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黔西南》第5期
黔西南州文物保护工作者龙虎讲述何应钦
黔西南州文物保护工作者龙虎讲述何应钦(上)
黔西南州文物保护工作者龙虎讲述何应钦(下)
本期嘉宾龙虎,布依族 ,民革党员,文博副研究员,黔西南州政协委员,现就职黔西南州博物馆。
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在基层文博第一线,承担了黔西南州大量的文物保护、博物馆、考古发掘等基础工作。对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的建设和发展,及兴义系军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史实梳理。先后编写《少年何应钦》《何应钦纪事》《百年永康》等书籍和黔西南州近现代、古代一系列展览大纲、设计等,为研究和宣传地方人文历史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文物系统个人最高荣誉“文物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
主持人:龙老师,您从事文化文物方面的工作有很长时间,而且在何应钦故居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的经验。那么何应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龙虎:可以,何应钦生于1890年,他比蒋介石要小三岁,比毛主席要大三岁。从小他在父亲办的私塾读书,之后到兴义读笔山书院,然后从笔山书院又考进了当时贵州的陆军小学堂,开始从事军事学校的学习,之后又到武昌的路军中学,最后他是从武昌陆军中学以第一名的成绩到了日本那的士官学校去深造。
从日本士官学校回毕业回到到咱们贵州,加人黔军,开始了他的军事里程。作为黄埔军校的总教官,也可以说是黄埔军校的创始人之一,这样就走了国民党的二号人物,这一个过程。当然他长期做的是军政部长,从1930年做到1944年做了14年。抗战时期他是参谋总长,位阶仅次于蒋介石的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然后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他当过国防部长和行政院长。国民党败了之后他跟着国民党到台湾,之后他身上的光环或者是他的一些职位就慢慢的退下去,被陈诚取代了。应该说以他的履历简单来说就是这么一个人。
主持人:所以通过您的介绍何应钦应该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了。那么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您能给我们说说吗?
龙虎:在前几年,当时州政协安排我们挖掘黔西南名人的资料以及名人故居的一些资料等。当时我们就整理了一本书叫少年何应钦,书里面记载了一些故事,但总的来说他毕竟是一个文学形象,他不是一个历史形象。也就是说有些故事是我们去调查的时候老百姓口耳相传的, 可能有些是别人的故事套在他身上。因为他比较出名,比如说有一个故事是何应钦小时候去山上放牛和牛打架。
主持人:和牛打架?
龙虎:对!和牛打架,意思就是说他身子骨好。
主持人:那么这个故事你说是不是真的呢?
龙虎: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就不一定了。那还有一个故事是在何应钦的老家泥凼有座山,它的形状特别像人的大拇指,所以说老百姓称它为拇指峰。
当时这么一个故事说何应钦不喜欢读书,他经常跑到拇指峰去,因为那座山长得像拇指,所以小孩特别喜欢到那个山上的打架,谁厉害谁就是孩子王。
有一次何应钦跑到那里去打架,他当时一个人被五六个人围殴。打不赢满身满是伤痕的就回学校,回学校后学校老师就问他怎么了?他说了一下事情经过,老师说他“你不好好读书,你一个人打几个肯定打不赢。但你好好读书之后你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根据那座山得来的一个故事。
这故事实际上是我写的,但是可能为了发展旅游的需要,可能是为了提升他的文学形象及趣味性。而且他本人也有一个有意义的故事,所以总的来说他是一个文学形象,不是一个历史形象。
主持人:那么咱们来说一说何应钦的历史形象它又是怎么样的呢?
龙虎:
历史形象,他读的学校都还是非常的严谨,非常正规而且他学习非常好,是一个非常规矩的这么一个学生。听老师的话,认真读书。
比如说有一件事情,当时在武昌读路军中学的时候,正好就遇到当时孙中山的思想,在全国各地传扬开来,当时有一个风波叫剪辫子风波,以前清朝人留着辫子,学校里面有些青年就开始剪辫子。
何应钦当时没有参加,剪辫子这些人里,有一些人是非常优秀的,因为他们当时营造那个时代的风潮。这样就是要革命也好,要推翻清政府也好,他们要剪辫子,因为他们鼓动风潮,最后被清政府给清洗掉了。何应钦他本身应该也是比较优秀,他为什么会以第一名的成绩到日本去呢?从某种角度来说有些优秀的学生是因为被清洗掉了,像他们这种比较老实比较本分的学生,才有机会出国学习。 当时去日本学习的钱是清政府出的钱。所以说其实在历史上他可能是一个更加的本分的人。
应该说他是一个儒将,还有些关于他的故事。有一个故事是在郭沫若传里面回忆的,抗战时,何应钦是军政部长,郭沫若是他下属的一个厅的厅长,就是我们说的政治厅第三厅的一个厅长,专门管文艺的。当时郭沫若在台上演讲就数落当时军政部,还有何应钦当时在的参谋部的一些不是不好或者说他们不作为。何应钦当时就在台下听着,郭沫若当时的记载就是因为演讲的很好,所以说台下不时的鼓掌,何应钦也跟着鼓掌。实际上郭沫若的演讲,剑就指着何应钦他们的参谋部,军政部。所以说从这点来看 何应钦还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涵养。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当时国民政府有个主席叫谭岩凯,谭岩凯有一个外号叫水晶球,就是说他有些八面玲珑不喜欢表态。他是国民政府的主席,开什么会他都不表态,也就说他这个人还比较圆滑。但是谭岩凯是一个厉害的书法家,他写书法写得非常好。他送了何应钦一副字,这幅字是这么写的“辛劳自大不经罚 议论故创归和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不经罚,不骄傲,很谦逊。“议论故创归和平”的意思是有思想,有创意。但是内心非常的和平,就是平和,做平和讲。为什么谭岩凯送给何应钦的这副对联呢,因为何应钦也有个外号叫武甘草。
主持人:这外号是怎么来的?
