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专题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家
  • 推荐
  • 朗协
  • 本土
  • 爱好
  • 现场直播
  • 首页 >
  • 音韵黔西南> 交流分享 >
  • 誓做民族食品“坚守者”——“马大姐”的心路历程

誓做民族食品“坚守者”——“马大姐”的心路历程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民进黔西南州委 | 2018-11-27 11:13    [原创]

誓做民族食品“坚守者”

——“马大姐”的心路历程


                                                 

    梦想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动力,是一种信仰,是一条充满寂寞、荆棘和挑战的路。

    当你走进贵州省马大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你很难相信这是由一个在茅草屋开农家乐的回族妇女经营起来的现代企业。

    这个朴实的回族妇女,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贵州马大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被人们亲切称为“马大姐”的马铃凤,她历经15年打拼,硬是把家乡味做成了民族品牌,“油鸡枞”、“油辣椒”、“油蕃茄”、“牛干巴”等一系列清真食品早就走出大山、畅销全国各地、并漂洋过海。由此,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优秀穆斯林女企业家、第九届全国创业之星等荣誉。

“马大姐”厂区照片.jpg

    2018年11月24日,由民进中央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民进四川省委会承办的开明讲堂——“马大姐”身边的先进”宣讲报告会在四川成都举行,马铃凤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大姐”的心路旅程,感悟一个女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


一

    1969年,“马大姐”出生在兴仁县一个普通回族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兴仁县工商局上班,和普通人一样,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接着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工作稳定,家庭美满。本以为会这样平淡而顺遂地过完一生,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婚变,改变了“马大姐”的生活轨迹,也改变了“马大姐”的人生轨道。“马大姐”一气之下,带着女儿净身出户,并发誓要独自给女儿一个安生立命的家,便不顾父母哥姐的一致反对,毅然选择了下海经商。那时候的“马大姐”,除了女儿,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生就一副倔脾气,相信凭着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幸福。就这样,“马大姐”和两个朋友承包了兴仁县第一家宾馆,大家都说“马大姐”们胆子大,宾馆的房子还没看到是什么样,就敢把合同签了。也许是命运的眷顾,经过悉心经营,这家宾馆成为兴仁县县委政府机关的指定接待单位,“马大姐”也挖到了下海后的第一桶金。

“马大姐”助力乡村振兴.jpg

    2000年,“马大姐”开办了黔西南州第一家农家乐“茅草屋”。当时环境很艰苦,为了节约投资成本,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小梦想,“马大姐”自己绘图设计,并请来乡下的木匠建房;房屋的每一根木头、每一捆茅草,都是“马大姐”亲自去乡下买回来的。“茅草屋”正式营业后,由于建在水面上,设计别具一格,又配合了自然风光,饭菜也有当地特色,不光本地人经常来消费,很多州里和其他县的客户也会特地前来。生意红红火火起来,但个中艰辛,只有“马大姐”自己能够体会——当时“马大姐”以店为家,“茅草屋”就是“马大姐”的全部。“马大姐”和女儿都住在“茅草屋”里,天晴了怕火灾,刮风下雨了又怕茅草屋倒塌,父母和哥哥姐姐特别担心,劝了多次、骂了多次,但“马大姐”决不回头,也没法回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在“马大姐”的带领下,兴仁县的农家乐像雨后春笋一般,遍地而起,而“马大姐”的“茅草屋”农家乐能够站稳脚跟,是因为“马大姐”们有一道特色菜:油鸡枞——用土榨菜油精制鸡枞菌而成的美味。鸡枞菌是当地独有的一种野生菌,味道鲜美无比,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誉为“菌中之王”,是兴仁县的长寿食品之一,将其制成油鸡枞,客人吃完饭,都要用土陶罐装好带一罐回去。随着把油鸡枞带走作为礼品的人越来越多,“马大姐”觉得可以把油鸡枞做成产品,再加上一次偶然的经历,坚定了“马大姐”办厂的决心。

