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MV
  • 专题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微拍
  • 电影
  • 直播
  • 纪实
  • 综艺
  • 首页 >
  • 影像黔西南> 交流分享 >
  • 王才丽黔西南州文化产业发展

王才丽黔西南州文化产业发展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FM107.9黔西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 | 2018-08-14 22:44    [转载]

 《文化黔西南》第1期


王才丽黔西南州文化产业发展

 


    采访嘉宾:王才丽


    主持人:唐成龙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文化黔西南2.jpg

 

  主持人:唐成龙(左)  采访嘉宾:王才丽(右)


    您现在收看(收听)到的是FM107.9黔西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正在播出的文化访谈节目----《文化黔西南》,各位朋友可以通过数字电视13频道、优酷网、腾讯网、蜻蜓FM、喜马拉雅FM和我台微信公众号收听和收看我们的节目。《文化黔西南》是由中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主办,黔西南州文产办、黔西南州文广局、黔西南州旅发委承办的,在每周一上午9点与各位朋友见面,敬请关注!


    今天是2018年1月1日,是2018年的第一天,也是我们“文化黔西南”的第1期。我是主持人成龙,节目中各位朋友可以在我们FM1079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互动交流,我们会关注你的每一条留言,现在让我一同走进今天的《文化黔西南》!


    主持人:每一期我们都会邀请到黔西南著名的专家、学者给我讲述黔西南的精彩故事,今天是我们的首播第一期,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黔西南州文产办主任、黔西南州旅发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主持工作)王才丽,让我们欢迎王主任,王主任,您好!


    王主任:主持人好!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和观看视频的观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王主任是第一期嘉宾,有什么话要对我们《文化黔西南》说吗?


    王主任: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也是《文化黔西南》首播的日子,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有新气象、新机遇、新发展、新突破!祝大家在新的生活和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时也祝愿《文化黔西南》栏目越办越好,能讲好咱们黔西南的故事,传播黔西南好声音,推介好黔西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好黔西南金贵之州的形象;从而为全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化黔西南1_副本.jpg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我们一定努力!也祝您新年快乐!我们栏目叫《文化黔西南》,想请王主任为我们介绍下黔西南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情况。


    王主任:好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州文化产业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功能初步凸现。我们坚持以《黔西南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加快文化创新步伐,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总量上看,产业规模不大但增速较快。2012至2016年,我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24%提高至2.0%,年均提高0.15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从5.73亿元增长至18.58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速为22.3%。截至2016年底,全州文化类个体户1389家,同比增加344家;中小微企业1033家,同比增加204家;“三上”企业35家,同比增加22家。从门类上看,创意设计与娱乐服务各有亮点。我州文化产业结构多样,门类丰富,覆盖了文化产业120个门类中的60多个,主要分布在文化艺术服务、创意和设计、休闲娱乐、工艺美术品生产、会展服务等大类。从主体来看,国有资本与民营经济迸发双重活力。国有、集体资本在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服务等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黔西南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不断向互联网出版发行转型,2016年实现总收入1.2亿元。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黔西南州分公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广播综合覆盖率96.21%,电视综合覆盖率95.28%。民营企业成为我州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占现有文化企业中的九成以上。近年来,不少房地产企业开始跨界投资,试水文旅园区、会议会展等文化产业项目,我州目前规划或在建的产业园区项目,民营资本也是活跃主体,完全由民间资本投资的万峰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贵翠文化产业园等项目以灵活的运作模式,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

 