龙虎:
谭延凯的外号除了水晶球之外,还有一个外号叫文甘草,武甘草的文甘草,相当于一个文甘草送一副对联给武甘草。为什么说甘草?甘草是中性。
主持人:中合。
龙虎:
对对对对对,什么都可以来调和,性格也比较这种温润。意思就是说何应钦他的性格、涵养比较好。我记得以前我们在调查的时候有个故事,当时何应钦他手下有个科长贪污,贪污之后 ,按照当时军法是要枪毙的。那个记载很好笑,何应钦他说了两句话,某某科长你太不应该了,你太不好了。是用这样的话。
主持人:到了这个节骨眼,还是用一种劝诫的语气。可能和我们印象当中那种雷厉风行的样子有很大的区别。
龙虎:
对对对!感觉是这样的,当时他在黄埔军校任总教官的时候,学生缘非常好,他有一个参谋长姓蒋,性格比较跋扈一点 。因为黄埔军校当时学生也不多,本身的这个素质也比较好,一次围着他的参谋长打。因为参谋长对学生有一些不好,何应钦都只是出来用手拦着劝,而不是像我们感觉一样,部队上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呢?黄埔学校的学生军围着参谋长到处跑,何应钦作为当时教导第一个团的团长,都只是用手去拦着这个学生军,感觉这个事是不太可能去发生。但是在他们一些回忆录里面确实也出现了这章节。据说何应钦这个人给人感觉是比较温和而且看他的照片也是比较文质彬彬的。
主持人:那么在历史当中何应钦他都留下过一些什么样的事迹呢?
龙虎:
从正面的角度讲是当时国共合作之后进行东征北伐,从广东往福建方向。他是做了很突出的贡献的,当时是连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打倒军阀,在这个阶段还是做了比较突出的贡献。
主持人:听了你的介绍之后,我觉得可能很多朋友们都能和我一样,对何应钦的形象有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了解。那么何应钦他在历史上是留着非常浓墨重彩的印迹,比如说应该说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是代表中国接受日本的战败投降。那么这个事情龙老师能给我们说一说吗?
龙虎:
可以,日本是在1945年的8月15号就宣布投降,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军的投降是在1945年9月9号早上九点,在南京也就是中央陆军大学的大礼堂。当然这天肯定是咱们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日子,对何应钦也很重要对中华民族也非常重要。毕竟是近现代以来第一次真正地打败外来的侵略者。
但还是有些争论,据说最大的争论就是何应钦当时留下一张照片,在他接日本投降书的时候,他的腰比较弯。后有很多文章,包括有些历史学家何应钦是亲日派,也有说何应钦一直是媚日派。就因为腰低下来接了降书。但我觉得咱们作为何应钦家乡人的,肯定是不同意的。
还有一个什么问题,何应钦的腰的问题。我们经过研究,因为当时条件比较简陋,当时日本投降桌,是单张的桌子一张一张的拼开的,日本的这个投降上面铺了一层布是那种有红色的蓝色的白色的花布扑在桌子上面。日本的投降桌是一排一字排开的,当时何应钦他们坐的受降桌,为显得气派,显得比较大一点,是用两排桌子拼成的,上面是铺的同样的布。
何应钦当时他的身高,历史上没记载,他的身高我是通过他的女儿何丽珠了解到的。她告诉我何应钦身高是一米六八,也和我们看照片是差不多。当时递交降书的这个人叫小林浅三郞不是岗村宁次,他是岗村宁次的参谋长,小林浅三郞的身高比较高,有一米七三到有一米七四左右。当时这个小林浅三郞又使坏的原因吧。他的手就没有全伸过来,何应钦当时也没办法,就只好弯着腰把那个降书接过来,因为桌子非常宽,他只好尽量过去一点才把降书接过来。
这个观点我写在何应钦记事里面的。我看现在网上好多人采纳了这个观点,因为这个观点确实是从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你不能说何应钦因为这个事成了亲日派也好或者怎样的派也好。他故意要弯着腰去接,不符合这个历史的一个常规,这是受降当中的一个疑问。
还有一个疑问是岗村宁次的指挥刀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投降,有个程序叫缴械。
主持人:对,缴械投降,那械什么呢?
龙虎:
械是他们的战刀,这把战刀怎么回事呢?说来也非常离奇,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有一把刀上面写的是岗村宁次受降的刀。那么在台湾“国史博物馆”里面也有一把岗村宁次投降的一把刀。这个事情就奇怪了。
主持人:嗯 对,为什么会两把呢?
龙虎: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有两把?而且当时整个日本投降仪式,还有中国在接受投降的仪式上,岗村宁次并没有把刀交给何应钦的仪式。也就是说这个仪式被省略下来了。
为什么还会有两把刀分别在两个博物馆?实际上当时何应钦在受降的前两天晚上的时候,他派了他一个参谋长叫冷心,当时他到了侵华日军总司令那岗村宁次的官邸,跟岗村宁次就商谈了一些关于日本人要投降的一些细节,提到一个事情关于缴械的问题。当时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把这个刀带到会场上去亲自在会场上交给何应钦,有个缴械的一个动作。还有一个方案就是把这把刀,现在当场拿给冷心,由他直接转交给何应钦。当时,岗村宁次肯定是要选择现在就把这把刀取下来交给何应钦的参谋长带回去,所以会场上就没缴械的过程,也没有什么照片留下。
但为什么会有两把刀?我们是这样估计的,军事馆的那把刀是在后来解放军攻占南京之后,从总统府里搜缴得的,后来辗转就放到了军事馆,那么台湾的“国史馆”是打引号的,里面的这把刀是何应钦带到台湾去的。那为什么个南京的总统府里面会有岗村宁次向何应钦投降的刀呢?后来我们分析,应该是何应钦接受日本投降之后,他就按照那把刀做了很多或者是一把或者是五把或者是十把作为纪念品。因为当时那个刀上写的是日本的岗村宁次向国民政府蒋介石还有何应钦投降的字样。我估计是做了一些纪念用的纪念品。也可能有一个纪念品就留在总统府没有带走。
主持人:历史上记载,何应钦的交往挺广的,不管是从他的朋友或是他曾经的对手们,还有龙老师,对他都是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
龙虎:
我们对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看一些书,通过查一些史料来了解何应钦,可能不是很准确。这里我想给观众朋友们读一首毛主席在1931年写的跟何应钦有关的反第二次大围剿的一首词《渔家傲》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毛泽东写咱们红军第二次反围剿获胜了之后,词里面的“有人泣”谁泣呢?有人哭为什么哭?何应钦泣,为什么何应钦会哭呢?因为第二次围剿的总指挥国民党方面就是何应钦,当时他是国民党的军政部长兼南昌行营的主任。“为营步步嗟何及”就是当时是第二次围剿,国民党用的方法就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步一步的紧缩包围圈,就是这个军事策略,后被红军打败了。