    有一次“马大姐”到乡下去看望一位回族老人,随手带上了从宁夏带回来的清真食品桃酥,他吃了桃酥后跟“马大姐”说:“这是“马大姐”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了。”这个场景当时就引发了“马大姐”的很多感触,“马大姐”觉得“马大姐”们回族的老人,住在这么边远的地方,想要吃一点好东西真不容易,就是有钱,也未必能买到符合清真饮食要求的食品。“马大姐”想,作为一名回族女儿,“马大姐”要做好多好吃的健康美味出来,让“马大姐”们的亲人和地方百姓都能够吃上。说干就干,“马大姐”马上组建了马大姐民族食品加工厂,决定从制作调味品开始,把马大姐民族食品加工厂做成黔西南州第一家实现农特产品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实现“马大姐”的清真美食梦想。

    “马大姐”砍掉了其他的经营项目,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其他亲戚好友又凑了几十万元给“马大姐”。“马大姐”决定以油鸡枞作为主打产品,专门生产清真食品,再以鸡枞菌代替鸡精味精,开发系列调味品。虽然想法比较好,但是实现起来却非常困难。鸡枞受到生长条件的限制,是在没有污染的山区和白蚁共生的菌类,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枞菌菌丝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生长期短,每年仅在六七月份生长,不能人工培植,产量十分有限,且保鲜时间极短,当天采摘必须当天加工完成,如何批量生产、长期保存不坏还能保持鸡枞鲜味,是“马大姐”们面临最大的问题。“马大姐”带领厂里的技术团队反复研制,经历无数次的烹制、丢弃,最终,“马大姐”们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了鸡枞油番茄、鸡枞油辣椒等一系列清真食品,远销全国各地及国外,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也把鸡枞菌的价值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让许多在外地的贵州人能够吃到家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让全国的百姓都能吃到贵州的味道。

“马大姐”脱贫攻坚.jpg

    通过几年的辛苦付出,“马大姐”不仅偿还了所有的债务,还创下了100多万的资产。正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2008年8月26日,由于工人的疏忽,在炼制鸡枞油的过程中不小心导致油锅起火引发了一场火灾,工厂中包装材料、油和装修材料都是易燃物,火势很快蔓延开来,四辆救火车也无法扑灭熊熊大火,刚刚装修完毕的厂房、购置的新设备都被这场大火烧为灰烬,眼睁睁看着这么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化为乌有,“马大姐”失声痛哭,几近崩溃,所有的希望也随着浓浓的黑烟消散殆尽。

    人们开始议论纷纷,认为这个女人再也爬不起来了。没想到第二天,“马大姐”又奇迹般坚强地站立起来,收拾残局,重新筹建,重头开始。“马大姐”重新选址,又创办了贵州省马大姐食品有限公司。


二

    “马大姐”在清真食品的发掘过程中感悟到“食以养性”的清真饮食文化真谛。“清则净,真则不杂”。清真饮食对食材的要求非常严苛,拒绝使用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食材,确保食品符合身心健康的需要,强调要选择佳美、合法的食物,对粮油、蔬菜、山珍等食材要求绿色无污染,“马大姐”们的辣椒、番茄种植基地就要求不准用除草剂、不准用化肥,挂果后不准用农药等标准,从源头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对牛、羊、鸡等的挑选和屠宰、加工有严格的程序,对于已经死亡的或已经染病的家禽,都禁止食用;对肉制品进行双重检验,除了必须经过检验检疫部门通过,还必须由阿訇屠宰时检验。在加工过程中,对洁净度的要求很高,为此,“马大姐”们的工厂设立有专门的沐浴间,所有工人进车间之前必须先沐浴净身,更换工作服,然后才能去生产加工食品。比国际ISO认证更严格。

“马大姐”管理会议.jpg

    人类对食品的需求,从果腹的初级阶段上升到养生的阶段,最终还要上升到养性的层次,清真食品就要求养性,所以清真饮食文化与当前提出的大健康产业是完全符合的。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壮大,新建标准厂房12000平方米,引进年总设计产量20000吨的清真调味系列生产线五条,二十余个品种,主要产品包括油鸡枞系列、油辣椒系列、牛干巴系列和休闲食品系列。作为一名回族女儿,“马大姐”希望将清真饮食文化做成一个引领健康的产业,一个让世界各民族都能分享的美食产业!


