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专题
  • 信息
  • 好人
  • 热土
  • 综合
  • 首页 >
  • 热土黔西南> 热土 >
  • “公路人”蹚出扶贫“新路”

“公路人”蹚出扶贫“新路”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贵州省兴义公路管理局 | 2020-09-14 21:25    [原创]

如今,走进兴义市洒金街道洒金村,一幢幢漂亮的洋房,映入眼帘;宽阔的马路上,一辆辆小轿车呼啸而过;丰收的产业基地内,不时传来村民欢快的笑声……你一定想不到,这里原先是一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572人,贫困发生率最高为14.5%的国家三类贫困村。   

2016年以来,受贵州省公路局委托,兴义公路管理局先后选派舒祥华和刘刚两名精锐干部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让洒金村华丽蜕变。


“路” 带来发展和希望


 “2016年之前,洒金村只有邻城4个小组通水泥路,其余组都是沙石路,特别是较偏远的壁机角组、黄泥箐等组,进组只有一条土毛路,群众出行、产业发展严重受限。”村主任余洪江很有感触的说。

作为公路人的公路局两任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走村串户实地调研了解到洒金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是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后,及时将情况反映给贵州省公路局、当地政府、交通局及兴义公路管理局,得到各单位的领导的重视,及时争取到了公路建设的帮补资金;公路建设难免会占到村民的土地,就需要公路两任驻村“第一书记”协调解决征拆困难,遇到群众有分歧,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到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妥善处理,并连续几天几夜召开群众会,每次都开到十一二点,给大家说政策,讲道理,慢慢地,从17家,开到15家,最后开到两三家,最后到大家都同意让出土地修路。作通了村民的工作,群众修路没有技术,两任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担当起技术监理,头戴草帽,脚穿胶鞋,每天“泡”在路上,与群众打成了一片,尽心竭力与村支两委和群众一起,修路、找水、建垃圾池。


图1.刘刚(左一)陪同贵州省公路局党委书记李健(左三)及兴义公路局长袁大海(左二)到洒金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了解打柴山至纳花地连接线路工程建设规划.jpg


刘刚(左一)陪同贵州省公路局党委书记李健(左三)及兴义公路局长袁大海(左二)到洒金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了解打柴山至纳花地连接线路工程建设规划


最后在他们一同努力下,让全村15个组全部修通水泥路,全村816户实现串户路全部硬化,修建多条产业路连通了产业基地,为当地群众出行和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便利。此外,先后建了27个饮水安全工程,30个垃圾池,6个群众活动广场。

如今,站在洒金村最高山头俯瞰,乡村公路如玉带般在山间蜿蜒延伸,刘刚指着陡峭而弯曲的山路说:“把所有的道路先进行硬化修通,路全通了,村民上山劳作时有路可走了,每一个产业都有运输道路,为发展产业打下了坚实的交通基础,村民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


因地制宜,产业发展走“新路”


“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舒书记开始就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受今年疫情影响,很多村民不能再到外省务工,收入减少,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我致力于继续增加洒金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发展本村规模化产业让村民增收致富”在刘刚看来,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洒金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展出更多产业,如何将成片的山坡利用起来,刘刚将目光瞄准了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

刘刚将目光瞄准了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依托洒金村林地多的优势,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在灌木林下种植灰树花、木耳、茶叶、竹笋、竹蛋等,在茂密的松林下放养鸡鸭,树上种石斛,供应周边市场。到2019年突破万元大关,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成为贵州省规模化产业发展示范乡村,成为贵州省特色产业观摩地,多次被省级、州级电视或网媒采访报道。


图2. 兴义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朱光学(左三)听取驻村第一书记刘刚(右一)同志汇报驻村工作情况.jpg


兴义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朱光学(左三)听取驻村第一书记刘刚(右一)同志汇报驻村工作情况