第二次反围剿是从哪里开始呢?是从江西的吉安。这个历史也很巧合了。白云山,这个词的第一句就“白云山头”,白云山是在江西的吉安,然后咱们笔山书院就是何应钦以前在兴义读的这个笔山书院旧址,就是由当时江西的这个吉安会馆改建的,这个是不是很有趣的事。
主持人:很巧合啊。
龙虎:
对对!是一个很巧合的故事。实际上第二次围剿取得胜利呀!毛主席在这个词里面写的很轻松,也很酣畅、比较畅快。
但在里面还有些故事,还是值得咱们今天再来回味一下,或者说值得咱们认真的学习一下。比如说,当时何应钦采取的是步步为营就是慢慢的收缩包围圈 。有一些红军,不是所有的红军都跳出了这个包围圈,有些红军就没有跳出来。就我看过一些资料上,一个红军回忆当时因为敌人把他们包围了没有吃的,粮食也没有,最主要的就是缺盐,人没有盐之后就什么力气都没有。最后惨到什么地步呢?厕所里面有些石块可能会集点盐下来,他们就把那个石头取出来晾干之后用石头煮一些水,会有一些盐的成分取出来。所以说我在想咱们今天,包括我们泥凼那边的学生,他们的吃的,现在都有这个营养午餐。
十九大之后提倡咱们要感恩,要感恩咱们的国家,感恩咱们共产党,感恩咱们的红军。我想这故事,就是咱们要感恩的一个非常具体的事例。
主持人:是的,没有他们的辛勤奋斗,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龙虎:
当然是这样,实际上说到感谢,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有这么一段话。也是咱毛主席写的:
我们要感谢何应钦
他不给八路军 新四军发饷
他这样一困
我们就提出了是解放
是饿死
还是自己动手搞生产的问题
解散不甘心
饿死不愿意
那剩下一条就是首长负责
自己动手
发展生产
克服困难
这是毛主席在《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上面那些写的话,那么它这里但用的是反话了,对反讽。
那他为什么要写何应钦呢?就是何应钦不给八路军新四军发饷,是因为何应钦一直是抗战时候相当于一个大管家,负责后勤的补给、兵员的补给,包括你部队要多少棉被、要多少子弹、要多少布匹或者要什么装备了。这些都是由他在负责的,何应钦当时或多或少克扣了新四军八路军的这些装备。当时的背景是虽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也进行了第二次合作,但是毕竟两个党,政见不一样。
何应钦他当时还是做了一些手脚也好、怎么样也好,反正没有及时给八路军和新四军补给,所以说毛主席提出要自己动手。你我们看一些电视剧咱们的八路军也好新四军也好,经常从日本人的手里面抢夺一些物质来对自己进行补给。
主持人:所以说在历史上他的这么一个形象其实很有意思,但不管怎么样归根结底您觉得何应钦到底可以怎么样来做一个总结呢?
龙虎:
我觉得何应钦首先他是一个历史名人,特别是对于咱们黔西南的一个历史名人。我这里举两个小例子,为什么他是咱们的名人。而且他在国际上有他的这个一定的影响力。我手里面有一些何应钦和是岸信介的照片,岸信介实际上当时是日本二战失败了之后,他被当作甲级战犯,但机缘巧合他又被放出来的。就是东条英机被处死的当天,他就被释放了,他沉浮几年之后,做了日本的首相。
何应钦跟他的关系非常好,当然他是属于右翼的势力。联系了安倍晋三就是就是岸信介的外甥,是这样。
然后何应钦和韩国,比如说朴正熙有也有很多照片,我手上就好几张
就是他和这个朴正熙的照片。这朴正熙是谁呢?就是现在朴槿惠的父亲,前不久按韩国的前首相朴槿惠的父亲。所以说通过这些历史的照片就知道何应钦当时在国际上,还是有他的影响力存在。
第二方面,何应钦有两点我觉得是可以作为正面宣传的,第一点就是说他代表咱们中国人民,中国政府接受日本的投降,这个是咱们中国近现代一个非常光辉灿烂的、扬眉吐气的事情,应该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事情。第二点就是他始终坚持一个中国,我觉得也是咱们可以进行正面宣传的。现在民进党在台湾这么肆意横行,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咱们今天再来谈何应钦,就觉得他这些东西还是比较可贵的。
再从一个方面说,咱们政府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给这个何应钦维修他的故居,从另一个层面体现咱们共产党有胸怀。而且还有个问题,像现在的国民党好多将领,国民党一些以前的将领,他们那些东西在台湾,好像受保护的程度还没咱们这边高。像不久前何应钦的一个侄子还送了一些照片到咱们黔西南来,咱们博物馆也把这些东西作为文物放进官场里面。另外何应钦故居咱们修缮之后,也可以带动旅游。
至少让周围的老百姓,也能分享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些成果。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作为正面的,给何应钦做一些解释也好,说明也罢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那么龙老师,听了您对何应钦的介绍,我在想咱们黔西南在那个年代应该是交通闭塞,经济也没有那么发达,它是能够从大山里走到这么一个位置,我觉得真的是很厉害很厉害的一件事。
龙虎:
他和中原地区的还不一样,不过我觉得怎么说呢?也没有想象中这么复杂,以前有一句话不是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通过读书,在他那个年代,他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咱们兴义当时有刘、王、何三大家族。当时刘家正好办一所学校,叫笔山书院。
我刚才提到的由吉安会馆来改建的笔山书院,当时刘家是从军事向教育转型的这么一个阶段,所以他当时花了很多银子,请了当时不仅是黔西南乃至贵州区域的一些名流大家来讲课。
比如西南的这个巨儒雷廷珍,还有著名的军师学校姚华等等,来笔山书院授课,所以说当时笔山书院的学风也好、教学质量也好 都非常非常的高。
1906年的时候,当时贵州省有一所学校,是公立通省中学,就是现在贵阳一中的前身,在向全省招考学生。据历史书上说当时兴义笔山书院派了13位学生,走路跨过花江到贵阳去考这个学校。当时是囊括了这个学校的13名,在全省1到13名全是笔山书院的。所以说笔山书院是当时非常的厉害学校,正因为学校非常厉害,所以咱们黔西南在这个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王伯群、王文华、袁祖铭还有就是刘显世、刘显潜、刘显志,一系列辛亥时期的风云人物。应该说还是教育让他们出人头地,所以说教育很重要。
主持人:那龙老师您刚提到了这三大家族,就是刘家、王家、何家三大家族的故事,能给大家说点吗?