三

    2017年是企业所在的兴仁市甩掉贫困帽子,脱贫出列的最后一年。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尤其是2016年“马大姐”加入民进以后,受到民进组织的引导和文化的熏陶,“马大姐”更认识到企业的责任重大,体会到作为民进人的责任和担当。按照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和兴仁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布局,“马大姐”自觉地加入到了脱贫攻坚的战役中,打造特色产业链,助力将兴仁市打造成为“中国牛肉粉之乡”。

“马大姐”现场签约.jpg

“马大姐”现场签约

    从2016年开始,“马大姐”们把产业链加长,流转了2000多亩建立了小黄牛养殖基地,5000亩辣椒种植基地,从基地到加工到屠宰到冷链已全部建设完成,针对小黄牛养殖,采取“公司+养殖场+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一分五统”,即分户饲养,统一品种、统一饲养方法、统一防疫、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销售的管理方式,选择了8个规模大、设备实施完善、证照齐备、养殖积极性高、饲养管理规范的养殖公司(场、合作社)和顶效肉牛屠宰加工场合作,形成集团公司,养殖规模存栏10000头,年出栏3万头的规模,向贫困户提供优质、高产、健康的能繁母牛,并以协议价格进行回收,凭借公司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运作能力、冷链物流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保障,建立了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

    同时,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研发,打造了一款以新鲜、优质牛肉为主打产品的“南盘江黄牛肉”特色高端品牌,为养殖场、贫困农民提供一条切实可行、高回报、低风险的致富之路。在鲁础营回族乡和百德镇建设了两个大型的能繁母牛、肉牛养殖中心示范基地,并与欧美同学会达成合作,对畜种的质量和品种进行改良,促进养牛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迈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南盘江黄牛肉”产业链的建立,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000户以上,带动就业500人。“马大姐”们还种植牛肉粉辣椒食材供给基地5000亩,涉及10个村、52个村民组、农户1648户(其中贫困户就占了456户),实行统一种子、统一种植时间、统一地膜覆盖、统一使用无残留农药和有机化肥、公司统一按协议价格收购。在今年出口台湾辣椒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仍然按1.2元一斤的价格给农户收购,哪怕企业亏损,也要保护农户的收益。在实体经济摸爬滚打多年,“马大姐”深知,“马大姐”们企业肩上的担子是双重的,不光肩负着自身向前发展的重任,还肩负着带领身后千万农户脱贫的重任。

品鉴“马大姐”食品.jpg

    在贫困群众中,有一个群体始终牵动着“马大姐”的心,那就是众多在家待业的妇女朋友。作为妇女、作为母亲,“马大姐”特别能体会妇女朋友们想兼顾工作与家庭的难处,“马大姐”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她们。在州、县妇联的指导和帮助下,为了帮助妇女朋友拓展创业发展渠道,公司专门为城乡妇女创建了“母亲电商”电子商务平台,免费培训和积极引导在家待业妇女,针对公司组织的产品在“母亲电商”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还可以把自家的农产品放到平台上销售,从中获取收益。“母亲电商”不仅让特色农产品走到每个家庭的餐桌上,同时解决了数以百计的城乡妇女就业问题,让众多母亲在家带孩子的同时,还能实现经济独立。


四

    在创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着“马大姐”和“马大姐”女儿的爱恨辛酸。当初,“马大姐”是为了女儿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才下海的,可其中的一段时间里,女儿将“马大姐”当作“仇人”来看,“马大姐”这颗心哪……只有为人母者才能体会。

    在“马大姐”穿梭于“茅草屋”农家乐和食品公司的6年间,“马大姐”开始以为拼死拼活的赚钱,给女儿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就是给她更多的爱,后来“马大姐”才明白,自己看似是个成功的女强人,事实上,“马大姐”却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2005年,女儿转了四五次学才勉强初中毕业,怎么样都不愿意上高中,而且娘俩难得说上两句话,非常叛逆,“马大姐”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马大姐”想和女儿好好沟通,她却不愿意打开心扉……

