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专题
  • 信息
  • 好人
  • 热土
  • 综合
  • 首页 >
  • 热土黔西南> 热土 >
  • 生态北盘江 一路好“风光”

生态北盘江 一路好“风光”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贵州日报 | 2021-07-07 21:36    [转载]

黔源电力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认真落实生态环保措施,倾力打造“最美水电站”,初步建成北盘江流域梯级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努力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力量。

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办前夕,贵州日报以《生态北盘江 一路好“风光”》为题,对黔源电力加快流域梯级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进行了特别报道。

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北盘江生态环境保护,倾力打造“最美水电站”,培育投放适宜北盘江生长的鱼苗800多万尾。初步建成北盘江流域梯级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为北盘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形成水美鱼肥风光好的良好生态环境。

仲夏时节,北盘江风光秀美。人在江边走,如在画中游。

这样的景致,与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黔源电力)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始终坚守“生态底线”息息相关。


1625664739339099375.jpg


逆北盘江而上,走进黔源电力所属董箐、马马崖、光照三个电站。这里,既有传统水电站,也有新建成投产的光伏电站。三个电站三个第一:目前贵州光伏电站单体规模第一;南方电网第一个500千伏直调光伏电站;华电集团公司第一个流域梯级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

绿水青山的“梯级”效应

“这里山水辉映成趣,空气清爽润肺;早晚江面烟波浩渺,江水如镜。常年居住,至少要多活好几岁!”不少外地游客来到董箐,总是情不自禁赞誉这里的美。董箐电站也被称之为“最美水电站”。

董箐电站位于北盘江下游,与贞丰县和镇宁自治县一江相隔。这个在建设期就荣获多项荣誉的电站,一直坚持与周边环境合二为一来建造。站在电站大坝,可以一边感悟水天一色的湖面静物无声,再一边欣赏跌宕起伏的江水奔涌而去!走进董箐电站办公区,宛如置身一个精致的花园,这里四处绿树成荫、花开烂漫。有阳光的早晚,还可以看到山头光伏发电板反射出的光,与阳光交织在一起,成为一道奇观。

贵州北盘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箐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莫非是建设者之一,他说,没修电站之前,江水不但水量小,还经常是浑浊的。经过多年的治理,库区水质及菌落总数均达到Ⅱ类水域标准。莫非介绍,电站蓄水对环境向好的影响和保护北盘江下游的生态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地村民说,现在常有外省客人来度假,一住就是几天,而电站就是必须的“打卡”景点。

董箐上游的马马崖电站位于关岭自治县与兴仁县交界处的北盘江中游,该电站除了有3个18万千瓦的“大个头”水轮发电机,还安装了一台1.8万千瓦的“最萌”水轮发电机。为啥要安装这个“小个头”呢?

贵州北盘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马马崖分公司负责人说,江里有多种生物,一旦断流,很可能带来不可逆的损失。“小个头”的作用就是永远保持江水有最小的流量,维持水中物种的多样性。光伏发电和水电的互补,既提高光伏发电的质量,又能提升电网送出通道的利用率,减少资产闲置,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清洁能源,北盘江生态保护的“梯级”效应已经得以体现。

一尾鱼与一条江的互动

来到光照电站办公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道路两旁的参天古树,树龄小的近百年,有的达两三百年,站在古树下,顿感凉爽。

“这些珍稀古树是从淹没区移过来的,为了搬家,当时请吊车、拖车和人工等费用就达数百万元!”贵州北盘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光照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肖建军说。

位于董箐、马马崖电站上游的光照电站,意义显然非同一般。

肖建军表示,水库建成蓄水后,由于改变了原有的水流环境及水温环境,对于部分水生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为了减小对生态的影响,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光照电站除了移植库区珍稀植物外,还实施了两大举措。

其中之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取表层水发电,减小水电站下泄低温水对下游河道生态的影响。黔源电力投入了7000多万元,在光照水电站建成了叠梁门分层取水设施,这也是全国大中型水电站中的第一座。

叠梁门的建成和使用,实现了取水库表层水发电的目标,从而使发电下泄水温更接近河道天然水温,有利于保护下游河道生态。

另一生态保护措施是实施鱼类增殖放流。

据不完全统计,北盘江流域有鱼类50多种(亚种),其中有叶结鱼、乌原鲤、长臀鮠、卷口鱼等濒危保护鱼类和珠江水系特有鱼类。黔源电力为此投入了4000多万元,在光照建起了鱼类增殖放流站。在董箐到马马崖河段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由集鱼设施、运鱼设施、附属工程等组成的集运鱼系统,实现上行集鱼功能,最终达到过鱼目标。