龙虎:
这三大家族,有一个姻亲的关系在里面。比如说刘家就是我们说的贵州省的第一任省长监督军晚刘显世,刘显世他有一个姐姐叫刘显萍,刘显萍的是嫁给王家,然后生了王伯群,就是国民党的第一任交通部长王伯群,大夏大学的相当于校董校长就是现在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然后还有黔军总司令王文华,这两兄弟,还有个小妹叫王文香,王文香是何应钦的妻子,而且王文华本身又娶了刘家一个叫刘从淑,所以说有这么一个姻亲关系,关系非常的紧密 。
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关系,所以说辛亥革命前期的时候整个贵州,实际上是兴义人在掌控,有一个说法叫做兴义系,在这个控制贵州十多年的时间。只是后面因为内斗的原因,让同梓系起来是这样。
主持人:那龙老师,据我所知好您从何应钦故居陈列馆离开之后,就进入了黔西南州的博物馆工作。而且其实在之前,黔西南州是出土了一些非常了不起的文物的,比如说铜车马,还有很多国家一级文物。但是在之前因各种原因,这些文物出现的地方都还不在咱们黔西南州,这也是一种遗憾。但是通过咱们党委政府多年的努力,咱们的黔西南州博物馆也成立了。这些文物也能在黔西南州和大家见面了,那么在他们的展出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龙虎:
我来博物馆的时间也不长也就一年的时间,来的时候当何长锁局长,听他说了这么一件事情。他说当局的时间也不长,他到博物馆去看的时候,眼泪都快下来了。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他看见我们那些文物,就放在那种非常阴暗的小屋子里面用那种最原始的除湿的方式。因为文物要保持干燥,在小黑屋子里面放了一堆碳,就用碳来吸湿。所以他当时就鼓励我们要做个展览,无论想什么办法,一定要让这些文物重见天日。
我们也是在局党组要求下,他们也是非常迫切的想把这事做好,博物馆才开始了展存的工作。因为这个民族文化中心房子正好也竣工了,咱们博物馆就先把这个库房买了正规货架就是那些文物展架,配了比较好的除湿机、监控等各种系统、正规博物馆的系统就建好了。把咱们的文物从原来非常阴暗潮湿的小黑屋子面搬过来做了一个展览,这展览的名称叫黔西南古代文物的精品展。
我们只展了一些精品一共是128件套,这个展览当时分成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石器时代。
比如有猫猫洞遗址的一些石器、观音洞遗址的一些石器、但主要就是砍砸器和刮削器,原始人用的一些工具。因为猫猫洞是12000年以前的,这一段主要是说咱们黔西南州历史悠久的部分。
第二个部分主要是咱们黔西南州历史厚重这块,展出的时代是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一些文物。比较有特点的有两样文物,一样文物是一字格剑,一字格剑它的剑格是成一字形的,刃是曲刃,还有纹饰我们叫做箭矢纹,就是像以前我们说的箭的尾巴一样的纹饰,其他地方也有出土。但是咱们黔西南州出土范围更广,因为它从兴义到安龙再到现在的义龙新区,再往北到这个铜鼓山,都有出土。而且铜鼓山还是还出土了剑贩。也就是制作一字格剑这个贩。所以说它是咱们夜郎时期比较典型的文物了。而且条线,通过文物出土地来分,它主要是黔西南的一条南北线,就是从南到北都有。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文物就是铜铃,铜铃和中原地区不一样。中原地区的铃铛都比较大一些,中原地区出土的主要是铜钟,咱们这里出土的铜铃主要是马的一些装饰品,铜铃主要是黔西南的一条东西线,因为它从望谟有出土,到册亨岩架有出土,兴仁的马场也有出土。
它相当于咱们黔西南的一条东西线。
这两个器物是咱们黔西南比较有代表性的器物,一条南北线和一条东西线就把黔西南历史的厚重体现出来了。
第三个部分陈列的主要是东汉时期咱们黔西南出土的一些文物,这个时期主要体现咱们黔西南历史的灿烂和光辉。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在这个时期咱们展出的一级文物有很多了,非常出名的就有铜车马、摇钱树、连枝灯、抚琴佣这些文物,为什么说它辉煌灿烂?因为这些文物当时在1990年到1991年的时候,国家在咱们贵州省选调文物的时候,选调的全部都是黔西南的这几件文物。
而且抚琴佣当时还出现在中华精品文物展,是作为展览的招贴画,也就是说相当于是宣传画了 。所以说咱们这个时期出土的文物,应该说是代表当时贵州的高水平。
我们整个展览就是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宣传咱们黔西南历史的,一个就是历史的悠久,一个就是历史的厚重,还有一个就是历史的辉煌灿烂。当然,借这个节目的机会,我们也希望各位观众、各位听众有机会到咱们黔西南州博物馆去真真切切近距离的去感受我们的文物。因为咱们这些文物没有一件是复制品,全部都是原件。
主持人:也就是我们现在去能看到的就是原品。
龙虎:
对对,我们现在展出的都是原件,这些原件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从出土、发掘以来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这么集中的向咱们全州和外界的朋友第一次亮相。
主持人:
真的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我想通过今天的节目,大家不管是对黔西南州的历史名人,还是对黔西南州的文物,对这些精美的文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也希望各位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到咱们的黔西南州博物馆,去参观一下、去欣赏一下、去感受一下咱们黔西南州悠久的,精美的、灿烂的历史文化。万里岐路多,一身天地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路总是充满崎岖的,所以我想,每一位文化的记录者、研究者、传承者都值得我们尊敬;每一位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留下姓名的人,都值得我们去探索,都值得我们去挖掘。
相信通过今天的节目一定会让大家对黔西南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生活在这方明净山水里,身边有着数不尽的文化瑰宝。在今后的节目当中,我们还会为大家讲述更多的,值得我们骄傲的黔西南故事!再次感谢龙老师。
龙虎:
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听众朋友、观众朋友。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文物,爱护文物。保护我们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好的朋友们,下周一我们同一时间再见。