“马大姐”与客户商谈合同.jpg

    女儿的转变也还是缘于那场火灾。火灾当天,女儿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第一次看见“马大姐”如此伤心欲绝和孤立无助,叛逆的女儿一下子变得懂事了,不停地给“马大姐”发短信,叫“马大姐”不要伤心,一定要振作起来。她说,“妈妈,哪怕你一无所有了,但是你还有“马大姐”。”更让“马大姐”意想不到的是,她还说:“妈妈,“马大姐”知道你希望“马大姐”回到学校,“马大姐”就到兴仁中学好好学习,咱们一起重新开始!”实际上是女儿这句话鼓励了“马大姐”,是她让“马大姐”能在火灾的第二天就站了起来。女儿回到学校以后,知道“马大姐”们处境艰难,三元的盒饭都嫌贵了,只要两元的,同学约去吃三明治,她就说她不喜欢吃,一心努力学习,用一年的时间就从高费生考入尖子班,高二就顺利通过了美术术科考试参加高考,实现了她的大学梦。女儿懂事了,做妈妈的“马大姐”更要为女儿树立好榜样!正是无尽的母爱和骨子里的不服输精神让“马大姐”在挫折困难面前变得更加果断坚强!女儿的爱给了“马大姐”无穷的动力,为“马大姐”的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马大姐”公益活动.jpg

    “马大姐”把同样的爱倾注在求学的贫困孩子们身上。近五年内,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捐资助学20人,发放资金26万元。对于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公司除了资金方面的资助,还着力帮助他们学会勤工俭学的本领,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兴仁市波阳镇这益村2016年考入贵阳中医学院的覃周礼,两岁时父亲外出务工不幸身亡,母亲不久改嫁,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高中时爷爷奶奶又相继去世,成为一名孤儿,得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准备放弃学习机会,“马大姐”知道这一情况后,从公司带上5000元现金亲自到她家中给她做学费,并以公司行文决定,“覃周礼同学大学五年在校期间,公司每月给予800元的生活费补助,从第二年开始,发放400元现金和价值400元的公司辣椒产品,让她学习推销产品,锻炼生存能力,寒暑假时可以到公司开展社会实践,工资按业绩发放”。罗祥仁也是一名贫困大学生,家有4个姐姐,父亲已去世,在捐助了他5000元以后,“马大姐”决定用公司的产品帮助他在大学中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在解决部分生活费用的同时,也将贵州的特色文化传播到省外。“马大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既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也帮助他们锻炼自身造血的能力。

“马大姐”.jpg

    除了帮助贫困学生,凡是逢年过节“马大姐”都会驱车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孤寡老人送衣物、棉被、食品等生活用品,吸纳残疾人士就业,为边远山区修建公路捐款,为新农村建设捐赠物资等,前后捐款捐物合计人民币120余万元,“马大姐”深知,企业在向前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在社会上体现自身的价值。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马大姐”们企业也和许多企业一样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甚至出现了经济危机。在民营企业面临生死关头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让“马大姐”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习总书记的话,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灯,让“马大姐”们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马大姐”相信,只要练好企业内功、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马大姐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远!

航空食品公司莅临“马大姐”洽谈合作.jpg

航空食品公司莅临“马大姐”洽谈合作

    一路走来,14年的创业生涯虽然崎岖曲折,但也充满奋斗与激情,虽屡遭命运的锤炼,却终未屈服,也许在未来的路上,依然不能一帆风顺,但是,“马大姐”相信,只要“马大姐”不忘初心,必能方得始终!

