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专题
  • 信息
  • 好人
  • 热土
  • 综合
  • 首页 >
  • 热土黔西南> 热土 >
  • 公路局扶贫点洒金村:路通景美宾客来

公路局扶贫点洒金村:路通景美宾客来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贵州省兴义公路管理局 | 2021-03-18 13:40    [原创]

走进黔西南州兴义市洒金街道洒金村,乡村公路如玉带般在山间蜿蜒延伸,游客穿梭于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民宿间,地道的农家饭菜成为游客追捧的可口佳肴,山体、树林、民居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幅优美的山居画卷。

你一定想不到洒金村位于兴义市坪东街道办事处东南面,距城区约6.5公里,有15个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572人,曾经当地群众主要收入以传统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在2016年是贫困发生率为14.5%的国家三类贫困村。


兴义市易地扶贫搬迁洒金安置点一角(李念秋摄).jpg


兴义市易地扶贫搬迁洒金安置点


这一蝶变,得益于2016年以来,省公路局、兴义公路管理局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局领导时常到洒金村调研指导工作,实地走访贫困户,为该村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并先后选派舒祥华和刘刚两名精锐干部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5年来,2任驻村“第一书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一棒,把汗水挥洒在洒金村的沟沟坎坎。洒金村在2019年村民年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发展模式正在当地复制并形成特色,在2020年,该村乡村振兴工作也在全州率先启动。


“宽心路”带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如今,走进洒金村打柴山,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干净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笔直向前,路两侧是绿竹生机盎然。

洒金村打柴山组到纳花地组公路硬化项目由公路局争取国家资金约100万元于2020年6月开始建设,路线全长2.08公里,宽4.5米,项目起点位于洒金村打柴山组,终点位于纳花地组,2020年10月与打柴山组乡村振兴试点项目同步完工,属于乡村振兴配套主干道路。

洒金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圣表示,这条备受群众期盼的路修通后,结束了洒金村很多村民祖祖辈辈耕作往来困难的历史,解决了350余户2000多人长期来的生活生产不便问题,完善了洒金村交通路网,将全面带动洒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洒金村乡村振兴试点发展特色农旅观光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如今,站在洒金村最高山头俯瞰,乡村公路如玉带般在山间蜿蜒延伸,不久前新修通的兴义环城高速公路也在该村附近设洒金站,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提升让村民出行极为方便。公路局驻村“第一书记”刘刚说:“目前,以这条公路为开端,在政府、洒金街道、洒金村支两委和我们公路部门的一起努力下,相继又修建多条产业路连通了产业基地,为当地群众出行和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便利,村民致富就有了希望”。


产业发展更加兴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洒金村里的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受去年疫情影响,很多村民不能再到外省务工,收入减少,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公路局驻村“第一书记”刘刚与村支两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为洒金村贫困户人员复工复产外出做好引导服务工作的同时,一道致力于继续增加洒金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发展本村规模化产业让村民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洒金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展出更多产业,如何将成片的山坡利用起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刘刚和村支两委成员紧紧抓住全州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机遇,为转换农户种植传统低效农作物的思想,提高农户收入,他们采集每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意愿信息和家庭成员各项信息数据,并到各组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向群众宣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有时由于村民白天不在家,他们就利用晚上甚至周末的时间对每家每户进行走访,最后在他们的努力下,村民们一致同意两年无偿将自家土地流转出来,因地制宜了发展多种产业,洒金村产业结构得以调整。

如今,走进洒金村菌药基地,不时传来村民欢快的笑声,“在这里能照顾老人小孩,还有3000一个月的收入,我很满足了”蒋海艳是从普安搬到兴义搬迁安置点,看到旁边的洒进村发展产业,果断来上班。钱祝方是其他村建档立卡户,在朋友的介绍下,今年5月到洒金村做长期工人,相对以前打零工,这里收入多了,更加稳定。李云香夫妇原本自己做小生意,收入不稳定,只能维持生活,5月份来到洒金村务工,两个人加起来有5000多元,相对自己做小生意,更加有保障,洒金村菌药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洒金村村民就业,还辐射到了兴义搬迁安置点,形成了良性循环。