(嘉宾介绍:龙虎,布依族 ,民革党员,文博副研究员,黔西南州政协委员,现就职黔西南州博物馆。)
(来源:FM107.9黔西南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印象黔西南)
《文化黔西南》第5期
黔西南州文物保护工作者龙虎讲述何应钦
黔西南州文物保护工作者龙虎讲述何应钦(上)
黔西南州文物保护工作者龙虎讲述何应钦(下)
本期嘉宾龙虎,布依族 ,民革党员,文博副研究员,黔西南州政协委员,现就职黔西南州博物馆。
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在基层文博第一线,承担了黔西南州大量的文物保护、博物馆、考古发掘等基础工作。对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的建设和发展,及兴义系军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史实梳理。先后编写《少年何应钦》《何应钦纪事》《百年永康》等书籍和黔西南州近现代、古代一系列展览大纲、设计等,为研究和宣传地方人文历史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文物系统个人最高荣誉“文物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
主持人:龙老师,您从事文化文物方面的工作有很长时间,而且在何应钦故居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的经验。那么何应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龙虎:可以,何应钦生于1890年,他比蒋介石要小三岁,比毛主席要大三岁。从小他在父亲办的私塾读书,之后到兴义读笔山书院,然后从笔山书院又考进了当时贵州的陆军小学堂,开始从事军事学校的学习,之后又到武昌的路军中学,最后他是从武昌陆军中学以第一名的成绩到了日本那的士官学校去深造。
从日本士官学校回毕业回到到咱们贵州,加人黔军,开始了他的军事里程。作为黄埔军校的总教官,也可以说是黄埔军校的创始人之一,这样就走了国民党的二号人物,这一个过程。当然他长期做的是军政部长,从1930年做到1944年做了14年。抗战时期他是参谋总长,位阶仅次于蒋介石的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然后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他当过国防部长和行政院长。国民党败了之后他跟着国民党到台湾,之后他身上的光环或者是他的一些职位就慢慢的退下去,被陈诚取代了。应该说以他的履历简单来说就是这么一个人。
主持人:所以通过您的介绍何应钦应该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了。那么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您能给我们说说吗?
龙虎:在前几年,当时州政协安排我们挖掘黔西南名人的资料以及名人故居的一些资料等。当时我们就整理了一本书叫少年何应钦,书里面记载了一些故事,但总的来说他毕竟是一个文学形象,他不是一个历史形象。也就是说有些故事是我们去调查的时候老百姓口耳相传的, 可能有些是别人的故事套在他身上。因为他比较出名,比如说有一个故事是何应钦小时候去山上放牛和牛打架。
主持人:和牛打架?
龙虎:对!和牛打架,意思就是说他身子骨好。
主持人:那么这个故事你说是不是真的呢?
龙虎: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就不一定了。那还有一个故事是在何应钦的老家泥凼有座山,它的形状特别像人的大拇指,所以说老百姓称它为拇指峰。
当时这么一个故事说何应钦不喜欢读书,他经常跑到拇指峰去,因为那座山长得像拇指,所以小孩特别喜欢到那个山上的打架,谁厉害谁就是孩子王。
有一次何应钦跑到那里去打架,他当时一个人被五六个人围殴。打不赢满身满是伤痕的就回学校,回学校后学校老师就问他怎么了?他说了一下事情经过,老师说他“你不好好读书,你一个人打几个肯定打不赢。但你好好读书之后你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根据那座山得来的一个故事。
这故事实际上是我写的,但是可能为了发展旅游的需要,可能是为了提升他的文学形象及趣味性。而且他本人也有一个有意义的故事,所以总的来说他是一个文学形象,不是一个历史形象。
主持人:那么咱们来说一说何应钦的历史形象它又是怎么样的呢?
龙虎:
历史形象,他读的学校都还是非常的严谨,非常正规而且他学习非常好,是一个非常规矩的这么一个学生。听老师的话,认真读书。
比如说有一件事情,当时在武昌读路军中学的时候,正好就遇到当时孙中山的思想,在全国各地传扬开来,当时有一个风波叫剪辫子风波,以前清朝人留着辫子,学校里面有些青年就开始剪辫子。
何应钦当时没有参加,剪辫子这些人里,有一些人是非常优秀的,因为他们当时营造那个时代的风潮。这样就是要革命也好,要推翻清政府也好,他们要剪辫子,因为他们鼓动风潮,最后被清政府给清洗掉了。何应钦他本身应该也是比较优秀,他为什么会以第一名的成绩到日本去呢?从某种角度来说有些优秀的学生是因为被清洗掉了,像他们这种比较老实比较本分的学生,才有机会出国学习。 当时去日本学习的钱是清政府出的钱。所以说其实在历史上他可能是一个更加的本分的人。
应该说他是一个儒将,还有些关于他的故事。有一个故事是在郭沫若传里面回忆的,抗战时,何应钦是军政部长,郭沫若是他下属的一个厅的厅长,就是我们说的政治厅第三厅的一个厅长,专门管文艺的。当时郭沫若在台上演讲就数落当时军政部,还有何应钦当时在的参谋部的一些不是不好或者说他们不作为。何应钦当时就在台下听着,郭沫若当时的记载就是因为演讲的很好,所以说台下不时的鼓掌,何应钦也跟着鼓掌。实际上郭沫若的演讲,剑就指着何应钦他们的参谋部,军政部。所以说从这点来看 何应钦还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涵养。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当时国民政府有个主席叫谭岩凯,谭岩凯有一个外号叫水晶球,就是说他有些八面玲珑不喜欢表态。他是国民政府的主席,开什么会他都不表态,也就说他这个人还比较圆滑。但是谭岩凯是一个厉害的书法家,他写书法写得非常好。他送了何应钦一副字,这幅字是这么写的“辛劳自大不经罚 议论故创归和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不经罚,不骄傲,很谦逊。“议论故创归和平”的意思是有思想,有创意。但是内心非常的和平,就是平和,做平和讲。为什么谭岩凯送给何应钦的这副对联呢,因为何应钦也有个外号叫武甘草。
主持人:这外号是怎么来的?