    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优秀的饮食文化需要永葆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历经岁月磨砺的马大姐心无旁骛,誓做民族食品“坚守者”,要将清真饮食做成一个让世界各民族都能分享的产业。


(文:民进黔西南州委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国学之光沐芳华
  •   返回
  •  下一篇:【杂文】狗年话养狗  
  • 首页 >
  • 音韵黔西南> 交流分享 >
  • 誓做民族食品“坚守者”——“马大姐”的心路历程

誓做民族食品“坚守者”——“马大姐”的心路历程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民进黔西南州委 | 2018-11-27 11:13    [原创]

誓做民族食品“坚守者”

——“马大姐”的心路历程


                                                 

    梦想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动力,是一种信仰,是一条充满寂寞、荆棘和挑战的路。

    当你走进贵州省马大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你很难相信这是由一个在茅草屋开农家乐的回族妇女经营起来的现代企业。

    这个朴实的回族妇女,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贵州马大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被人们亲切称为“马大姐”的马铃凤,她历经15年打拼,硬是把家乡味做成了民族品牌,“油鸡枞”、“油辣椒”、“油蕃茄”、“牛干巴”等一系列清真食品早就走出大山、畅销全国各地、并漂洋过海。由此,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优秀穆斯林女企业家、第九届全国创业之星等荣誉。

“马大姐”厂区照片.jpg

    2018年11月24日,由民进中央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民进四川省委会承办的开明讲堂——“马大姐”身边的先进”宣讲报告会在四川成都举行,马铃凤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大姐”的心路旅程,感悟一个女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


一

    1969年,“马大姐”出生在兴仁县一个普通回族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兴仁县工商局上班,和普通人一样,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接着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工作稳定,家庭美满。本以为会这样平淡而顺遂地过完一生,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婚变,改变了“马大姐”的生活轨迹,也改变了“马大姐”的人生轨道。“马大姐”一气之下,带着女儿净身出户,并发誓要独自给女儿一个安生立命的家,便不顾父母哥姐的一致反对,毅然选择了下海经商。那时候的“马大姐”,除了女儿,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生就一副倔脾气,相信凭着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幸福。就这样,“马大姐”和两个朋友承包了兴仁县第一家宾馆,大家都说“马大姐”们胆子大,宾馆的房子还没看到是什么样,就敢把合同签了。也许是命运的眷顾,经过悉心经营,这家宾馆成为兴仁县县委政府机关的指定接待单位,“马大姐”也挖到了下海后的第一桶金。

“马大姐”助力乡村振兴.jpg

    2000年,“马大姐”开办了黔西南州第一家农家乐“茅草屋”。当时环境很艰苦,为了节约投资成本,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小梦想,“马大姐”自己绘图设计,并请来乡下的木匠建房;房屋的每一根木头、每一捆茅草,都是“马大姐”亲自去乡下买回来的。“茅草屋”正式营业后,由于建在水面上,设计别具一格,又配合了自然风光,饭菜也有当地特色,不光本地人经常来消费,很多州里和其他县的客户也会特地前来。生意红红火火起来,但个中艰辛,只有“马大姐”自己能够体会——当时“马大姐”以店为家,“茅草屋”就是“马大姐”的全部。“马大姐”和女儿都住在“茅草屋”里,天晴了怕火灾,刮风下雨了又怕茅草屋倒塌,父母和哥哥姐姐特别担心,劝了多次、骂了多次,但“马大姐”决不回头,也没法回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在“马大姐”的带领下,兴仁县的农家乐像雨后春笋一般,遍地而起,而“马大姐”的“茅草屋”农家乐能够站稳脚跟,是因为“马大姐”们有一道特色菜:油鸡枞——用土榨菜油精制鸡枞菌而成的美味。鸡枞菌是当地独有的一种野生菌,味道鲜美无比,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誉为“菌中之王”,是兴仁县的长寿食品之一,将其制成油鸡枞,客人吃完饭,都要用土陶罐装好带一罐回去。随着把油鸡枞带走作为礼品的人越来越多,“马大姐”觉得可以把油鸡枞做成产品,再加上一次偶然的经历,坚定了“马大姐”办厂的决心。