现在,洒金村在产业振兴方面已形成种养殖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依托洒金村林地多的优势,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在灌木林下种植灰树花、木耳、茶叶、竹笋、竹蛋等,在茂密的松林下放养鸡鸭,树上种石斛,供应周边市场。建设有2000亩菌药基地,种植灰树花、红托竹荪、黑木耳、石斛,种植有千亩茶叶,发展了数万羽的柴山鸡、乌金鸡养殖等。现在已有洒金村村民300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兴义市洒金街道搬迁安置点的800多名新市民在此务工,带动当地更多的人就业增收,当地老百姓充满了期待。

林下经济不仅带动了洒金村村民就业,还辐射到了洒金村山脚下的兴义市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形成了良性循环。

努力有了成效,刘刚也更加喜欢上这项工作。他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洒金村菌药产业基地公路(李念秋摄)_副本.jpg


洒金村菌药产业基地公路(李念秋摄)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沿着洒金村打柴山组到纳花地组公路旁,漫步于洒金村打柴山民居中,放缓步伐,路过每一个文化底蕴淳朴的家门口,青瓦砖墙,楼阁木梯,四周皆景,诗意满怀。

在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上继续探索,刘刚与村支两委进一步发掘洒金村更多资源,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能兼顾家庭,又能把孩子教育培养好。经过他们长期走访,发现洒金村的打柴山组有保存完好的片石青瓦房40余栋,属于城郊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村落,民风淳朴,具有独有的民族文化底蕴,森林覆盖率达87%以上,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在去年,在公路局党委指导下,公路局驻村“第一书记”刘刚同村支两委到打柴山组与村民开展好访谈准备工作,宣讲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在洒金街道的指导下,洒金村打柴山组4户有代表性的民居被改造成的特色美食农家乐和景观民宿,打柴山组曾凋敝破败、活力匮乏的“空心村”完成了“颜值”逆袭,变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农家庭院,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已有30余名洒金村村民在改造的民宿和农家乐就业。刘刚又积极宣传洒金村旅游发展,省、州、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到洒金村打柴山对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建设进行采访。从去年的国庆节开始试营业以来,陆陆续续接待了不少的慕名而来的市民,大家对这独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和当地特色菜给予了高度评价。

公路局派驻在洒金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刚说:“目前已有30余名洒金村村民在改造的民宿和农家乐就业,从国庆期间试营业开始,陆陆续续有不少市民发现这个地方,到这里来玩,每天都有一两桌客人来这里消费,也给我们打柴山的村民看到了希望。”

便利的交通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其成为了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接待为一体的农旅一体化的高颜值乡村旅游目的地,解决了当地村民及洒金新市民就业问题,村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在民宿上班的洒金村村民王万菊说:“每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看着村子变美了,很多城里人来游玩,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感觉作为农村人活得越来越自信了”。

村民李素碧是是农家小院的一名服务员,一个月能拿到2600元的工资,今年刚刚毕业的女儿也在农家小院负责收银,她们亲自感受着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同时还通过示范点的打造,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以前我是负责给人家搭外架,非常辛苦离家又远,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对我们来说真的挺好的。”李素碧说。


洒金村林下菌药产业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李念秋摄).jpg


洒金村林下菌药产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民宿农家乐成为洒金村特色产业的展示平台,让顾客到这里来进行餐饮消费,品尝到当地的特产的同时,也了解当地的特色农产业,让洒金村产业发展更加兴旺,在实现农旅一体化发展道路上更近一步,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上阔步前行。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作者 ‖ 李念秋    编辑:印象黔西南 )