龙虎:
谭延凯的外号除了水晶球之外,还有一个外号叫文甘草,武甘草的文甘草,相当于一个文甘草送一副对联给武甘草。为什么说甘草?甘草是中性。
主持人:中合。
龙虎:
对对对对对,什么都可以来调和,性格也比较这种温润。意思就是说何应钦他的性格、涵养比较好。我记得以前我们在调查的时候有个故事,当时何应钦他手下有个科长贪污,贪污之后 ,按照当时军法是要枪毙的。那个记载很好笑,何应钦他说了两句话,某某科长你太不应该了,你太不好了。是用这样的话。
主持人:到了这个节骨眼,还是用一种劝诫的语气。可能和我们印象当中那种雷厉风行的样子有很大的区别。
龙虎:
对对对!感觉是这样的,当时他在黄埔军校任总教官的时候,学生缘非常好,他有一个参谋长姓蒋,性格比较跋扈一点 。因为黄埔军校当时学生也不多,本身的这个素质也比较好,一次围着他的参谋长打。因为参谋长对学生有一些不好,何应钦都只是出来用手拦着劝,而不是像我们感觉一样,部队上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呢?黄埔学校的学生军围着参谋长到处跑,何应钦作为当时教导第一个团的团长,都只是用手去拦着这个学生军,感觉这个事是不太可能去发生。但是在他们一些回忆录里面确实也出现了这章节。据说何应钦这个人给人感觉是比较温和而且看他的照片也是比较文质彬彬的。
主持人:那么在历史当中何应钦他都留下过一些什么样的事迹呢?
龙虎:
从正面的角度讲是当时国共合作之后进行东征北伐,从广东往福建方向。他是做了很突出的贡献的,当时是连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打倒军阀,在这个阶段还是做了比较突出的贡献。
主持人:听了你的介绍之后,我觉得可能很多朋友们都能和我一样,对何应钦的形象有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了解。那么何应钦他在历史上是留着非常浓墨重彩的印迹,比如说应该说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是代表中国接受日本的战败投降。那么这个事情龙老师能给我们说一说吗?
龙虎:
可以,日本是在1945年的8月15号就宣布投降,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军的投降是在1945年9月9号早上九点,在南京也就是中央陆军大学的大礼堂。当然这天肯定是咱们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日子,对何应钦也很重要对中华民族也非常重要。毕竟是近现代以来第一次真正地打败外来的侵略者。
但还是有些争论,据说最大的争论就是何应钦当时留下一张照片,在他接日本投降书的时候,他的腰比较弯。后有很多文章,包括有些历史学家何应钦是亲日派,也有说何应钦一直是媚日派。就因为腰低下来接了降书。但我觉得咱们作为何应钦家乡人的,肯定是不同意的。
还有一个什么问题,何应钦的腰的问题。我们经过研究,因为当时条件比较简陋,当时日本投降桌,是单张的桌子一张一张的拼开的,日本的这个投降上面铺了一层布是那种有红色的蓝色的白色的花布扑在桌子上面。日本的投降桌是一排一字排开的,当时何应钦他们坐的受降桌,为显得气派,显得比较大一点,是用两排桌子拼成的,上面是铺的同样的布。
何应钦当时他的身高,历史上没记载,他的身高我是通过他的女儿何丽珠了解到的。她告诉我何应钦身高是一米六八,也和我们看照片是差不多。当时递交降书的这个人叫小林浅三郞不是岗村宁次,他是岗村宁次的参谋长,小林浅三郞的身高比较高,有一米七三到有一米七四左右。当时这个小林浅三郞又使坏的原因吧。他的手就没有全伸过来,何应钦当时也没办法,就只好弯着腰把那个降书接过来,因为桌子非常宽,他只好尽量过去一点才把降书接过来。
这个观点我写在何应钦记事里面的。我看现在网上好多人采纳了这个观点,因为这个观点确实是从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你不能说何应钦因为这个事成了亲日派也好或者怎样的派也好。他故意要弯着腰去接,不符合这个历史的一个常规,这是受降当中的一个疑问。
还有一个疑问是岗村宁次的指挥刀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投降,有个程序叫缴械。
主持人:对,缴械投降,那械什么呢?
龙虎:
械是他们的战刀,这把战刀怎么回事呢?说来也非常离奇,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有一把刀上面写的是岗村宁次受降的刀。那么在台湾“国史博物馆”里面也有一把岗村宁次投降的一把刀。这个事情就奇怪了。
主持人:嗯 对,为什么会两把呢?
龙虎: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有两把?而且当时整个日本投降仪式,还有中国在接受投降的仪式上,岗村宁次并没有把刀交给何应钦的仪式。也就是说这个仪式被省略下来了。
为什么还会有两把刀分别在两个博物馆?实际上当时何应钦在受降的前两天晚上的时候,他派了他一个参谋长叫冷心,当时他到了侵华日军总司令那岗村宁次的官邸,跟岗村宁次就商谈了一些关于日本人要投降的一些细节,提到一个事情关于缴械的问题。当时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把这个刀带到会场上去亲自在会场上交给何应钦,有个缴械的一个动作。还有一个方案就是把这把刀,现在当场拿给冷心,由他直接转交给何应钦。当时,岗村宁次肯定是要选择现在就把这把刀取下来交给何应钦的参谋长带回去,所以会场上就没缴械的过程,也没有什么照片留下。
但为什么会有两把刀?我们是这样估计的,军事馆的那把刀是在后来解放军攻占南京之后,从总统府里搜缴得的,后来辗转就放到了军事馆,那么台湾的“国史馆”是打引号的,里面的这把刀是何应钦带到台湾去的。那为什么个南京的总统府里面会有岗村宁次向何应钦投降的刀呢?后来我们分析,应该是何应钦接受日本投降之后,他就按照那把刀做了很多或者是一把或者是五把或者是十把作为纪念品。因为当时那个刀上写的是日本的岗村宁次向国民政府蒋介石还有何应钦投降的字样。我估计是做了一些纪念用的纪念品。也可能有一个纪念品就留在总统府没有带走。
主持人:历史上记载,何应钦的交往挺广的,不管是从他的朋友或是他曾经的对手们,还有龙老师,对他都是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
龙虎:
我们对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看一些书,通过查一些史料来了解何应钦,可能不是很准确。这里我想给观众朋友们读一首毛主席在1931年写的跟何应钦有关的反第二次大围剿的一首词《渔家傲》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毛泽东写咱们红军第二次反围剿获胜了之后,词里面的“有人泣”谁泣呢?有人哭为什么哭?何应钦泣,为什么何应钦会哭呢?因为第二次围剿的总指挥国民党方面就是何应钦,当时他是国民党的军政部长兼南昌行营的主任。“为营步步嗟何及”就是当时是第二次围剿,国民党用的方法就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步一步的紧缩包围圈,就是这个军事策略,后被红军打败了。
