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动育”的理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动起来”,是因为育人需要“动”才能实现。教育,育之则动,育之于动,育之必动,不动不育,动心、动脑、动手、动身,学生不动,何谈育人。阳光书院在全面育人中,五育并举,高质量发展,动、境、食、心拓展创新,其中“动育”是个大亮点。我们的动育,包含劳动育人、活动育人、运动育人等。阳光书院的动育,注重动脑、动手、动口、动耳、动心、互动、行动、自动、主动等“动育”功能。
一、活动
阳光书院的实践证明,活动是最好的教育。在活动中唤醒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在活动中打动学生,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在活动中感染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在活动中成就学生。好的活动,能产生预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5·1与六大核心素养的比较
3·5·1素质 | 三热爱、会做人 | 学会学习 | 学会生活 | 学会管理 | 学会创新 学有特长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人文底蕴 | 学会学习 | 健康生活 | 责任担当 | 实践创新 科学精神 |
阳光书院从2014年创建开始,就特别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育人列入培养全面发展的阳光学子的八大核心任务之一,贯通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校,除了宿舍内务整理、日常生活自理、校园环境卫生外,每日就餐洗碗,餐厅卫生清理都是学生自主完成,每周还要轮流帮厨,每月有计划地到养老院等地劳动。特别是假期劳动作业,每天有“一小时家务劳动”,还有到农村、工厂、社区的体验式劳动作业。我校设计的特色作业,以劳动、参观、考察、体验、感悟、探究、实践为主的《多元课程、多彩作业》,“三年完成100件事”,坚持将项目式、课程式、体验式劳动育人融入100件事,将劳动育人融入校园、社区、家庭、农村、工厂与社会实践,融入日常生活。重视劳动教育,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培养了热爱劳动、会劳动的好学生。2018年,光明日报主管的《教育家》杂志第225期以“劳动养人、劳动育人、劳动树人”为主题对我校进行长篇报道。
不劳动,学习会不会更优秀?答案是否定的。我校学生劳动多,但学习成绩仍然优良,得到社会认可。有人跟踪调查,喜爱劳动,适当劳动的学生,德智体美发展更协调,学习更优秀,特别是人生发展更美好。调查所有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专家,没有不会劳动的,更没有不爱家务劳动的。中国的“富二代”“败二代”,很多是败在厌恶劳动。美国大富豪洛克菲勒家族已连续兴旺100年,富过六代,代代精英,没有出过一个败家子,就是因为承袭了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不乱花钱,不搞特殊,助人为乐等家规。
《教育家》杂志对阳光书院劳动教育进行长篇报道
大课间跑操
“少年智,则国智”,智在动脑,脑越用越灵。思维能力上不去,一切都是空谈。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注重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不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悠悠我心,唯有脑筋》,是对学生缺乏思维能力的忧虑。我校智慧课堂中的“脑常动”不是口号,靠问题意识、问题情境、问题导向、问题设计、问题提问、问题生疑、问题激趣等,还有课堂上的小组探究、讨论、争鸣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分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联想、去梳理、去归纳、去推理、去探究、去论证,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辩论等,想方设法让学生“脑常动”,让学生多动脑、肯动脑、勤动脑、常动脑、善思考、善探究。在“脑常动”活动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四能”,即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动脑能力,努力让学生越来越聪明。我校毕业的学生被社会评价为“大脑灵光”。
阳光书院的“动育”,无论课堂、课外都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智慧与动手能力在他的手尖上,手越用越灵,手越用越巧。人的手需要经常锻炼,需要手与脑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校学生经常动手,喜欢动手,动手实验、实践、制作、操作,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能激活大脑细胞。做中学,学中做,看十遍不如做一遍。课堂上尽量设计动手实验,动手操作,动手笔记,就连每天上午、下午的班班歌声,也让每个学生都边唱边打拍子,每天班班歌声时,几千人同时在打拍子,人人争当“小指挥家”,成为了阳光书院一道靓丽的风景。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尽量为学生搭建动手参与的平台,展厅、餐厅、教学楼、科技楼等墙壁上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布置的手工、书画等艺术作品,为“一步一景观,俯仰皆文化”的大美美育美化了特有的“会说话”的校园文化。“多动手”不仅会让学生在手动中促进脑力开发,还能让学生“心灵手巧”“眼疾手快”,尚美、向美、绘美的素养提升明显。