  •  上一篇:黔西南州2018年高考取得“两提升三创造”优异成绩
  •   返回
  •  下一篇: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公安局、中国足球协会联合帮扶团到黔西南州调研  
  • 首页 >
  • 热土黔西南> 热土 >
  • 公路局扶贫点洒金村:路通景美宾客来

公路局扶贫点洒金村:路通景美宾客来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贵州省兴义公路管理局 | 2021-03-18 13:40    [原创]

走进黔西南州兴义市洒金街道洒金村,乡村公路如玉带般在山间蜿蜒延伸,游客穿梭于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民宿间,地道的农家饭菜成为游客追捧的可口佳肴,山体、树林、民居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幅优美的山居画卷。

你一定想不到洒金村位于兴义市坪东街道办事处东南面,距城区约6.5公里,有15个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572人,曾经当地群众主要收入以传统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在2016年是贫困发生率为14.5%的国家三类贫困村。


兴义市易地扶贫搬迁洒金安置点一角(李念秋摄).jpg


兴义市易地扶贫搬迁洒金安置点


这一蝶变,得益于2016年以来,省公路局、兴义公路管理局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局领导时常到洒金村调研指导工作,实地走访贫困户,为该村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并先后选派舒祥华和刘刚两名精锐干部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5年来,2任驻村“第一书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一棒,把汗水挥洒在洒金村的沟沟坎坎。洒金村在2019年村民年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发展模式正在当地复制并形成特色,在2020年,该村乡村振兴工作也在全州率先启动。


“宽心路”带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如今,走进洒金村打柴山,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干净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笔直向前,路两侧是绿竹生机盎然。

洒金村打柴山组到纳花地组公路硬化项目由公路局争取国家资金约100万元于2020年6月开始建设,路线全长2.08公里,宽4.5米,项目起点位于洒金村打柴山组,终点位于纳花地组,2020年10月与打柴山组乡村振兴试点项目同步完工,属于乡村振兴配套主干道路。

洒金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圣表示,这条备受群众期盼的路修通后,结束了洒金村很多村民祖祖辈辈耕作往来困难的历史,解决了350余户2000多人长期来的生活生产不便问题,完善了洒金村交通路网,将全面带动洒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洒金村乡村振兴试点发展特色农旅观光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如今,站在洒金村最高山头俯瞰,乡村公路如玉带般在山间蜿蜒延伸,不久前新修通的兴义环城高速公路也在该村附近设洒金站,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提升让村民出行极为方便。公路局驻村“第一书记”刘刚说:“目前,以这条公路为开端,在政府、洒金街道、洒金村支两委和我们公路部门的一起努力下,相继又修建多条产业路连通了产业基地,为当地群众出行和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便利,村民致富就有了希望”。


产业发展更加兴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洒金村里的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受去年疫情影响,很多村民不能再到外省务工,收入减少,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公路局驻村“第一书记”刘刚与村支两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为洒金村贫困户人员复工复产外出做好引导服务工作的同时,一道致力于继续增加洒金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发展本村规模化产业让村民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洒金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展出更多产业,如何将成片的山坡利用起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刘刚和村支两委成员紧紧抓住全州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机遇,为转换农户种植传统低效农作物的思想,提高农户收入,他们采集每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意愿信息和家庭成员各项信息数据,并到各组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向群众宣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有时由于村民白天不在家,他们就利用晚上甚至周末的时间对每家每户进行走访,最后在他们的努力下,村民们一致同意两年无偿将自家土地流转出来,因地制宜了发展多种产业,洒金村产业结构得以调整。

如今,走进洒金村菌药基地,不时传来村民欢快的笑声,“在这里能照顾老人小孩,还有3000一个月的收入,我很满足了”蒋海艳是从普安搬到兴义搬迁安置点,看到旁边的洒进村发展产业,果断来上班。钱祝方是其他村建档立卡户,在朋友的介绍下,今年5月到洒金村做长期工人,相对以前打零工,这里收入多了,更加稳定。李云香夫妇原本自己做小生意,收入不稳定,只能维持生活,5月份来到洒金村务工,两个人加起来有5000多元,相对自己做小生意,更加有保障,洒金村菌药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洒金村村民就业,还辐射到了兴义搬迁安置点,形成了良性循环。