第二次反围剿是从哪里开始呢?是从江西的吉安。这个历史也很巧合了。白云山,这个词的第一句就“白云山头”,白云山是在江西的吉安,然后咱们笔山书院就是何应钦以前在兴义读的这个笔山书院旧址,就是由当时江西的这个吉安会馆改建的,这个是不是很有趣的事。
主持人:很巧合啊。
龙虎:
对对!是一个很巧合的故事。实际上第二次围剿取得胜利呀!毛主席在这个词里面写的很轻松,也很酣畅、比较畅快。
但在里面还有些故事,还是值得咱们今天再来回味一下,或者说值得咱们认真的学习一下。比如说,当时何应钦采取的是步步为营就是慢慢的收缩包围圈 。有一些红军,不是所有的红军都跳出了这个包围圈,有些红军就没有跳出来。就我看过一些资料上,一个红军回忆当时因为敌人把他们包围了没有吃的,粮食也没有,最主要的就是缺盐,人没有盐之后就什么力气都没有。最后惨到什么地步呢?厕所里面有些石块可能会集点盐下来,他们就把那个石头取出来晾干之后用石头煮一些水,会有一些盐的成分取出来。所以说我在想咱们今天,包括我们泥凼那边的学生,他们的吃的,现在都有这个营养午餐。
十九大之后提倡咱们要感恩,要感恩咱们的国家,感恩咱们共产党,感恩咱们的红军。我想这故事,就是咱们要感恩的一个非常具体的事例。
主持人:是的,没有他们的辛勤奋斗,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龙虎:
当然是这样,实际上说到感谢,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有这么一段话。也是咱毛主席写的:
我们要感谢何应钦
他不给八路军 新四军发饷
他这样一困
我们就提出了是解放
是饿死
还是自己动手搞生产的问题
解散不甘心
饿死不愿意
那剩下一条就是首长负责
自己动手
发展生产
克服困难
这是毛主席在《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上面那些写的话,那么它这里但用的是反话了,对反讽。
那他为什么要写何应钦呢?就是何应钦不给八路军新四军发饷,是因为何应钦一直是抗战时候相当于一个大管家,负责后勤的补给、兵员的补给,包括你部队要多少棉被、要多少子弹、要多少布匹或者要什么装备了。这些都是由他在负责的,何应钦当时或多或少克扣了新四军八路军的这些装备。当时的背景是虽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也进行了第二次合作,但是毕竟两个党,政见不一样。
何应钦他当时还是做了一些手脚也好、怎么样也好,反正没有及时给八路军和新四军补给,所以说毛主席提出要自己动手。你我们看一些电视剧咱们的八路军也好新四军也好,经常从日本人的手里面抢夺一些物质来对自己进行补给。
主持人:所以说在历史上他的这么一个形象其实很有意思,但不管怎么样归根结底您觉得何应钦到底可以怎么样来做一个总结呢?
龙虎:
我觉得何应钦首先他是一个历史名人,特别是对于咱们黔西南的一个历史名人。我这里举两个小例子,为什么他是咱们的名人。而且他在国际上有他的这个一定的影响力。我手里面有一些何应钦和是岸信介的照片,岸信介实际上当时是日本二战失败了之后,他被当作甲级战犯,但机缘巧合他又被放出来的。就是东条英机被处死的当天,他就被释放了,他沉浮几年之后,做了日本的首相。
何应钦跟他的关系非常好,当然他是属于右翼的势力。联系了安倍晋三就是就是岸信介的外甥,是这样。
然后何应钦和韩国,比如说朴正熙有也有很多照片,我手上就好几张
就是他和这个朴正熙的照片。这朴正熙是谁呢?就是现在朴槿惠的父亲,前不久按韩国的前首相朴槿惠的父亲。所以说通过这些历史的照片就知道何应钦当时在国际上,还是有他的影响力存在。
第二方面,何应钦有两点我觉得是可以作为正面宣传的,第一点就是说他代表咱们中国人民,中国政府接受日本的投降,这个是咱们中国近现代一个非常光辉灿烂的、扬眉吐气的事情,应该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事情。第二点就是他始终坚持一个中国,我觉得也是咱们可以进行正面宣传的。现在民进党在台湾这么肆意横行,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咱们今天再来谈何应钦,就觉得他这些东西还是比较可贵的。
再从一个方面说,咱们政府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给这个何应钦维修他的故居,从另一个层面体现咱们共产党有胸怀。而且还有个问题,像现在的国民党好多将领,国民党一些以前的将领,他们那些东西在台湾,好像受保护的程度还没咱们这边高。像不久前何应钦的一个侄子还送了一些照片到咱们黔西南来,咱们博物馆也把这些东西作为文物放进官场里面。另外何应钦故居咱们修缮之后,也可以带动旅游。
至少让周围的老百姓,也能分享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些成果。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作为正面的,给何应钦做一些解释也好,说明也罢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那么龙老师,听了您对何应钦的介绍,我在想咱们黔西南在那个年代应该是交通闭塞,经济也没有那么发达,它是能够从大山里走到这么一个位置,我觉得真的是很厉害很厉害的一件事。
龙虎:
他和中原地区的还不一样,不过我觉得怎么说呢?也没有想象中这么复杂,以前有一句话不是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通过读书,在他那个年代,他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咱们兴义当时有刘、王、何三大家族。当时刘家正好办一所学校,叫笔山书院。
我刚才提到的由吉安会馆来改建的笔山书院,当时刘家是从军事向教育转型的这么一个阶段,所以他当时花了很多银子,请了当时不仅是黔西南乃至贵州区域的一些名流大家来讲课。
比如西南的这个巨儒雷廷珍,还有著名的军师学校姚华等等,来笔山书院授课,所以说当时笔山书院的学风也好、教学质量也好 都非常非常的高。
1906年的时候,当时贵州省有一所学校,是公立通省中学,就是现在贵阳一中的前身,在向全省招考学生。据历史书上说当时兴义笔山书院派了13位学生,走路跨过花江到贵阳去考这个学校。当时是囊括了这个学校的13名,在全省1到13名全是笔山书院的。所以说笔山书院是当时非常的厉害学校,正因为学校非常厉害,所以咱们黔西南在这个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王伯群、王文华、袁祖铭还有就是刘显世、刘显潜、刘显志,一系列辛亥时期的风云人物。应该说还是教育让他们出人头地,所以说教育很重要。
主持人:那龙老师您刚提到了这三大家族,就是刘家、王家、何家三大家族的故事,能给大家说点吗?