    有一次“马大姐”到乡下去看望一位回族老人,随手带上了从宁夏带回来的清真食品桃酥,他吃了桃酥后跟“马大姐”说:“这是“马大姐”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了。”这个场景当时就引发了“马大姐”的很多感触,“马大姐”觉得“马大姐”们回族的老人,住在这么边远的地方,想要吃一点好东西真不容易,就是有钱,也未必能买到符合清真饮食要求的食品。“马大姐”想,作为一名回族女儿,“马大姐”要做好多好吃的健康美味出来,让“马大姐”们的亲人和地方百姓都能够吃上。说干就干,“马大姐”马上组建了马大姐民族食品加工厂,决定从制作调味品开始,把马大姐民族食品加工厂做成黔西南州第一家实现农特产品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实现“马大姐”的清真美食梦想。

    “马大姐”砍掉了其他的经营项目,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其他亲戚好友又凑了几十万元给“马大姐”。“马大姐”决定以油鸡枞作为主打产品,专门生产清真食品,再以鸡枞菌代替鸡精味精,开发系列调味品。虽然想法比较好,但是实现起来却非常困难。鸡枞受到生长条件的限制,是在没有污染的山区和白蚁共生的菌类,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枞菌菌丝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生长期短,每年仅在六七月份生长,不能人工培植,产量十分有限,且保鲜时间极短,当天采摘必须当天加工完成,如何批量生产、长期保存不坏还能保持鸡枞鲜味,是“马大姐”们面临最大的问题。“马大姐”带领厂里的技术团队反复研制,经历无数次的烹制、丢弃,最终,“马大姐”们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了鸡枞油番茄、鸡枞油辣椒等一系列清真食品,远销全国各地及国外,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也把鸡枞菌的价值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让许多在外地的贵州人能够吃到家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让全国的百姓都能吃到贵州的味道。

“马大姐”脱贫攻坚.jpg

    通过几年的辛苦付出,“马大姐”不仅偿还了所有的债务,还创下了100多万的资产。正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2008年8月26日,由于工人的疏忽,在炼制鸡枞油的过程中不小心导致油锅起火引发了一场火灾,工厂中包装材料、油和装修材料都是易燃物,火势很快蔓延开来,四辆救火车也无法扑灭熊熊大火,刚刚装修完毕的厂房、购置的新设备都被这场大火烧为灰烬,眼睁睁看着这么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化为乌有,“马大姐”失声痛哭,几近崩溃,所有的希望也随着浓浓的黑烟消散殆尽。

    人们开始议论纷纷,认为这个女人再也爬不起来了。没想到第二天,“马大姐”又奇迹般坚强地站立起来,收拾残局,重新筹建,重头开始。“马大姐”重新选址,又创办了贵州省马大姐食品有限公司。


二

    “马大姐”在清真食品的发掘过程中感悟到“食以养性”的清真饮食文化真谛。“清则净,真则不杂”。清真饮食对食材的要求非常严苛,拒绝使用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食材,确保食品符合身心健康的需要,强调要选择佳美、合法的食物,对粮油、蔬菜、山珍等食材要求绿色无污染,“马大姐”们的辣椒、番茄种植基地就要求不准用除草剂、不准用化肥,挂果后不准用农药等标准,从源头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对牛、羊、鸡等的挑选和屠宰、加工有严格的程序,对于已经死亡的或已经染病的家禽,都禁止食用;对肉制品进行双重检验,除了必须经过检验检疫部门通过,还必须由阿訇屠宰时检验。在加工过程中,对洁净度的要求很高,为此,“马大姐”们的工厂设立有专门的沐浴间,所有工人进车间之前必须先沐浴净身,更换工作服,然后才能去生产加工食品。比国际ISO认证更严格。

“马大姐”管理会议.jpg

    人类对食品的需求,从果腹的初级阶段上升到养生的阶段,最终还要上升到养性的层次,清真食品就要求养性,所以清真饮食文化与当前提出的大健康产业是完全符合的。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壮大,新建标准厂房12000平方米,引进年总设计产量20000吨的清真调味系列生产线五条,二十余个品种,主要产品包括油鸡枞系列、油辣椒系列、牛干巴系列和休闲食品系列。作为一名回族女儿,“马大姐”希望将清真饮食文化做成一个引领健康的产业,一个让世界各民族都能分享的美食产业!