QQ图片20180104081604_副本.jpg


    主持人:2017年我们黔西南的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也取得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所知道的如“绣娘逛故宫”、“绣娘逛伦敦”在我们黔西南也轰动一时,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王主任:可以的,你说这个是我们文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些工作尝试,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将我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为产业,又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2016年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了中国时装行业领军的依文控股集团在我州成立了黔西南州依文服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以手工艺/民族/地域文化为核心,使用“发现——整理——创新——应用”的商业化模式,发现传统手工艺文化,发现传统纹样元素,发现传统手艺人,发现地域、民族特色文化;整理手艺人信息,整理纹样信息,搭建数据库,建立博物馆;重新提取纹样,创新设计,打造手艺人培训体系,打造产品认证体系,文化结合品牌进行高效推广;采用“元素输出+创新设计+标准生产+推广销售”的产品模式,“手工艺产业基地、手工艺技能培训、认证基地、传统文化体验、传习基地”的空间模式,“特色旅游+深度体验+休闲度假”的文化旅游模式(规划文化旅游线路,组织商务考察团),搭建线上结合线下的集合产品销售、文化传播的新型互联网系统平台(搭建绣娘管理体系,打造明星绣娘;挖掘、提取经典纹样,完成设计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特有IP)。依文公司目前已在兴义、兴仁、贞丰等县(市)建设了“爱坊”、“苗坊”等4座手工艺博物馆,2017年培训绣娘1000余人,对绣娘进行培训认证,后续每年培训不少于2000人,实现培训到人,并逐步完成中、高绣娘培训认证。实施“绣梦工坊改造计划”,改善绣娘的工作环境,实现订单到户。2018年计划修缮“绣梦工坊”100间,三年内完成1000间“绣梦工坊”的改造。成立小微企业,将散点式的生产模式统筹起来,实现灵活生产、统一管理、精准扶贫。实现绣娘职业化,并吸纳有能力的绣娘参与管理。计划建设手工艺传习基地,带动了周边搬迁群众致富,助力脱贫攻坚。2017年3月25日到3月31日和9月11日到 9月12日,我州分别组织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2017中国(北京)国际时装周和在中国驻英大使馆举办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英国行——庆祝中英建交45周年”主题活动,北京的推介活动联合依文·中国手工坊举办了“一会一秀一展”系列活动,实现了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文化旅游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广了黔西南州“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形象,深度挖掘了黔西南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创作一批具有布依族、苗族特色的时尚文化旅游产品,达到了推动黔西南州民族文化资源走出贵州、走向世界的初衷。

 

QQ图片20180104081732_副本.jpg


    主持人:谢谢您的介绍,今年我州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上,我当时是记者在现场,看到有很多嘉宾都拿着“贵州龙”的卡通娃娃,还有好多嘉宾向我咨询,这东西那里有卖的。大家都特别喜欢,虽然我是本地人,但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特别新奇;作为我州文创产品这一块工作,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王主任:你说这个“贵州龙”娃娃我们给他取名叫“黔小龙”,它就是基于“贵州龙”形象打造的,贵州龙是属于我州知名的一个文化遗产,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盘活、挖掘、扩大“贵州龙”的文化价值,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继二十四道拐之后我州又一张能走向世界的历史文化名片,2017年年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冉博同志就召集了此项工作的协调推进会,确定将该项目按市场化运作来做,项目具体交给州文旅集团组织实施,通过省、州两级文产专项资金支持及兴义市、义龙新区的资金投入来开展相关工作,州文旅集团也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合作,通过形象征集、投票、评审等程序后,8月16日,代表我州贵州龙形象的“黔小龙”正式在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成果发布会上发布;同时我们也制作了一批“黔小龙”卡通娃娃在大会上进行形象宣传推介,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说到文创产品这一块工作,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一是我州文创产品的质量不高。全州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多年的宣传、开发,已经形成很好的比较优势,但产品质量不高,拉动文化消费的市场份额有限,文化品牌效应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文创旅游纪念品开发缺乏创意和本地特色,还未找到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有效切入点和长效机制。所以,我们从2016年开始,我们已经连续在深圳多彩贵州非遗村举办了两届文创大赛,大家知道深圳是我们国家的“创意设计之都”,全国优秀、顶尖的设计师云集之地;通过大赛,设计师们结合我州的文化、旅游、非遗、风物特产等方方面面的资源,设计出一大批文创产品,我想下一步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将这些获奖的文创产品交给文化企业来运作,最终丰富文化旅游市场和提升品牌效益。

 

QQ图片20180104081151_副本.jpg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深圳,我又突然想到深圳文博会,据我所知这可是全国最高端的文化产业博览会;我注意到我州好像都有参加这个活动,能否请王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文博会的情况呢?