图4.洒金村发展林下种植产业的木耳种植基地.jpg


洒金村发展林下种植产业的木耳种植基地


“在这里能照顾老人小孩,还有3000一个月的收入,我很满足了”蒋海艳是从普安搬到兴义搬迁安置点,看到旁边的洒进村发展产业,果断来上班。钱祝方是其他村建档立卡户,在朋友的介绍下,今年5月到洒金村做长期工人,相对以前打零工,这里收入多了,更加稳定。李云香夫妇原本自己做小生意,收入不稳定,只能维持生活,5月份来到洒金村务工,两个人加起来有5000多元,相对自己做小生意,更加有保障,林下经济不仅带动了洒金村村民就业,还辐射到了兴义搬迁安置点,形成了良性循环。


发展要长效,队伍建设有“新路”


为了让洒金村得到长足发展,刘刚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从党建抓起,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员活动,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贵州省公路局党委书记李健、兴义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朱光学、局长袁大海时常到洒金村指导扶贫工作。

刘刚又邀请兴义公路管理局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员活动,向因党建工作做得好,成功创建交通厅“星级”党支部,被贵州省公路局多次委托组织承办全省公路局党建工作会的兴义公路管理局党建办主任胡奎同志询问先进经验。从贵州省公路局和兴义公路管理局争取资金5万元建强该村党支部阵地,也改善了村支两委办公条件,购置了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并带领党员干部走进百姓家里,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经过多年的打磨,锻造出一支拥有战斗堡垒、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学以致用、苦干实干、奋发图强精神的坚强队伍。


图5. 村民正忙着采收竹荪、木耳、灰树花等菌药.jpg


村民正忙着采收竹荪、木耳、灰树花等菌药


现在,不论刘刚走进洒金村哪一户村民家,大家都会拉着他的手聊个没完,他成为村民依赖、信任的致富带头人!洒金村也正在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阔步前行。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作者:李念秋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黔西南州2018年高考取得“两提升三创造”优异成绩
  •   返回
  •  下一篇:黔西南州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会议在兴义召开  
  • 首页 >
  • 热土黔西南> 热土 >
  • “公路人”蹚出扶贫“新路”

“公路人”蹚出扶贫“新路”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贵州省兴义公路管理局 | 2020-09-14 21:25    [原创]

如今,走进兴义市洒金街道洒金村,一幢幢漂亮的洋房,映入眼帘;宽阔的马路上,一辆辆小轿车呼啸而过;丰收的产业基地内,不时传来村民欢快的笑声……你一定想不到,这里原先是一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572人,贫困发生率最高为14.5%的国家三类贫困村。   

2016年以来,受贵州省公路局委托,兴义公路管理局先后选派舒祥华和刘刚两名精锐干部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让洒金村华丽蜕变。


“路” 带来发展和希望


 “2016年之前,洒金村只有邻城4个小组通水泥路,其余组都是沙石路,特别是较偏远的壁机角组、黄泥箐等组,进组只有一条土毛路,群众出行、产业发展严重受限。”村主任余洪江很有感触的说。

作为公路人的公路局两任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走村串户实地调研了解到洒金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是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后,及时将情况反映给贵州省公路局、当地政府、交通局及兴义公路管理局,得到各单位的领导的重视,及时争取到了公路建设的帮补资金;公路建设难免会占到村民的土地,就需要公路两任驻村“第一书记”协调解决征拆困难,遇到群众有分歧,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到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妥善处理,并连续几天几夜召开群众会,每次都开到十一二点,给大家说政策,讲道理,慢慢地,从17家,开到15家,最后开到两三家,最后到大家都同意让出土地修路。作通了村民的工作,群众修路没有技术,两任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担当起技术监理,头戴草帽,脚穿胶鞋,每天“泡”在路上,与群众打成了一片,尽心竭力与村支两委和群众一起,修路、找水、建垃圾池。