眼,是心灵的窗户。眼常亮是指课堂上让学生出现闪亮、光亮的眼神状态。“眼常亮”是课堂上的高层次追求,我们的课堂在努力让学生“眼常亮”。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环节中,想方设法通过丰富的情感,巧妙的设问,恰当的问题设疑,合适的一个个问题串等,让学生对教学过程、内容、问题的兴趣、喜爱、好奇、顿悟而“眼常亮”,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有新奇、有疑思而“眼睛一亮”,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而“眼睛一亮”。
时任教育部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为阳光书院师生课堂风采点赞
善表达,是阳光书院学生的擅长,得到了来校听课、观课的省内外同行好评,原教育部中央电教馆长王珠珠等来校听课后赞美学生的表达能力强,称赞“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课了”。中央领导习近平、李克强,原教育部长袁贵仁等,先后到贵州视察期间,在贵阳远程观看的一课双师、精准扶贫在线直播课,都是我校教师上的课。在2021年贵州省第七届优质课大赛中,我校教师有7人获全省一等奖,是获一等奖最多的学校。在课堂上,老师们通过巧妙提问、设问、反问、追问,通过课前3分钟演讲,通过指导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辩论等活动,通过“小老师”“我有问题请教你”等活动,营造主动发言、争相发言、讲给你听、主动提问、互问互答、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追问的氛围,甚至培养了不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口常开,善表达,我校重视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场景、机会,营造表达的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兴义市阳光书院校长 王文佳 编辑:印象黔西南)
提出“动育”的理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动起来”,是因为育人需要“动”才能实现。教育,育之则动,育之于动,育之必动,不动不育,动心、动脑、动手、动身,学生不动,何谈育人。阳光书院在全面育人中,五育并举,高质量发展,动、境、食、心拓展创新,其中“动育”是个大亮点。我们的动育,包含劳动育人、活动育人、运动育人等。阳光书院的动育,注重动脑、动手、动口、动耳、动心、互动、行动、自动、主动等“动育”功能。
一、活动
阳光书院的实践证明,活动是最好的教育。在活动中唤醒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在活动中打动学生,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在活动中感染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在活动中成就学生。好的活动,能产生预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5·1与六大核心素养的比较
3·5·1素质 | 三热爱、会做人 | 学会学习 | 学会生活 | 学会管理 | 学会创新 学有特长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人文底蕴 | 学会学习 | 健康生活 | 责任担当 | 实践创新 科学精神 |
阳光书院从2014年创建开始,就特别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育人列入培养全面发展的阳光学子的八大核心任务之一,贯通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校,除了宿舍内务整理、日常生活自理、校园环境卫生外,每日就餐洗碗,餐厅卫生清理都是学生自主完成,每周还要轮流帮厨,每月有计划地到养老院等地劳动。特别是假期劳动作业,每天有“一小时家务劳动”,还有到农村、工厂、社区的体验式劳动作业。我校设计的特色作业,以劳动、参观、考察、体验、感悟、探究、实践为主的《多元课程、多彩作业》,“三年完成100件事”,坚持将项目式、课程式、体验式劳动育人融入100件事,将劳动育人融入校园、社区、家庭、农村、工厂与社会实践,融入日常生活。重视劳动教育,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培养了热爱劳动、会劳动的好学生。2018年,光明日报主管的《教育家》杂志第225期以“劳动养人、劳动育人、劳动树人”为主题对我校进行长篇报道。