    王主任:好的。谢谢你的关注;每年5月深圳都会举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市是该盛会的永久举办地;2017年是5月11日到15日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4月初我们就开始部署我州参加文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多次召开筹备协调会,最终确定州依文服饰有限公司、册亨中华锦绣坊等二十余家文化企业在会场进行了展示、展销,晴隆县组织了《阿妹戚托》在贵州馆展台上演,而且在深圳东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快闪。文博会期间,我州参展企业销售额为160余万元,承接订单额为570余万元。通过产品和非遗展演展示了金贵之州的良好形象,在分会场还与深圳艺立方公司签订了“一县一品牌”合作战略,搭建了共赢发展的合作平台。去年这次文博会准备充分、组织有力、推介有效、特色鲜明,通过这几年参加深圳文博会及省民博会等会议会展,让我们在发展思路上拓宽了新视野,在合作发展上搭建了新平台、在宣传推介上展示了新形象。

 

古生物化石(图片来源:印象黔西南www.yxqn.cn)    (1).jpg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和各级领导的付出,让黔西南文化企业获得订单的同时,进一步向世界展示黔西南的多彩风情和无穷魅力。今年我们一定要去领略一下深圳文博会的盛况;王主任,目前我州已经举办了三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您能介绍一下大会和我州旅游工作的情况吗?


    王主任:好的。近年来,我们立足得天独厚的山地旅游资源优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的思路,全力实施大山地旅游战略行动,努力把黔西南州建设成为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5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搭建起了国际旅游、体育、扶贫交流合作的新平台,让黔西南神奇而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和户外运动产品得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目前我州工作也正抢抓千载难逢的“补短板”机遇,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着力完善美丽乡村功能设施,大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把“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群众搬出大山、搬出困局,为生态留白、为产业腾地,加快山地旅游、乡村旅游和山地高效农业融合发展,打造助力脱贫攻坚的致富产业,努力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人民生存发展的美好家园、心灵宁静回归的生态乐土,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今后,我们也将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的优势,全力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

 

_JTD9317.jpg

  

    主持人:王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期待,又一次证实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黔西南州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王主任您是怎么看的?


    王主任:2018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和州委关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会议精神,抓住国家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导向、新举措,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围绕文化强州建设目标,立足我州实际,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扩大总量规模,丰富文化市场产品供给,改善居民文化消费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打造“金贵之州”品牌,通过改革,进一步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我州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大力提升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贵州醇“酒旅”小镇;万峰谷“文创”小镇;贞丰“土布”小镇;义龙“八音”小镇规划建设;进一步整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在各县(市、新区)建设具有文化扶贫带动作用的手工小镇,依托依文控股集团,将各小镇规划纳入全州高端手工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打造我州“山水八音”大型舞台剧;深入挖掘我州历史文化,打造贵州龙系列文创旅游产品等,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打造一批文旅融合景区,丰富文化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供给,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文化旅游附加值。二是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大数据、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加快培育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三是促进文化与农业融合。提高农业领域的创意和设计水平,推动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广泛融合。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创意和设计,建设集农耕体验、观光度假、科技推广、教育展示、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创意农业园区。同时还要依托黔西南州峰林文化旅游产业公司,贵州金黔旅游产业公司等国有平台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等,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系,推动文化企业做优做强。依托多彩贵州玉(晴隆贵翠)、册亨县中华锦绣坊等一批民族特色突出、品牌效应明显、带动作用强的文化产业项目,通过向上争取、招商引资,谋划、实施、聚集产业业态。依托深圳文博会、省民博览会等国际、国内知名文化会展,通过文化旅游产品展示交易、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艺、文化旅游专场推介等形式,让我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走出去。

 

布依乐舞《山水八音》 (25).jpg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我真为自己作为一个黔西南人感到骄傲!非常感谢王主任做客咱们今天首播的《文化黔西南》栏目,相信通过今天王主任的介绍,大家一定对黔西南州的文化和文化产业有了更深,更具体的了解。我们生活在这方明净山水里,身边有着数不尽的文化瑰宝。在今后的节目当中,我们还会为大家讲述更多的,值得我们骄傲的黔西南故事!再次感谢王主任做客咱们的《文化黔西南》!


    王主任:感谢主持人、感谢听众和观众朋友们,再次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同时向关注、关心黔西南文化、旅游的所有单位及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欢迎你到黔西南来做客,感受美丽喀斯特,康养黔西南!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王主任:再见!