现在,洒金村在产业振兴方面已形成种养殖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依托洒金村林地多的优势,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在灌木林下种植灰树花、木耳、茶叶、竹笋、竹蛋等,在茂密的松林下放养鸡鸭,树上种石斛,供应周边市场。建设有2000亩菌药基地,种植灰树花、红托竹荪、黑木耳、石斛,种植有千亩茶叶,发展了数万羽的柴山鸡、乌金鸡养殖等。现在已有洒金村村民300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兴义市洒金街道搬迁安置点的800多名新市民在此务工,带动当地更多的人就业增收,当地老百姓充满了期待。

林下经济不仅带动了洒金村村民就业,还辐射到了洒金村山脚下的兴义市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形成了良性循环。

努力有了成效,刘刚也更加喜欢上这项工作。他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洒金村菌药产业基地公路(李念秋摄)_副本.jpg


洒金村菌药产业基地公路(李念秋摄)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沿着洒金村打柴山组到纳花地组公路旁,漫步于洒金村打柴山民居中,放缓步伐,路过每一个文化底蕴淳朴的家门口,青瓦砖墙,楼阁木梯,四周皆景,诗意满怀。

在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上继续探索,刘刚与村支两委进一步发掘洒金村更多资源,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能兼顾家庭,又能把孩子教育培养好。经过他们长期走访,发现洒金村的打柴山组有保存完好的片石青瓦房40余栋,属于城郊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村落,民风淳朴,具有独有的民族文化底蕴,森林覆盖率达87%以上,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在去年,在公路局党委指导下,公路局驻村“第一书记”刘刚同村支两委到打柴山组与村民开展好访谈准备工作,宣讲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在洒金街道的指导下,洒金村打柴山组4户有代表性的民居被改造成的特色美食农家乐和景观民宿,打柴山组曾凋敝破败、活力匮乏的“空心村”完成了“颜值”逆袭,变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农家庭院,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已有30余名洒金村村民在改造的民宿和农家乐就业。刘刚又积极宣传洒金村旅游发展,省、州、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到洒金村打柴山对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建设进行采访。从去年的国庆节开始试营业以来,陆陆续续接待了不少的慕名而来的市民,大家对这独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和当地特色菜给予了高度评价。

公路局派驻在洒金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刚说:“目前已有30余名洒金村村民在改造的民宿和农家乐就业,从国庆期间试营业开始,陆陆续续有不少市民发现这个地方,到这里来玩,每天都有一两桌客人来这里消费,也给我们打柴山的村民看到了希望。”

便利的交通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其成为了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接待为一体的农旅一体化的高颜值乡村旅游目的地,解决了当地村民及洒金新市民就业问题,村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在民宿上班的洒金村村民王万菊说:“每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看着村子变美了,很多城里人来游玩,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感觉作为农村人活得越来越自信了”。

村民李素碧是是农家小院的一名服务员,一个月能拿到2600元的工资,今年刚刚毕业的女儿也在农家小院负责收银,她们亲自感受着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同时还通过示范点的打造,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以前我是负责给人家搭外架,非常辛苦离家又远,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对我们来说真的挺好的。”李素碧说。


洒金村林下菌药产业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李念秋摄).jpg


洒金村林下菌药产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民宿农家乐成为洒金村特色产业的展示平台,让顾客到这里来进行餐饮消费,品尝到当地的特产的同时,也了解当地的特色农产业,让洒金村产业发展更加兴旺,在实现农旅一体化发展道路上更近一步,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上阔步前行。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作者 ‖ 李念秋    编辑:印象黔西南 )





  •  上一篇:黔西南州2018年高考取得“两提升三创造”优异成绩
  •   返回
  •  下一篇: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公安局、中国足球协会联合帮扶团到黔西南州调研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