不劳动,学习会不会更优秀?答案是否定的。我校学生劳动多,但学习成绩仍然优良,得到社会认可。有人跟踪调查,喜爱劳动,适当劳动的学生,德智体美发展更协调,学习更优秀,特别是人生发展更美好。调查所有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专家,没有不会劳动的,更没有不爱家务劳动的。中国的“富二代”“败二代”,很多是败在厌恶劳动。美国大富豪洛克菲勒家族已连续兴旺100年,富过六代,代代精英,没有出过一个败家子,就是因为承袭了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不乱花钱,不搞特殊,助人为乐等家规。
《教育家》杂志对阳光书院劳动教育进行长篇报道
大课间跑操
“少年智,则国智”,智在动脑,脑越用越灵。思维能力上不去,一切都是空谈。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注重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不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悠悠我心,唯有脑筋》,是对学生缺乏思维能力的忧虑。我校智慧课堂中的“脑常动”不是口号,靠问题意识、问题情境、问题导向、问题设计、问题提问、问题生疑、问题激趣等,还有课堂上的小组探究、讨论、争鸣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分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联想、去梳理、去归纳、去推理、去探究、去论证,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辩论等,想方设法让学生“脑常动”,让学生多动脑、肯动脑、勤动脑、常动脑、善思考、善探究。在“脑常动”活动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四能”,即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动脑能力,努力让学生越来越聪明。我校毕业的学生被社会评价为“大脑灵光”。
阳光书院的“动育”,无论课堂、课外都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智慧与动手能力在他的手尖上,手越用越灵,手越用越巧。人的手需要经常锻炼,需要手与脑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校学生经常动手,喜欢动手,动手实验、实践、制作、操作,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能激活大脑细胞。做中学,学中做,看十遍不如做一遍。课堂上尽量设计动手实验,动手操作,动手笔记,就连每天上午、下午的班班歌声,也让每个学生都边唱边打拍子,每天班班歌声时,几千人同时在打拍子,人人争当“小指挥家”,成为了阳光书院一道靓丽的风景。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尽量为学生搭建动手参与的平台,展厅、餐厅、教学楼、科技楼等墙壁上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布置的手工、书画等艺术作品,为“一步一景观,俯仰皆文化”的大美美育美化了特有的“会说话”的校园文化。“多动手”不仅会让学生在手动中促进脑力开发,还能让学生“心灵手巧”“眼疾手快”,尚美、向美、绘美的素养提升明显。
眼,是心灵的窗户。眼常亮是指课堂上让学生出现闪亮、光亮的眼神状态。“眼常亮”是课堂上的高层次追求,我们的课堂在努力让学生“眼常亮”。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环节中,想方设法通过丰富的情感,巧妙的设问,恰当的问题设疑,合适的一个个问题串等,让学生对教学过程、内容、问题的兴趣、喜爱、好奇、顿悟而“眼常亮”,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有新奇、有疑思而“眼睛一亮”,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而“眼睛一亮”。
时任教育部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为阳光书院师生课堂风采点赞
善表达,是阳光书院学生的擅长,得到了来校听课、观课的省内外同行好评,原教育部中央电教馆长王珠珠等来校听课后赞美学生的表达能力强,称赞“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课了”。中央领导习近平、李克强,原教育部长袁贵仁等,先后到贵州视察期间,在贵阳远程观看的一课双师、精准扶贫在线直播课,都是我校教师上的课。在2021年贵州省第七届优质课大赛中,我校教师有7人获全省一等奖,是获一等奖最多的学校。在课堂上,老师们通过巧妙提问、设问、反问、追问,通过课前3分钟演讲,通过指导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辩论等活动,通过“小老师”“我有问题请教你”等活动,营造主动发言、争相发言、讲给你听、主动提问、互问互答、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追问的氛围,甚至培养了不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口常开,善表达,我校重视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场景、机会,营造表达的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兴义市阳光书院校长 王文佳 编辑:印象黔西南)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