    (来源:FM107.9黔西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每周六下午三点,鲁屯“赶场”克……
  •   返回
  •  下一篇:田刚毅讲述布依族查白歌节的故事  
  • 首页 >
  • 影像黔西南> 交流分享 >
  • 王才丽黔西南州文化产业发展

王才丽黔西南州文化产业发展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FM107.9黔西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 | 2018-08-14 22:44    [转载]

 《文化黔西南》第1期


王才丽黔西南州文化产业发展

 


    采访嘉宾:王才丽


    主持人:唐成龙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文化黔西南2.jpg

 

  主持人:唐成龙(左)  采访嘉宾:王才丽(右)


    您现在收看(收听)到的是FM107.9黔西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正在播出的文化访谈节目----《文化黔西南》,各位朋友可以通过数字电视13频道、优酷网、腾讯网、蜻蜓FM、喜马拉雅FM和我台微信公众号收听和收看我们的节目。《文化黔西南》是由中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主办,黔西南州文产办、黔西南州文广局、黔西南州旅发委承办的,在每周一上午9点与各位朋友见面,敬请关注!


    今天是2018年1月1日,是2018年的第一天,也是我们“文化黔西南”的第1期。我是主持人成龙,节目中各位朋友可以在我们FM1079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互动交流,我们会关注你的每一条留言,现在让我一同走进今天的《文化黔西南》!


    主持人:每一期我们都会邀请到黔西南著名的专家、学者给我讲述黔西南的精彩故事,今天是我们的首播第一期,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黔西南州文产办主任、黔西南州旅发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主持工作)王才丽,让我们欢迎王主任,王主任,您好!


    王主任:主持人好!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和观看视频的观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王主任是第一期嘉宾,有什么话要对我们《文化黔西南》说吗?


    王主任: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也是《文化黔西南》首播的日子,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有新气象、新机遇、新发展、新突破!祝大家在新的生活和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时也祝愿《文化黔西南》栏目越办越好,能讲好咱们黔西南的故事,传播黔西南好声音,推介好黔西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好黔西南金贵之州的形象;从而为全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化黔西南1_副本.jpg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我们一定努力!也祝您新年快乐!我们栏目叫《文化黔西南》,想请王主任为我们介绍下黔西南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情况。


    王主任:好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州文化产业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功能初步凸现。我们坚持以《黔西南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加快文化创新步伐,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总量上看,产业规模不大但增速较快。2012至2016年,我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24%提高至2.0%,年均提高0.15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从5.73亿元增长至18.58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速为22.3%。截至2016年底,全州文化类个体户1389家,同比增加344家;中小微企业1033家,同比增加204家;“三上”企业35家,同比增加22家。从门类上看,创意设计与娱乐服务各有亮点。我州文化产业结构多样,门类丰富,覆盖了文化产业120个门类中的60多个,主要分布在文化艺术服务、创意和设计、休闲娱乐、工艺美术品生产、会展服务等大类。从主体来看,国有资本与民营经济迸发双重活力。国有、集体资本在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服务等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黔西南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不断向互联网出版发行转型,2016年实现总收入1.2亿元。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黔西南州分公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广播综合覆盖率96.21%,电视综合覆盖率95.28%。民营企业成为我州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占现有文化企业中的九成以上。近年来,不少房地产企业开始跨界投资,试水文旅园区、会议会展等文化产业项目,我州目前规划或在建的产业园区项目,民营资本也是活跃主体,完全由民间资本投资的万峰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贵翠文化产业园等项目以灵活的运作模式,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

 

