华社发


望谟县实验高中教科处副主任郑燕说,刘秀祥持续帮助当地贫困学生,使学生们能够安安心心上学。

近日,记者来到望谟县实验高中时,刚好碰到刘秀祥工作室在组织学生发放最新一期的社会帮扶资金。目前,刘秀祥工作室累计牵线对接资助学生4000多人,资助资金超过1000万元。

精准施策,补齐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短板;“智志双扶”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近年来,许多像刘秀祥一样的教育工作者,成为山乡学子背后的坚强支撑。

“现在的学生,比我上学的时候要幸福得多。”刘秀祥说,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从义务教育到大学的系列教育保障措施,社会帮扶也越来越完善。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作者 ‖ 新华社记者 施钱贵 周宣妮 )




  •  上一篇:黔西南州2018年高考取得“两提升三创造”优异成绩
  •   返回
  •  下一篇:【二十大代表风采】余留芬:在共同富裕的路上继续奋斗  
  • 首页 >
  • 热土黔西南> 热土 >
  • 【二十大代表风采】新华社讲述二十大代表贵州教师刘秀祥的故事

【二十大代表风采】新华社讲述二十大代表贵州教师刘秀祥的故事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新华社 | 2022-10-08 22:54    [转载]


00400533919_1c015883.jpg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在课上辅导学生(2022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宣妮 摄


最近几年,每逢新生开学,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都要给学生讲述自己背着母亲求学的故事,还会带他们去老家看自己小时候居住的老木屋。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要“相信奋斗的力量”。

4岁那年,刘秀祥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为伤心过度,患上间歇性精神疾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为了照顾母亲,从初中到大学,我一直把母亲带在身边。”刘秀祥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刘秀祥考上了山东省的临沂师范学院(现临沂大学),他“千里背母上大学”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广为人知。


00400533920_630b0227.jpg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在课后辅导学生(2022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宣妮 摄


上大学期间,尽管刘秀祥的手头并不宽裕,但他也没停止帮助他人。他将部分兼职收入寄回贵州,来资助初中时捡废品认识的三个孩子上学。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一开始并不打算回来。”刘秀祥说,当时想着自己和母亲过得好就行了。但有一天,他接到了自己资助的孩子打来的电话,说不想读书了,他反复劝解也没有效果。

这通电话,深深触动了刘秀祥的心。他意识到,像这样初中就辍学的孩子,家乡应该还有不少。于是,2012年刘秀祥辞职回到家乡望谟任教,他想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因为我自己是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我回来是想告诉孩子、家长,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刘秀祥说,应当通过励志教育,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

为了劝学,刘秀祥发起了“助学走乡村行动”,他常常骑着摩托车,将自己的故事录入小喇叭,走村串寨劝学。此后,刘秀祥跑遍望谟县的各个乡镇,骑坏了七八辆摩托车,1800余名学生因他重返校园。


00400533921_83955475.jpg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在新生军训间隙,和学生们聊天(2022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宣妮 摄


从教十年来,刘秀祥除了做好日常教学等工作外,还到全国各地开展励志演讲。截至目前,刘秀祥已开展公益演讲2000多场次,用自己的事迹激励更多人追逐梦想。

“上学时我遇到困难,会向他求助,他的故事鼓舞着我前行。”曾经得到刘秀祥帮助的王代分说,她上高三时,刘秀祥来到她所在的学校任教,特别关注和关心贫困学生。

在王代分的眼里,刘秀祥是一个很阳光、温暖的人,跟他交流往往能给人正能量。“他的经历非常感人,我也想像刘老师一样,在自己有能力后回馈家乡。”王代分说,在刘秀祥的精神感召下,她毕业后也选择回老家望谟县工作。

在精神上激励学生的同时,刘秀祥也继续在物质上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2020年,刘秀祥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的工作内容包括励志演讲、教师培训、学生德育教育和贫困学生资助。


00400533952_45af7d51.jpg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右一)在学生家中家访(2022年2月1日摄)。新华社发


望谟县实验高中教科处副主任郑燕说,刘秀祥持续帮助当地贫困学生,使学生们能够安安心心上学。

近日,记者来到望谟县实验高中时,刚好碰到刘秀祥工作室在组织学生发放最新一期的社会帮扶资金。目前,刘秀祥工作室累计牵线对接资助学生4000多人,资助资金超过1000万元。

精准施策,补齐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短板;“智志双扶”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近年来,许多像刘秀祥一样的教育工作者,成为山乡学子背后的坚强支撑。

“现在的学生,比我上学的时候要幸福得多。”刘秀祥说,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从义务教育到大学的系列教育保障措施,社会帮扶也越来越完善。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作者 ‖ 新华社记者 施钱贵 周宣妮 )




  •  上一篇:黔西南州2018年高考取得“两提升三创造”优异成绩
  •   返回
  •  下一篇:【二十大代表风采】余留芬:在共同富裕的路上继续奋斗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