龙虎:
这三大家族,有一个姻亲的关系在里面。比如说刘家就是我们说的贵州省的第一任省长监督军晚刘显世,刘显世他有一个姐姐叫刘显萍,刘显萍的是嫁给王家,然后生了王伯群,就是国民党的第一任交通部长王伯群,大夏大学的相当于校董校长就是现在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然后还有黔军总司令王文华,这两兄弟,还有个小妹叫王文香,王文香是何应钦的妻子,而且王文华本身又娶了刘家一个叫刘从淑,所以说有这么一个姻亲关系,关系非常的紧密 。
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关系,所以说辛亥革命前期的时候整个贵州,实际上是兴义人在掌控,有一个说法叫做兴义系,在这个控制贵州十多年的时间。只是后面因为内斗的原因,让同梓系起来是这样。
主持人:那龙老师,据我所知好您从何应钦故居陈列馆离开之后,就进入了黔西南州的博物馆工作。而且其实在之前,黔西南州是出土了一些非常了不起的文物的,比如说铜车马,还有很多国家一级文物。但是在之前因各种原因,这些文物出现的地方都还不在咱们黔西南州,这也是一种遗憾。但是通过咱们党委政府多年的努力,咱们的黔西南州博物馆也成立了。这些文物也能在黔西南州和大家见面了,那么在他们的展出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龙虎:
我来博物馆的时间也不长也就一年的时间,来的时候当何长锁局长,听他说了这么一件事情。他说当局的时间也不长,他到博物馆去看的时候,眼泪都快下来了。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他看见我们那些文物,就放在那种非常阴暗的小屋子里面用那种最原始的除湿的方式。因为文物要保持干燥,在小黑屋子里面放了一堆碳,就用碳来吸湿。所以他当时就鼓励我们要做个展览,无论想什么办法,一定要让这些文物重见天日。
我们也是在局党组要求下,他们也是非常迫切的想把这事做好,博物馆才开始了展存的工作。因为这个民族文化中心房子正好也竣工了,咱们博物馆就先把这个库房买了正规货架就是那些文物展架,配了比较好的除湿机、监控等各种系统、正规博物馆的系统就建好了。把咱们的文物从原来非常阴暗潮湿的小黑屋子面搬过来做了一个展览,这展览的名称叫黔西南古代文物的精品展。
我们只展了一些精品一共是128件套,这个展览当时分成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石器时代。
比如有猫猫洞遗址的一些石器、观音洞遗址的一些石器、但主要就是砍砸器和刮削器,原始人用的一些工具。因为猫猫洞是12000年以前的,这一段主要是说咱们黔西南州历史悠久的部分。
第二个部分主要是咱们黔西南州历史厚重这块,展出的时代是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一些文物。比较有特点的有两样文物,一样文物是一字格剑,一字格剑它的剑格是成一字形的,刃是曲刃,还有纹饰我们叫做箭矢纹,就是像以前我们说的箭的尾巴一样的纹饰,其他地方也有出土。但是咱们黔西南州出土范围更广,因为它从兴义到安龙再到现在的义龙新区,再往北到这个铜鼓山,都有出土。而且铜鼓山还是还出土了剑贩。也就是制作一字格剑这个贩。所以说它是咱们夜郎时期比较典型的文物了。而且条线,通过文物出土地来分,它主要是黔西南的一条南北线,就是从南到北都有。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文物就是铜铃,铜铃和中原地区不一样。中原地区的铃铛都比较大一些,中原地区出土的主要是铜钟,咱们这里出土的铜铃主要是马的一些装饰品,铜铃主要是黔西南的一条东西线,因为它从望谟有出土,到册亨岩架有出土,兴仁的马场也有出土。
它相当于咱们黔西南的一条东西线。
这两个器物是咱们黔西南比较有代表性的器物,一条南北线和一条东西线就把黔西南历史的厚重体现出来了。
第三个部分陈列的主要是东汉时期咱们黔西南出土的一些文物,这个时期主要体现咱们黔西南历史的灿烂和光辉。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在这个时期咱们展出的一级文物有很多了,非常出名的就有铜车马、摇钱树、连枝灯、抚琴佣这些文物,为什么说它辉煌灿烂?因为这些文物当时在1990年到1991年的时候,国家在咱们贵州省选调文物的时候,选调的全部都是黔西南的这几件文物。
而且抚琴佣当时还出现在中华精品文物展,是作为展览的招贴画,也就是说相当于是宣传画了 。所以说咱们这个时期出土的文物,应该说是代表当时贵州的高水平。
我们整个展览就是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宣传咱们黔西南历史的,一个就是历史的悠久,一个就是历史的厚重,还有一个就是历史的辉煌灿烂。当然,借这个节目的机会,我们也希望各位观众、各位听众有机会到咱们黔西南州博物馆去真真切切近距离的去感受我们的文物。因为咱们这些文物没有一件是复制品,全部都是原件。
主持人:也就是我们现在去能看到的就是原品。
龙虎:
对对,我们现在展出的都是原件,这些原件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从出土、发掘以来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这么集中的向咱们全州和外界的朋友第一次亮相。
主持人:
真的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我想通过今天的节目,大家不管是对黔西南州的历史名人,还是对黔西南州的文物,对这些精美的文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也希望各位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到咱们的黔西南州博物馆,去参观一下、去欣赏一下、去感受一下咱们黔西南州悠久的,精美的、灿烂的历史文化。万里岐路多,一身天地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路总是充满崎岖的,所以我想,每一位文化的记录者、研究者、传承者都值得我们尊敬;每一位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留下姓名的人,都值得我们去探索,都值得我们去挖掘。
相信通过今天的节目一定会让大家对黔西南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生活在这方明净山水里,身边有着数不尽的文化瑰宝。在今后的节目当中,我们还会为大家讲述更多的,值得我们骄傲的黔西南故事!再次感谢龙老师。
龙虎:
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听众朋友、观众朋友。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文物,爱护文物。保护我们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好的朋友们,下周一我们同一时间再见。
(嘉宾介绍:龙虎,布依族 ,民革党员,文博副研究员,黔西南州政协委员,现就职黔西南州博物馆。)
(来源:FM107.9黔西南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印象黔西南)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