图1.刘刚(左一)陪同贵州省公路局党委书记李健(左三)及兴义公路局长袁大海(左二)到洒金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了解打柴山至纳花地连接线路工程建设规划.jpg


刘刚(左一)陪同贵州省公路局党委书记李健(左三)及兴义公路局长袁大海(左二)到洒金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了解打柴山至纳花地连接线路工程建设规划


最后在他们一同努力下,让全村15个组全部修通水泥路,全村816户实现串户路全部硬化,修建多条产业路连通了产业基地,为当地群众出行和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便利。此外,先后建了27个饮水安全工程,30个垃圾池,6个群众活动广场。

如今,站在洒金村最高山头俯瞰,乡村公路如玉带般在山间蜿蜒延伸,刘刚指着陡峭而弯曲的山路说:“把所有的道路先进行硬化修通,路全通了,村民上山劳作时有路可走了,每一个产业都有运输道路,为发展产业打下了坚实的交通基础,村民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


因地制宜,产业发展走“新路”


“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舒书记开始就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受今年疫情影响,很多村民不能再到外省务工,收入减少,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我致力于继续增加洒金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发展本村规模化产业让村民增收致富”在刘刚看来,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洒金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展出更多产业,如何将成片的山坡利用起来,刘刚将目光瞄准了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

刘刚将目光瞄准了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依托洒金村林地多的优势,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在灌木林下种植灰树花、木耳、茶叶、竹笋、竹蛋等,在茂密的松林下放养鸡鸭,树上种石斛,供应周边市场。到2019年突破万元大关,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成为贵州省规模化产业发展示范乡村,成为贵州省特色产业观摩地,多次被省级、州级电视或网媒采访报道。


图2. 兴义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朱光学(左三)听取驻村第一书记刘刚(右一)同志汇报驻村工作情况.jpg


兴义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朱光学(左三)听取驻村第一书记刘刚(右一)同志汇报驻村工作情况


图4.洒金村发展林下种植产业的木耳种植基地.jpg


洒金村发展林下种植产业的木耳种植基地


“在这里能照顾老人小孩,还有3000一个月的收入,我很满足了”蒋海艳是从普安搬到兴义搬迁安置点,看到旁边的洒进村发展产业,果断来上班。钱祝方是其他村建档立卡户,在朋友的介绍下,今年5月到洒金村做长期工人,相对以前打零工,这里收入多了,更加稳定。李云香夫妇原本自己做小生意,收入不稳定,只能维持生活,5月份来到洒金村务工,两个人加起来有5000多元,相对自己做小生意,更加有保障,林下经济不仅带动了洒金村村民就业,还辐射到了兴义搬迁安置点,形成了良性循环。


发展要长效,队伍建设有“新路”


为了让洒金村得到长足发展,刘刚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从党建抓起,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员活动,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贵州省公路局党委书记李健、兴义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朱光学、局长袁大海时常到洒金村指导扶贫工作。

刘刚又邀请兴义公路管理局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员活动,向因党建工作做得好,成功创建交通厅“星级”党支部,被贵州省公路局多次委托组织承办全省公路局党建工作会的兴义公路管理局党建办主任胡奎同志询问先进经验。从贵州省公路局和兴义公路管理局争取资金5万元建强该村党支部阵地,也改善了村支两委办公条件,购置了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并带领党员干部走进百姓家里,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经过多年的打磨,锻造出一支拥有战斗堡垒、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学以致用、苦干实干、奋发图强精神的坚强队伍。


图5. 村民正忙着采收竹荪、木耳、灰树花等菌药.jpg


村民正忙着采收竹荪、木耳、灰树花等菌药


现在,不论刘刚走进洒金村哪一户村民家,大家都会拉着他的手聊个没完,他成为村民依赖、信任的致富带头人!洒金村也正在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阔步前行。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作者:李念秋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黔西南州2018年高考取得“两提升三创造”优异成绩
  •   返回
  •  下一篇:黔西南州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会议在兴义召开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