“没有鱼的江还叫江吗?”定居光照电站10余年的渔业专家杨昌齐说,现在的库区水体以静、缓流环境为主,对喜流水生活的鱼类产生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建库后形成的静缓流环境又有利于喜缓、静水生活的鱼类生存,它们的数量将因此增加,在资源中所占比例也将增大。所以,要通过适当的调剂,达到鱼类生态的平衡。

自2009年9月以来,黔源电力先后23次组织在北盘江流域增殖放流珍稀鱼苗824.76万尾,有10多种鱼类,每年仅运行费用就达200多万元。2020年,黔源电力再投资300余万元,用于北盘江流域增殖放流站繁殖尾水的生态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改造,实现了繁殖尾水的“零排放”。

生态“新黔源”阔步前行

风雨兼程敢为人先,砥砺奋进善于开拓。

黔源电力成立二十八年来,先后在贵州北盘江、芙蓉江、三岔河“两江一河”通过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共建成投产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达323.35万千瓦;“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发电量444.50亿千瓦时,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中国华电集团位居前列;成为贵州省唯一的电力上市企业;多个水电建设项目、多项关键技术在国内斩获诸多大奖。

如何更上层楼?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流域梯级互补能源基地!”2020年初,黔源电力党委作出决策部署。

在科学分析贵州省光资源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黔源电力决定:在光资源较为丰富的北盘江流域,利用光照、马马崖、董箐、善泥坡四个电站已有送出通道,建设光伏电站,将两种电源整合为一,构建北盘江流域梯级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

2020年6月28日,光照、马马崖、董箐光伏项目竞配成功,被纳入国家竞价补贴范围,年底实现并网发电。

从项目启动到机组并网发电,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把“不可能”变成“能”,黔源电力一举实现三个第一,新增新能源装机75万千瓦。

黔源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罗涛介绍说,此前,黔源电力全部产业均为水电,结构较为单一,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十四五”期间,黔源电力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100%清洁能源产业结构,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科学分析能源分布、结构和现状,把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依托现有资源,拓展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推动,再造一个“新黔源”,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贡献力量!

目前,黔源电力先后与地方政府签订多项光伏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已将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北盘江流域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实施方案,北盘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项目已纳入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据悉,黔源电力的农光互补配套实验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可以看到,一个坚守生态底线的“新黔源”,正在黔中大地阔步前行。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来源 | 贵州日报)




  •  上一篇:黔西南州2018年高考取得“两提升三创造”优异成绩
  •   返回
  •  下一篇:三宝彝族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分享会召开  
  • 首页 >
  • 热土黔西南> 热土 >
  • 生态北盘江 一路好“风光”

生态北盘江 一路好“风光”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贵州日报 | 2021-07-07 21:36    [转载]

黔源电力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认真落实生态环保措施,倾力打造“最美水电站”,初步建成北盘江流域梯级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努力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力量。

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办前夕,贵州日报以《生态北盘江 一路好“风光”》为题,对黔源电力加快流域梯级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进行了特别报道。

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北盘江生态环境保护,倾力打造“最美水电站”,培育投放适宜北盘江生长的鱼苗800多万尾。初步建成北盘江流域梯级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为北盘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形成水美鱼肥风光好的良好生态环境。

仲夏时节,北盘江风光秀美。人在江边走,如在画中游。

这样的景致,与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黔源电力)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始终坚守“生态底线”息息相关。


1625664739339099375.jpg


逆北盘江而上,走进黔源电力所属董箐、马马崖、光照三个电站。这里,既有传统水电站,也有新建成投产的光伏电站。三个电站三个第一:目前贵州光伏电站单体规模第一;南方电网第一个500千伏直调光伏电站;华电集团公司第一个流域梯级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

绿水青山的“梯级”效应

“这里山水辉映成趣,空气清爽润肺;早晚江面烟波浩渺,江水如镜。常年居住,至少要多活好几岁!”不少外地游客来到董箐,总是情不自禁赞誉这里的美。董箐电站也被称之为“最美水电站”。

董箐电站位于北盘江下游,与贞丰县和镇宁自治县一江相隔。这个在建设期就荣获多项荣誉的电站,一直坚持与周边环境合二为一来建造。站在电站大坝,可以一边感悟水天一色的湖面静物无声,再一边欣赏跌宕起伏的江水奔涌而去!走进董箐电站办公区,宛如置身一个精致的花园,这里四处绿树成荫、花开烂漫。有阳光的早晚,还可以看到山头光伏发电板反射出的光,与阳光交织在一起,成为一道奇观。

贵州北盘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箐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莫非是建设者之一,他说,没修电站之前,江水不但水量小,还经常是浑浊的。经过多年的治理,库区水质及菌落总数均达到Ⅱ类水域标准。莫非介绍,电站蓄水对环境向好的影响和保护北盘江下游的生态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地村民说,现在常有外省客人来度假,一住就是几天,而电站就是必须的“打卡”景点。

董箐上游的马马崖电站位于关岭自治县与兴仁县交界处的北盘江中游,该电站除了有3个18万千瓦的“大个头”水轮发电机,还安装了一台1.8万千瓦的“最萌”水轮发电机。为啥要安装这个“小个头”呢?