三

    2017年是企业所在的兴仁市甩掉贫困帽子,脱贫出列的最后一年。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尤其是2016年“马大姐”加入民进以后,受到民进组织的引导和文化的熏陶,“马大姐”更认识到企业的责任重大,体会到作为民进人的责任和担当。按照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和兴仁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布局,“马大姐”自觉地加入到了脱贫攻坚的战役中,打造特色产业链,助力将兴仁市打造成为“中国牛肉粉之乡”。

“马大姐”现场签约.jpg

“马大姐”现场签约

    从2016年开始,“马大姐”们把产业链加长,流转了2000多亩建立了小黄牛养殖基地,5000亩辣椒种植基地,从基地到加工到屠宰到冷链已全部建设完成,针对小黄牛养殖,采取“公司+养殖场+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一分五统”,即分户饲养,统一品种、统一饲养方法、统一防疫、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销售的管理方式,选择了8个规模大、设备实施完善、证照齐备、养殖积极性高、饲养管理规范的养殖公司(场、合作社)和顶效肉牛屠宰加工场合作,形成集团公司,养殖规模存栏10000头,年出栏3万头的规模,向贫困户提供优质、高产、健康的能繁母牛,并以协议价格进行回收,凭借公司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运作能力、冷链物流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保障,建立了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

    同时,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研发,打造了一款以新鲜、优质牛肉为主打产品的“南盘江黄牛肉”特色高端品牌,为养殖场、贫困农民提供一条切实可行、高回报、低风险的致富之路。在鲁础营回族乡和百德镇建设了两个大型的能繁母牛、肉牛养殖中心示范基地,并与欧美同学会达成合作,对畜种的质量和品种进行改良,促进养牛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迈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南盘江黄牛肉”产业链的建立,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000户以上,带动就业500人。“马大姐”们还种植牛肉粉辣椒食材供给基地5000亩,涉及10个村、52个村民组、农户1648户(其中贫困户就占了456户),实行统一种子、统一种植时间、统一地膜覆盖、统一使用无残留农药和有机化肥、公司统一按协议价格收购。在今年出口台湾辣椒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仍然按1.2元一斤的价格给农户收购,哪怕企业亏损,也要保护农户的收益。在实体经济摸爬滚打多年,“马大姐”深知,“马大姐”们企业肩上的担子是双重的,不光肩负着自身向前发展的重任,还肩负着带领身后千万农户脱贫的重任。

品鉴“马大姐”食品.jpg

    在贫困群众中,有一个群体始终牵动着“马大姐”的心,那就是众多在家待业的妇女朋友。作为妇女、作为母亲,“马大姐”特别能体会妇女朋友们想兼顾工作与家庭的难处,“马大姐”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她们。在州、县妇联的指导和帮助下,为了帮助妇女朋友拓展创业发展渠道,公司专门为城乡妇女创建了“母亲电商”电子商务平台,免费培训和积极引导在家待业妇女,针对公司组织的产品在“母亲电商”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还可以把自家的农产品放到平台上销售,从中获取收益。“母亲电商”不仅让特色农产品走到每个家庭的餐桌上,同时解决了数以百计的城乡妇女就业问题,让众多母亲在家带孩子的同时,还能实现经济独立。


四

    在创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着“马大姐”和“马大姐”女儿的爱恨辛酸。当初,“马大姐”是为了女儿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才下海的,可其中的一段时间里,女儿将“马大姐”当作“仇人”来看,“马大姐”这颗心哪……只有为人母者才能体会。

    在“马大姐”穿梭于“茅草屋”农家乐和食品公司的6年间,“马大姐”开始以为拼死拼活的赚钱,给女儿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就是给她更多的爱,后来“马大姐”才明白,自己看似是个成功的女强人,事实上,“马大姐”却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2005年,女儿转了四五次学才勉强初中毕业,怎么样都不愿意上高中,而且娘俩难得说上两句话,非常叛逆,“马大姐”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马大姐”想和女儿好好沟通,她却不愿意打开心扉……