QQ图片20180104081604_副本.jpg


    主持人:2017年我们黔西南的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也取得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所知道的如“绣娘逛故宫”、“绣娘逛伦敦”在我们黔西南也轰动一时,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王主任:可以的,你说这个是我们文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些工作尝试,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将我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为产业,又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2016年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了中国时装行业领军的依文控股集团在我州成立了黔西南州依文服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以手工艺/民族/地域文化为核心,使用“发现——整理——创新——应用”的商业化模式,发现传统手工艺文化,发现传统纹样元素,发现传统手艺人,发现地域、民族特色文化;整理手艺人信息,整理纹样信息,搭建数据库,建立博物馆;重新提取纹样,创新设计,打造手艺人培训体系,打造产品认证体系,文化结合品牌进行高效推广;采用“元素输出+创新设计+标准生产+推广销售”的产品模式,“手工艺产业基地、手工艺技能培训、认证基地、传统文化体验、传习基地”的空间模式,“特色旅游+深度体验+休闲度假”的文化旅游模式(规划文化旅游线路,组织商务考察团),搭建线上结合线下的集合产品销售、文化传播的新型互联网系统平台(搭建绣娘管理体系,打造明星绣娘;挖掘、提取经典纹样,完成设计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特有IP)。依文公司目前已在兴义、兴仁、贞丰等县(市)建设了“爱坊”、“苗坊”等4座手工艺博物馆,2017年培训绣娘1000余人,对绣娘进行培训认证,后续每年培训不少于2000人,实现培训到人,并逐步完成中、高绣娘培训认证。实施“绣梦工坊改造计划”,改善绣娘的工作环境,实现订单到户。2018年计划修缮“绣梦工坊”100间,三年内完成1000间“绣梦工坊”的改造。成立小微企业,将散点式的生产模式统筹起来,实现灵活生产、统一管理、精准扶贫。实现绣娘职业化,并吸纳有能力的绣娘参与管理。计划建设手工艺传习基地,带动了周边搬迁群众致富,助力脱贫攻坚。2017年3月25日到3月31日和9月11日到 9月12日,我州分别组织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2017中国(北京)国际时装周和在中国驻英大使馆举办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英国行——庆祝中英建交45周年”主题活动,北京的推介活动联合依文·中国手工坊举办了“一会一秀一展”系列活动,实现了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文化旅游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广了黔西南州“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形象,深度挖掘了黔西南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创作一批具有布依族、苗族特色的时尚文化旅游产品,达到了推动黔西南州民族文化资源走出贵州、走向世界的初衷。

 

QQ图片20180104081732_副本.jpg


    主持人:谢谢您的介绍,今年我州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上,我当时是记者在现场,看到有很多嘉宾都拿着“贵州龙”的卡通娃娃,还有好多嘉宾向我咨询,这东西那里有卖的。大家都特别喜欢,虽然我是本地人,但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特别新奇;作为我州文创产品这一块工作,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王主任:你说这个“贵州龙”娃娃我们给他取名叫“黔小龙”,它就是基于“贵州龙”形象打造的,贵州龙是属于我州知名的一个文化遗产,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盘活、挖掘、扩大“贵州龙”的文化价值,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继二十四道拐之后我州又一张能走向世界的历史文化名片,2017年年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冉博同志就召集了此项工作的协调推进会,确定将该项目按市场化运作来做,项目具体交给州文旅集团组织实施,通过省、州两级文产专项资金支持及兴义市、义龙新区的资金投入来开展相关工作,州文旅集团也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合作,通过形象征集、投票、评审等程序后,8月16日,代表我州贵州龙形象的“黔小龙”正式在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成果发布会上发布;同时我们也制作了一批“黔小龙”卡通娃娃在大会上进行形象宣传推介,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说到文创产品这一块工作,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一是我州文创产品的质量不高。全州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多年的宣传、开发,已经形成很好的比较优势,但产品质量不高,拉动文化消费的市场份额有限,文化品牌效应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文创旅游纪念品开发缺乏创意和本地特色,还未找到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有效切入点和长效机制。所以,我们从2016年开始,我们已经连续在深圳多彩贵州非遗村举办了两届文创大赛,大家知道深圳是我们国家的“创意设计之都”,全国优秀、顶尖的设计师云集之地;通过大赛,设计师们结合我州的文化、旅游、非遗、风物特产等方方面面的资源,设计出一大批文创产品,我想下一步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将这些获奖的文创产品交给文化企业来运作,最终丰富文化旅游市场和提升品牌效益。

 

QQ图片20180104081151_副本.jpg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深圳,我又突然想到深圳文博会,据我所知这可是全国最高端的文化产业博览会;我注意到我州好像都有参加这个活动,能否请王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文博会的情况呢?