贵州北盘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马马崖分公司负责人说,江里有多种生物,一旦断流,很可能带来不可逆的损失。“小个头”的作用就是永远保持江水有最小的流量,维持水中物种的多样性。光伏发电和水电的互补,既提高光伏发电的质量,又能提升电网送出通道的利用率,减少资产闲置,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清洁能源,北盘江生态保护的“梯级”效应已经得以体现。

一尾鱼与一条江的互动

来到光照电站办公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道路两旁的参天古树,树龄小的近百年,有的达两三百年,站在古树下,顿感凉爽。

“这些珍稀古树是从淹没区移过来的,为了搬家,当时请吊车、拖车和人工等费用就达数百万元!”贵州北盘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光照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肖建军说。

位于董箐、马马崖电站上游的光照电站,意义显然非同一般。

肖建军表示,水库建成蓄水后,由于改变了原有的水流环境及水温环境,对于部分水生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为了减小对生态的影响,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光照电站除了移植库区珍稀植物外,还实施了两大举措。

其中之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取表层水发电,减小水电站下泄低温水对下游河道生态的影响。黔源电力投入了7000多万元,在光照水电站建成了叠梁门分层取水设施,这也是全国大中型水电站中的第一座。

叠梁门的建成和使用,实现了取水库表层水发电的目标,从而使发电下泄水温更接近河道天然水温,有利于保护下游河道生态。

另一生态保护措施是实施鱼类增殖放流。

据不完全统计,北盘江流域有鱼类50多种(亚种),其中有叶结鱼、乌原鲤、长臀鮠、卷口鱼等濒危保护鱼类和珠江水系特有鱼类。黔源电力为此投入了4000多万元,在光照建起了鱼类增殖放流站。在董箐到马马崖河段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由集鱼设施、运鱼设施、附属工程等组成的集运鱼系统,实现上行集鱼功能,最终达到过鱼目标。

“没有鱼的江还叫江吗?”定居光照电站10余年的渔业专家杨昌齐说,现在的库区水体以静、缓流环境为主,对喜流水生活的鱼类产生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建库后形成的静缓流环境又有利于喜缓、静水生活的鱼类生存,它们的数量将因此增加,在资源中所占比例也将增大。所以,要通过适当的调剂,达到鱼类生态的平衡。

自2009年9月以来,黔源电力先后23次组织在北盘江流域增殖放流珍稀鱼苗824.76万尾,有10多种鱼类,每年仅运行费用就达200多万元。2020年,黔源电力再投资300余万元,用于北盘江流域增殖放流站繁殖尾水的生态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改造,实现了繁殖尾水的“零排放”。

生态“新黔源”阔步前行

风雨兼程敢为人先,砥砺奋进善于开拓。

黔源电力成立二十八年来,先后在贵州北盘江、芙蓉江、三岔河“两江一河”通过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共建成投产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达323.35万千瓦;“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发电量444.50亿千瓦时,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中国华电集团位居前列;成为贵州省唯一的电力上市企业;多个水电建设项目、多项关键技术在国内斩获诸多大奖。

如何更上层楼?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流域梯级互补能源基地!”2020年初,黔源电力党委作出决策部署。

在科学分析贵州省光资源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黔源电力决定:在光资源较为丰富的北盘江流域,利用光照、马马崖、董箐、善泥坡四个电站已有送出通道,建设光伏电站,将两种电源整合为一,构建北盘江流域梯级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

2020年6月28日,光照、马马崖、董箐光伏项目竞配成功,被纳入国家竞价补贴范围,年底实现并网发电。

从项目启动到机组并网发电,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把“不可能”变成“能”,黔源电力一举实现三个第一,新增新能源装机75万千瓦。

黔源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罗涛介绍说,此前,黔源电力全部产业均为水电,结构较为单一,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十四五”期间,黔源电力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100%清洁能源产业结构,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科学分析能源分布、结构和现状,把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依托现有资源,拓展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推动,再造一个“新黔源”,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贡献力量!

目前,黔源电力先后与地方政府签订多项光伏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已将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北盘江流域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实施方案,北盘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项目已纳入贵州省“十四五”规划。

据悉,黔源电力的农光互补配套实验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可以看到,一个坚守生态底线的“新黔源”,正在黔中大地阔步前行。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来源 | 贵州日报)




  •  上一篇:黔西南州2018年高考取得“两提升三创造”优异成绩
  •   返回
  •  下一篇:三宝彝族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分享会召开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