“马大姐”与客户商谈合同.jpg

    女儿的转变也还是缘于那场火灾。火灾当天,女儿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第一次看见“马大姐”如此伤心欲绝和孤立无助,叛逆的女儿一下子变得懂事了,不停地给“马大姐”发短信,叫“马大姐”不要伤心,一定要振作起来。她说,“妈妈,哪怕你一无所有了,但是你还有“马大姐”。”更让“马大姐”意想不到的是,她还说:“妈妈,“马大姐”知道你希望“马大姐”回到学校,“马大姐”就到兴仁中学好好学习,咱们一起重新开始!”实际上是女儿这句话鼓励了“马大姐”,是她让“马大姐”能在火灾的第二天就站了起来。女儿回到学校以后,知道“马大姐”们处境艰难,三元的盒饭都嫌贵了,只要两元的,同学约去吃三明治,她就说她不喜欢吃,一心努力学习,用一年的时间就从高费生考入尖子班,高二就顺利通过了美术术科考试参加高考,实现了她的大学梦。女儿懂事了,做妈妈的“马大姐”更要为女儿树立好榜样!正是无尽的母爱和骨子里的不服输精神让“马大姐”在挫折困难面前变得更加果断坚强!女儿的爱给了“马大姐”无穷的动力,为“马大姐”的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马大姐”公益活动.jpg

    “马大姐”把同样的爱倾注在求学的贫困孩子们身上。近五年内,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捐资助学20人,发放资金26万元。对于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公司除了资金方面的资助,还着力帮助他们学会勤工俭学的本领,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兴仁市波阳镇这益村2016年考入贵阳中医学院的覃周礼,两岁时父亲外出务工不幸身亡,母亲不久改嫁,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高中时爷爷奶奶又相继去世,成为一名孤儿,得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准备放弃学习机会,“马大姐”知道这一情况后,从公司带上5000元现金亲自到她家中给她做学费,并以公司行文决定,“覃周礼同学大学五年在校期间,公司每月给予800元的生活费补助,从第二年开始,发放400元现金和价值400元的公司辣椒产品,让她学习推销产品,锻炼生存能力,寒暑假时可以到公司开展社会实践,工资按业绩发放”。罗祥仁也是一名贫困大学生,家有4个姐姐,父亲已去世,在捐助了他5000元以后,“马大姐”决定用公司的产品帮助他在大学中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在解决部分生活费用的同时,也将贵州的特色文化传播到省外。“马大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既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也帮助他们锻炼自身造血的能力。

“马大姐”.jpg

    除了帮助贫困学生,凡是逢年过节“马大姐”都会驱车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孤寡老人送衣物、棉被、食品等生活用品,吸纳残疾人士就业,为边远山区修建公路捐款,为新农村建设捐赠物资等,前后捐款捐物合计人民币120余万元,“马大姐”深知,企业在向前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在社会上体现自身的价值。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马大姐”们企业也和许多企业一样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甚至出现了经济危机。在民营企业面临生死关头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让“马大姐”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习总书记的话,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灯,让“马大姐”们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马大姐”相信,只要练好企业内功、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马大姐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远!

航空食品公司莅临“马大姐”洽谈合作.jpg

航空食品公司莅临“马大姐”洽谈合作

    一路走来,14年的创业生涯虽然崎岖曲折,但也充满奋斗与激情,虽屡遭命运的锤炼,却终未屈服,也许在未来的路上,依然不能一帆风顺,但是,“马大姐”相信,只要“马大姐”不忘初心,必能方得始终!

    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优秀的饮食文化需要永葆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历经岁月磨砺的马大姐心无旁骛,誓做民族食品“坚守者”,要将清真饮食做成一个让世界各民族都能分享的产业。


(文:民进黔西南州委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国学之光沐芳华
  •   返回
  •  下一篇:【杂文】狗年话养狗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