    王主任:好的。谢谢你的关注;每年5月深圳都会举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市是该盛会的永久举办地;2017年是5月11日到15日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4月初我们就开始部署我州参加文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多次召开筹备协调会,最终确定州依文服饰有限公司、册亨中华锦绣坊等二十余家文化企业在会场进行了展示、展销,晴隆县组织了《阿妹戚托》在贵州馆展台上演,而且在深圳东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快闪。文博会期间,我州参展企业销售额为160余万元,承接订单额为570余万元。通过产品和非遗展演展示了金贵之州的良好形象,在分会场还与深圳艺立方公司签订了“一县一品牌”合作战略,搭建了共赢发展的合作平台。去年这次文博会准备充分、组织有力、推介有效、特色鲜明,通过这几年参加深圳文博会及省民博会等会议会展,让我们在发展思路上拓宽了新视野,在合作发展上搭建了新平台、在宣传推介上展示了新形象。

 

古生物化石(图片来源:印象黔西南www.yxqn.cn)    (1).jpg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和各级领导的付出,让黔西南文化企业获得订单的同时,进一步向世界展示黔西南的多彩风情和无穷魅力。今年我们一定要去领略一下深圳文博会的盛况;王主任,目前我州已经举办了三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您能介绍一下大会和我州旅游工作的情况吗?


    王主任:好的。近年来,我们立足得天独厚的山地旅游资源优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的思路,全力实施大山地旅游战略行动,努力把黔西南州建设成为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5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搭建起了国际旅游、体育、扶贫交流合作的新平台,让黔西南神奇而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和户外运动产品得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目前我州工作也正抢抓千载难逢的“补短板”机遇,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着力完善美丽乡村功能设施,大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把“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群众搬出大山、搬出困局,为生态留白、为产业腾地,加快山地旅游、乡村旅游和山地高效农业融合发展,打造助力脱贫攻坚的致富产业,努力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人民生存发展的美好家园、心灵宁静回归的生态乐土,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今后,我们也将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的优势,全力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

 

_JTD9317.jpg

  

    主持人:王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期待,又一次证实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黔西南州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王主任您是怎么看的?


    王主任:2018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和州委关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会议精神,抓住国家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导向、新举措,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围绕文化强州建设目标,立足我州实际,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扩大总量规模,丰富文化市场产品供给,改善居民文化消费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打造“金贵之州”品牌,通过改革,进一步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我州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大力提升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贵州醇“酒旅”小镇;万峰谷“文创”小镇;贞丰“土布”小镇;义龙“八音”小镇规划建设;进一步整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在各县(市、新区)建设具有文化扶贫带动作用的手工小镇,依托依文控股集团,将各小镇规划纳入全州高端手工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打造我州“山水八音”大型舞台剧;深入挖掘我州历史文化,打造贵州龙系列文创旅游产品等,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打造一批文旅融合景区,丰富文化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供给,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文化旅游附加值。二是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大数据、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加快培育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三是促进文化与农业融合。提高农业领域的创意和设计水平,推动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广泛融合。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创意和设计,建设集农耕体验、观光度假、科技推广、教育展示、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创意农业园区。同时还要依托黔西南州峰林文化旅游产业公司,贵州金黔旅游产业公司等国有平台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等,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系,推动文化企业做优做强。依托多彩贵州玉(晴隆贵翠)、册亨县中华锦绣坊等一批民族特色突出、品牌效应明显、带动作用强的文化产业项目,通过向上争取、招商引资,谋划、实施、聚集产业业态。依托深圳文博会、省民博览会等国际、国内知名文化会展,通过文化旅游产品展示交易、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艺、文化旅游专场推介等形式,让我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走出去。

 

布依乐舞《山水八音》 (25).jpg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我真为自己作为一个黔西南人感到骄傲!非常感谢王主任做客咱们今天首播的《文化黔西南》栏目,相信通过今天王主任的介绍,大家一定对黔西南州的文化和文化产业有了更深,更具体的了解。我们生活在这方明净山水里,身边有着数不尽的文化瑰宝。在今后的节目当中,我们还会为大家讲述更多的,值得我们骄傲的黔西南故事!再次感谢王主任做客咱们的《文化黔西南》!


    王主任:感谢主持人、感谢听众和观众朋友们,再次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同时向关注、关心黔西南文化、旅游的所有单位及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欢迎你到黔西南来做客,感受美丽喀斯特,康养黔西南!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王主任:再见!


    (来源:FM107.9黔西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每周六下午三点,鲁屯“赶场”克……
  •   返回
  •  下一篇:田刚毅讲述布依族查白歌节的故事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